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0
三百年來首次全麵解讀六世達賴喇嘛詩歌蘊藏的佛法教理
憂傷的詩僧、性情的活佛,以齣世的豁達遊戲三昧,以入世的情懷教化利生
六十六篇淨化靈魂的韆古絕唱,窺探倉央嘉措內心的世俗情感與宗教情懷,靜靜體會詩意之美、佛法之美、智慧之美
阿旺強巴堅贊活佛、江纔普俊活佛、洛卓尼瑪活佛尊貴推薦
倉央嘉措在曆經三百年沉寂後忽然大紅大紫,曆史上傳奇活佛依靠他的傳世詩歌再次走入億萬人的心中。
宗教文化學者、著名戰地記者聶曉陽,基於廣為認可的倉央嘉措詩歌66首,完全從佛法教理的角度去重新解釋詩歌,試圖走入倉央嘉措的真實世界,還原尊者更加本真的曆史麵目。
史上首次從修行的角度重新打量倉央嘉措,引導人們重新審視情愛的短暫與歡情的易逝,讓自己浮躁的內心平和下來,嘗試另外一種生命的體驗,讓自己的靈魂受到一種彆樣的熏陶和滋養,這就是三百年後一代傳奇活佛與世人緣分的繼續,也是今天倉央嘉措熱得以空前持續的緣由。
品讀活佛的醒世道歌,與倉央嘉措一起再修行,我們一直在路上。
相關視頻:
聶曉陽,著名戰地記者、文化學者。199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文化地理學碩士學位。1994-1995年在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中心學習一年。2001-2002年在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學習一年。
1992年曆時40天重走絲綢之路。1993年用一個月的時間深入秦巴山區考察文化景觀。1999年1月入藏采訪兩個月,從此和西藏結下瞭不瞭情緣。
已經齣版的著作包括《北極首航》(上海三聯書店1999)、《關於自然與人的筆記》(四川人民齣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裏》(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3)、《為曆史流淚?——親曆戰後伊拉剋》(中信齣版社2005)、《與倉央嘉措一起修行》(華夏齣版社2011)、《微觀西藏》(商務印書館2012)、《在最深的紅塵裏重逢 ——與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一起修行!》(颱灣方舟文化2013)等。
第一章 吾心似鞦月,碧潭清皎潔
——活佛內心的“如母眾生”
“瑪吉阿米”究竟是什麼意思?
觀想一切眾生都曾做過自己的母親
愛人如子,待人如母
如母之心能包容更多的東西
在這個無常的世界保持內心的平靜
染汙泥而自清
能把自己完全交托的人最有力量
若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
付齣本身就是迴報
明月常輝,法性常存
第二章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浪子”背後的大智與大勇
內心纔是最好的道場
放下自我的執著是更高層次的修行
假我的煩惱與真我的清靜
愛情可以是通往佛法的捷徑
修行並非泯滅情感,而是升華情感
黃房子裏藏著的真正秘密
“活佛浪子”的豁達與境界
“無我”纔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從“無我”之中體驗“本我”
用佛的眼光來看世界
感情加智慧纔是最可貴的擁有
第三章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隨緣順變,在無常中保持平常心
從稍縱即逝的世俗快樂中醒悟
佛法最基本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佛法所開示的情感秘訣
一切終將到來,一切也終將過去
得之何喜,失之何悲?
煩惱抱怨不如隨緣順變
齣離心是真正信仰的開示
很多事情的美好正是因為其短暫
時間治愈一切
第四章 因緣會有時,果報還自受
——畏果更要慎因
世界運轉的基本方式就是因果相報
該來的終歸會來
思考根藏於“果”下麵的因
不為自己的原因怪罪彆人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報應麵前沒有人能夠瞞天過海
機緣具備方見因果不虛
不能貪圖些許利益而不計後果
所有的施捨其實都是施捨給瞭自己
第五章 煩惱深無底,生死海無邊
——活佛對人生諸苦的警示和啓發
人生有比在“惰性”中虛度更加有意義的活法
珍惜人身、抓緊修行的宗教寓言
所謂死亡這迴事
任何人都無法得到自己喜愛的全部東西
用修行的“繩索”套住貪欲的“野馬”
靠外物支撐的幸福感都不可靠
一個人懂得知足時纔算真富有
癡愚的人還未得到已經失去
把自己內心騰空纔有真正的幸福
第六章 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擁有得多不如計較得少
心是苦樂的根源
少言往往意味著多智
不被錶麵的溫柔情愛迷惑
過分區分你我會讓天堂變成地獄
覺者從不自私
如何應對這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世界?
用虧欠之心而不是索取之心去愛
煩惱纔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絕對的信任産生絕對的加持
第七章 早知有終化作無,常在有時想無時
——在“放下”中體會“擁有”
看破短暫的世俗歡愉
心若自在,得失無礙
捨心最難
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
對“有情皆苦”的警示
走齣自我的束縛和奴役
在這無常世界中保持平靜喜樂
麵對它,接受它,放下它
第八章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外界和心境之間修起防護牆
會打理心情的人最快樂
煩惱源自把自己看得比彆人更重要
不沉迷世間各種情意的羈絆
嗔怒無異於把自己投身火海
自己的心情豈能取決於彆人的言行
愛可以止恨,恨永遠止不瞭恨
辱罵聲中易成佛
第九章 荊棘叢中下腳易,明月簾下轉身難
——看破誘惑走齣修行的惰性
沒有什麼外在之物能成為終身的依靠
跳齣習氣做更好的自己
不懂修行是人生最大的損失
輕重之間,便是智慧
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執迷於內心的想象,痛苦就在不遠處等你
警惕對世間快樂的貪戀執迷
人的區彆,隻在於心靈是否純淨
任來任去,纔是通往自由和解脫的捷徑
好壞世界都是修行的道場
第十章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修行纔是通往快樂人生的捷徑
人生大事莫過瞭知生命真諦
更好地理解佛法修行的真義
勇敢而富有智慧地拋棄世俗的羈絆
三心二意乃做人和修行的大敵
真正能夠解憂的隻有“智慧”
貪戀物欲讓人失去自由
捨心即佛心
以平常心麵對和適應一切變化
第十一章 何必山巔與水涯,安心隨處便為傢
——心中有定纔能駕馭周圍的一切
放下纔是真正的擁有
正麵應用內心的力量
一切外來誘惑都不足以讓人迷失方嚮
修行就是去除雜念雜心
安心做自己,開心做自己,用心做自己
在這個無常世界保持恒常快樂的關鍵
有什麼心,就成什麼果
第十二章 乘願再來菩薩道,不捨眾生月重圓
——活著是一輩子又一輩子的修行
在輪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關於使命與信仰的偉大接力
活佛的挫摺磨難與生老病死
一代傳奇活佛時隔三百年的再次迴歸
附錄1 有關西藏與修行話題的問答
附錄2 紅塵中的修行——與熱騰活佛談倉央嘉措
附錄3 與終南山寂明禪師的佛法對話
後記
平凡字句下的大智、大勇和大悲
在曆代已經成為曆史人物的達賴喇嘛中,倉央嘉措並不是最有作為的一位,但一定是最能被人們所銘記的一位。他的名字,隨著他那優美的詩歌流傳瞭近三百年——雖然西藏的喇嘛不少都有用詩歌錶達宗教情懷、傳遞人生感悟的傳統,但如果說流傳範圍之廣、藝術造詣之高、題材之大膽廣泛,還要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有意思的是,倉央嘉措的詩雖然淺顯易讀,但是長久以來對於怎樣理解這些詩存在著巨大的分歧。有人認為他的詩是描繪愛情的情詩民歌,有人則認為那些詩歌都是道詩,即通過詩歌傳遞佛法教義的宗教詩歌。
究竟哪種解讀纔更符閤尊者的原意呢?
有一度我曾經想,如果倉央嘉措詩歌真的是所謂的情詩,那麼,那個活佛可以自稱“浪子”、“私情”還可以被寫入詩歌裏並且得到傳誦的時代,究竟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如果倉央嘉措生在今天,境遇會怎麼樣?他的詩歌會被封殺嗎?他一度的“離經叛道”會得到社會的寬容嗎?他遭放逐後還能成就修為嗎?人們的唾沫星子會把他淹沒嗎?
後來我纔明白,其實,任何東西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平麵,而是一個復雜的多麵體,這就好比佛經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道理一樣,倉央嘉措的詩既可以用世俗的方式來理解,也可以用佛法的道理來闡釋,所謂“情者見情,道者見道”。
佛法的道理既然廣大無邊,情愛中自然也包含佛法的真諦,佛法中自然也有情愛的秘訣。
這看上去也許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正是倉央嘉措的偉大,是尊者以齣世的豁達遊戲三昧,又以入世的情懷教化利生的智慧。
(1)
拙著《與倉央嘉措一起修行》於2011年6月齣版以來,至今已重印8次,廣受關注,僅在新浪微博上就收到評論近兩萬條。該書首次從修行的角度重新打量倉央嘉措,在傳奇和傳說之外,嚴肅地梳理瞭尊者更加完整的人生經曆和思想體係,還原尊者更加本真的曆史麵目,並基於最廣為認可的倉央嘉措詩歌66首,在傳統解釋的基礎上,結閤最新的認知理解,試圖走入倉央嘉措的世界,去窺探一個活佛內心的世俗情感與宗教情懷。
在該書齣版近兩年並計劃再次重印之際,我終於下決心對之進行再造式的修訂,並嘗試完全從佛法教理的角度對所有66首詩重新進行解釋。這在倉央嘉措研究的曆史上是一個全新的開拓,於我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迄今為止,盡管認為倉央嘉措詩歌為道歌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全麵解釋每一首詩歌所蘊藏佛法教理的著作尚未見到。在曆經三百年沉寂後忽然大紅大紫,曆史上絕無僅有的傳奇活佛依靠他的傳世詩歌再次走入億萬人的心中,但世人對他的理解不能僅停留在世俗情愛的膚淺層麵。
我願意在這方麵拋磚引玉,穿越曆史的塵埃,盡我所能,去發掘那些掩蓋在平凡字句之下的大智、大勇和大悲。
(2)
知道倉央嘉措這個名字的人,每個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一個或者模糊、或者清晰的關於他的印象。在書店裏,在影視屏幕上,在坊間,在咖啡廳裏,在很多場閤,倉央嘉措已是一個時髦的代錶,甚至是被貼上某種時尚的標簽。但是,可能大部分喜歡倉央嘉措的人是把他理想化瞭。
比如,人們可能認為他高高在上呼風喚雨,實際上他隻是名義上的領袖,實權都握在濛古汗王和西藏地方勢力手裏,他夾在中間並不得誌;再比如,人們可能覺得他喜歡哪個姑娘就能得到哪個姑娘,實際上他並不是一個春風得意的“翩翩公子”,相反,那些詩歌裏的“他”經常單相思,經常受冷遇,經常被離棄,愛情的痛苦遠遠大於甜蜜。詩歌中的“他”,似乎是一個很憂鬱的人,從他的大部分詩都能看齣“他”的不快樂。
所有這些,恰恰說明他並非為情而寫詩,而是通過展示俗世情愛中的無常與無奈,警醒世人從貪戀和癡愚的習氣中及早醒悟,追求更加恒常和堅固的幸福。倉央嘉措的詩往往使用勸諭或嘲諷的手法,為沉湎輪迴中的世人畫像,讓世人看到自己貪嗔癡疑慢的諸般苦態、醜態,從而喚醒人們皈依佛法尋求終極解脫的發心和決心。
可以說,正是他在詩歌中錶露齣來的警醒與苦怨,使他的詩歌超越瞭普通的男女情愛,成為義理深邃、驚世駭俗的醒世道歌,引導人們重新審視情愛的短暫與歡情的易逝,在浮光幻影的世俗情緒之下調伏內心,在對佛法智慧的聞思修中培育自己內心更好的狀態,從而成為更好、更快樂、更真實的自己。
有位著名主持人曾在他的書的扉頁引用瞭“倉央嘉措的一首小詩”:“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纔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其實,這首詩並不是倉央嘉措所寫,而是齣自當代人之手,不知怎的傳來傳去,就像無數的其他僞作一樣,變成瞭倉央嘉措的詩。實際上,真正的倉央嘉措詩歌就像李白的唐詩一樣,非常直白,寫的也都是常情常識,絕不會繞來繞去、故作高深。
我總覺得,倉央嘉措的詩都好像是自然而然地從內心深處流齣來的。他的詩歌之所以廣為流傳,就是因為這些詩真情真性,直指人心,人一聽就懂,一聽就有感觸,一聽就想傳唱。
當然,由於翻譯造成的意韻流失,有專傢認為倉央嘉措的詩翻譯為漢語至少損失瞭百分之七十的美,就像我們讀來津津有味的唐詩,翻譯成英文很多會索然無味一樣。盡管如此,倉央嘉措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不能不說明他的魅力是超越文字和文化的。有人說,他是最接地氣的活佛,是和老百姓最貼近的活佛,或者說,他是活佛中最像普通人的,也是普通人中最能給大傢以鼓舞和激勵的活佛。
(3)
我在北大讀研究生的時候,選擇的專業是“文化地理”,主要研究文化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的分布和差異,研究文化中的地理因素和地理中的文化因素。西藏是中國最有特點的一個文化地域,我一直對之保持瞭濃厚的興趣。我對倉央嘉措的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但當時對他的瞭解多是人雲亦雲、捕風捉影的一個模糊的印象。
我開始認真研究倉央嘉措和西藏傳統文化,始於一段奇特的緣分。大約在2009年,有個朋友給我看瞭一塊石頭,說是最早由倉央嘉措所發現,名字叫“如母石”,也叫“母親石”,是很白很潤的一種寶石,正好象徵著純潔溫潤的母愛。對已經過世的母親的思念,讓我一下子對這種石頭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朋友說沿著倉央嘉措後來流亡和傳法的路綫就能找到這種石頭,我就去一邊尋訪,一邊查看各種資料,慢慢地對倉央嘉措和他背後的西藏傳統文化有瞭更多的瞭解和理解。
在倉央嘉措和其所代錶的西藏人身上,我發現瞭一個新的精神世界。對我來說,這個精神世界既帶給我某種內心的撫慰,又讓我的內心得到某種淨化和力量。倉央嘉措和西藏這片土地改變瞭我,讓我的內心更加平和柔軟。我急於並樂於把我的發現和更多的人分享。
無論倉央嘉措的人生多麼傳奇和獨特,其與西藏傳統文化的關係,其實仍然是個體和母體的關係。西藏人的性格、信仰、習慣、文化都在倉央嘉措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比如,倉央嘉措是一個很真的人,他不虛僞,不隱瞞自己,就像你問一個北京人你吃過飯瞭嗎,他可能沒吃但是說吃瞭,但一個西藏人看來就很簡單,沒吃就是沒吃,吃瞭就是吃瞭,他不會多想;在另一方麵,作為一個影響力巨大的宗教領袖,倉央嘉措也給西藏文化增添瞭光彩,他的詩歌即使西藏最邊遠的牧區裏不識字的人都會傳唱。倉央嘉措無疑是西藏文化的一個符號、一座橋梁,他的詩歌理所當然地應該從以藏傳佛教為核心的西藏傳統文化角度,進行更細、更深的認識。
(4)
西藏文化在世人眼中總是濛著一層神秘的麵紗,不少人認為西藏既然在經濟上還比較落後,在文化上也必然落後,然後就帶著同情的救世主心態看待西藏人的生活和文化,總想要幫助和改變他們。我們自己已經在現代化的迷霧中失去瞭方嚮,卻總想著要給他們指引一條康莊大道。當然,還有一種反方嚮的誤解,就是把西藏神聖化、理想化,認為西藏文化可以脫離他們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去拯救整個世界。其中的原因,我想有兩個,一個是文化自戀癥;一個是文化虛無癥。
在今天這樣一個缺乏誠信、沒有底綫的“我不信”的商業社會裏,西藏文化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一個字:信。
信佛,信到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信到可以匍匐前進用自己的身體丈量上韆公裏的朝聖之路;信因果,無論今生如何,無論世人如何,相信因果是公平的,相信付齣總會有迴報;信來世,不會貪婪到這一輩子就要把所有的福都享盡;信彆人,無論朋友還是敵人,無論熟人還是陌生人,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非常簡單而真率。
人無信而不立,這個信不但是誠信的信,是信任的信,更是信仰的信。與生俱來的堅定信仰,佛法昌盛普度眾生的偉大發願,以及磕長頭、拜佛、轉經、持咒等日常實實在在的行動,這些在西藏人看來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他們的生活本身。信仰於他們不是可有可無的學問和裝飾,而是深入血液的生命最核心的價值。
有人說,離開瞭信仰,一切文學不過是娛樂而已。品讀活佛的醒世道歌,與倉央嘉措一起再修行,我們一直在路上。
在最深的憂傷裏吟唱:和倉央嘉措一同參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在最深的憂傷裏吟唱:和倉央嘉措一同參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很一般,看不下去,不是喜歡的類型。
評分 評分 評分倉央嘉措——見與不見。執著於佛法,珍愛著人性和情愛。佛法之最高境界乃真愛——對真善美的崇拜、追求、體驗。。。。。。。
評分 評分在最深的憂傷裏吟唱:和倉央嘉措一同參悟
評分大愛的書!力薦!買瞭兩套,一套送朋友瞭!
評分 評分書不錯,是正版的。。
在最深的憂傷裏吟唱:和倉央嘉措一同參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