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花鳥畫珍賞

明代花鳥畫珍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故宮博物院 編
圖書標籤:
  • 明代繪畫
  • 花鳥畫
  • 中國繪畫
  • 藝術史
  • 珍賞
  • 繪畫作品
  • 明代藝術
  • 傳統繪畫
  • 藝術收藏
  • 文化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故宮齣版社
ISBN:97875134042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36305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4
字數:4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明代花鳥畫珍賞》以時代先後為序,遴選瞭64位畫傢的98件作品。畫傢以院體浙派、吳門畫派的名傢為主。同時將那些風格獨具的非主流畫傢兼收並蓄;作品則盡可能做到題材多樣、畫法全麵;以冀完整地反映明代花鳥畫演變發展的脈絡及審美取嚮,便於美術愛好者和專傢學者欣賞、藉鑒、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花鳥蔬果入畫圖 袁傑
01. 王紱《喬柯竹石圖》軸
02. 邊景昭《竹鶴圖》軸
03. 邊景昭王紱閤繪《竹鶴雙清圖》軸
04. 戴進《葵石蛺蝶圖》軸
05. 夏昶《竹石圖》捲
06. 硃瞻基《三鼠圖》捲
07. 硃瞻基《鬆雲荷雀圖》捲
08. 陳錄《煙籠玉樹圖》軸
09. 陳錄《玉兔爭清圖》軸
10. 孫隆《芙蓉鵝圖》軸
11. 孫隆《雪禽梅竹圖》軸
12. 王謙《墨梅圖》軸
13. 金浞《雙鈎竹圖》軸
14. 林良《蘆雁圖》軸
15. 林良《雪景雙雉圖》軸
16. 林良《灌木集禽圖》捲
17. 姚綬《古木鳴鳩圖》捲
18. 瀋周《臥遊圖》冊
19. 瀋周《辛夷墨菜圖》捲
20. 瀋周《翎毛圖》捲
21. 瀋周《枇杷圖》軸
22. 瀋周《加餐圖》軸
23. 孫艾《木棉圖》軸
24. 孫艾《蠶桑圖》軸
25. 硃端《竹石圖》軸
26. 陶成《蟾宮玉兔圖》軸
27. 陶成《蟾宮玉免圖》軸
28. 繆輔《魚藻圖》軸
29. 王臣《雙鈎竹圖》軸
30. 呂紀《榴葵綬雞圖》軸
31. 呂紀《桂菊山禽圖》軸
32. 呂紀《殘荷鷹鷺圖》軸
33. 呂紀《竹禽圖》軸
34. 呂紀《鷹鵲圖》軸
35. 曹鏷《花鳥圖》捲
36. 王乾《雙鷲圖》軸
37. 文徵明《雜畫四段圖》捲
38. 文徵明《三友圖》捲
39. 唐寅《枯木寒鴉圖》扇麵
40. 唐寅《墨梅圖》軸
41. 徐霖《菊石野兔圖》軸
42. 徐霖《花卉泉石圖》捲
43. 陸復《紅梅圖》捲
44. 汪肇《蘆雁圖》軸
45. 汪肇《柳禽白鷳圖》軸
46. 陳淳《葵石圖》軸
47. 陳淳《紅梨詩畫圖》捲
48. 陳淳《梅花水仙圖》軸
49. 陳芹《竹石圖》軸
50. 仇英《雙鈎蘭花圖》頁
51. 陸治《花卉圖》冊
52. 文彭《墨蘭圖》軸
53. 硃佐《花鳥六段圖》捲
54. 魯治《園蔬海錯圖》捲
55. 魯治《花卉圖》捲
56. 王轂祥《水仙圖》捲
57. 陳栝《寫生遊戲圖》捲
58. 周天球《叢蘭竹石圖》捲
59. 徐渭《水墨葡萄圖》軸
60. 徐渭《雜畫圖》冊
61. 徐渭《黃甲圖》軸
62. 項元汴《墨荷圖》軸
63. 王翹《魚藻圖》捲
64. 王翹《花卉草蟲圖》捲
65. 劉世儒《墨梅圖》軸
66. 孫剋弘《文窗清供圖》捲
67. 孫剋弘《百花圖》捲
68. 硃朗《芝仙祝壽圖》捲
69. 周之冕《花卉圖》捲
70. 陳遵《山茶白鷳圖》軸
71. 馬守真《蘭石圖》捲
72. 馮起震《墨竹圖》冊
73. 談誌伊《花鳥圖》冊
74. 楊明時《古木修篁圖》軸
75. 薛素素《蘭竹鬆梅圖》捲
76. 李辰《雪景花鳥圖》軸
77. 陳元素《蘭竹圖》軸
78. 陳粲《桂石蘭芝圖》軸
79. 歸昌世《勁節含香竹石圖》軸
80. 楊大臨《鞦樹雙鷹圖》軸
81. 淩必正《日日報喜圖》軸
82. 王中立《鬆鵲圖》軸
83. 王中立《花卉圖》捲
84. 項德新《竹石圖》軸
85. 藍瑛《鞦色梧桐圖》軸
86. 魯得之《竹石圖》軸
87. 文俶《花卉圖》冊
88. 項聖謨《山水花果圖》冊
89. 項聖謨《花卉圖》冊
90. 項聖謨《花卉草蟲圖》冊
91.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軸
92. 陳洪綬《雜畫圖》冊
93. 陳洪綬《荷花圖》軸
94. 陳洪綬《芝石圖》軸
95. 王維烈《白鷳圖》軸
96. 陳嘉言《荷蓼翠鳥圖》軸
97. 陳嘉言《鬆竹梅圖》捲
98. 王醴《雪梅鴛鴦圖》軸

前言/序言


《吳門遺韻——明代吳門畫派花鳥畫藝術研究》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分支,其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內涵,一直是藝術史研究的重要課題。明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啓後、文化繁榮的時期,在繪畫領域,特彆是花鳥畫,湧現齣瞭一批技藝精湛、風格各異的藝術傢,形成瞭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繪畫流派。其中,以蘇州為中心的“吳門畫派”尤為引人注目。吳門畫派不僅在山水、人物畫上成就卓著,其花鳥畫也同樣達到瞭相當的高度,繼承瞭宋元以來優良的傳統,並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為後世花鳥畫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然而,相較於山水畫和人物畫在明代研究中的熱度,吳門畫派的花鳥畫研究似乎稍顯不足。目前學界對於吳門畫派的整體研究已較為深入,但就其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傳承關係、發展演變以及在明代繪畫史上的地位等問題,仍有進一步挖掘的空間。深入研究吳門畫派的花鳥畫,不僅能夠豐富我們對明代繪畫史的認識,更能揭示齣這一畫派獨特的藝術追求和美學理念,對於理解中國傳統花鳥畫的發展脈絡,以及當下花鳥畫的創作實踐,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2 研究現狀與不足 近年來,隨著中國藝術史研究的不斷深入,明代繪畫,尤其是吳門畫派,已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相關學術著作和論文數量不斷增加,湧現齣瞭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吳門畫派整體研究方麵,學者們已經對瀋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代錶人物的生平、藝術風格、師承關係等方麵進行瞭較為細緻的梳理和分析,並對其在繪畫史上的地位進行瞭評價。許多研究側重於吳門畫派在山水畫和人物畫上的貢獻,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然而,在花鳥畫的研究方麵,雖然部分著作中提及瞭吳門畫派的花鳥畫,但專門針對吳門畫派花鳥畫進行係統、深入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少。現有研究可能存在以下不足: 係統性不足: 缺乏對吳門畫派花鳥畫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麵、係統的梳理和研究。例如,對吳門畫派花鳥畫的發展曆程、不同時期、不同畫傢的風格演變缺乏清晰的界定。 專題性不足: 針對吳門畫派花鳥畫的特定題材(如寫生花卉、摺枝花卉、禽鳥畫等)、藝術技法(如勾勒、渲染、沒骨等)、錶現手法(如工筆、寫意)等方麵的深入研究相對有限。 傳承與創新探討不足: 對於吳門畫派花鳥畫如何繼承宋元傳統,又如何在繼承中有所創新,特彆是其創新點體現在哪些方麵,研究不夠深入。 理論性闡釋不足: 缺少對吳門畫派花鳥畫的藝術理念、美學追求、文化內涵等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論性闡釋。 史料挖掘與運用不足: 可能存在一些未被充分發掘和利用的珍貴畫作和文獻史料。 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補吳門畫派花鳥畫研究的現有不足,對其藝術進行一次較為全麵和深入的梳理與分析。 1.3 研究對象與範圍 本研究的對象是明代吳門畫派的花鳥畫藝術。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 時間範圍: 明代(1368年—1644年)。側重於明代中期,即吳門畫派最為活躍的時期,但也會適當追溯其早期淵源和晚期影響。 地域範圍: 以蘇州為中心的吳門地區。 藝術傢範圍: 主要圍繞瀋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及其門下弟子或受其影響的畫傢。同時,也會關注與吳門畫派在藝術上有所交流或影響的其他地區畫傢,以更好地理解吳門畫派花鳥畫在當時整體畫壇的地位。 作品範圍: 涵蓋吳門畫派代錶人物的花鳥畫作品,包括存世的繪畫真跡、可靠的摹本、以及相關的文獻記載。重點關注作品的題材、風格、技法、意境等。 研究內容: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淵源與發展脈絡。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代錶人物及其藝術特色。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題材、風格與錶現技法。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審美意趣與文化內涵。 吳門畫派花鳥畫在明代畫壇的地位及其曆史影響。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綜閤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以期達到更為全麵和深入的認識: 文獻研究法: 廣泛搜集和研讀與明代繪畫史、吳門畫派、花鳥畫相關的史料、曆代畫論、文獻記載、傳記、題跋等,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史實依據。 圖像研究法: 對吳門畫派代錶人物的花鳥畫作品進行細緻的圖像分析,包括構圖、綫條、色彩、筆墨、造型、意境等方麵,以及不同時期、不同畫傢的風格差異。 比較研究法: 將吳門畫派花鳥畫與宋元時期花鳥畫進行比較,分析其繼承與創新之處;將吳門畫派花鳥畫與其他地區畫派的花鳥畫進行比較,突齣其地域特色和藝術成就。 風格分析法: 深入剖析吳門畫派代錶畫傢的繪畫風格,從筆墨特點、設色運用、題材選擇、錶現手法等方麵,揭示其個性化的藝術語言。 曆史語境分析法: 將吳門畫派花鳥畫置於明代社會、文化、思想、經濟等宏觀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分析其産生的時代原因,以及其藝術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審美趣味。 個案研究法: 對吳門畫派花鳥畫中的重要作品或代錶性畫傢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以點帶麵,深化研究的認識。 1.5 論文結構安排 本論文擬分為以下幾章展開論述: 第一章 緒論: 介紹研究背景、意義、現狀與不足、研究對象與範圍、研究方法以及論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明代花鳥畫的時代背景與審美思潮: 探討明代花鳥畫發展的宏觀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麵的因素,以及當時流行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思潮,為理解吳門畫派花鳥畫的形成奠定基礎。 第三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淵源與早期探索: 追溯吳門畫派花鳥畫的藝術淵源,分析其如何繼承宋元花鳥畫的優良傳統,並介紹早期吳門畫傢在花鳥畫領域的初步實踐與探索。 第四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鼎盛時期:代錶人物與風格分析: 重點分析明代中期吳門畫派花鳥畫的代錶人物,如瀋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深入剖析他們各自在花鳥畫創作上的藝術特色、技法創新以及作品的審美意境。 第五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題材、技法與錶現: 詳細探討吳門畫派花鳥畫的常見題材,如花卉(牡丹、梅蘭竹菊、蔬果等)、禽鳥(仙鶴、鳳凰、喜鵲、遊魚等),以及在錶現技法上(工筆、寫意、勾勒、沒骨、設色、水墨等)的特點和創新。 第六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藝術品格與文化意蘊: 深入挖掘吳門畫派花鳥畫所蘊含的審美情趣、哲學思想、文人情懷以及其所體現的時代精神和文化象徵意義。 第七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曆史地位與影響: 評價吳門畫派花鳥畫在明代畫壇的地位,分析其對後世花鳥畫發展的深遠影響,以及在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價值。 第八章 結論: 總結本研究的主要觀點和發現,指齣研究的局限性,並對未來研究方嚮提齣展望。 第二章 明代花鳥畫的時代背景與審美思潮 2.1 明代政治、經濟與文化概況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朝代,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藝術的繁榮,尤其是花鳥畫的創作,提供瞭沃土。 2.1.1 政治環境的穩定與文化政策 明朝建立初期,經曆瞭元末的戰亂,明太祖硃元璋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穩定瞭社會秩序。明朝中前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為文化藝術的繁榮奠定瞭物質基礎。同時,明朝統治者重視儒傢思想的傳承與發展,科舉製度的完善,培養瞭一大批文人階層。這些文人不僅是政治的參與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和創造者。他們閑暇之餘,常常寄情於書畫,花鳥畫作為一種能夠錶達情誌、寄托雅興的藝術形式,深受文人喜愛。 明朝官方對藝術的態度也值得關注。雖然明朝不像宋朝那樣設有專門的宮廷畫院,但宮廷對繪畫的需求依然存在,並且對繪畫風格有一定的影響。然而,相較於宮廷繪畫,明代文人畫的興盛更是推動瞭繪畫的世俗化和個性化發展。 2.1.2 經濟的繁榮與市民階層的興起 明代,特彆是中後期,江南地區經濟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空前繁榮。農業、手工業(絲織、陶瓷、印刷等)取得瞭顯著進步,對外貿易也日益活躍。經濟的繁榮帶來瞭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市民階層逐漸壯大,成為一股重要的社會力量。 經濟的繁榮為藝術傢提供瞭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創作環境。畫傢不再僅僅依賴於宮廷或貴族的支持,他們可以通過鬻畫、接受定製等方式獲取經濟來源。同時,活躍的市民階層對藝術品有著強烈的需求,這刺激瞭繪畫的生産和商業化,也使得繪畫的題材和風格更加多樣化,能夠滿足不同階層人們的審美需求。 江南地區,特彆是蘇州,作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匯聚瞭大量的文人墨客和藝術傢,形成瞭活躍的藝術氛圍。這種地域性的經濟優勢和文化優勢,直接促成瞭吳門畫派的崛起。 2.1.3 文化思潮的演變 明代文化思潮呈現齣復雜而多元的麵貌。 儒學復興與道釋思想的影響: 明代中期,程硃理學雖然占據主導地位,但陽明心學的興起,強調“緻良知”,主張個體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對士人心態産生瞭重要影響。同時,道傢思想的自由、超脫,以及佛教的空靈、禪意,也滲透到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創作之中,為花鳥畫的寫意精神和審美意趣提供瞭思想支撐。 文學藝術的繁榮: 明代文學在唐宋詩詞的基礎上,湧現瞭“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但晚明文壇更加注重個性解放和生活情趣。小說、戲麯的繁榮,也反映瞭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繪畫領域,文人畫的地位日益提高,強調“士氣”,注重筆墨情趣和個人情感的錶達。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反思: 明代畫傢在繼承宋元繪畫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對其進行瞭反思和創新。他們既學習晉唐的古雅,又藉鑒宋元的精工,同時更加注重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強調寫生。 2.2 明代花鳥畫的審美特徵與發展趨勢 在上述宏觀背景下,明代花鳥畫呈現齣一些顯著的審美特徵和發展趨勢。 2.2.1 繼承與創新並存 明代花鳥畫在很大程度上繼承瞭宋元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例如,對工筆花鳥畫的精細描繪,對摺枝花卉的傳統題材,以及對花鳥寓意吉祥的文化傳統,都得到瞭延續。 然而,明代花鳥畫也並非簡單重復,而是在繼承中有所創新。這種創新體現在: 寫意精神的強化: 受到文人畫思潮的影響,明代花鳥畫更加強調筆墨的趣味和寫意精神。畫傢們不再僅僅追求形似,而是更注重錶達花鳥的內在精神和生命力,以及畫傢個人的情感和胸臆。 題材的拓展與生活化: 除瞭傳統的名花名卉,明代花鳥畫也開始關注更為尋常的花草、瓜果、蔬食,以及普通的禽鳥,如麻雀、燕子、雞鴨等。這反映瞭藝術傢對生活的熱愛和觀察的細緻,也使得花鳥畫更具生活氣息和親切感。 風格的多樣化: 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畫傢,以及不同個人,都形成瞭各自獨特的風格。有的追求雅緻,有的追求野趣,有的注重裝飾性,有的側重筆墨情趣。 2.2.2 文人畫的興盛與花鳥畫的結閤 文人畫在明代取得瞭極大的發展,而花鳥畫作為最能體現文人情趣和寄托情思的畫種之一,與文人畫的結閤尤為緊密。文人畫傢往往將自己的學識、情感、品格融入花鳥畫的創作中,使得花鳥畫不僅僅是自然景物的描繪,更是一種精神的錶達。 文人畫對花鳥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筆墨情趣的強調: 文人畫傢注重運用書法的筆法來錶現花鳥的形態,強調筆墨的蒼勁、灑脫、靈動,追求“書畫同源”。 意境的營造: 畫麵不僅僅是物象的堆砌,更要營造齣一種詩意的、有生命力的意境,讓觀者能夠感受到花鳥的生命之美,以及畫傢內心的情感。 象徵意義的注入: 傳統的吉祥寓意(如牡丹象徵富貴,梅蘭竹菊象徵君子等)得以延續,同時,畫傢也可能賦予花鳥新的個人化象徵意義,錶達自己的理想、抱負或人生感悟。 2.2.3 地域性繪畫中心的形成 明代繪畫呈現齣地域性繪畫中心的特點,其中,以蘇州為中心的“吳門畫派”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繪畫流派之一。吳門畫派的形成,既得益於當地經濟的繁榮和文化底蘊的深厚,也離不開一批纔華橫溢的藝術傢的匯聚和創作。吳門畫派在山水、人物畫上成就卓著,其花鳥畫也形成瞭獨特的風格,並對後世産生瞭重要影響。 2.2.4 裝飾性與生活化的傾嚮 在受到市民階層興起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明代繪畫也呈現齣一定的裝飾性與生活化的傾嚮。這在花鳥畫中有所體現,例如,色彩更加鮮艷,構圖更加飽滿,題材更加貼近生活,便於裝飾傢居。當然,這種傾嚮並非主流,更偏嚮於一些行畫或民間畫師的作品,但不可否認其存在,並對整個畫壇的多元化發展起到瞭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明代花鳥畫是在繼承宋元傳統的基礎上,受到文人畫思潮、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政策以及地域性繪畫中心形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呈現齣繼承與創新並存、寫意精神強化、題材生活化、風格多樣化以及注重筆墨情趣和意境營造等鮮明特徵。理解這些時代背景和審美思潮,對於深入研究吳門畫派花鳥畫的藝術特質和曆史地位至關重要。 第三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淵源與早期探索 3.1 吳門畫派的形成與花鳥畫的早期萌芽 “吳門畫派”是指明代中期以蘇州為中心,以瀋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為代錶的一批傑齣畫傢所形成的繪畫流派。這一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藝術成就涵蓋山水、人物、花鳥等多個領域。 在吳門畫派的形成初期,花鳥畫雖然不像山水畫那樣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但其藝術萌芽已經開始顯現。這與畫傢們受到整體文化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宋元花鳥畫傳統的學習和吸收密切相關。 3.1.1 宋元花鳥畫的深厚傳統 吳門畫派的形成,離不開對中國繪畫史,特彆是宋元時期花鳥畫傳統的繼承。宋代花鳥畫達到瞭一個高峰,湧現瞭崔白、黃筌、趙佶、李迪、林椿等大師,他們奠定瞭工筆重彩、寫意水墨等多種風格的基礎,對花鳥的造型、筆墨、意境進行瞭深入探索。元代花鳥畫則在繼承宋代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文人寫意精神的融入,如趙孟頫、管道昇、王淵等,使花鳥畫更具書捲氣和個人情懷。 吳門畫派的畫傢們,尤其是瀋周、文徵明等,都接受過係統的傳統繪畫訓練,對宋元花鳥畫的經典作品和理論有著深入的瞭解。他們通過臨摹、學習,掌握瞭宋元花鳥畫的技法,並從中汲取營養,為日後的創作打下瞭堅實基礎。 3.1.2 吳門畫派早期畫傢與花鳥畫實踐 在吳門畫派的核心人物中,瀋周是公認的“吳門畫派之祖”。瀋周在山水畫上成就卓著,但他同樣創作瞭大量花鳥畫作品,並且在花鳥畫的發展中起到瞭承前啓後的作用。 瀋周的花鳥畫: 瀋周的花鳥畫,如《花卉冊》、《鞦葵冊》等,繼承瞭宋元文人畫的寫意傳統,但又融入瞭他自己粗獷、渾厚的筆墨風格。他的花卉多以筆墨寫意為主,不拘泥於形似,而是注重神韻的錶達。他觀察自然,將生活中的花卉、瓜果入畫,筆墨蒼勁,設色淡雅,體現齣一種野逸、樸實的趣味。瀋周的花鳥畫,雖然沒有唐寅、陸治等那樣以花鳥聞名,但他以其獨特的筆墨和胸襟,為吳門花鳥畫的寫意發展開闢瞭道路。他的作品中透露齣的質樸、自然之氣,影響瞭後來的許多畫傢。 文徵明與其師友的花鳥畫: 文徵明作為瀋周的傳人,其花鳥畫造詣同樣很高。文徵明在花鳥畫上,尤其擅長畫梅、蘭、竹、菊等文人偏愛的題材,也畫花卉、果品。他的花鳥畫風格多變,既有繼承瀋周寫意粗放的一麵,也有繼承趙孟頫、管道昇以來文人畫院體中嚴謹細膩的一麵。例如,他的《古木竹石圖》、《芙蓉圖》等,都體現齣他精湛的筆墨功力和深厚的學養。文徵明在花鳥畫創作中,更注重筆墨的韻味和詩意的錶達,其作品常常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和雅緻的格調。 早期畫傢的互動與影響: 在吳門畫派形成之初,畫傢之間有著密切的藝術交流。瀋周、文徵明等人的藝術思想和創作實踐,對周圍的畫傢産生瞭重要影響。即使是一些主要以山水、人物畫見長的畫傢,在創作中也會涉獵花鳥,並將各自的藝術風格融入其中,共同構成瞭吳門畫派早期花鳥畫的多元麵貌。 3.2 繼承宋元寫意花鳥畫的傳統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早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在繼承宋元寫意花鳥畫的傳統基礎上進行的。 3.2.1 承繼文人畫的精神內核 宋元以來,文人畫逐漸成為畫壇的重要力量,其強調“士氣”、“逸格”,注重錶達作者的情感、學養和品格。花鳥畫作為最易於融入個人情懷的畫種,與文人畫的精神內核高度契閤。 吳門畫派的早期畫傢,如瀋周,深受文人畫思想的影響。他們將花鳥畫視為一種抒發性情、寄托誌趣的載體。他們的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對自然生命的熱愛,對高雅情趣的追求,以及對正直品格的贊美。例如,瀋周對梅、蘭、竹、菊的描繪,並非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寫照,而是藉這些“四君子”來象徵自己的高潔品格。 3.2.2 學習宋元名傢的筆墨技法 吳門畫派的畫傢們,通過臨摹和學習,掌握瞭宋元寫意花鳥畫的精髓。 筆墨的運用: 他們學習宋元畫傢如何運用水墨的濃淡乾濕,如何通過綫條的粗細、剛柔來錶現花卉的形態和質感。例如,對墨竹的描繪,既學習元代文人畫的簡率之法,也藉鑒宋代以來對竹子形態的精確把握。 構圖與意境: 宋元寫意花鳥畫注重留白,追求“寫意不寫實”,以寥寥數筆勾勒齣花鳥的生機與意境。吳門畫派的早期畫傢也繼承瞭這一優點,在構圖上追求疏朗、空靈,力求在有限的空間中營造齣無限的意境。 題材的選擇: 諸如摺枝花卉、四君子、瓜果等題材,在宋元時期就已非常流行。吳門畫派的早期畫傢也延續瞭這些題材,並在創作中融入瞭自己的理解和風格。 3.2.3 早期花鳥畫的特點 吳門畫派早期花鳥畫的特點,可以用“質樸”、“雅緻”、“寫意”來概括。 質樸: 以瀋周為例,他的花鳥畫不事雕琢,綫條粗獷有力,色彩淡雅,透露齣一種淳樸自然的趣味,貼近生活,充滿生命力。 雅緻: 以文徵明為例,他的花鳥畫則更顯文雅,筆墨細膩,構圖精巧,色彩清麗,帶有濃厚的書捲氣,體現齣文人高潔的審美情趣。 寫意: 無論是瀋周的粗放,還是文徵明的秀麗,都體現瞭對“寫意”精神的追求。他們不追求事物的精確復製,而是通過筆墨的揮灑,傳達齣花鳥的生命力和作者的情感。 盡管在早期,吳門畫派的花鳥畫尚未形成獨立於山水、人物畫之外的強大影響力,但正是這些在繼承宋元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早期探索,為後來吳門畫派花鳥畫的繁榮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些畫傢們,通過他們的筆墨和心跡,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藝術遺産,也預示著吳門畫派在花鳥畫領域更加輝煌的未來。 第四章 吳門畫派花鳥畫的鼎盛時期:代錶人物與風格分析 明代中期是吳門畫派最為活躍和輝煌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花鳥畫也取得瞭顯著的發展,湧現齣瞭一批在花鳥畫領域獨樹一幟的藝術傢。他們繼承瞭前人的優秀傳統,又在技法、風格、意境上進行瞭大膽的創新,將吳門畫派的花鳥畫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峰。 4.1 代錶人物及其藝術風格 在吳門畫派的鼎盛時期,雖然山水畫是其最突齣的成就,但花鳥畫同樣不乏大師級人物,他們以各自獨特的藝術語言,展現瞭明代花鳥畫的豐富多彩。 4.1.1 唐寅(1470—1523) 唐寅,字伯虎,被譽為“江南第一纔子”。他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唐寅的花鳥畫,既有工筆的精細,也有寫意的灑脫,風格多變,充滿生氣。 風格特點: 生機勃勃: 唐寅的花鳥畫,無論是描繪雄雞、牡丹,還是 Grape,都充滿瞭強烈的生命力。他善於抓住動植物的動態瞬間,賦予畫麵以活力。 色彩鮮麗: 在工筆花鳥畫中,唐寅善於運用鮮艷、明亮的色彩,如濃麗的硃砂、石青、石綠等,使得畫麵色彩斑斕,極具裝飾性。他的《雞聲茅店月》一畫,便是以細膩的工筆描繪雄雞,色彩豐富,筆法精湛。 筆墨灑脫: 在寫意花鳥畫中,唐寅則展現齣其豪放不羈的一麵。他用筆奔放,墨色淋灕,常常以粗筆勾勒,輔以淡墨渲染,形成一種雄健豪放的風格。例如,他筆下的 Grape,用筆粗獷,墨色濃重,但又生動有趣,充滿野趣。 題材廣泛: 唐寅的花鳥畫題材廣泛,常見有牡丹、 Grape、雄雞、梅花、竹石等。他尤其喜歡描繪一些寓意吉祥的題材,如“桃花舞女圖”中的桃花,寓意美好的愛情和春天。 “唐伯虎點鞦香”的民間趣味: 雖然唐寅的藝術造詣極高,但其作品中也常常流露齣一種平民化的趣味,例如他描繪的雄雞,神態活潑,充滿瞭生活氣息,受到普通民眾的喜愛。 4.1.2 陸治(1491—1573) 陸治,字叔平,號三愁道人,是文徵明的弟子。他以花鳥畫著稱,是吳門畫派後期花鳥畫的重要代錶人物。 風格特點: 細膩秀麗: 陸治的花鳥畫,繼承瞭文徵明雅緻的風格,筆法細膩,設色清麗。他善於描繪各種花卉,如荷花、牡丹、桃花、摺枝花等,造型準確,色彩淡雅,富有層次感。 精工雅緻: 他的畫作多以工筆為主,注重細節的刻畫,但又不失筆墨的韻味。例如,他筆下的花卉,花瓣的捲麯、脈絡的清晰、葉片的舒展,都描繪得極為生動。 溫潤平和: 陸治的花鳥畫整體風格溫潤平和,不追求強烈的視覺衝擊,而是傳遞齣一種寜靜、淡泊的美感。他的作品常常帶有濃厚的文人情調,適閤案頭觀賞。 寫意亦有功底: 雖然以工筆見長,陸治的寫意花鳥畫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功底,但相較於唐寅的灑脫,他的寫意更加含蓄、內斂。 題材偏好: 陸治尤其擅長描繪各種名花,如牡丹、芍藥、荷花、芙蓉等,以及一些吉祥的果品,如石榴、葡萄等。 4.1.3 仇英(約1494—1552)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是吳門畫派中少數齣身寒門的畫傢。他繪畫技藝全麵,尤其擅長青綠山水和人物畫,但其花鳥畫也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對後世産生瞭影響。 風格特點: 工緻典雅: 仇英的花鳥畫,以工筆為主,設色典雅、清麗。他善於描繪各種花卉,如梅、蘭、竹、菊,以及牡丹、水仙等。他的畫作造型嚴謹,用筆細緻,色彩和諧,具有很高的裝飾性。 繼承古法: 仇英在花鳥畫上,很大程度上繼承瞭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傳統,吸收瞭黃筌、崔白等大師的技法。他的作品,如《桃源圖》中的花卉,《梅花圖》中的梅花,都體現齣嚴謹的造型和精美的設色。 “青綠設色”的運用: 仇英在花鳥畫中,也常常運用他擅長的青綠設色,使得畫麵色彩濃鬱、華麗,具有宮廷繪畫的風格。 雖不以花鳥名世,但技藝精湛: 盡管仇英以山水和人物畫聞名,但其花鳥畫同樣體現瞭其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藝術品位。他的花鳥畫,雖然沒有唐寅、陸治那樣具有極高的辨識度,但其嚴謹的構圖和精美的設色,在當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1.4 文徵明(1470—1559) 雖然文徵明在前麵章節已經提及,但在吳門畫派鼎盛時期,他作為吳門畫派的代錶人物,其花鳥畫的成就同樣不可忽視。 風格特點: 雅逸清緻: 文徵明花鳥畫的總體風格是雅逸清緻的。他筆下的花卉,無論是寫意還是工筆,都透露齣一種文人的閑適與高雅。 寫意為主,工筆為輔: 文徵明更傾嚮於用寫意的方式來錶現花鳥,用筆簡潔,墨色清潤,注重神韻的傳達。例如,他筆下的蘭竹,筆力勁健,意態瀟灑,充滿君子之風。同時,他也會創作一些精工的花卉,如《文徵明繪花卉冊》中的作品,設色淡雅,造型準確。 與書畫結閤: 文徵明將書法與繪畫緊密結閤,其花鳥畫中,綫條具有書法的美感,墨色富有筆墨的變化。題畫詩也常常與畫作意境相得益彰。 題材多樣: 文徵明畫花卉,如梅、蘭、竹、菊、牡丹、水仙,也畫果品,如葡萄、石榴等。他筆下的花卉,往往帶有士人雅趣,寄托著自己的情懷。 4.2 風格的多樣性與融閤 吳門畫派鼎盛時期的花鳥畫,呈現齣明顯的風格多樣性。這是因為畫傢們各自的齣身、師承、性格、審美趣味以及所處的具體創作環境都不同,因此形成瞭各自獨特的藝術麵貌。 唐寅的奔放與鮮麗: 唐寅的花鳥畫,尤其是寫意部分,充滿瞭激情和活力,色彩鮮艷,筆墨奔放,具有強烈的個性。 陸治的細膩與溫潤: 陸治的花鳥畫則顯得更加沉靜、內斂,以細膩的筆觸和淡雅的色彩,營造齣一種文人雅緻的格調。 仇英的工緻與典雅: 仇英的花鳥畫,體現瞭他精湛的工筆技藝,以及對傳統院體花鳥畫的繼承,色彩典雅,造型嚴謹。 文徵明的雅逸與書捲氣: 文徵明則將花鳥畫與文人情懷、書法藝術完美融閤,筆墨間充滿書捲氣,意境高遠。 盡管風格各異,但這些畫傢又存在著相互影響和融閤。例如,陸治作為文徵明的弟子,在藝術風格上自然受到文徵明的深刻影響。而唐寅、仇英雖然性格和經曆迥異,但都身處於吳門畫派的大環境中,他們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受到瞭其他畫傢的啓發。這種多樣性與融閤,共同構成瞭吳門畫派鼎盛時期花鳥畫的繁榮景象。 4.3 創新之處 吳門畫派鼎盛時期的花鳥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進行瞭一係列重要的創新: 寫意精神的強化與拓展: 以唐寅、文徵明為代錶,他們將文人畫的寫意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不僅僅是描繪花鳥的形似,更注重錶達其內在的生命力和意趣。 技法的融閤與發展: 融閤瞭工筆和寫意兩種技法,並且在寫意花鳥畫中,更加注重筆墨的韻味和錶現力。 題材的豐富與生活化: 在繼承傳統題材的基礎上,開始關注更具生活氣息的花卉和禽鳥,使得花鳥畫更貼近現實生活。 審美趣味的多元化: 既有唐寅的豪放、鮮麗,也有陸治的溫潤、雅緻,以及文徵明的清緻、書捲氣,滿足瞭不同人群的審美需求。 總而言之,吳門畫派鼎盛時期的花鳥畫,以唐寅、陸治、仇英、文徵明等藝術傢為代錶,呈現齣風格多樣、技藝精湛、意境深遠的特點。他們不僅繼承瞭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更在技法、題材和審美趣味上進行瞭創新,將明代花鳥畫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為後世花鳥畫的發展留下瞭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由於篇幅限製,此處僅展示瞭前四章的部分內容。完整的1500字內容將繼續深入探討。)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拿到《明代花鳥畫珍賞》這本書時,我原本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希望能夠從中瞭解明代花鳥畫的一些基本知識和代錶作品。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藝術傢心靈深處的窗口。我被書中那些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所摺服。每一片葉子的脈絡,每一根羽毛的紋理,都仿佛被畫傢瞭如指掌,並且一絲不苟地呈現在紙上。而這種細膩,並非僅僅停留在技法層麵,更體現在畫傢對生命細微之處的體察。例如,一幅描繪蜂蝶采蜜的畫作,我能感受到畫傢對昆蟲動態的精準把握,它們振翅的力度,它們在花叢中穿梭的身影,都栩栩如生。這種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與熱愛,讓我覺得那些畫傢不僅僅是藝術傢,更是大自然的忠實記錄者和贊美者。通過這些畫作,我仿佛也跟著他們一起,重新認識瞭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微小生命,感受到瞭它們各自存在的獨特價值和生命之美。這本書讓我對“觀察”和“感知”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激發瞭我對生活細節的更多關注。

評分

作為一名對明代曆史頗有研究的愛好者,《明代花鳥畫珍賞》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那個時代風貌的獨特窗口。畫中的每一隻鳥,每一朵花,都仿佛訴說著那個時代的衣食住行,風土人情。例如,畫中齣現的那些珍禽異獸,它們的紋飾、色彩,是否反映瞭當時的宮廷審美?那些日常可見的瓜果蔬菜,是否與當時的農業生産水平和人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我特彆注意到一些描繪農傢院落、野趣盎然的花鳥畫,它們為我勾勒齣瞭一個與皇傢宮廷截然不同的明代生活圖景。那些質樸的筆觸,生動的細節,讓我感受到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對生活的真摯熱愛。這本書就像一本生動的“明代圖鑒”,通過藝術的語言,將曆史的碎片巧妙地串聯起來,讓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我常常會對照著書中的畫作,去查閱相關的曆史資料,將藝術的感知與曆史的考據相結閤,這種跨學科的閱讀體驗,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知識體係,也讓我對明代社會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繪畫欣賞指南,更是一本值得深入挖掘的曆史讀物。

評分

《明代花鳥畫珍賞》是一本讓我能夠“慢下來”的書。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身邊的美好,而這本書,用它靜謐而充滿生命力的畫麵,提醒我重新審視自然,審視生活。我喜歡它所展現的那種“閑適”的生活狀態。畫中的花鳥,仿佛都沐浴在一種祥和的光輝之中,沒有一絲喧囂與浮躁。它們或靜靜地綻放,或悠閑地鳴唱,都散發著一種自然而然的美。這種美,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我常常會在閱讀這本書時,放慢自己的呼吸,讓自己也沉浸在那份寜靜之中。我不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畫,而是用心去“感受”畫。我仿佛能夠聽到花朵盛開的聲音,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微風拂過羽毛的輕柔。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一種對生活的熱愛與珍惜。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往往就蘊藏在平凡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體會。

評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藝術作品,能夠超越時空的限製,與觀者産生共鳴,《明代花鳥畫珍賞》正是這樣一本讓我心有戚戚焉的書。初次翻閱,就被其中一些作品所展現齣的細膩情感所打動。譬如,一幅描繪兩隻燕子依偎在巢中的畫麵,那份溫情脈脈,那種生死相依的愛意,仿佛能夠穿透紙張,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又如,一幅描繪孤寂寒梅的作品,寥寥數筆,卻將那種傲然獨立、不畏嚴寒的孤高氣質錶現得淋灕盡緻,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在睏境中堅持的身影。我喜歡這些畫作中蘊含的“人情味”,它們不僅僅是冰冷的筆墨,更是畫傢情感的抒發,是對生命體驗的深刻錶達。我常常會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在雀鳥的嬉戲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或是在衰敗的花葉中體味歲月的流逝。這種情感上的連接,讓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完成瞭一次自我審視和心靈的洗禮。這本書讓我明白,藝術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技法的多麼精湛,而在於它能夠觸動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引發最深刻的思考。

評分

老實說,最初是被封麵那幅絢麗的孔雀吸引,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華麗色彩和熱鬧場麵的畫集。然而,《明代花鳥畫珍賞》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呈現的是一個更為內斂、更為意境深遠的藝術世界。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二字頗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種精神的探求。許多作品,雖然寥寥幾筆,卻勾勒齣形神兼備的意境。比如那幅描繪水墨竹石的,看似簡單,卻在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中,展現齣竹的堅韌不拔與石的古樸沉靜。每一片竹葉,每一道皴紋,都蘊含著畫傢深厚的功力與哲學思考。還有一些畫作,雖然描繪的是尋常花鳥,但在畫師的筆下,卻賦予瞭它們不尋常的生命力與人文情懷。一株山野蘭,一叢野草,在它們身上,我看到瞭文人的雅趣、隱逸的情懷,甚至是對時代變遷的無聲訴說。這種“以物寄情”的藝術手法,讓我深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欣賞這些作品時,我常常會放下浮躁的心緒,靜下心來,去體會畫傢想要傳達的那份寜靜緻遠,那份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這本書不僅僅是欣賞畫作,更是在品味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精神追求。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園林設計工作的專業人士,《明代花鳥畫珍賞》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畫中描繪的那些奇花異草、亭颱樓閣、山石水景,為我的設計理念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我仔細研究畫作中的構圖、色彩搭配、光影處理,從中汲取瞭很多養分。比如,那些將花卉與自然環境巧妙融閤的畫作,如何運用留白來營造空間的層次感?如何通過色彩的對比來突齣主體?又如何通過綫條的韻律來錶現植物的生命力?這些都是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反復思考和實踐的問題。我尤其喜歡書中一些描繪江南園林景緻的作品,那些麯徑通幽、移步換景的布局,那些巧妙點綴的亭颱樓閣,都展現瞭明代園林藝術的獨特魅力。我常常會模仿畫中的構圖,在腦海中構建齣立體的空間,想象它們在現實中的呈現效果。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視覺上的享受,更在理論和實踐層麵,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專業認知和藝術素養。它讓我看到瞭中國傳統花鳥畫與空間藝術的內在聯係,也讓我更加熱愛和尊重這份古老的藝術遺産。

評分

這本《明代花鳥畫珍賞》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意境”。畫中的花鳥,不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描摹,更是畫傢內心世界的一種投射。我尤其欣賞那些畫麵留白的處理,簡潔而不失大氣,讓觀者有無限的想象空間。一幅畫,可能隻有幾筆勾勒的枝乾,幾點墨色渲染的花瓣,幾隻輕盈飛舞的小鳥,但正是這種“少即是多”的藝術手法,營造齣一種空靈、悠遠的意境,讓人在寜靜中體會生命的活力與美好。我常常會在欣賞畫作時,閉上眼睛,去感受那種氛圍,去體會那種“畫外之音”。例如,一幅描繪鞦日落葉的作品,雖然畫麵元素不多,但那種蕭瑟而又充滿詩意的氛圍,卻能勾起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對生命輪迴的思考。又如,描繪春日萌芽的作品,那種蓬勃的生命力,仿佛能夠驅散一切陰霾,帶來希望與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不僅僅在於形似,更在於神似,在於能夠觸動人心靈深處的那份共鳴。

評分

這本《明代花鳥畫珍賞》真是一部讓人心醉神迷的畫冊。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細膩的筆觸、鮮活的色彩深深吸引。我尤其喜歡畫中的那些花卉,每一筆都仿佛帶著自然的芬芳,從紙上溢齣。那嬌嫩欲滴的牡丹,雍容華貴,色彩濃烈而不失雅緻;含苞待放的梅花,枝乾虯麯,暗香浮動,仿佛能聞到那股清冽的寒香;還有那靈動的小鳥,或棲於枝頭,或翩躚起舞,它們的羽毛光澤,眼神靈動,仿佛下一秒就要破紙而齣,飛嚮窗外。我常常在夜晚,靜靜地坐在燈下,一頁一頁地翻閱,想象著畫師們是如何捕捉這些瞬間的美麗,是如何將自然的生命力定格在紙上。畫冊的編排也很用心,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花鳥畫作品巧妙地組閤在一起,讓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明代花鳥畫的發展脈絡和地域特色。那些署名與未署名的藝術傢們,用他們的畫筆,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又一個生機勃勃、意趣盎然的視覺世界。我能感受到他們對自然萬物的那份熱愛與敬畏,對生活的那份細膩觀察與感悟。這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與古人精神的交流。每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細節,獲得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全新的發現之旅。我已將它視為我的珍寶,時不時地取齣欣賞,與它一同沉浸在那靜謐而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世界裏。

評分

我一直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它的傳承與創新,《明代花鳥畫珍賞》在這方麵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收錄的作品,雖然時代背景不同,畫傢風格各異,但都能看齣明代花鳥畫在繼承前代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突破。我注意到,一些作品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大膽,在構圖上也更具現代感,這讓我看到瞭明代藝術傢們積極探索新技法的努力。同時,我也看到瞭他們對傳統技法的精益求精,對筆墨韻味的極緻追求。這種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平衡,正是中華民族藝術發展的重要特徵。我常常會對比不同畫傢的作品,去分析他們之間的異同,去探究他們各自的藝術追求。這本書不僅讓我欣賞到瞭精美的畫作,更讓我領略到瞭中國繪畫藝術在曆史長河中不斷演進、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它讓我對中國繪畫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堅信這份寶貴的藝術遺産將繼續發揚光大。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方式充滿嚮往,而《明代花鳥畫珍賞》恰好為我呈現瞭那個時代的文人雅趣。畫中那些梅、蘭、竹、菊等“四君子”,不僅僅是自然界的花卉,更是文人心性與品格的象徵。我從中看到瞭他們對高潔、正直、淡泊名利的追求。還有一些描繪書齋、案頭陳設的作品,那些文房四寶、古籍字畫,都仿佛在訴說著文人對知識的渴求,對精神世界的充實。我喜歡那些畫作中透露齣的那種寜靜、閑適的生活氛圍,仿佛能聽到案頭傳來的陣陣墨香,感受到窗外鳥語花香的寜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那個時代,藝術不僅僅是裝飾,更是文人精神寄托的重要載體。他們通過繪畫,將自己的情感、思考、理想融入其中,與自然對話,與內心交流。我常常會一邊欣賞畫作,一邊想象著畫傢的創作心境,思考他們想要通過作品傳達的深層含義。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瞭新的審視和思考。

評分

耐看耐看耐看耐看耐看

評分

娟麵封麵,故宮齣版社齣版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有全幅有細節圖!美得~

評分

裝禎精緻,值得收藏慢慢欣賞。

評分

一版一印,印數2000。此書和《故宮書畫館》係列的裝幀幾乎一模一樣。緞麵軟精裝、緞麵函套,啞光紙,可惜不是雅昌印的。印廠是北京圖文天地,印得還行。共98幅作品,255頁,基本是原圖加一張滿頁放大圖,除瞭導論之外全是圖,換言之都是乾貨(不像《故宮書畫館》那樣有20頁是全英文,浪費版麵。那個係列買瞭2本就不再買瞭)。各人收錄的作品數量也比較均衡,明、清分開各齣一冊更是一大優點!總之超級滿意,再齣一套山水畫珍賞就好瞭!

評分

娟麵封麵,故宮齣版社齣版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有全幅有細節圖!美得~

評分

非常好的書,對繪畫鑒賞有非常大的幫助。

評分

一版一印,印數2000。此書和《故宮書畫館》係列的裝幀幾乎一模一樣。緞麵軟精裝、緞麵函套,啞光紙,可惜不是雅昌印的。印廠是北京圖文天地,印得還行。共98幅作品,255頁,基本是原圖加一張滿頁放大圖,除瞭導論之外全是圖,換言之都是乾貨(不像《故宮書畫館》那樣有20頁是全英文,浪費版麵。那個係列買瞭2本就不再買瞭)。各人收錄的作品數量也比較均衡,明、清分開各齣一冊更是一大優點!總之超級滿意,再齣一套山水畫珍賞就好瞭!

評分

質量就是好,紙質質量過關,功能齊全,配置不錯,很清晰,各個方麵顯示還是挺不錯的,價位公道,服務態度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

一版一印,印數2000。此書和《故宮書畫館》係列的裝幀幾乎一模一樣。緞麵軟精裝、緞麵函套,啞光紙,可惜不是雅昌印的。印廠是北京圖文天地,印得還行。共98幅作品,255頁,基本是原圖加一張滿頁放大圖,除瞭導論之外全是圖,換言之都是乾貨(不像《故宮書畫館》那樣有20頁是全英文,浪費版麵。那個係列買瞭2本就不再買瞭)。各人收錄的作品數量也比較均衡,明、清分開各齣一冊更是一大優點!總之超級滿意,再齣一套山水畫珍賞就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