內容簡介
《檔案學:經典著作(第1捲)》第一捲以文書學為主,包括瞭徐望之先生的《公牘通論》、陳國琛先生的《文書之簡化與管理》、許同莘先生的《公牘學史》和周連寬先生的《公文處理法》;第二捲以檔案學為主,包括瞭程長源先生的《縣政府檔案管理法》、何魯成先生的《檔案管理與整理》、龍兆佛先生的《檔案管理法》、梁上燕先生的《縣政府公文處理與檔案管理》、傅振倫與龍兆佛先生的《公文檔案管理法》、黃彝仲先生的《檔案管理之理論與實際》、周連寬先生的《檔案管理法》、秦翰纔先生的《檔案科學管理法》和殷鍾麒先生的《中國檔案管理新論》。每一種舊著之後都編人瞭學界對其書的評論,以供讀者更好地瞭解作者及其思想,起到一個導讀的作用。
目錄
公牘通論
徐望之與《公牘通論》
文書之簡化與管理
陳國琛與《文書之簡化與管理》
公牘學史
許同莘與《公牘學史》
公文處理法
周連寬與其檔案學著作
精彩書摘
(69)題本題本始於明永樂二十二年,令諸司有急切機務,不得麵陳者,許具題本投進,清因之。光緒末年,均改為奏本,明清兩朝《會典》載有題本式,均首稱“某衙門某官臣某等謹題為某事”,末稱“謹題請旨”。如不請旨,隻用“謹具題知”。後書某年月日某衙門某官臣某。
(70)揭帖揭帖自宋時已有之。而以之為文書之名,則始於明。明閣中凡有密奏及奉諭對答者,皆稱為揭帖。其製視題本差狹而短,字如指大,以文淵閣印緘封進禦。清初尚沿其製,後廢。其式首稱“某官某謹揭為某事雲雲”,末稱“理閤具揭,須至密揭帖者”,後書某年月日。
(71)谘呈谘呈始於明。凡六部行文五軍都督府、各處承宣布政使司行文六部、清各省布政按察上六部,皆用谘呈,民國因之,今廢。明谘呈之程式首稱“某部為某事”,末雲“閤行谘呈,伏請照驗施行,須至谘呈者”。文後書“右谘呈某軍都督府”,次書某年月日尚書及侍郎名押。(參閱本書第三章第四款第一節谘)
(72)牒呈牒呈始於明,應天府上都司布政司、各府上按察司、按察司上布政司用之。清各府行按察司亦用牒呈,今廢。
(73)牒上牒上僅明有之。凡各處守禦韆戶所兵馬指揮上各府,皆用牒上,其式與谘呈略同。
(74)參評乃長官告屬吏之辭,即古人所謂教也。明人偶為之,此外則少見。第九節公文名稱始於清代者
(75)諭諭者,告之使曉也。《左傳》有周天子手諭告諸侯,是諭之稱,已見於春鞦之世。漢高祖有入關古諭,但其文不可考。清製特降者為諭,因請而降者為旨,凡曉諭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總兵以上之黜陟調補,皆以諭行之,謂之上諭。而傳遞上諭之由內閣者,謂之明發,又日明降或明寄;由軍機處者,謂之廷寄;由藩臬者,謂之傳諭。上諭無一定程式。民國始廢。但長官告其屬吏日諭,現今機關中猶沿用之。
……
前言/序言
《檔案學通訊》雜誌社策劃齣版一套《檔案學經典著作》(叢書),以“經典”的眼光檢視檔案學著作發展曆史,並為愛好專業典籍者提供閱讀便利,在我看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所謂學術經典,大體是指那些能夠解決時代的學術問題,又對後世學術發展提供啓迪和示範,獲得學界基本認同的著作。《檔案學經典著作》(叢書)計劃先從民國檔案學經典編起,逐步擴至1949年以後的大陸和颱灣,並旁及國外學術經典。這樣的齣版計劃,無疑可以惠澤檔案學人,對於傳承和傳播檔案學術功莫大焉。
清代學者阮元有一句經常被引用的話,“學術盛衰,當於百年前後論升降焉”。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中國現代學科意義的檔案學從粗疏逐漸走嚮成熟。今天站在所謂“百年前後”的時間點上,迴顧民國時期檔案學發展曆史,那些可圈點的經典之作,對於今天的檔案學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民國時期檔案學研究是在中國社會從傳統走嚮現代的大轉摺中展開的,具有兩個鮮明的時代特點。經世緻用,切近時代需求,是這一時期的首要特點。一麵因緣於史料大發現,以文化學術界學者為研究主體,以曆史檔案整理為中心問題,其成果兼承學術發展和文化保護的雙重重任;一麵受時政的助推,以行政界為主體,以文書檔案改革為中心問題,其成果力求推動國傢行政的高效運轉。這一時期的經典著作大多語言淺近,方法力主可行,各種卡片簿冊之設計與檔案用具之描畫不厭其細,不厭其詳。著作者大多具有豐富的檔案管理實踐經驗,傾心於學術研究,其孜孜以求的精神隱藏於字裏行間。如龍兆佛曾服務於廣西省政府,從事檔案整理,他的《檔案管理法》易稿十餘次始脫稿,字字句句皆從實踐中得之。以後世眼光來看,這些著作於理論抽象概括或尚有欠缺,不過確實凸顯瞭檔案學的應用學科性質,樸實無華,不尚虛理。
檔案學:經典著作(第1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