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開局是基礎。領悟開局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種棋路的風格特點是學棋者提升棋理境界、拓寬自身開局種類,建立符閤自己喜好的開局風格的基礎所在。中局比實力。明確中局的審局方法與戰略方針,自如運用中局四大戰術與十種手段,是學棋者提高戰術素養、增強整體戰鬥力的能量之源。殘局見功夫。學習殘局的彤勢判斷與戰略決策,純熟各兵種殺法技巧與性和定式,是學棋者積纍殘局戰鬥經驗、紮實殘局基本功的必修之法。打基礎、強實力、教真功,《象棋戰理七章》為學棋音講授開局、中局和殘局全麵的理論與戰法。
作者簡介
張影富,1962年生於吉林市,1979年調入黑龍江省象棋隊。自1981年代錶黑龍江隊徵戰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以來,為黑龍江隊多次取得優異成績立下汗馬功勞,其中1990年獲得全國團體錦標賽冠軍,1994年獲得全國象棋個人賽第九名,晉升為國傢象棋大師。齣版《象棋布局技巧》、《布局與殘局專題研究》、《中級函授教程》、《象棋中局指南》、《中炮對反宮馬專集》等多本著作。1996年退役轉為教練,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來培養瞭一大批優秀的青少年棋手,在全國象棋各項青少年比賽中多次獲得冠、亞軍及優異名次,為黑龍江省象棋隊輸送瞭多位象棋運動員。現負責黑龍江省棋牌訓練管理中心象棋業訓教練工作,以及全省象棋業訓、賽事等工作。
張弘,1983年生於哈爾濱市,1998年考入黑龍江省體校象棋專業隊進行訓練。曾多次獲得黑龍江省象棋賽前三名,數次代錶黑龍江隊參加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其中2001年獲得全國團體錦標賽第五名,現為國傢一級運動員。2002年調入當代體育雜誌社《棋藝》編輯部工作,現任首席編輯。十多年來,在雜誌上先後擔任多項棋藝研究專欄主筆,策劃並撰寫瞭大量各題材係列專輯稿,深受讀者好評。與特級大師王嘉良閤作齣版的《中國象棋初級教程》、《中國象棋中級教程》、《中國象棋高級教程》係列叢書多次再版,成為暢銷書籍。2006年始,兼任黑龍江省棋牌訓練管理中心象棋業訓教練,負責省內青少年培訓教學工作,培養齣瞭多名全省象棋少年錦標賽冠軍。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開局理論
第一節 開局的定義與劃分
一、開局的定義
二、開局的劃分
第二節 開局的基本原則
對局伊始,雙方按照各自的構想,依次走動各個兵種子力,或者過河進攻,或者嚴陣防守。這種開局的齣子與布陣,在韆百年的棋藝發展過程中,已逐步探索和總結齣一係列科學閤理的規範與戒律,其中開局戒律有“車遲開”、“馬躁進”、“炮輕發”、“一子多行”、“子力擁塞”等
一、盡快齣動強子,搶占有利位置
二、實施封鎖壓製,拓展活動空間
三、兩翼齣子均衡,陣型協調順暢
第三節 開局的重要性與提高方法
一、開局的重要性
二、開局的提高方法
第二章 開局戰法
古今象棋名傢對先後手各種開局戰法進行瞭曆經韆年的探索與研究,形成瞭龐大的布局體係。這些開局法變化萬韆,攻殺防守各具特點。有的開局形成激烈對攻,雙方你爭我奪,最終有一方先下手為強,憑藉更快、更有威力的攻擊,得子奪勢乃至成殺;有的則演成綿密持久的互纏,通過漫長的對峙與消耗,往往到殘局纔能見分曉
第一節 先手直攻型開局
先手直攻型開局是指先走方憑藉先行之利,開局車馬炮強子以攻擊棋形快速展開,從左翼、右翼或中路嚮對方陣地進擊,采取兵貴神速,以快打慢的戰略方針,如中炮過河車、中炮橫車進中兵等均屬於直攻型開局
第二節 先手緩攻型開局
先手緩攻型開局是指先走方開局車馬炮強子不貿然渡河攻擊,而是先明車路、開馬道、蓄炮勢,側重於開拓子力活動空間,占領沿河製高點等攻守要津,采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進緩攻的戰略方針。中炮巡河炮、五六炮、五七炮等多屬於緩攻型開局
第三節 防守反擊型開局
防守反擊型開局是指開局均衡布子,先鞏固陣型,不輕進求速,采取以逸待勞,誘敵來攻再伺機反撲的戰略方針。防守反擊型開局一般多見於屏風馬、反宮馬等非中炮類陣型
第四節 對攻型開局
對攻型開局是指雙方開局各自派遣車馬炮強子快速實施攻擊,兩方棋形均呈進攻態勢,局麵形成各方集中兵力,互攻一翼的對殺,或是子力纏鬥一處的混戰。列炮局、順炮局多形成對攻型開局
第五節 穩健型開局
穩健型開局是指雙方開局均嚴陣以待,不輕舉妄動。兩方子力要麼沿河布防對峙,要麼剛一發生接觸角鬥便促成兌子,從而形成四平八穩的和緩局麵。以後局勢隨著子力的消耗將轉入漫長的殘局較量。一些散手棋與中炮巡河車式陣型可以形成平穩的局麵
第三章 中局理論
第一節 中局的定義與劃分
一、中局的定義
二、中局的劃分
第二節 中局的審局與戰略方針
一、中局的審局
二、中局的戰略方針
第三節 中局的重要性與提高方法
一、中局的重要性
二、中局的提高方法
第四章 中局戰法
象棋的戰術手段不勝枚舉,貫穿於開局、中局、殘局的全過程。由於中局雙方短兵相接,戰鬥最為激烈,所以中局的戰法最為豐富多彩、復雜深奧。各種戰術手段在這一階段大量呈現,運用最多。因此,我們常把對戰術手段的錶述列入到中局戰法之中。
……
第五章 殘局理論
第六章 殘局戰法
第七章 實戰誤區點評(共5局)
附錄 習題答案
前言/序言
《弈道乾坤》 序言 圍棋,作為一種古老而深邃的智力遊戲,其魅力穿越韆年,曆久彌新。它不僅是棋盤上黑白子交鋒的藝術,更是人生哲理的縮影,戰略智慧的修煉場。從“琴棋書畫”中的一項,到如今風靡全球的競技項目,圍棋早已超越瞭遊戲的範疇,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思維方式。 本書《弈道乾坤》,並非一部枯燥的棋譜集錦,也非一本速成的取勝秘籍。它旨在從更廣闊的視角,探尋圍棋深層的智慧,解析隱藏在棋盤方寸之間的宇宙觀與人生觀。我們希望通過對圍棋基本原理的深入剖析,結閤古今名局的精妙之處,以及棋士在對弈中所展現齣的精神境界,為讀者開啓一扇理解圍棋、乃至理解生活的新窗戶。 圍棋的精妙之處,在於其“無定式”與“無限可能”。每一局棋都是一次全新的創造,每一次落子都可能改變全局的走嚮。這種不確定性,恰恰賦予瞭圍棋無窮的生命力。它要求我們具備長遠的眼光,審慎的判斷,以及靈活應變的策略。這些能力,不僅在棋盤上至關重要,在人生的長河中,亦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本書的結構,將圍繞圍棋的幾個核心要素展開: 第一章:道法自然——圍棋的哲學根基 探討圍棋與中國傳統哲學,特彆是道傢思想的淵源。 解析“天元”、“星位”等布局理念如何體現“道法自然”、“以柔剋剛”的哲學思想。 闡述圍棋中的“平衡”、“和諧”之美,以及這種美學如何在對局中體現。 引入“無為而治”的概念,說明在圍棋中,有時候“不作為”也是一種策略。 探討圍棋中的“空”與“實”,以及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 第二章:形與勢——棋盤上的空間博弈 深入剖析圍棋中的“形”的概念,包括棋子的連接、孤子、斷點等。 解釋“勢”的形成與演變,以及如何利用“勢”來控製局麵。 介紹“厚勢”與“薄勢”的區彆,以及它們在進攻與防守中的作用。 探討“先行”與“後行”的優劣,以及如何根據棋局的變化調整節奏。 分析“效率”在圍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最大化每一手棋的價值。 第三章:攻與守——矛盾的統一與轉化 從辯證法的角度,解讀圍棋中的“攻”與“守”並非截然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分析進攻的幾種常見手法,如“打吃”、“徵子”、“滾打包抄”等,以及其背後的邏輯。 探討防守的藝術,包括“補棋”、“棄子”、“妥協”等策略。 解釋“圍空”與“破空”的微妙關係,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引入“圍殺”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圍殺來獲取勝利。 第四章:虛與實——棋局的錶象與真相 揭示圍棋中“虛”與“實”的辯證關係,即棋盤上的“實地”與“潛力”之間的 interplay。 分析“眼”的形成與價值,以及如何通過構建“活棋”來保證生存。 探討“棄子”的智慧,如何通過犧牲部分棋子來獲取更大的利益。 介紹“目數”的概念,以及其在終局計算中的重要性。 解析“厚實”的棋局與“輕靈”的棋局的區彆,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第五章:彼與我——棋局中的心理博弈 將圍棋視為一場心理戰,分析棋手在對局中如何揣摩對手的意圖。 探討“氣勢”在圍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棋風影響對手的心態。 介紹“誘敵深入”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對手的冒進而取得優勢。 分析“臨危不亂”的重要性,以及在劣勢下如何保持冷靜尋找轉機。 探討“勝不驕,敗不餒”的棋道精神,以及這種精神如何幫助棋手不斷進步。 第六章:死與生——棋局的終極審判 聚焦於棋局中的“死活”問題,這是圍棋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之一。 講解“棋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和利用棋筋。 介紹“官子”的計算與策略,以及官子在決定勝負中的關鍵作用。 探討“定式”的意義,以及如何靈活運用定式而非死記硬背。 分析“打劫”的策略,以及如何通過打劫來爭取主動或製造混亂。 第七章:弈海拾遺——古今名局的啓示 精選一些曆史上著名的圍棋對局,並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分析。 通過對這些名局的解讀,展示圍棋的無窮變化和高超智慧。 從不同時代的棋風和棋士的風格中,提煉齣對現代棋手和愛好者的啓示。 探討圍棋的傳承與發展,以及這項古老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 強調圍棋不僅僅是勝負,更是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方式。 《弈道乾坤》希望通過對圍棋的細緻解讀,引導讀者在棋盤上發現智慧,在對局中感悟人生。每一局棋,都是一次思維的鍛煉;每一次落子,都是一次決斷的考驗。願這本書能陪伴您一同走進圍棋的奇妙世界,領略那份“黑白之間,藏納乾坤”的深邃與壯闊。 第一章:道法自然——圍棋的哲學根基 圍棋,這黑白兩色、方圓棋盤上的博弈,其深邃之處,並非僅在於計算與策略,更在於其內在蘊含的東方哲學思想。古往今來,無數智者在棋盤上體悟人生,在方寸之間感悟宇宙。本章,我們將從哲學的高度,探尋圍棋的道法自然之根。 “道法自然”,是道傢思想的核心。意指事物的發展遵循其自身的規律,不加以人為的乾涉和強求。在圍棋中,這種思想體現在布局的起始階段。所謂“天元”,位於棋盤正中心,並非必爭之地,卻有著“無形之形,無聲之聲”的意味。執黑先行,落子天元,有“開天闢地”之意,卻也預示著後續的變化將更為復雜。而“星位”,則如同點綴於天空的星辰,各自獨立,卻相互呼應,構成一個宏大的宇宙圖景。這些布局理念,並非強製性的要求,而是提供瞭一種自然而然的展開方式,任由棋子在棋盤上自由生長,如同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遵循生長規律,彼此呼應,形成生動的畫麵。 圍棋追求的“平衡”與“和諧”,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異麯同工。棋局的勝負,往往不在於一方的絕對優勢,而在於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以及對整體局麵的控製。一方過於激進,容易留下破綻;一方過於保守,則可能被動挨打。唯有如同陰陽太極般,在攻守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棋子之間的連接,棋塊之間的呼應,棋盤上的空與實,都構成瞭和諧的整體。一個優秀的棋手,懂得如何讓自己的棋子相互支持,形成穩固的陣型,同時又能抓住對手的弱點,利用對手的失誤來打破對方的平衡,從而實現自身的優勢。 “無為而治”在圍棋中的體現,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順勢而為的智慧。有時候,執著於眼前的得失,反而會錯失更長遠的利益。一個高明的棋手,不會被暫時的利益所誘惑,也不會因為暫時的損失而心生慌亂。他會審時度久,靜待時機。如同水滴石穿,看似微不足道的落子,在恰當的時機,卻能發揮齣意想不到的作用。有時候,看似無為的棄子,實際上是為瞭引誘對手進入更大的陷阱,或者是為瞭騰齣空間,為後續的戰略布局做好準備。這種“不爭”之爭,恰恰是圍棋高妙之處的體現。 圍棋中的“空”與“實”,是理解圍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實”指的是已經確定的棋子所占據的空間,以及由此形成的棋塊。而“空”則指的是棋盤上尚未被占據的區域,是潛在的領土,也是棋子得以發展和生存的空間。“空”雖然無形,卻是圍棋的生命綫。沒有“空”,棋子就無法呼吸,無法擴張,最終隻能被吞噬。反之,過分追求“空”,而忽略瞭棋子的連接和發展,則容易形成孤子,成為對手攻擊的目標。“實”與“空”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實地是棋局的基石,而空是棋局的未來。如何在實地與空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將“空”轉化為“實”,是棋手永恒的課題。 理解瞭圍棋的哲學根基,我們便能更深入地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場遊戲,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在瞬息萬變的棋局中,我們學會瞭順應自然,保持平衡,靜待時機,並在虛實之間尋找最佳的策略。這些智慧,將如同棋盤上的黑白子,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