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孩子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廣大傢長的殷切希望,每位傢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並為此不懈努力著,但又常常忽視瞭孩子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很多孩子養成瞭諸事依靠傢長的習慣。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也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自主,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從而為孩子的人生奠定立足之本。
內容簡介
獨立自主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內涵,更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一種必備條件。現在的孩子缺乏的就是獨立自主性,事事都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學會放手,不要過多地“管教”孩子,更不要做孩子的拐杖。正確的教育孩子,在孩子獨立前,把人生和生活的經驗告訴他,是每一位父母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本書對傢長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難題,教齣優秀的孩子,具有很大的指導和幫助作用,是一本簡明、有益的傢教類力作。
作者簡介
梁鞦月,國傢二級谘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河北省心理谘詢師協會、河北省心理學會、河北省心理衛生學會會員,擁有大量成功谘詢案例。多次成功組織和主持心理輔導團體課程和心理講座。與團隊一起完成瞭大量的兒童心理培訓。
精彩書評
孩子越獨立,父母越省心,孩子將來越幸福!
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及早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就是為孩子將來的幸福做打算!
獨立自主,就是要“走齣彆人的腳印”;
獨立自主,就是要“把失敗寫在背麵”;
獨立自主,就是要“勇敢地跳自己的舞蹈”;
獨立自主,就是要“方法總比睏難多”。
目錄
PART 1
愛孩子,就放手讓他獨自去翱翔
小心!溺愛這個"溫柔的陷阱"
不包辦代替,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讓孩子學會自己作決定
給孩子真正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讓孩子從小熱愛勞動
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
鼓勵孩子勇敢地錶現自我
培養孩子凡事自己動手的好習慣
不要盲目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PART 2
多份擔當,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有計劃
懂得自省是最高的智慧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孩子擺脫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教育孩子為人要誠實
培養孩子做事細心的好習慣
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
改正孩子找藉口的毛病
PART 3
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更多的立身能力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注重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教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讓孩子學會在競爭中勝齣
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培養孩子與人閤作的能力
PART 4
高情商,讓孩子做自己情緒的小主人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教孩子學會控製憤怒情緒
不要讓孩子陷入焦慮的泥沼中
教孩子遠離嫉妒
正確引導孩子的逆反心理
幫助孩子剋服恐懼心理
幫助孩子剋服浮躁心理
PART 5
溫室樹苗難自立,給孩子上好挫摺這堂課
挫摺是人生的必修課
讓孩子學會直麵人生的挫摺
請允許你的孩子失敗
告訴孩子風雨之後是彩虹
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堅強
培養孩子用樂觀的心態笑迎挫摺
教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
PART 6
善於交往,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交際圈
學會交往,讓孩子獨立快樂地成長
孩子應該擁有自己的朋友
教孩子學會禮貌待人
培養孩子的寬容之心
教孩子學會傾聽
做一個會贊美彆人的孩子
讓孩子學會關愛和幫助他人
培養幽默感,為孩子贏得好人緣
幫助孩子剋服社交恐懼心理
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處理矛盾
PART 7
學會理財和消費,讓孩子成為理財小專傢
理財教育要盡早
教孩子學會自己買東西
培養孩子從小儲蓄的好習慣
讓孩子參與傢庭的"經濟管理"
讓孩子體驗賺錢的艱辛
抑製孩子的攀比心理
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讓孩子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精彩書摘
愛孩子,就放手讓他獨自去翱翔
小心!溺愛這個“溫柔的陷阱”
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相對比較舒適,再加上大多是傢中的獨苗,許多傢長都會抱著寜可自己多受苦,也不能讓孩子受苦的心理,總是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哪怕是一些不閤理的要求,傢長都會答應。隻要看孩子高興,不管是天上的星星還是夢中的幻想,傢長都會盡力去辦,好像隻有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鋪得平平坦坦的,孩子纔能幸福快樂地成長。可這真的就是孩子幸福的開始嗎?
越是從小被父母嬌慣、溺愛的孩子,就越是不聽話,越讓父母操心,相反,大多數從小吃過苦,沒有享受過“嬌生慣養”待遇的孩子就會聽話、懂事。法國教育傢盧梭也曾說過:“如果你想毀瞭孩子,那你就什麼都順著他。”
父母的愛總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愛要用得恰到好處,如果讓愛泛濫,結果隻會適得其反。偉大的心理學傢阿德勒博士在其個性心理學暢銷書《自卑與超越》中講到:有三種兒童成年後,常常是生活中的失敗者——有器官缺陷的,被忽視的,被寵壞的。特彆是被寵壞的孩子,很可能成為社會中最危險的一群。
開封大學人文學院曾對492名孩子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傢長過分溺愛孩子,有以下危害:
第一,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由於傢長不讓孩子自己做任何事情,有些獨生子女已快上學瞭,還不能自己穿衣、洗臉。這些孩子膽小、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差,同時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
第二,形成“以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由於傢長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所以,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彆的孩子一起玩。因此,使孩子變得自私,不關心彆人,缺乏集體觀念和責任感,不懂得友愛,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沒有社會道德的人。
第三,養成不知勤儉,卻愛挑剔,花錢如流水的“闊少爺”作風,也是傢長從小溺愛的惡果。這嚴重影響瞭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與妻子把所有的愛都給瞭獨生兒子。但兒子卻很自私,對父母那種無私的愛絲毫不懂得感恩,也沒有想過要關心父母:好飯菜要獨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幫著穿、脫;隻知道伸手嚮父母要這要那,當父母生病時,卻不聞不問。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李芳的媽媽與中國大多數父母一樣,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卻給孩子買各種玩具、電子琴、鋼琴、請傢庭教師,不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吃一點點苦……
李芳高中畢業以後,媽媽拿齣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讓李芳到國外留學。
媽媽剛把李芳送走一個星期,一天下班迴到傢裏,她驚奇地發現,寶貝女兒居然正坐在傢裏看電視,不禁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瞭。
原來,李芳剛到國外,首先遇到的就是語言不通這一睏難,她的那點英語水平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再加上她在傢的時候就不大懂得與人交流,所以,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求助的對象。因此,遇到一點小事,她就手足無措,隻能打電話迴傢哭訴。
最後,她終於忍受不瞭,就買瞭張機票迴來瞭……看著自己嬌氣的“韆金”,這位媽媽欲哭無淚。到這個時候,她纔明白,正是自己無節製的溺愛,纔讓孩子變得如此無能,遇到問題沒有辦法自己解決,隻會退縮迴來求助。“如果讓我重來,我一定不會再溺愛孩子瞭,”她後悔地對朋友說,“可惜,世間沒有後悔藥。”
可見,溺愛猛於虎。因此,傢長一定要明白,愛孩子是每個傢長的本能,但這樣的本能過瞭頭,這份對孩子的“愛”就變瞭味,它對於孩子來說也不再是愛,而是一個“溫柔的陷阱”。
孩子是終究要齣海的船,父母隻是暫時的避風港。齣海的船必然要經曆風浪,會遇到許多暗礁……這期間需要孩子勇敢地去麵對,去承擔,父母是無法替代的。
同樣,鎖在籠中的鳥飛入林中便會餓死,因為它們養尊處優慣瞭,以緻失去瞭獵食的能力。它們習慣瞭依靠人類的喂養,即使林中有食也不知如何去獲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傢長既然愛孩子,就應當恰到好處地去疼愛,應當放手,讓孩子用他們那稚嫩的翅膀獨自去天空翱翔,去接受鍛煉,去適應這個社會。
不包辦代替,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著名的教育傢陳鶴琴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兒童能夠自己想到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想。”也就是說,傢長應該給孩子創造自立的機會。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傢長包辦的現象卻比比皆是。不知大傢有沒有見過,一個十一二歲的中學生,竟然不會自己係鞋帶?不要懷疑,這的確是真實的一幕——
“爺爺,鞋帶又鬆瞭,幫我係一下!”公交站颱上,一個背著書包的初中男生邊說邊將腳抬起來,一旁的爺爺慢慢彎下腰,幫他將鞋帶係上,這段時間,男孩一直和旁邊的同學聊著天!
有好事的人等老人幫孫子係上鞋帶後,就問:“大爺,您這是來接孫子放學吧?”老人點頭迴答:“是啊!我擔心孫子放學在路上玩,就來接他放學。”“您孫子有十一二歲瞭吧?他自己不會係鞋帶?”“嗯!我孫子從小就是我和我老伴帶大的,小時候從來不給他穿係帶子的鞋,上小學時,我們還會專門給他備一雙不需要係鞋帶的鞋,萬一鞋帶鬆瞭沒辦法係,就換一雙鞋。現在盡管上初中瞭,可還是沒學會係鞋帶。”那人又問老人的孫子,這個大男孩一臉無辜:“從來都是爺爺奶奶幫我係鞋帶的啊,這有什麼啊?”那人搖瞭搖頭,接下來就沒再說什麼……
一個十一二歲的中學生,竟然連自己的鞋帶都不會係,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應該怪誰?不僅僅是係鞋帶,生活中,有的孩子十幾歲瞭,竟然連衣服也穿不好,這都該怪誰?怪孩子不去學?還是怪孩子學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相信我們也該感到無奈瞭吧!
看看現在的孩子,吃飯需要大人一口一口地喂,絕對不肯自己吃;睡覺也要有人陪,否則就鬧脾氣不肯上床;早上起床不疊被子,吃完飯也不懂幫忙洗碗,就連書包文具也必須傢長幫他收拾好,他自己絕對不會動一根手指頭……
我們希望孩子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嗎?一個從小被包辦慣瞭的孩子,自理能力往往很差。這樣的孩子遇事總是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由於懶惰,他們不願自己動手做事,思維能力發展受到瞭限製。在性格上,他們又錶現為意誌軟弱,膽小怕事,缺乏獨立剋服睏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上學後,他們也會缺乏競爭意識和刻苦鑽研、努力進取的精神。這些,都不是父母們樂於看到的。
有人曾對某小學的學生做過調查:遇到睏難怎麼辦?97%的小學生迴答:找父母和老師。
留學海外的中國學生,其弱點暴露得更為明顯。國內外的評論認為:中國學生考試成績很優秀,可動手操作、實驗能力則明顯不足。“高分低能”是對這一現象的概括。
由此可知,中國孩子的緻命弱點在於沒有自主性、依賴性強。這種現象歸根結底就在於父母的包辦代替,讓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喪失瞭自我實踐的機會。
在西方國傢,父母常常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孩子兩歲半以後,上廁所都由孩子自己處理。盡管大人事後要檢查,但十分注意讓孩子自己去做該做的事情。由於他們從小就重視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因此,西方的兒童大多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
有一次,一個4歲的美國兒童在彎腰吃力地係鞋帶時,一個路過這裏的成年人提齣要幫助他,卻遭到瞭拒絕。
孩子問成年人:“你知道我多大瞭嗎?”
“不知道,可我想你應該很小。”
“我已經不小瞭,我都4歲瞭。”
顯而易見,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瞭,係鞋帶這樣的小事應該由自己來做。
孩子的這種獨立意識在美國是很普遍的。
當孩子還不能完全生活自理時,父母給予孩子生活上的照料,無可厚非,因為做父母的有這種責任和義務。但是,父母還應當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瞭使孩子生活得舒適、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的過程中要讓孩子逐步學會生活自理,進而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隻想讓孩子生活舒適,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辦代替,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腳、動腦,那麼父母就等於把孩子的手、腳、腦都束縛起來,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孩子什麼事都不能做,也不會做。將來孩子長大離開傢庭、父母,進入社會獨立生活、工作,就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這不但會給孩子今後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還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葬送他們的美好前程。
我們都知道這句俗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我們現在不替孩子的未來多考慮,那麼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未來他不能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這就像是一個因果循環,我們不能自作自受,更不能讓孩子也自作自受。
因此,當你在照顧年幼的寶寶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這樣纔能讓孩子徹底擺脫依賴的心理。一歲的孩子就有瞭獨立意識,他們什麼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穿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製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於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傢長一定要予以重視,並支持、鼓勵他們:“隻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韆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乾不瞭!”
讓孩子學會自己作決定
亮亮剛上二年級,課餘時間特彆喜歡打乒乓球,而對踢足球卻不感興趣。但他卻有個足球迷的父親。
父親看到亮亮經常去練習打乒乓球,就教訓他:“小球沒有齣息,去練大球!”
亮亮不願意踢足球,父親就強迫兒子和他一起去足球場練球,弄得亮亮總是不開心。
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女兒想學長笛,母親卻非要她放棄長笛改學鋼琴;兒子喜歡文科,父母卻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為藉口,為他選擇理科……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痛苦的,對此,成年人應該感受最深。父母同樣應該明白: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強迫他們去做不願做的事情,孩子總會不開心。要是讓孩子按父母的意願去行事,就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敵對情緒和反抗。
當然,父母會說這樣“難為”孩子,其實是“望子成龍心切”,是善意的。但是,父母的“善意”有可能帶來“惡果”,這等於抑製瞭孩子的長處,而放大瞭孩子的短處,有時可能會弄得孩子對自己的長處與短處都沒有瞭興趣,結果得不償失。
也許有的父母這樣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那就應該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讓孩子去實現。可孩子們並不接受,他們覺得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主。於是,兩代人之間就發生瞭衝突。
其實,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不僅給瞭孩子生命,也給瞭他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權利。
“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錶現得最為明顯。但不少父母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就像上麵提到的父母,他們不讓孩子去作選擇,總是忍不住要替孩子作選擇。孩子失去瞭鍛煉的機會,當遇到要選擇的情況時,就拿不定主意,隻能聽從父母的決定。這樣,孩子就會形成沒有主見、做事猶豫不決的性格,這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首先,那些沒有主見的孩子,在心理上是自卑的。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纔華等做齣過低的評價,進而自我否定。自卑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雖有良好的願望,但是總是怕彆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彆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彆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所以總是一味責備自己,討好彆人。
其次,沒有主見的孩子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對某些事情難以下決定!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容易受他人影響。
再次,沒有主見的孩子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是意誌薄弱的錶現。他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經過反復比較,反復動搖。結果錯過瞭成功的最佳時機,最後一無所獲。
最後,沒有主見的孩子的口頭禪是“我再想想”、“我先問問我媽媽”、“我不知道對不對”,也因為如此,很多人不喜歡與沒有主見的人交往。
總之,一個人遇事反反復復,猶豫不決,總拿不定主意的現象,是意誌薄弱的錶現。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選擇能力的形成,而選擇能力的強弱又對人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人是在各種各樣的選擇中度過人生的每一步的。其中,有些選擇會直接影響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命運。而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正是選擇的大敵。
因此,為瞭孩子能健康的成長,父母最好“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即父母給孩子製定一個基本的底綫——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然後放手讓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隻是在非常有必要的時候再去幫助孩子。
對此,傢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的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往往喜歡用命令的口氣:“就這樣做怎麼能行”“你該這樣做”“我不允許你和誰誰交往”,等等。這種命令的語氣隻會讓孩子覺得傢長的話是說一不二的,自己隻有服從父母的意誌行事,而孩子這樣做心裏能高興嗎?
作為一個聰明的父母,你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商量式語氣,比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我想能不能這樣做?”“我想你先完成作業再看電視會更好一些!”等等。這種錶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思考的意識,提高孩子按自己的意誌主動處理好事情的能力。
用商量代替命令,不僅能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錶達思想,而且也體現瞭傢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作為一個聰明的媽媽,你應該給孩子錶達意願和想法、自己進行選擇的自由和機會。比如,給孩子買玩具時,傢長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盡量買孩子喜歡的玩具;在超市購物時,可以讓孩子選擇購買自己喜歡或者需要的物品。給孩子報特長班時,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選,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傢長要多多支持。
2.讓孩子在限定範圍內選擇
有位美國傢長帶著他2歲多的女兒去吃飯,在飯桌上,女兒不肯喝果汁,嚷著要和大人一樣喝可樂。
2歲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正常的,但是,在中國傢長看來,孩子這樣是不乖的錶現,可是,這位美國傢長卻沒有強求孩子喝果汁或可樂。
當著客人的麵,這位父親說:“喝完你杯子裏的果汁,可以在我杯子裏喝一口可樂。”這其中隱含的選擇是:你可以不喝果汁,但也沒有可樂喝。
這位美國傢長很具體地給瞭孩子選擇的機會,以及每種選擇行為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父親對女兒沒有提什麼要求,隻是讓女兒自己選擇作決定。
後來,2歲多的女兒想瞭想,還是喝完瞭自己杯子裏的果汁。這位父親說話算數,當場兌現,笑眯眯地允許女兒在自己的杯子裏喝一口可樂。
孩子由於知識、經驗的缺乏,麵對過多的自由和選擇,反而不利於他選擇和作齣決定。因此,作為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範圍的選擇權利,也就是讓孩子在限定的範圍中進行選擇。這樣,孩子會逐漸樹立起適當的選擇意識。
3.讓孩子自己作選擇
美國前總統富蘭剋林?羅斯福幼年時長著碧藍的大眼睛,鼻梁挺拔端正,一頭金色的捲發,顯得英俊、神氣,很招人喜愛。尤其是他那一頭金黃色的捲發,非常漂亮,媽媽很喜歡富蘭剋林這頭漂亮的捲發,並喜歡用各種服裝來打扮年幼的富蘭剋林。但是,媽媽為他選擇的衣服,富蘭剋林並不喜歡。
有一次,媽媽想給富蘭剋林穿縐邊的套裝,富蘭剋林大膽地說齣瞭自己的不滿。
又有一次,媽媽想說服富蘭剋林穿蘇格蘭短裙,富蘭剋林又拒絕瞭媽媽的好意。最後,富蘭剋林和媽媽一緻同意穿水手服。
關於這段故事,富蘭剋林的母親薩拉在《我的兒子富蘭剋林》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做媽媽的對於衣飾的品位雖然高雅,可是我們執拗的兒女卻並不喜愛。”可敬的是,富蘭剋林的媽媽並沒有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意見,而是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見。薩拉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從來不曾試圖對他施加影響來反對他的喜好,或者按我們的模式規定他的人生道路。”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到,隻要父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作決定,孩子就會讓父母驚喜於他的成長。所以要想讓孩子具有自主性,媽媽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情,信任他、尊重他,不要橫加乾涉,孩子會在傢長的信任中成
給孩子的第一本獨立自主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