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周洪宇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福建教育齣版社
ISBN:9787533462222
版次:1
商品編碼:1133630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3
字數:321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為著名學者、陶行知研究專傢周洪宇教授對陶行知的人生曆程、教育生涯、政治活動、辦學活動與教育實驗、人格精神、生活教育思想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的精心梳理和全麵總結,對於教師的學習和業務提高極具幫助。

作者簡介

  周洪宇,1958年生於湖北武漢。曆史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二級),教育史專業博士生導師組組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陶行知研究院院長。現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人大代錶。兼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副會長、全國地方教育史誌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國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發展戰略學科組成員、國傢教育督導團專傢組成員等職。著有《陶行知與中國現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畫傳》、《陶行知年譜長編》、《學術新域與範式轉換――教育活動史研究引論》、《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論》、《教育公平論》、《教師教育論》、《中部教育論》、《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教育的信念與追求》、《樂為教育鼓與呼》、《文化是一種力量》、《第三次工業革命百答》,編有《陶行知研究在海外》、《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等。首倡“教育活動史研究”,重構瞭教育史學學科體係;倡導教育史學“元研究”,建構瞭教育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新體係;倡導“陶行知學”,建構瞭陶行知研究新框架;以教育公平為重點,推動瞭義務教育全免費。在《教育研究》、《曆史研究》、《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等中外學術刊物,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研究成果20餘次獲教育部、國傢新聞齣版署等優秀成果奬、原創圖書奬。2008年12月,被中國教育電視颱等評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2009年1月,被中國教育宣傳網等評為“紀念改革開放30年基礎教育影響力人物30人”。

目錄

第一講 傢世與求學經曆
傢世和童年
一、貧窮傢庭齣身的“小和尚”
二、特彆能吃苦耐勞的“徽駱駝”
三、深受尚實、求實、篤實的徽州文化影響
四、酷愛白居易、杜甫為人和詩風的少年郎
求學經曆
一、村濛館發濛——早期傳統文化啓濛
二、崇一學堂求知——新式西方文化初步洗禮
三、金陵大學問學——係統接受現代民主科學
四、伊利諾大學攻讀——邁嚮世界的第一步
五、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開啓教育生涯之門
傢庭與婚姻.
一、一個大傢庭
二、兩次愛情與婚姻
第二講 社會交往與政治活動
社會交往
一、江浙教育前輩群體
二、哥倫比亞大學師友群體
三、共産黨人學生群體
政治活動
一、參加辛亥革命地方起義
二、領導南京五四愛國運動
三、支持曉莊師生反帝愛國運動
四、響應“八一宣言”,發錶“共同聲明”
五、從事國民外交,爭取抗戰外援
六、反內戰、反獨裁,爭取和平民主
第三講 教育改革與辦學活動
教育改革
一、主持南京高師、東南大學教育科,提倡教育革新
二、主持中華教育改進社,推動全國教育改革
三、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推行平民教育運動
四、發起鄉村教育同誌會,推行鄉村教育運動
五、創辦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發動普及教育運動
六、成立國難教育社和生活教育社,開展戰時教育運動
七、主持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推動民主教育活動
辦學活動
一、曉莊師範的生活教育實驗
二、山海工學團的生活教育實驗
三、育纔學校的生活教育實驗
四、重慶社會大學的生活教育實驗
第四講 生活教育的思想來源與理論基礎
政治理念
一、政治理念的淵源
二、政治理念的演變
三、政治理念的內涵
哲學觀點
一、哲學觀點的來源
二、哲學觀點的形成與演變
三、哲學觀點的構成及特徵
文化思想
一、文化思想的淵源及演變
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質
三、對待中西文化的態度
第五講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生活即教育”
一、産生背景
二、含義及實質
三、“生活即教育”的作用及評價
“社會即學校”
一、“社會即學校”的産生背景
二、“社會即學校”的含義與實質
三、“社會即學校”的作用及評價
“教學做閤一”
一、“教學做閤一”的産生和發展
二、“教學做閤一”的含義與實質
三、“教學做閤一”的作用及評價
第六講 生活教育的具體主張
民主教育
一、教育要為人民大眾服務
二、教育要從國情齣發
科學教育
一、教育應科學化
二、科學應教育化
鄉村教育
一、改造中國應“教育下鄉”
二、教育與有關各方“大聯閤”
師範教育
一、師範教育應培養教育界所需人纔
二、鄉村師範應成為改造農村的基地
創造教育
一、“小孩子有創造力”
二、兒童創造力的“六大解放”
三、培養兒童創造力的“三個需要”
四、對陶行知解放兒童創造力教育思想的評價
終生教育
一、終生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二、終生教育思想的內涵
三、終生教育的對象、內容與途徑
四、終生教育思想的評價
教育實驗
一、教育實驗是“發明之利器”
二、教育實驗應著眼現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
三、教育實驗須有“縝密的計劃”,不可草率從事
四、教育實驗“要得人”,“要有組織”,要建立基地
五、教育實驗應善用科學方法
六、從事實驗者應具備科學精神、創造精神和拼搏精神
第七講 生活教育與傳統教育和實用主義教育
生活教育與傳統教育
一、陶行知對待傳統教育的態度
二、生活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彆
生活教育與實用主義教育
一、杜威的影響與陶行知的超越
二、生活教育與實用主義教育的區彆
第八講 生活教育的當代價值
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係的重要營養來源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二、培養“真善美的活人”
三、“教育以生活為中心”
四、“教學做閤一”
五、“教育與人生為始終”
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有益的理論藉鑒
一、藉鑒陶行知“教育立國”的思想,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藉鑒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使教育與社會生活更加緊密地結閤起來
三、藉鑒陶行知“社會即學校”思想,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形式、開放的大教育體係
四、藉鑒陶行知“全麵教育”思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人纔
五、藉鑒陶行知“教學做閤一”思想,加強理論聯係實際
六、藉鑒陶行知的“小先生製”,加快掃盲速度,提高中華民族的基本素質
七、藉鑒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深化農村教育改革
八、藉鑒陶行知“師範教育”思想,大力發展師範教育
九、藉鑒陶行知“政富教閤一”思想,把教育與政治、經濟打成一片,進行社會整體改造
十、藉鑒陶行知堅持從國情和國力齣發,正確對待中外古今教育經驗的基本改革原則,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係

第九講 偉大人格
愛滿天下的博大胸襟
樂於奉獻的偉大情操
熾烈真誠的教育激情
不屈不撓的剛毅品質
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
開拓求新的創造精神
結語 怎樣造就第一流的教育傢
參考文獻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麵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瞭人生; 麵對人生的悲歡離閤,陰晴圓缺,我們選擇瞭擁抱與品味。在清閑的午後,在落日黃昏,暮然,心情變得舒暢而恬靜,輕輕翻開手中的書捲,擁抱未來,品味人生。Y

評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麵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瞭人生; 麵對人生的悲歡離閤,陰晴圓缺,我們選擇瞭擁抱與品味。在清閑的午後,在落日黃昏,暮然,心情變得舒暢而恬靜,輕輕翻開手中的書捲,擁抱未來,品味人生。Y

評分

挺好的

評分

是後來的專傢再編輯的,具有指導意義。

評分

好書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評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麵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瞭人生; 麵對人生的悲歡離閤,陰晴圓缺,我們選擇瞭擁抱與品味。在清閑的午後,在落日黃昏,暮然,心情變得舒暢而恬靜,輕輕翻開手中的書捲,擁抱未來,品味人生。Y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麵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瞭人生; 麵對人生的悲歡離閤,陰晴圓缺,我們選擇瞭擁抱與品味。在清閑的午後,在落日黃昏,暮然,心情變得舒暢而恬靜,輕輕翻開手中的書捲,擁抱未來,品味人生。Y

評分

非常好的書,老師都可以買來看看的,對工作很有用處。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陶行知生活教育導讀(教師讀本)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