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洪振快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437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0406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为什么当官如此吸引人?为什么某些人只需“盖章”就能换取巨额财富?为什么某些人打招呼就能将公共资产转化为“私有”?……这一切都源于“亚财政”——官吏集团以权力为核心,通过血缘、姻亲、熟人等关系组织起来的权力网络,按照权力大小,低调、直接或间接地分享权力带来的等级性特权和财富。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追溯中国历史社会表面之下汹涌澎湃的“权力—财富”暗流,将官场、腐败、潜规则剖析通透,揭示出了权力与财富之间的隐秘关系。
  ★《亚财政》是《炎黄春秋》执行主编洪振快先生历时八年的潜心力作,继吴思先生《潜规则》之后,又一部既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开创性历史著作。
  ★《亚财政》讲通透了官场、腐败、潜规则,讲清楚了中国历史弈局的动态博弈,讲明白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关键路径。不理解这三个方面,很难说我们真正“了解历史,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一定要读一读《亚财政》。
  ★《亚财政》不仅是观察历史的方法论,更是了解社会现实的参考书。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关键,恰恰在于,搞清楚隐蔽在冠冕堂皇面目之下的实际利益格局。“亚财政”对历史的解读“皆中关窍”,宛如庖丁手中那把锐利的解剖刀,游刃有余,读出了史料后面隐藏的历史真相,读出了表象后面隐蔽的现实真义。
  ★《亚财政》是一部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将“史事和叙事、历史本身和历史解读”结合起来,提出了对中国历史社会运作逻辑的深刻分析,很好地解答了,为什么中国历史存在周期性的“国家崩溃”。对于培养我们对历史传统、制度变迁、利益博弈、人性人心的洞察力,大有助益。
  ★《亚财政》具有当下诸多通俗历史著作所无法比拟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通过各国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探求中国社会转型的未来路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说过:“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人的观念和信念的改变。” 无疑,这是一本能够改变我们观念和信念的好书,非常值得一读。
  ★《亚财政》史料详实,考证严密,旁征博引,不失趣味,难得地兼具了可读性、思想性、学术性,《潜规则》《血酬定律》作者吴思、复旦大学历史教授葛剑雄、天津财经大学财政教授李炜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邹东涛、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丁骋骋等读后皆击节叹赏,鼎力推荐。
  ★《亚财政》此次新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加了一章的内容,重写了新的序言,对近年来的新思路和心得做了详细的交代,并添加了近两百幅珍贵的历史插图。

内容简介

  研究中国历史,先有吴思先生的《潜规则》,继有洪振快先生的《亚财政》,将官场、腐败、潜规则剖析通透。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是《炎黄春秋》执行主编洪振快先生的潜心力作,从生动、有趣的案例着手,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勾勒出明清官吏从公务活动到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官场活动和官员心态纤毫必现;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蔽在社会表面之下的“财富暗流”——“亚财政”。
  “亚财政”是官吏集团利用权力汲取和瓜分社会财富的集体腐败现象。权力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形成了这种官吏们私下发展出来的非正式财政制度。
  “亚财政”亚生于国家正式财政,所起的作用却不亚于国家正式财政:它使民众在缴纳“明税”之外还要负担“暗税”,“明税”体现了官民博弈均衡,“暗税”的潜滋暗长最终会突破民众的税负能力,博弈均衡由此被打破,民变频发,社会崩溃,政权更替,实现新的博弈均衡——这正是中国历史独特的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
  中国历史幽暗而现实诡谲。“亚财政”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历史真实的运作逻辑。21世纪的中国,能不能克服历史的惯性,怎样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宿命,这是现代中国面临的考验。通过对各国现代转型的比较研究,洪振快先生从历史和财政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作者简介

  洪振快,历史学者,专栏作家,近年长期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财经网等多家媒体撰写专栏。已出版的著作有《讲武论剑》《红楼梦古画录》《官心民意》等。
  现任《炎黄春秋》杂志执行主编。

精彩书评

    专家推荐:
  
  “亚财政”这个概念,照亮了一种遮遮掩掩的财政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利益分配的另一种故事。
  ——吴思(《潜规则》《血酬定律》作者)
  
  吴思先生的“潜规则”概念可以看作是一把解剖刀,它的提出,让人们对许多历史现象有了一个更锐利的观察和解释的视角。而现在,我们有了另外一把可能更为锐利的解剖刀,这就是洪振快先生在其《亚财政》一书中提出来的“亚财政”概念。
  ——丁骋骋(浙江财政大学副教授)
  
  本书以大量史料分析了明清时代“亚财政”这个十分突出而未被细致研究的非正式制度,把集体腐败的潜规则揭示得淋漓尽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注脚,认真研究历史上的“亚财政”现象,对当今中国的公共财政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邹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学者)
  
  我一直以为,学习和研究历史之难,不在于史料难以收集,或难以理解,而在于如何通过史料的文字,读懂看不见的史料,理解史料背后的事实。尽管我们已经无法进入过去的社会,亲自发现或感受史料背后的事实,但通过认真的研究,还是可以复原出部分事实。这就是我重视《潜规则》的原因,也是我推荐《亚财政》的理由。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网友评论:
  
  吴思是否真的已经把中国历史说透了呢?新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不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且给出了吴思实际上并没有说透的充足理由。这部名为《亚财政》的新著,不仅提出了“立”的新见解,而且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为基础,搭建了一个不同于吴思的中国历史解释框架,核心则是“亚财政”。
  ——远弋(原载于《中国证券报》)
  
  官员们的灰色收入,用现代话语说即“亚财政”。亚财政是一种财富流,按照职务的高低,官衔的大小,以及差事的肥瘦来决定流量。
  ——飞机榄(原载于《信息时报》)
  
  时至今日,“亚财政”现象并没有成为历史的遗迹,而是依旧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每年报考公务员的盛况,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夸张,屡禁不止的“过节送礼”,从这些怪象中,不难瞥见“亚财政”的影子。
  ——网友 忘情风君
  
  从名字上到内容上,《亚财政》都几乎是《潜规则》《血酬定律》的延续……但是不得不承认,《亚财政》对“非正式财政体系”和“历史博弈模型” 描述,依然有其深入与独到之处。
  ——网友 生年不满百
  
  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强悍,和作者自由撰稿人有关吧,史料也较详实,读的时候经常会笑起来,即使不把它当成一本历史或财政的书来看,消遣着看也不错。
  ——网友 秋凉晓寒
  
  关于史料,详实,旁征博引不失趣味。对于作者,认真,治学精神值得敬佩。至于意义,不大,贵国古今一向如此。
  ——网友 Shawnhai
  
  客观,甚至于达到近乎残酷的理性,才能用适合的角度,看待过往的种种,以致理解今天的现象。本书对于鸦片战争起源的分析得我心,所说的,很符合国情,看完了,忍不住默默点点头,就是这样的,中国就是这样的。
  ——网友 joeycheuk
  
  “亚财政”阴暗面游戏规则也不是中国自产的,这颗种子全球都开过花,只是天朝独特的土壤环境意识形态非常适合它扎根生长。西方人希望通过个人的博弈一步到位,天朝则是形成集体博弈共赢而繁荣。中国人聪明啊。
  绕回来说,和社会一样,历史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
  ——网友 Stanley
  
  我们也有几千年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谢谢作者提供了失败的经验。担心是这本书为官僚们提供了“亚财政”的创新手段。
  ——网友 Wolfhawk
  
  这本书以流畅的文笔和详实的史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清时期的历史画面,让我们从另外一个别开生面的角度去读历史,这种读法,逻辑清晰简洁,非常有说服力,不像教科书那般牵强附会。书里揭示的“亚财政”的规则,其实一直仍在影响当代中国。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政府和社会。
  ——网友 dangdangro
  
    媒体推荐:
  
  “亚财政”:中国历史的解剖刀
  ——浙江财政大学副教授 丁骋骋
  中国的历史幽暗而诡谲,史料繁芜,进去不易,史论纷纭,出来更难。史家要使自己对历史的解读“皆中关窍”,就必须如同解牛的庖丁,首先要心中有“全牛”,其次要知道历史的“关窍”在哪里,而这些最终化为庖丁手中那把锐利的解剖刀,如此才能游刃有余,读出史料后面隐藏的历史真相和历史规律,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吴思先生的“潜规则”概念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把解剖刀,它的提出,让人们对许多历史现象有了一个更锐利的观察和解释的视角。而现在,我们有了另外一把可能更为锐利的解剖刀,这就是洪振快先生在其《亚财政》一书中提出来的“亚财政”概念。
  所谓“亚财政”,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说到“财政”,必然涉及“收”和“支”两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国家财政也叫“国用”、“度支”,其账目称为“四柱清册”——所谓“四柱”,即“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因此,“收”和“支”是“财政”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收”就是税收,“支”则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薪俸在内的公共产品成本。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一旦深入挖掘,却有可能触及中国历史的“关窍”。这个“关窍”,就是“收”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国家正式的税收,也有税外收费;而“支”,则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不仅有正式的薪俸收入,还有诸多薪俸外收入。税外收费与薪俸外收入是相关的,因为税外收费这种“收”最终必然变成薪俸外收入这种“支”,之所以有税外收费这种“收”,就是因为存在薪俸外收入这种“支”,“收”是手段,“支”才是目的,“收”是为“支”服务的。这种“收”和“支”最终形成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这便是“亚财政”。
  正是在这种“亚财政”中,中国历史的幽暗和诡谲得到了充分的呈示:按照国家正式制度,税外收费是违法的,官吏薪俸外外收入也是违法的;但是,税外收费和官吏薪俸外收入却不仅存在,甚至比国家正式财政制度更正式,因为这个“制度”关系到官吏集团的切身利益,他们对此比履行其法定责任更有兴趣。国家正式财政在中国历史上通常称为“经制财政”,而官吏们私下发展出来的这套非正式的财政制度——“亚财政”有时却比“经制财政”更重要,规模更大,影响也更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在灭亡之前一般都会出现财政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亚财政”侵蚀了“经制财政”、“经制财政”为“亚财政”让道的结果。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明朝灭亡之前“经制财政”已经崩溃,而“亚财政”却相当强大。前者的表现,如山西、陕西、河南诸省大旱,政府无钱赈灾,延绥、宁夏、固原三镇兵饷积欠整整三十六个月,为了节省一点开支而裁减驿卒,这样,灾民、士兵、驿卒无法生存,都加入了造反者的队伍,走在造反者前头的是原来是驿卒的李自成、张献忠,跟在后面的是灾民和因欠饷而反抗的士兵;另一方面,关外满清势力崛起,明政府却拿不出钱来武装一支像样的军队,崇祯为解燃眉之急,只能以抄家方式逼皇亲“武清侯”李国瑞带头拿出银子做军饷。但这解决不了问题,这些人手上的确有大批银子,但都藏在地窖或家中墙壁夹墙之中,直到农民军攻入北京城被捉起来的时候才拿出来保命。国家财政的紧张与官吏的富有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它说明了“亚财政”侵蚀国家正式财政并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事实。崇祯上吊自杀之前悲叹:“朕非亡国之君,而事事皆亡国之象”。作为那个时代清醒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明亡以后认为明朝是先亡天下而后亡国。而明朝“亡天下”的原因,正在于“亚财政”。
  做为一种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历史现象,“亚财政”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之称为“非正式的税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小萍(Madeleine Zelin)称其为“非正式经费体系”,吴思则称其为“潜规则”,但黄仁宇、曾小萍未做深入研究,吴思的“潜规则”内涵过宽且属定性概念难以量化研究,所以都没有最终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
  生于七零后的文史学者洪振快先生则把这种历史现象概括为“亚财政”,并对其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规模的大小、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完整地勾勒其历史面貌,终于让人们看清了其庐山真面目。该书用此概念做为解剖中国历史的手术刀,使许多历史现象有了全新的诠释视角。比如书中用“分肥法则”解释百姓告官必然不会成功的道理,用“陋规战争”来重新解释鸦片战争的起因,从家庭角度解释海瑞贫穷的真正原因,等等,都让人感到意外,但细想却完全符合生活常识,因此很有新意。特别是作者把财政、税收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规律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框架——“李悝模型”,使“亚财政”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得到了理论升华,使该书不仅具体可感,而且体系严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因此,作为一种中国历史的解剖刀,“亚财政”的确足够锋利。
  
  “亚财政”说透了官场潜规则
  ——书评人 远弋
  近年来,图书市场上历史读物颇受读者青睐。然而,在众声喧哗之中,真正的好作品却是凤毛麟角,难觅踪迹。如果以可读性、学术性、思想性兼具作为好作品的标准的话,那么大多数读物——当然指的是比较有市场号召力的,但只能顾及可读性,而思想性基本没有。说到思想性历史读物,吴思的作品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吴思以“潜规则”等概念来解读历史,使人们看到了历史表象后面的真义,因此获得广泛的赞誉。吴思曾经指出“黄仁宇没说透”。的确,吴思看历史比黄仁宇更透彻。但是,吴思是否真的已经把中国历史说透了呢?新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不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且给出了吴思实际上并没有说透的充足理由。这部名为《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的新著,不仅提出了“立”的新见解,而且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为基础,搭建了一个不同于吴思的中国历史解释框架,核心则是“亚财政”。
  众所周知,吴思影响大的是提出了“潜规则”的概念。但是《亚财政》作者洪振快认为吴思并没有说清楚“潜规则”对中国历史影响到底有多大。洪振快认为有权力就有“潜规则”,对“潜规则”的研究必须转换思路: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应该进行定量分析。为此,他提出了“亚财政”的概念。
  所谓“亚财政”,指的是非正式财政。它在历史中的词汇是“陋规”。历史中“陋规”的“规”主要的不是指“规则”,而是指“规定”的送礼、收费等等名目。这些送礼、收费是“规定”的,但它不是国家正式制度,而只是官吏私下里的“规定”。这种“规定”是和国家正式财政制度相伴而生的,因为这涉及官吏的个人利益,他们对此比对国家正式财政制度更重视。
  由于这些送礼、收费并不是国家允许的,它的最终来源是基层官吏在向老百姓征收国家正式赋税时的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收费加重了社会负担。洪振快通过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博弈模型,他称之为“李悝模型”。其要点是,按照中国传统农业的经济规律,农民辛勤耕作所得的收获是有限的,除了生存方面的刚性花费,剩余产品极其有限。国家向农民征税不能超过这个额度,超过了农民就无法生存,无法生存就要反抗。这个额度到底是多少恐怕难有确定不疑的标准,洪振快认为一般来说不会超过20%。中国历史上的正式制度,税率极少有超过20%的情况,明清时代一般来说不会超过10%,甚至只有5%或连5%都不到。这样的低税率,体现了轻徭薄赋的“仁政”思想,但问题是农民反抗从来没有停止,正是因为存在“亚财政”。《亚财政》书中用很生动的历史故事,勾勒了这种非正式财政制度的总体面貌。从对漕运、税关及其他很多例子可以看出,“亚财政”对商民造成的“暗税”负担要超过“明税”负担,有时甚至是“明税”的几倍。这就不难明白,假如国家正式税率是5%或10%的话,“明税”、“暗税”相加的总负担肯定要超过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所决定的税负不能超过20%的标准,这时候老百姓不反抗势所不能。换个意思说,真正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不是国家正式财政制度,而是“亚财政”。
  至于“亚财政”现象为什么会存在,洪振快也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主要存在“两私”、“两公”四个因素,“两私”指官吏的家庭结构和消费结构,“两公”指下层官吏要向上级送“规礼”、对上级衙门胥吏需要送“规费”。比如,很多人,包括吴思,都认为明清时期的低薪制度是官吏贪污的内在原因,洪振快则通过海瑞的例子指出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官吏薪俸不够用并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家口过于庞大。导致家口庞大的原因之一,是历史上的妻妾制度,即便是像海瑞这样的人,都有多个小妾,娶妾、养妾需要花费大量钱财,这是薪俸不能提供的,所以他们必须谋求薪俸之外的收入,这是非正式财政制度产生的动力之一。国家正式财政制度中提供的薪俸总额,与官吏集团娶妾养家的总花费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只能通过非正式财政制度来弥补。当然,这只是“两私”中的家庭结构问题,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导致非正式财政制度必须存在。这样的解释,不仅深入到历史生活的底层,而且也是合乎情理的。

目录

代序 制度关系每个人的命
一、清官海瑞的私生活——腐败与私生活的关系
二、穷京官的阔日子——清代一位京官的家庭收支账目
三、送礼政治——送礼后面的政治规则
四、跑部钱进——清代中央衙门的“部费”问题
五、“三公”腐败——历史上的“公务”消费腐败现象
六、分肥法则——官民冲突后面的利益博弈
七、陋规战争——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旧说法
八、官崇拜——隐性福利与“合理赐福/利权”
九、陋规名色考——明清官场的灰色收入
十、亚财政——清代灰色收入规模与分配机制
十一、民变系数——中国传统社会稳定“节点”的估计
十二、王朝周期律——特定经济规律下的历史弈局
十三、“国家困境”——现代转型终须突破的制度障碍
附录:货币换算说明
后记















精彩书摘

  八、官崇拜——隐性福利与“合理赐福/利权”
  据媒体报道,2008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务员,最热门的一个职位有3 592人通过资格审查。2014年度,这个数字被刷新为7 192 人。3 592人争一个岗位,成功的概率还不到0.03%;7 192人去争,成功概率更是降低到0.01%,差不多等于零。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虽然也算得上是残酷竞争,但也没到这样的份儿上。
  中国历史上有确切资料记载的进士科考试始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唐代有个说法,叫作“五十少进士”,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五十岁考上进士,那么他还算是年轻(少)的。这足以说明考中进士的困难。要知道唐代的进士考试基本上是每年都有一次,录取的虽然只有二三十人,但参加考试的人也不过是两三千人而已,考上的概率可以达到1%。1%的概率已经使很多才华横溢的人痛苦不堪了。当时的考试考三场,关键的是第二场的“杂文”试,当时的“杂文”主要是诗、赋,就是写一首五言律诗、作一篇限韵的赋。这本来是中国历史上以善于作诗著名的唐代诗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但是最出色的诗人却深深地感到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痛苦——比如,杜甫参加考试没考上,韩愈考了三次,孟郊考了N次终于考上了,而罗隐却因考了多次没成功而断了考试的念头。还有李白,他没有参加考试的记录,也许他不屑于应试,但不排除怕考不上丢面子的可能——这么说绝对是有理由的,因为考试考的是五言律诗,而李白对这个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考试科目(诗体)并不擅长,既然以写律诗著名的杜甫都没考上,那么李白去应考成绩理应也不会超过杜甫,所以不去应试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既然1%的概率已经这么难了,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为了不到0.01%的概率上考场?这个问题,也许晚清官场小说《官场现形记》里面的一个人能够回答。小说里一个叫黄二麻子的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看来看去”——经过比较,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统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所以拿定主意,一定也要做官。”黄二麻子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结论和人生选择,看来也是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经验和选择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统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做官的“利钱”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不过刘墉的一副对联倒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做官的利钱
  清人丁柔克(1840—?)在他的笔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新颖的视角,纵观中国古代社会的财政腐败,值得一看!

评分

嗯,还是我,最近买书有点多

评分

内容一般!看了部分,

评分

把握时代脉络的精品,值得推荐。

评分

没有损坏,当当上没有,正好京东上有

评分

不仅是观察历史的方法论,更是了解社会现实的参考书。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关键,恰恰在于,搞清楚隐蔽在冠冕堂皇面目之下的实际利益格局。“亚财政”对历史的解读“皆中关窍”,宛如庖丁手中那把锐利的解剖刀,游刃有余,读出了史料后面隐藏的历史真相,读出了表象后面隐蔽的现实真义。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很不错的书,是正版。

评分

很好,满满的都是五星,该是到了剁手的时候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