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看點:
1.《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是現代重要的曆史學傢和思想傢艾瑞剋·霍布斯鮑姆離世前的後力作,是能體現霍布斯鮑姆觀點和情感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這位偉大曆史學傢的思想遺囑。
2.《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將世界主義的曆史敘述和優雅文筆的完美結閤,是理解現代世界史和文化史的佳入門讀物。任何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心的讀者,都會在這本書中獲得閱讀的驚喜。
3.2012年逝世的艾瑞剋·霍布斯鮑姆,不僅是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曆史學傢,更是啓迪大眾心智的思想巨匠。托尼·布萊爾、尼爾·弗格森、托尼·硃特、汪暉、熊培雲、雷頤、吳曉波等對其推崇備至,都曾撰文緻敬推薦。
4.《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獨立報》《觀察傢》《新共和》《新政治傢》等世界媒體一緻好評推薦。
這是一個失去方嚮感的時代。在新韆年之初,這個時代處於睏境之中,麵臨著比我一生所經曆還要多的睏惑,漫無目的地迎接未知的前路。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內容簡介
《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是現代重要的曆史學傢和思想傢之一艾瑞剋·霍布斯鮑姆離世前的最後力作。
霍布斯鮑姆的全局觀念以及從紛亂的曆史碎片中厘清輪廓的能力是驚人的。在《斷裂的年代》中,霍布斯鮑姆考察瞭20世紀文化和各式各樣新的社會運動和意識形態——從共産主義、極端國傢主義到達達主義,再到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之間的衝突與對抗;從文化的角度解讀現代世界史,以其特有的神韻,描繪齣瞭20世紀的筋骨與血肉。
他始終滿懷熱情,從不故作感傷,自由無礙地廣泛論及諸如古典音樂、美術、搖滾樂、雕塑等眾多議題;他記錄“自由知識分子”黃金時代的逝去,講述被遺忘的重要人物的個人生活,分析藝術和極權主義的關係,並剖析各種文化和社會現象:超現實主義、新藝術運動、婦女解放,和美國牛仔的神話。
霍布斯鮑姆的這部遺世之作,依然充滿瞭獨特的智慧。他告訴我們,“文化並不是人們根據各自的品味為自身提供需求的超市”,“隨著政治的民主化,權力日益成為公共劇院”……霍布斯鮑姆流瀉筆端的天賦和力量實在是至死猶存。
作者簡介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曆史學傢,也是啓迪大眾心智的思想巨匠。1998年,英國首相布萊爾親授其“英國榮譽勛爵”稱號,盛贊他是“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瞭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 。
他是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師,也是英國著名的左派史傢,自14歲加入共産黨後,一生未曾脫離。
霍布斯鮑姆的研究時期以19世紀為主並延伸及17、18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大陸,擴至拉丁美洲。除專業領域外,霍氏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社會評論、社會學理論文章,以及藝術、文化批評等。他在勞工運動、農民運動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 堪居當代史傢的頂尖之流,在學術界有很大影響;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大眾。如《新左派評論》著名編輯安德生所言:霍氏是不可多得地兼具瞭理性的現實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麵是個腳踏實地的唯物主義者、提倡實力政治;另一方麵又能將波希米亞、土匪強盜和無政府主義者的生活寫成優美哀怨的動人故事。
真正使他榮登世界“近現代史大師”寶座的,是他的“年代四部麯”:《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7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它們結構恢弘,敘事曉暢,成為當代極為流行的曆史著作,讓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獲得瞭觸摸曆史的機會,這是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學院學者做不到的。(全新修訂的“年代四部麯”,將由中信齣版社於2014年初整體策劃推齣。)
基於其卓越的文化貢獻,霍布斯鮑姆曾於1998年被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授予英國榮譽勛爵(Companion of Honour)稱號,也曾獲得過歐洲最受關注且奬金額最高的人文和自然科學奬項巴爾紮恩奬(Balzan Prize)。
2012年10月1日,以95歲高齡在倫敦逝世。
精彩書評
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瞭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他的史學著作是高等級的學術作品,但又充滿瞭深刻的同情和正義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動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英國前首相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
任何他所涉獵的領域,霍布斯鮑姆都能寫齣更好的作品,因為他的閱讀量更大,具有更寬廣和精確的理解。
——已故著名曆史學傢、《戰後歐洲史》作者 托尼·硃特(Tony Judt)
霍布斯鮑姆從來不是馬剋思列寜主義教條的奴隸……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知識寬度和深度,優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歡講述細節。
——著名曆史學傢、哈佛大學教授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作為在歐洲近代史領域耕耘瞭40年的學者,在閱讀《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這部霍氏遺作時,我還是能體會到“這本書的每一頁上幾乎都有新東西”。……霍布斯鮑姆百科全書般的知識麵要歸因於他對一切事物的無盡好奇心,以及他在維也納、柏林和倫敦這樣的世界主義大都市的成長經曆。
——著名曆史學傢、《第三帝國三部麯》作者 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
當你閤上霍布斯鮑姆的某一本書時,感覺就像結束瞭一場激烈的壁球比賽,筋疲力盡而又倍受鼓舞。
——著名經濟史學傢、《國富國窮》作者 戴維·S·蘭德斯(David S. Landes)
與這位瘦削的老者聊上幾句,你就會被他帶迴波瀾壯闊的革命與戰爭年代。再平庸的人,與霍布斯鮑姆相處過一段時間,都會變得睿智而心思縝密。
——英國新銳曆史學傢、工黨下院議員 特裏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可以說是英國受尊敬的史學傢,是極少數真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傢之一……無論是在對細微末節的掌握上,還是在非凡的綜閤能力上無人能齣其右。
——《衛報》(Guardian)
《斷裂的年代》是一部關於失敗的作品集:權力的失敗、藝術的失敗、現代性的失敗……涉獵廣泛,涵蓋瞭德國猶太人的命運、美國牛仔的魅力等。同時書中穿插著霍布斯鮑姆對宗教信仰復興的深思熟慮,及對知識分子和科學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角色的嚴肅思考。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對於最後的論著,霍布斯鮑姆將其命名為《斷裂的年代》,揭示瞭該書是對全球化進程中受多重矛盾圍擾的世界及受“認同危機”睏擾的社會的探究。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目錄
緻謝
序言
第一章 宣言
第一部分 “高等文化”今天的窘境
第二章 藝術嚮何處去?
第三章 文化共生的世紀?
第四章 21世紀為何要舉辦文化節?
第五章 新世紀的政治與文化
第二部分 資産階級世界的文化
第六章 啓濛和成就:1800年以來猶太人纔智的解放
第七章 猶太人與德國
第八章 中歐的命運
第九章 歐洲資産階級社會的文化與性彆,1870~1914
第十章 新藝術
第十一章 人類最後的日子
第十二章 遺産
第三部分 不確定性,科學,宗教
第十三章 對未來的憂慮
第十四章 科學:社會職能和世界變化
第十五章 戴弗裏吉亞軟帽的中國人:李約瑟
第十六章 知識分子:作用、功能和矛盾
第十七章 公共宗教之前景
第十八章 藝術與革命
第十九章 藝術與權力
第二十章 先鋒派失敗瞭
第四部分 從藝術到神話
第二十一章 藝術傢奔通俗:我們爆炸性增長的文化
第二十二章 美國牛仔:一個國際神話?
注釋
精彩書摘
第二章
藝術嚮何處去?
原為1996年在薩爾茨堡藝術節的節日對話中用德語發錶的演講。由剋裏斯蒂娜·沙特爾沃思譯為英文。
其實,問一個曆史學傢新韆年的文化將是什麼樣子是問錯瞭人。我們是研究過去的專傢,不問未來。至於現正經曆著有史以來最劇烈變革的藝術,它的未來更是和我們無關。然而,專業預言傢靠不住,盡管政府和企業聽瞭他們的話花費巨資準備應變;既然這樣,史學傢隻得冒險進入未來學的領域。畢竟,盡管有各種起伏動亂,但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一個連續體的組成部分。
我們這個世紀各種藝術的特點是,它們依賴於史無前例的技術革命,尤其是通信技術和復製技術,並且被這種革命所改變。如果沒有技術革命,比如沒有電影,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襯衣口袋裏的隨身聽,就無法想象大眾消費社會這造成文化巨變的另一支力量。但正因為此,關於藝術的未來纔難以做齣概括性的預測。繪畫和雕塑這類舊有的視覺藝術直到最近還是純手工藝,絲毫沒有受到工業化的影響——這也正是它們今天陷入危機的原因。另一方麵,文學在半個韆年前古登堡發明鉛活字印刷機的時候,就調整自己適應瞭機械復製。詩歌既不是公共錶演的節目(史詩原來是公開錶演的,所以印刷機發明後即銷聲匿跡),也不是中國古典藝術那樣的書法作品;它隻是把字母符號機械地組閤而成的單位。我們是在紙上,還是在屏幕上或是彆的地方看到它,這個問題雖然並非完全不重要,但卻是次要的。
與此同時,音樂在20世紀有史以來第一次衝齣瞭樂器和耳朵之間純物理傳遞的限製。今天,我們作為文化體驗所聽到的絕大多數聲響和噪音都是間接而來的——是機械復製或遠距離傳播的。所以,對瓦爾特·本雅明的復製時代,每一位繆斯的經曆都有所不同,也以不同的方式麵對未來。
那麼我就來簡短地概述一下文化不同領域的情形。既然我是寫東西的,所以請允許我先談文學。
首先要說明,21世紀人類的大多數已經不再是文盲(這與20世紀早期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今天,世界上隻剩下兩個地區不識字的人還占多數:南亞(印度、巴基斯坦和周邊地區)和非洲。正式教育意味著書本和讀者。識字率隻要提高5%就會增加5 000萬讀書的人,至少是使用課本的人。此外,自從20世紀中期以來,所謂的“發達”國傢中大多數人都接受瞭中等教育,在世紀後1/3的時間內,這同一批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接受瞭高等教育(今天英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約占人口的1/3)。所以,各種體裁文學的受眾成倍增加。這也意味著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西方高等文化藝術傳播對象的“受過教育的公眾”的增加。目前,從絕對人數上看,文學新的受眾仍在激增,就連大眾媒體也在積極爭取他們。
比如,電影《英國病人》演到主人公讀希羅多德的著作,馬上就有大批以前對這位古希臘曆史學傢最多隻知其名的英國人和美國人去買他的書來讀。
文字作品的普及必然導緻新老本土文學的興起並由此造成文學的發散,而這又會帶來翻譯的黃金時期,19世紀就齣現瞭這樣的情形。如果沒有翻譯,莎士比亞、狄更斯、巴爾紮剋,還有那些偉大的俄國作傢的作品怎麼能成為各國資産階級文化的共同財産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這個時代的情況仍然如此。約翰·拉加雷成為全世界的暢銷書作傢是因為他的作品經常被翻譯成30到50種文字。不過,今天的情形在兩個方麵與過去有著根本的不同。
第一,我們知道,一段時間以來,文字一直在形象麵前節節敗退,書寫印刷的文字也難與屏幕上的口語競爭。現在,連環漫畫和文字極少的圖畫書的讀者絕不僅限於剛會拼寫的初學者。比這意義大得多的是紙質新聞在播報新聞和圖畫新聞麵前的退卻。整個19世紀以及20世紀大部分時間內,報紙一直是哈貝馬斯所謂“公共領域”中的主要媒體,但到瞭21世紀,它卻失去瞭龍頭老大的地位。
第二,今天的全球經濟和全球文化需要一種全球性的語言來補充地方語言,不僅為人數上可以忽略不計的精英階層服務,而且也為人數更多的其他階層所用。今天的英語就是這個全球性語言,很可能在整個21世紀會繼續如此。已經有瞭一大批用英文寫成的國際專業文獻。這種新的英語—世界語與英國文學的語言沒有絲毫關係,正如中世紀教會用的拉丁文同維吉爾和西塞羅的語言風馬牛不相及一樣。
不過這都阻擋不瞭文學數量的增加,這裏的文學指所有的印刷文字,不隻是純文學。事實上,我幾乎可以斷言,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悲觀預測,但印刷的書籍作為文學傳統的主要載體將不太費力地屹立不倒,隻除瞭幾個例外,比如互聯網上點擊率最高的大部頭參考書、辭典、字典,等等。首先,最好用、最實用的莫過於16世紀阿爾杜斯·馬努蒂烏斯(Aldus Manutius)在威尼斯發明的小型、便攜、字體清晰的袖珍書。閱讀這類書籍比讀電腦打印件容易得多,也方便得多,而打印齣來的材料又比不斷閃爍的電腦屏幕易讀不知多少倍。隻要讀一個小時打印齣來的材料,再在電腦屏幕上把同樣的材料讀一遍,就能知道其中的分彆。就連電子書的長處也不在於清晰易讀,而在於存儲量大,不用翻頁。
其次,印刷的紙張至今仍然比技術更為先進的載體更持久。《少年維特之煩惱》的第一版今天仍清晰可辨,但電腦裏儲存瞭30年的材料卻未必如此,或是因為它們像復印件和膠片一樣,壽命有限,或是因為技術迅速更新換代,最新的電腦無法讀齣過去的電腦存儲程式。電腦的勝利大進軍消滅不瞭書籍,正如電影、收音機、電視,以及其他的技術革新也沒能做到一樣。
今天興旺發達的第二種美藝術(fine art)是建築,21世紀還將繼續如此。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築。繪畫是奢侈品,住房則是必需品。誰設計和建造房屋,在哪裏建,如何建,使用什麼材料,采用哪種風格,是由建築設計師負責還是由工程師或電腦負責——這一切都可能改變,但建築的需求不會變。甚至可以說,在20世紀期間,建築設計師,特彆是偉大的公共建築的設計師,成瞭美藝術世界的霸主。他——從事這個行業的總的來說還是以男性為主——找到最閤適的,也就是最耗資巨大、最令人肅然起敬的形式來錶現財富和權力以及民族主義睥睨天下的氣概。(巴斯剋地區延聘瞭一位建築界的國際明星在畢爾巴鄂設計建造一座不落俗套的藝術博物館作為民族象徵,裏麵將展齣另一個民族象徵——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雖然那幅畫並不是巴斯剋地區的藝術風格。)
這一趨勢在21世紀將繼續發展,就此已無懸念。今天,吉隆坡和上海競相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以此證明它們有資格躋身世界級經濟大都會之列。統一後的德國把新首都變成瞭巨大的建築工地。但什麼樣的建築能成為21世紀的象徵呢?有一點是肯定的:必須要大。在大眾年代,這樣的建築可能不會是政府大樓或者國際大公司的總部,盡管摩天大樓仍然以它們命名。幾乎可以斷言,21世紀的象徵會是嚮公眾開放的建築或建築群。在西方,資産階級時代之前的這類建築是教堂。19世紀時,至少在城市中,它們通常是資産階級的教堂——歌劇院,和先進技術的教堂——火車站。(20世紀下半葉,火車站和它的繼任者飛機場的建築風格不再宏偉壯觀,個中緣由值得有朝一日仔細研究。也許這種風格以後還會復興。)在第二個韆年結束之際,有三類建築或建築群有可能成為公共領域的新象徵:第一是室內和室外的大型體育和錶演場所;第二是國際酒店;第三是最近齣現的巨大無比的封閉式購物和娛樂中心。如果要我打賭三選其一的話,我賭劇院和體育場。但如果問我,自從悉尼歌劇院建成以來風行一時的那種把建築物外形設計得齣乎意料、匪夷所思的時尚能維持多久,我可就答不齣來瞭。
……
前言/序言
我們這裏一片昏暗的野曠地帶,愚昧的軍隊
在黑夜中廝殺,此起彼伏的警報中是驚惶潰敗。
——馬修·阿諾德《多佛爾海灘》
本書講的是一個社會的藝術和文化的遭遇;那個社會——資産階級社會——與1914年的那一代人一起,已經永遠消逝在曆史中。本書還講到瞭自20世紀中期以來人類所經曆的全麵巨變中的一個方麵;對地球上80%的地方來說,中世紀在20世紀50年代戛然而止,而到瞭60年代,全球各地管理人際關係的既有規則和習慣都開始明顯地難以維係。因此,本書講的也是一個失去瞭方嚮的曆史時代;在新韆年的初始,這個茫然無措的時代麵對陌生難辨的未來錶現齣的惶惑不安實為我此生僅見。作為曆史學傢,我緻力於研究思考社會現實和藝術之間盤根錯節的奇特關係,寫過不少東西。20世紀末,我又應薩爾茨堡藝術節組織者的要求就此做瞭一些演講(講我這方麵的懷疑);一年一度的薩爾茨堡藝術節源遠流長,是從斯蒂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中幸存下來的著名活動,茨威格與它也有著很深的淵源。本書的前幾章就是我在薩爾茨堡的演講,之後的內容包括我從1964年到2012年間寫的東西,其中一半過去從未發錶過,至少沒有用英文發錶過。
本書首先對20世紀各種不著邊際、匪夷所思的宣言做瞭介紹。第二章到第五章是對新的韆年開始時各種藝術境況的現實思考。然而,如果不迴顧昨天那個逝去的世界,就無法理解這幾章的論述,於是第六章到第十二章對那個世界進行瞭探討。它基本上形成於19世紀的歐洲,不僅創作瞭一套基本的“經典之作”,特彆是在音樂、歌劇、芭蕾舞和戲劇方麵,而且在許多國傢形成瞭現代文學的基本語言。我援用的例子主要來自我自己的文化背景所屬的地區——從地理上說是中歐,從語言上說是德語,但也包括1914年之前那幾個十年中文化的“小陽春”,或“美好時期”。這一部分以對這一文化遺産的思考而結束。
今天,卡爾·馬剋思關於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經濟和社會後果的預言可以說是盡人皆知。確實,歐洲資本主義在19世紀確立瞭對全球的統治,並通過武力徵服、技術優勢和自身經濟的全球化改變瞭世界;但與此同時,它還帶來瞭一整套強大的信仰和價值觀,並自然而然地認為這套觀念比其他的都優越。這一切加起來構成瞭“歐洲資産階級文明”,而這個文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卻再也沒能恢復元氣。這種傲然自信的世界觀的核心是藝術和科學,以及對進步和教育的重視。可以說,藝術和科學取代瞭宗教而成為時代精神的核心。我本人就是在這個“資産階級文明”中齣生長大的,它戲劇性的象徵是19世紀中期在維也納圍著中世紀和帝國時期的老城中心建起的一圈宏偉的公共建築:股票交易所、大學、城堡劇院、氣勢恢宏的市政廳、造型古典的議會大廈、巍然相對的藝術曆史博物館和自然曆史博物館,當然還有19世紀每一個自尊自重的資産階級城市必備的中心——大歌劇院。在這些地方,“文化人士”在文化和藝術的神壇前膜拜。19世紀的教堂隻是背景的陪襯,算是對教會和皇帝指奧匈帝國的皇帝。——譯者注之間聯係的漫不經心的承認。
這一文化情景看似新奇,其實深深地植根於法國大革命之前的王公、皇傢和教會文化之中;那是一個煊赫權力和極端財富的世界,而權力和財富正是贊助高等藝術的典型力量。這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留存瞭下來,公共藝術展覽就顯示瞭藝術與名聲、財力之間的聯係,當然後者已不再限於顯赫的門第或精神上的權威。這也許是一個原因,說明瞭為什麼這種情形沒有隨著歐洲的相對衰落而消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資産階級文明”依然是高等文化的代錶,這種文化需要行使權力予以支持,不惜血本予以培育,贊助者則因此而獲得高度的社會聲望。在這個意義上,高等藝術如同香檳酒,即使在全球化的世界裏也仍然是以歐洲為中心的。
這一部分結束時,我對這個時期的遺産以及它所麵臨的問題闡述瞭一些想法。
麵對傳統的資産階級社會以及它賴以維係的價值觀的崩潰,20世紀是如何應付的呢?這是本書第三部分的八個章節討論的題目,其中介紹瞭對一個曆史時代的結束做齣的各種理智和反理智的反應。這些章節討論瞭20世紀期間科學對文明的影響。盡管文明高度崇尚進步,但它對科學無法理解,並因科學而受到損害。還討論瞭公共宗教在一個世俗化日益加速的時代內奇特的兩難境地;藝術也是一樣,它失去瞭原有的依靠,用盡辦法尋找新的方嚮感,或是通過“現代派”或“先鋒派”與技術競相追求進步,或是試圖與權力結盟,或是最終灰心喪氣、憤憤不平地屈從於市場,但是都徒勞無功。
資産階級文明哪裏齣瞭問題?雖然它建立在摧毀一切,改變一切的大規模生産模式的基礎之上,但是它的實際活動、它的機構以及政治和價值製度都是由少數人為少數人設計的,盡管這個少數可以,也必然會擴大。它過去是,今天仍然是精英製度,也就是說,它既非平等主義,亦非民主製度。直到19世紀末,“資産階級”或上層中産階級仍然隻占人口的一小部分。1875年,即使是教育發達的德國也隻有10萬名學生上人文學校(小學和中學)
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 [Fractured Time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 [Fractured Time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 [Fractured Time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