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竹譜

欽定四庫全書:竹譜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元] 李衎<撰> 著
圖書標籤:
  • 四庫全書
  • 竹譜
  • 古籍
  • 中國古典文獻
  • 植物學
  • 園藝
  • 農業
  • 曆史
  • 文化
  • 珍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書店
ISBN:9787514908923
版次:1
商品編碼:1138474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李衎,字仲賓,號息齋,薊邱人。皇慶元年馬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謐文簡。蘇天爵《滋溪集》有衍墓誌,稱其翰墨餘暇,善圖古木竹石,有王維、文同之高緻。
  鄧文原《履素齋集》有哭衍詩二首,詩末注曰,仲賓近刊《竹譜》廿捲,其書世罕傳本。浙江鮑氏所傅抄者僅有一捲,疏略殊甚。惟《永樂大典》載其完書,實分四門,曰畫竹譜、墨竹譜,與《宏簡錄》所言閤。又有竹態譜、竹品譜。其竹品譜中又分全德品、異形品、異色品、神異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共為十捲。捲各有圖,蓋每二捲並一捲矣。其書廣引繁徵,頗稱淹雅。錄而存之,非惟遊藝之一端,抑亦博物之一助矣。中有有說而無圖者,自序謂與常竹同者則不復圖,非闕佚也。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竹譜》:一部關於竹的百科全書,精選自《欽定四庫全書》,集曆代文獻之大成,詳盡闡述竹之方方麵麵。本書不僅是瞭解竹的珍貴史料,更是研究竹文化、竹産業、竹藝術的不可多得的參考。 捲一:竹之辨識與分類 本捲聚焦於竹的識彆與分類,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係統的認知框架。曆代對於竹的認識,從早期樸素的經驗觀察,到後世精細的科學分類,都有著詳實的記錄。 竹的本草學認識:早期醫傢和方士在采藥、製藥的過程中,對竹的藥用價值已有初步認識。如《神農本草經》中便有關於竹茹、竹瀝等藥材的記載,描述瞭其性味、功效及主治。本捲將輯錄曆代本草著作中與竹相關的條目,梳理其用藥的曆史淵源。 竹的形態學特徵:從竹竿的高矮、粗細、顔色、節間長短,到竹籜的形狀、顔色、脫落方式,再到竹葉的形狀、大小、排列方式,以及竹筍的形態、顔色、齣土時間等,本書都將依據古籍中的詳細描述進行歸納。曆代本草、農書、園林誌等著作,都包含瞭對各種竹種形態的細緻刻畫,例如,對楠竹、慈竹、毛竹、方竹等常見竹種的區分,會從竹竿的形狀(圓形、方形)、竹籜(有毛、無毛、宿存、脫落)等方麵進行詳細對比。 竹的地理分布與生境:《爾雅》、《博物誌》等早期文獻,已記錄瞭竹在不同地域的生長情況。本捲將收集曆代關於竹的地理分布記載,分析不同竹種適宜的生長環境,如氣候、土壤、水分等要求,為竹的引種、栽培提供參考。 竹的植物學分類演變:隨著植物學研究的深入,對竹的分類方法也日趨完善。本捲將追溯植物學界對竹的分類演變曆程,從傳統的草本、木本劃分,到近代依據植物親緣關係進行的分類,介紹不同時期學者的觀點和貢獻。本書將援引《中國植物誌》等現代植物學著作的相關內容,與古代的認識進行比對,展現中國古代對竹類植物認識的深刻性。 捲二:竹之栽培與管理 本捲深入探討竹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旨在為竹的種植者提供實用指導,並揭示古代勞動人民在竹業發展中的智慧。 竹種的選擇與繁殖:書中將詳細介紹不同竹種的繁殖方式,包括竹鞭的選育、播種、分株、嫁接等。曆代農書中關於竹園的建立,如如何選擇優良竹鞭、如何進行移栽、如何提高成活率等,都將得到詳細的闡述。 竹園的選址與營建:選擇適宜的土壤和光照條件是竹類生長的關鍵。本捲將輯錄關於竹園選址的古籍記載,如“背山嚮陽,溪澗可依”等原則,並介紹古代竹園的營建方式,包括土壤改良、排水設施、防護措施等。 日常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從施肥、灌溉、除草,到修剪、撫育,再到竹病的識彆與防治,本捲將全麵梳理曆代竹類栽培管理的經驗。書中將收錄古籍中關於如何防止竹林遭受病蟲侵害的記載,如利用天然藥物驅蟲,以及如何通過物理方法保護竹林等。 竹林改造與更新:為瞭維持竹林的生産力,閤理的采伐和更新至關重要。本捲將介紹不同竹種的采伐時期、采伐方式,以及如何進行竹林更新,以保證竹資源的永續利用。 捲三:竹之功用與價值 竹的用途極為廣泛,貫穿於古代社會的衣食住行、文化藝術的方方麵麵。本捲將係統梳理竹的各項功用,展現其在經濟、文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竹在建築領域的應用:從古代的房屋、橋梁、船隻,到現代的竹結構建築,竹材以其堅韌、輕便、環保的特性,在建築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書將引用《營造法式》等建築典籍,詳細介紹古代竹材在建築中的具體應用,包括竹材的加工、連接、防腐等技術。 竹在傢具與工藝品製作中的應用:竹製傢具輕巧耐用,竹製工藝品精美彆緻。本捲將收錄關於古代竹傢具製作的記載,以及竹編、竹雕等工藝品的介紹,展現竹與中國傳統工藝的完美結閤。例如,會詳細介紹竹椅、竹榻、竹屏風等傢具的製作工藝,以及竹扇、竹簾、竹燈籠等工藝品的精湛技藝。 竹在農業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農具、炊具、日用品,幾乎無處不見竹的身影。本捲將重點介紹竹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如竹犁、竹耙、竹簍等,以及竹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器皿、工具的廣泛用途。 竹的藥用價值:如前所述,竹材的各個部分都具有藥用價值。本捲將進一步詳細闡述竹的藥理作用,如竹茹清熱,竹瀝化痰,竹葉解暑,竹蓀益氣等,並引用曆代本草著作中的具體方劑。 竹作為燃料與造紙原料:竹枝、竹葉可作燃料,竹材更是重要的造紙原料。本書將探討竹在古代能源利用和文化傳播中的貢獻。 捲四:竹之文化與象徵 竹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象徵意義。本捲將從文學、藝術、哲學等多個角度,解讀竹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竹的文學意象:自古以來,竹便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書中將輯錄曆代詩詞歌賦中詠竹的名篇,分析竹在文學作品中常被賦予的“高潔”、“堅韌”、“虛心”、“君子”等象徵意義。例如,會引用屈原《離騷》中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鞦菊之落英”,以及李白“寜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等名句,解讀其背後的文化意蘊。 竹的繪畫與藝術錶現:在中國繪畫中,“歲寒三友”之一的竹,以其獨特的姿態和意境,成為畫傢鍾愛的題材。本捲將介紹曆代繪畫大師筆下的竹,分析其藝術風格和錶現手法,以及竹在園林設計、陶瓷、書法等藝術領域的影響。 竹的哲學與象徵意義:竹的“虛心”、“有節”、“挺拔”等品質,被儒傢、道傢等思想流派視為君子品德的象徵。本書將探討竹在中國哲學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所代錶的道德規範和人生哲理。 竹在民俗文化中的體現:從節日慶典到民間習俗,竹在各種民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捲將介紹與竹相關的民俗傳說、節日習俗,以及竹在不同地域的民間信仰中的體現。 捲五:竹譜文獻匯編與考證 本捲是《欽定四庫全書:竹譜》的學術支撐,收錄與竹相關的各類文獻,並進行嚴謹的考證,以確保文獻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曆代本草與農書匯編:本書將全麵收錄《神農本草經》、《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等曆代重要本草、農書、園林誌中關於竹的內容,並對原文進行校勘。 地理、博物類文獻摘錄:從《爾雅》、《山海經》、《博物誌》等古籍中,摘錄與竹的地理分布、物種形態、傳說故事相關的記載。 詩文、書畫類文獻輯錄:收集曆代與竹相關的詩詞、文章、畫論,以及名人書畫作品中涉及竹的記載,展現竹的文學藝術價值。 文獻考證與辨析:對收錄的文獻進行詳細的考證,辨析其真僞、年代、作者,以及不同記載之間的差異,力求還原竹研究的曆史原貌。 《欽定四庫全書:竹譜》集曆代文獻之精粹,涵蓋瞭竹的植物學、栽培學、經濟學、文化學、藝術學等多個領域,是研究中國竹文化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本書的編纂,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更是對竹這一珍貴資源進行係統性梳理與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對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關注植物研究、或對竹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竹譜》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以一種極為細膩和人性化的視角,展現瞭竹子在中華文化中的多重生命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竹子的種類、生長習性、藥用價值等硬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瞭竹子與文人雅士、市井生活、乃至宗教信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尤其喜歡其中對竹子意象的解讀,從“寜摺不屈”的君子風骨,到“虛心有節”的謙遜品德,再到“節節高升”的美好祝願,這些精神層麵的闡釋,讓竹子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承載瞭深厚文化底蘊的符號。書中還穿插瞭不少與竹相關的詩詞歌賦、繪畫作品,將文字、藝術與自然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讀來不僅增長瞭見識,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色古香的竹林深處,與古人一同吟風弄月,品竹論道。作者的文筆也相當考究,遣詞造句既有古韻又不失流暢,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能品齣字裏行間的深意。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味的佳作,它讓我對竹子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竹譜》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心潮澎湃。我一直覺得竹子是一種很普遍的植物,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不平凡之處。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仿佛能把竹子的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在我的眼前。書中不僅僅是介紹瞭竹子的品種和特性,更重要的是,它挖掘瞭竹子在中華文化中的深厚意蘊。從“寜摺不屈”的品格,到“虛心有節”的精神,再到“節節高升”的美好寓意,這些都讓我對竹子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書中還穿插瞭許多與竹子相關的詩詞、畫作,將文字、藝術和自然巧妙地融閤,讀來令人心曠神怡。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竹子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階層中所扮演角色的描述,這讓竹子的形象更加立體和鮮活。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引人入勝,仿佛身臨其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生活、關於文化、關於哲學的百科全書,它讓我對竹子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瞭更深的感悟。

評分

我必須承認,《竹譜》這本書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植物圖鑒,但事實證明,我錯瞭。作者以一種極為生動活潑的方式,將竹子的世界展現在我麵前。書中不僅介紹瞭各種竹子的名稱、形態、生長環境,更重要的是,它挖掘瞭竹子在中華文化中的深厚底蘊。我被書中關於竹子與古代文人的情感連接所深深打動,他們將竹子視為品格的象徵,用詩詞歌賦贊美竹子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書中的一些軼事趣聞,也讓我對竹子有瞭更具象的瞭解,比如古人如何利用竹子製作傢具、樂器,甚至在戰爭中作為重要的武器材料。作者的文字功底相當紮實,他能夠將復雜的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同時又不失文學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竹子地域性文化差異的探討,讓我看到瞭竹子在不同地區所展現齣的獨特魅力。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竹子的書,它更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它讓我重新審視身邊的一草一木,發現其中蘊含的無限可能。

評分

讀完《竹譜》,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關於竹子的奇幻旅程。作者的敘述方式彆齣心裁,他沒有采用傳統的百科全書式羅列,而是以一種講故事的口吻,將竹子的方方麵麵娓娓道來。從遙遠的古代,竹子如何成為先民生存的必需品,到如今它在現代生活中依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一路走來,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氣息。書中對竹子不同品種的描述,每一個都栩栩如生,仿佛能看到它們在風中搖曳的身姿,聽到它們沙沙作響的聲音。特彆是一些罕見的竹種,其獨特的形態和用途,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探討瞭竹子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錶現,比如江南水鄉的竹編工藝,西南地區的竹樓建築,以及竹子在佛教禪宗中的象徵意義。這些多元化的視角,讓竹子的形象更加立體飽滿。作者對細節的把握令人驚嘆,無論是竹子的生長環境,還是采伐、加工的工藝,都寫得細緻入微,充滿瞭匠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生活、關於曆史、關於文化的百科全書,它讓我看到瞭竹子身上蘊含的無窮魅力。

評分

《竹譜》這本書,我隻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它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竹子的認知。我一直以為竹子不過是尋常的植物,直到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竹子身上藏著如此多的學問和故事。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僅僅是描繪竹子的形態,更是在解讀竹子的靈魂。書中對竹子“虛心”品格的闡述,讓我深刻理解瞭何為謙遜,何為胸懷。而“有節”更是升華瞭竹子的精神高度,象徵著堅定的原則和不屈的意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竹子與文人墨客的篇章,他們將竹子視為知己,在竹林中揮毫潑墨,吟詩作賦,將竹子的清雅高潔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瞭獨具東方韻味的審美情趣。書中還涉及瞭大量的竹子在建築、器物、甚至軍事上的應用,比如竹簡、竹筏、竹弓箭等等,這些都展現瞭竹子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貢獻。不得不說,作者的學識淵博,文筆又極具感染力,讓我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久久不能自拔。這本書讓我對“平凡”有瞭全新的定義,原來最尋常的事物,也可以蘊含著最深刻的哲理和最動人的故事。

評分

就是力量。&rdquo; 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會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

評分

該書包裝太差,導緻該書書角破損!書看上去象本舊書一樣!該書店一定要改善,不能為瞭省錢而對不起顧客!

評分

影印,效果還可以,單冊沒有塑封。

評分

《四庫全書·藝術類:竹譜》指齣鄧文原《履素齋集》有哭衍詩二首,詩末注曰,仲賓近刊《竹譜》廿捲,其書世罕傳本。浙江鮑氏所傳抄者僅有一捲,疏略殊甚。惟《永樂大典》載其完書,實分四門,曰畫竹譜、墨竹譜,與《宏簡錄》所言閤。又有竹態譜、竹品譜。其竹品譜中又分全德品、異形品、異色品、神異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共為十捲。捲各有圖,蓋每二捲並一捲矣。其書廣引繁徵,頗稱淹雅。錄而存之,非惟遊藝之一端,抑亦博物之一助矣。中有有說而無圖者,自序謂與常竹同者則不復圖,非闕佚也。

評分

很好很好的百科知識!!!!!!!!!!!!!!!!!!!!!!!!!!!!!!!!!!!

評分

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圖

評分

答禮,頗有風度。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的知識。培根先生說過:&ldquo;知識

評分

《四庫全書·藝術類:竹譜》指齣鄧文原《履素齋集》有哭衍詩二首,詩末注曰,仲賓近刊《竹譜》廿捲,其書世罕傳本。浙江鮑氏所傳抄者僅有一捲,疏略殊甚。惟《永樂大典》載其完書,實分四門,曰畫竹譜、墨竹譜,與《宏簡錄》所言閤。又有竹態譜、竹品譜。其竹品譜中又分全德品、異形品、異色品、神異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共為十捲。捲各有圖,蓋每二捲並一捲矣。其書廣引繁徵,頗稱淹雅。錄而存之,非惟遊藝之一端,抑亦博物之一助矣。中有有說而無圖者,自序謂與常竹同者則不復圖,非闕佚也。

評分

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