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在萨缪尔森最终版的基础上对难懂的词句和人名以及写作背景等做了精彩注释,既让读者读到萨缪尔森的原文,又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萨缪尔森的文字。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经济学》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文字,是有史以来发行量较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在经历了前18 个版本的积累和沉淀后,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及数据。以此为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萨翁经典有更好的了解,我们添加了词句解释和注疏——既有译者对标题和难懂的词句的中文注释,也有译者对英文原文中的语言、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经济学家和企业等的注疏。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共31章,包括经济学核心概念、现代混合经济、供给与需求、消费与投资、商业周期与总需求、货币与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失业、通货膨胀等。每章都有译者的详尽注释和精彩注疏。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 1970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 《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一次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 15 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 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政府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教学写作之余,他喜欢音乐、旅游、滑雪,和家人在一起。
译者简介:
于 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内重点高校教学中率先同步使用萨缪尔森各版次经典的经济学教材,18 年如一日,用中西哲学的不同思维研究萨缪尔森经济学、采用中英双语教育的学者。于健教授先后求学和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西晋中学院等,曾应邀出任了欧盟EuroSinoEducational Network 项目的中方首席主持人、国家火炬计划《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和《全国中小学通用校园网》等项目主持人。代表性著作有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 版注疏本)、《中国教育的出路问题》和《中国英语教育改革探思录》等。
在对提升经济理论科学分析水平的贡献上,萨缪尔森超过了当代任何一位经济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辞
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
——《纽约时报》
现代经济学之父。
——著名经济史学家Randall E. Parker
20世纪后半叶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中最后一位通才,对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公共金融以及消费行为等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人》杂志
一部横贯萨缪尔森19部跨越60余年战后人类发展历程,历经18年磨砺而就的中国人注疏西方经典的开山之作。其注疏考据究至原点,纵至当下,横至与19版同步走来的中国与世界。所译文字信达典雅,用中国人的语言思维逻辑准确的表达出了萨缪尔森经济哲学的深邃。诵曰“萨翁十九部,骇世谓空前;健子八连注,奇书再伸延;横穿四万远,纵贯五千绵;字字含金玉,篇篇论乾坤。
——王一江(著名美籍华人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第一编 基本概念
第1章 经济学的主要概念
第1 章附录 如何看图
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和应用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 章附录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 成本分析
第7 章附录 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垄断
第10章 几个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第11章 不确定性经济学
第三编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 劳动市场
第14章 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第15章 资本、利息和利润
第四编 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第17章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第18章 国际贸易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19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19章附录 美国宏观经济数据
第20章 经济活动的测量
第21章 消费与投资
第22章 商业周期与总需求
第23章 货币与金融体系
第24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第六编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
第25章 经济增长
第26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7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2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29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0章 通货膨胀
第31章 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永远的萨缪尔森,定格的19版
——写在《经济学》第19版注疏本出版之际
公元2009年12月14日,周一,课满。习惯于早早出门,地铁,班车……。突然,手机铃声划破天际,从遥远的南国而至,萨翁去世了。噩耗传来,思绪难抑,三站地铁之隙,即咏而就:
萨翁噩耗惊天地,
巨著十九泣鬼神;
四八首版逾甲子,
天翻地覆功一人。
萨翁《经济学》第19版的出版在全球经济学界是谈论久已和期待的事情了,尤其是自己。从2000年的第17版开始,我就始终是全球范围内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样书的人。19版对我而言更有其特殊意义。从这一版开始,应约为200多年来的西方经济学经典做一套注疏本。这是一项国内学术界开创性的工程,既兴奋,又倍感责任重大。萨翁《微观经济学》19版的注疏本是这套丛书的第一本,萨翁《宏观经济学》第19版的注疏本为第二本。第三本即本书,萨缪尔森的绝笔——《经济学》第19版注疏本。
2009年9月6日,周日,正逢北京国际书展,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参加书展的小张将19版的样书在亮马桥地铁站交割。那是一个兴奋而又难以忘却的时刻,这本书我已经等待太久。第二天周一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弟子们又可以再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享受到萨翁的最新版,先睹为快和第一使用者的幸福感难以言表。
按照麦格劳–希尔的出版计划,19版的出版时间刚好赶上金融危机爆发。这就是萨氏的经济学,始终与战后60多年人类历史的脚步同行。这一次也不例外,萨翁的“收官之作”只有加入了金融危机的内容,才可能真正定格。麦格劳–希尔也为此而不得不数次“毁约”。
本书的第一版从1948年推出至今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史。所有的19个版本版版经典,版版畅销。2008年,恰逢第一版60周年,动议中的该版中文版也正式进入出版程序,我很快地进入角色,翻译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酝酿数年之久的个人文集突然在2009年的3月由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批复书号,手头正在翻译中的萨翁《经济学》第一版被迫暂停,致使本已在安排之中的有萨缪尔森亲撰序的60周年中文纪念版成了永远的遗憾。第一版的中文版也纯粹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被迫延后,愧以告慰天国的萨翁。谨以此文及这三本书的问世,聊以慰之。
26年前的一天,在校园门口二手书摊上摆售的萨翁经济学第12版在纷纷杂杂的原版书中,其夺目的装帧设计一跃进入了我的视线,前言里萨氏语言逻辑的独特吸力,将我和萨翁从此连在了一起。在那之前的近40年时间里,这样的书对于中国学者来讲,绝对是另外一个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有一学年的经济学必修课,教材沉闷、教授低迷、学生厌学。“务必请您编写一本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学术态度还必须严谨的经济学教科书,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枯燥的经济学课程变得轻松起来。” 系主任的一席话让刚刚因为博士论文的发表而在美国声名鹊起的萨缪尔森遇到了难得的机会。
1938年,23岁的萨缪尔森与小其一岁的同窗师妹玛丽昂·克劳福德(1916~1978)结婚,由于战争及玛丽昂攻读博士学位的缘故,直到战后两人才开始组织自己的小家。玛丽昂不仅是年轻的萨缪尔森事业上的得力推手,更是其温暖舒适的避风港湾。在其第四次怀孕时,一胎送给了丈夫三个儿子。1978年,62岁的爱妻死于癌症。三年后,丽莎·伊卡思走进了他的生活,为萨缪尔森承担起抚养前妻6个孩子的责任,让萨翁的晚年在夫人、6个子女、15个孙辈的天伦之乐中含着微笑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萨缪尔森是幸福的,他走得自然,走得安详,他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入他早已为自己建构好的永恒世界。
“在中世纪末期,英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乔叟。一天,他看见三个人正在忙碌,遂上前问道:‘诸位在忙些什么?’第一个人随口答道:‘我在挣钱,这活挣得多。’第二个人慢条斯理地说:‘我在把这些宝石和玻璃镜片雕拼成神圣的图案。’第三个人振振有词:‘我在建一座伟大的教堂。’”这段话是1998年萨缪尔森在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为其重印第1版50周年纪念版时专门撰序的开头所讲的一段故事。在完成第1版写作任务的艰难的三个月时间里,萨缪尔森讲自己“始终同时扮演着这三个不同的角色”。
这就是只属于萨缪尔森的永恒世界,三者兼而有之。
1948年第一版的畅销,几乎使萨缪尔森一夜之间成为拜伦式的英雄。这一奇迹,保持了30年之久。过去的四五十年中,出现了几本经济学教科书,对萨翁的经济学教科书形成了挑战,有的甚至一度超过了该书的销量。但迄今仍然没有一本经济学的教科书能够历经61年,18次再版,版版精品,版版畅销。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既是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造就了萨缪尔森,也是萨缪尔森造就了麦格劳–希尔。对于幼年艰难经历的保罗而言,19个版次的出版发行,历时60余年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对于其儿孙满堂的晚年生活更有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实质意义。这一点萨缪尔森更像东方人,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
1915年的5月15日,萨缪尔森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盖瑞市。父亲是一位来自波兰的犹太移民,依托当地新兴的钢铁工业,一家人的日子靠父亲经营的药店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使全家几乎濒临破落,只好举家迁往芝加哥。此时的芝加哥,百业凋零,即便是中产阶级的家庭,也只能是“我们在饥饿中挣扎,谁又能施舍我们一颗土豆?”这就是留在萨缪尔森心中挥之不去的关于芝加哥的童年记忆。这样的早期生活经历促使正在海德高中读高一的保罗开始研究股票市场。在20年代的牛市期,一次偶然的机会,萨缪尔森帮助自己的代数老师买进的几支股票,着实让老师猛赚了一把。直到70多年后的一次专访中,萨翁还能如数家珍、津津有味地形容它是针对于人之本能思维惰性的“系统误导性检验”(proof of the fallibility of systems)理论。从此,萨缪尔森走上了一条天才经济学家的道路,让我们这个前50年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大萧条)后50年和平(萨缪尔森在17版的前言中对20世纪的精辟断代)的世界拥有了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大师。
这是萨缪尔森的第一个永恒世界。
早在芝加哥和哈佛大学读书期间,萨缪尔森就是一位“既不考虑资历也不考虑地位、率直批评教授们的弟子”,这是耶鲁大学的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对萨翁的回忆和评价。萨缪尔森这种在学术上桀骜不驯的精神也使其与具有同样个性的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哈罗德·伯班克的关系既牢固又飘忽不定的微妙,学术观点上针锋相对,个人关系上融洽温暖。在萨缪尔森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40岁以下最有成就的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时,就受到了来自哈罗德的强烈抵制。这个奖项也最终导致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被伯班克教授强烈批评的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也在其后被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热捧20多年之久。保罗常把这件事笑谈为“甜蜜的报复”。
直到弗里德曼去世之前,萨缪尔森与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间的学术纷争在经济学界始终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两人都是芝加哥大学的同门弟子,弗里德曼是师兄,萨缪尔森是学弟。从那时开始,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两人几乎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对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萨弗二人在学术之外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相互嘘寒问暖的兄弟。
萨缪尔森一生高徒满堂,最有影响的学生当属肯尼迪总统。肯尼迪在竞选成功后的第一时间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邀请萨缪尔森为他授课。两人课前坐在马萨诸塞州避暑胜地海恩尼斯海边的岩石上有一次深入的心与心的交流。按照肯尼迪家族的惯例,课前必须在其私人游艇上举行一次盛宴款待老师,萨缪尔森对此颇感失望。然而,他却另有一番调侃:“我们举行了一次大脑与内心深度交流的思想大餐。”总统与学者之间这样心与心的交流使肯尼迪政府领导下的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一次潜在的经济危机。作为肯尼迪总统的高级智囊,萨缪尔森谢绝了肯尼迪的入阁邀请。在他看来,担任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将无法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讲话,去写文章。
上任伊始,肯尼迪如沐春风,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财政团队,预算也已平衡,只欠大刀阔斧地施政而已。然而,萨缪尔森给他的谏言却是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的警告,必须通过减税来规避这场危机。肯尼迪对此极为恼怒。但总统最终还是接受了保罗的劝告,按照萨的设计,推出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即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遇刺身亡事件,其继任的约翰逊总统还是成功地实施了这项方案,使美国的经济很快地得以恢复。
这就是萨缪尔森的第二个永恒世界。把那些漂亮的各自相左的宝石和玻璃镜片兼收并蓄,雕拼成神圣的图案。这是他的信仰,他的追求,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晚年的萨缪尔森思维更加敏锐而冷静。“适度的中间路线”是其晚年对崛起中的中国发自肺腑的箴言。他在寻找一条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既不左也不右的中庸之道。如果上苍能够再给萨缪尔森几年的时间,我确信,他一定会深入到孔子和老子的研究中去。
萨缪尔森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最新的第19版中。94岁的老人不但亲自大动干戈地将第18版的内容删去了10%,并与时俱进地更新了30%以上的数据和内容,而且亲自执笔写就了那篇置于本书序言之前的空前绝后的“一个中道老者的宣言”。这篇自序对战后经济科学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功过得失进行了彻底的梳理,是19版得以在历史上定格的基石。7个月后的2009年9月2日,获奖不到一年的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极其重要的专栏文章《经济学家们为什么会如此错误百出》(How Did Economists Get It So Wrong?)。这篇文章应该是克鲁格曼对萨翁这篇自序的回应,一个后生对前辈的继承。
这就是萨缪尔森的第三个永恒世界。他倾其一生在努力“建一座伟大的教堂”——一座东西兼容、南北并包、天下和谐大同而又个性张扬,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按照其提出的乘数加速模型发展的大教堂,这也是崛起的中国所矢志追求的和谐世界,中华民族迎接两个百年所要圆就的中国梦。
萨缪尔森一生所追求的这三个永恒世界,同时也是萨缪尔森集19个版本的经济学教材为我们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所建构的三层结构的金字塔。概括起来即:力图多挣钱,养家糊口的底座结构,这是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的必需;用宝石和玻璃镜片雕拼神圣图案的中阶结构,这是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巨匠们的同心协力之作,凯恩斯即是这些巨匠中间杰出的代表;能进入到建构伟大教堂行列的则只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为哲学基础所构建的思想,这也是萨缪尔森《经济学》被誉为学界“圣经”和“天书”的本质原因所在。
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中有四大悲剧,500多年来历久而弥新,铺就了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无独有偶,萨缪尔森的19个版本中,第1版、第12版、第17版及第19版四个版本,则是经典中的经典,天书中的天书。而绝笔之作的第19版,则是塔尖上最耀眼的一部。著名的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正好与乔叟同期,到1960年最后一扇铜门安装到位,历时574年。这574年,是西方社会从黑暗的中世纪将全世界推入美国式全球化的半个千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站在亚当·斯密的肩上,融两百多年来经济学各流派之大同,集古希腊古罗马以来西方文明之大成,迎接和拥抱了中华民族开始崛起的中国式全球化的曙光。
一向保守自恃的印度学者在印度“塔塔”版的萨缪尔森Economics第19版中,夹进了几百字的前言,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从1948年的第1版一问世,即在经济学界树立了一个既学术严谨又通俗易懂的教材样板。……其所倡导的新古典主义综合模式,成为后来经济学的主流思想。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始终坚持了这一原则,不为激进思想或者昙花一现的时尚潮流所左右。但与此同时,又毫无学派成见地对经济学领域固守的普世价值的新思想,不吝笔墨地在第一时间予以推介。
现在,经济学教材的版本繁多,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都有很好的论述。但萨缪尔森的这部堪称凤凰涅槃之作的19版,依然是其中论述最为准确和清晰、最通俗易懂者之一。
“最为准确和清晰、最通俗易懂”之说即底座结构的“养家糊口”层面,目前在业界享有口碑的原版经济学教材都属于这个层面,给学生和老师以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由经济学巨匠所编撰的经典教材,则非萨缪尔森莫属。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 [Economic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 [Economic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萨缪尔森的代表制作。
评分最经典的经济学专业著作,好好学习,物流挺快的,好评!
评分商品不错,是正品,包装干净,送货快捷,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书不错,但是全是英文,与预想的差太多,看起来有些麻烦。
评分表示够我看两年。。。
评分正版,有注释很方便
评分需要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评分买的时候还以为是中英文对照的,结果只有中文注解。留着以后看吧
评分很好,是想要的,谢谢店家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 [Economic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