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博雅經典:書史》主要是分析原文的主旨,強化對原文的理解,具體操作上既有對注釋、譯文的補充解釋,也有在此基礎上的發揮,並盡力做到旁徵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證書中所列事典,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米芾《博雅經典:書史》的內容,並認識其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讀
書史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十二
王獻之《送梨帖》雲:“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上有黎乾“黎氏”印①,所謂南方君子者。跋尾半幅雲:“因太宗書捲首見此兩行十字,遂連此捲末,若珠還閤浦②,劍入延平③,太和三年三月十日,司封員外郎柳公權⑤記。”後細題一行日:“又一帖十二字連之。”餘辨乃右軍書,雲:“思言敘卒何期,但有長嘆念告。”公權誤以為子敬也。縫有“貞觀”半印、世南、孝先字跋(孝先是本朝王曾⑥丞相字)。劉季孫⑦以一韆置得。餘約以歐陽詢⑧真跡二帖、《王維⑨雪圖》六幅、正透犀帶⑩一條、硯山一枚、玉座珊瑚一枝以易,劉見許。王詵藉餘硯山去,不即還,劉為澤守,行兩日,王始見還,約再見易而劉死矣,其子以二十韆賣與王防。唐太宗書竊類子敬,公權能於太宗書捲辨齣,而復誤連右軍帖為子敬,公權知書者乃如此。其跋馮氏《西升經》⑩,唐經生⑩書也,乃謂之褚書者非也,蓋能書者未必能鑒。餘既跋定之,蘇子瞻⑩於是跋詩日:“傢雞野鶩同登俎,春蚓鞦蛇總入奩;君傢兩行十二字,氣壓鄴侯三萬簽。”蓋以《晉史》“太宗贊”貶子敬也。然唐太宗力學右軍不能至,復學虞行書欲上攀右軍,故大罵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豈父可比也!
〔注釋】
①黎乾(?~779):字貞固,戎州((今四川宜賓)人,祖籍壽春。以善星緯數術進,待詔翰林。纍擢諫議大夫、桂州刺史、兵部侍郎,封壽春郡開國公。唐代宗在位間,曾兩任京兆尹。德宗立,被賜死藍田驛。見《舊唐書》捲一二二、《新唐書》捲一五八。“黎氏”印: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捲三有“故禦史大夫黎乾‘黎氏’印”的記載。
②珠還閤浦:《後漢書·循吏傳·孟嘗》載:“閤浦郡海齣珠寶。原宰守並多貪穢,采求無度,珠遂徙於鄰境交址郡界。及孟嘗赴任,革易前弊,未逾歲,去珠復還。”後遂用“珠還閤浦”比喻失而復得或去而復還。
③劍入延平:據《晉書》捲三六“張華傳”,晉武帝時,張華令豫章人曹煥為豐城令,曹通曉緯象,掘獄屋基得龍泉、太阿雙劍,一劍與華,留一自佩。後張華被誅失劍,曹煥卒,其子持劍行經延平津,寶劍墮水,二劍化龍而去。後遂用“劍入延平”以喻得而復失。延平,也稱建溪、東溪,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為閩江上遊。
④太和三年:即公元829年,太和為唐文宗李昂年號。
⑤司封:官名。唐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改主爵郎中為司封郎中,主管封爵、襲蔭、褒贈等。員外郎:官名。員外本指正員以外之官。晉武帝時始設員外散騎常侍郎,簡稱員外郎。隋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人,侍郎不在,代行曹事。唐以後,各部均設,位郎中之次。柳公權(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元和初進土,以善書,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侍書禁中,曆任翰林院侍書學士、中書捨人、翰林書詔學士、太子太保,封河東郡公。性情耿直,敢於直言進諫。曾有“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的筆諫故事。擅楷書,與顔真卿齊名,後人譽為“顔筋柳骨”。文宗稱其字“鍾繇王羲之復生,無以加焉”。
⑥王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少年孤苦,善為文辭,宋真宗成平(998~1003)中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連中“三元”的狀元。以將作監丞通判濟州,後判大理寺,遷翰林學士,又官拜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卒謚文正。著有《九城圖》、《契丹誌》、《王文正公筆錄》。見《宋史》捲三一〇。
……
博雅經典:書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值得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評分
☆☆☆☆☆
看起來還不錯
評分
☆☆☆☆☆
值得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評分
☆☆☆☆☆
有分析,有指導,挺好的?
評分
☆☆☆☆☆
《博雅經典:書譜》重在論文,以闡述《博雅經典:書譜》奧賾為旨,對孫氏書法藝術成就不作過多分析,書中所附《書譜》原文妙跡俱在,無須再置一喙,僅於書中討論有關行筆“遲速”以及“兼通”“精熟”等問題時,適當引用《博雅經典:書譜》墨跡以闡釋孫氏相關理論。
評分
☆☆☆☆☆
這書是宋代書法傢米芾一生收藏和鑒賞書法作品的結晶。書中記錄瞭大量流傳到宋代的書法作品的大緻情形,為研究書法作品的流傳、書法真僞的判斷、宋代的文人行為以及米芾的生平都有重要價值。此書標點得當,印刷簡約,配圖豐富,注釋點評適宜。是一部較好的《書史》注本。另,此書雖是黑白印刷,但圖畫清晰,物美價廉。
評分
☆☆☆☆☆
注釋很詳盡,花瞭不少功夫。一般的書論類書籍往往會選米芾的《海嶽名言》,這本書反而不好找。
評分
☆☆☆☆☆
發貨很快收到的也很及時,質量很不錯,相信京東的售後和配送!!!!!
評分
☆☆☆☆☆
主要是分析原文的主旨,強化對原文的理解,具體操作上既有對注釋、譯文的補充解釋,也有在此基礎上的發揮,並盡力做到旁徵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證書中所列事典,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米芾《博雅經典:書史》的內容,並認識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