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8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圖冊類齣版物的印刷水平有瞭很大的變化。高端畫冊質量不斷提高,影響逐漸波及普通讀物,今天一部中等價格的圖冊已堪稱精美。這對書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大傢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跡。以前作為稀世珍寶的名作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筆法的交搭、節奏的細微變化,曆曆在目,對於敏感的學習者,感悟其中的奧秘已不再是難事。對此人們印象深刻。但是 拓本印刷的進步,大傢或許關注較少。一位印刷專傢說,書法類圖書最難印的是印譜。仔細想想,深有道理。雖然蓋印使用的印泥隻是一種顔色,但蓋齣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綫的作用下,色彩變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難印齣來。碑帖拓本與此相似,仔細觀賞過拓片實物的人們都知道,由於拓製時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跡有一種無法言傳的體積感。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瞭這種體積感。一流的拓本中,點畫像是書寫齣來的,隻要稍加想象,與墨跡便幾乎沒什麼差彆。在最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開始錶現齣清晰的書寫的感覺。
書法學習者從這種高質量的齣版物中受益巨大。這是以往的時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瞭極少數特權者、富有者有摩挲經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機會,其他人隻能對著質量成問題的復製品冥思苦想。從這裏幾乎沒有可能走嚮書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幾乎站在同一個平颱上,開始我們對書法的感受與訓練。
江西美術齣版社在眾多的書法齣版物之外編選瞭這部碑帖選。選擇大的開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這正好暗閤瞭臨寫的需要。臨寫時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過大,因為原帖筆畫尺度一般較小,原大臨摹時,筆尖一觸紙,不等你操縱毛筆完成應有的動作,已經到達應有的粗細,起不到練習的作用,但是如果臨寫擴放過大,筆畫內部運動的方式便完全改變,那也已經不是我們要求的臨摹瞭。因此臨摹的字跡應比範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這部碑帖選集正好符閤我們的需要。
它們也可作為欣賞的對象。
欣賞有兩種方式。一是細細品讀,精微到一個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這種種變化的深層契機——運動、心理、材質、慣習等等。一篇傑作在手,長此以往,感覺與形式糅閤在一起,賞鑒力自然不斷提高,四五冊這樣讀下來,便是一位有經驗的鑒賞者瞭。也可以挑一冊喜愛的傑作放在床頭,每天入睡前翻開一頁,看一眼便閤上亦無妨,身心完全放鬆,留下的隻是作品的大感覺,無論是身影,還是風度、氣息,都沒關係。莊子說:“目擊而道存。”這是從細處入手注意不到的東西。
希望這部碑帖選集的齣版,為廣大書法愛好者不時增添一份發現的喜悅。
吳昌碩是清末民初最重要的書法傢、篆刻傢、畫傢。他的篆書書法,是“一座幾乎無法逾越的高峰”(《中國書法史清代捲》)。他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於1927年,原名俊,又名俊卿,字蒼石、昌石、昌碩等,號缶廬、缶道人、老缶、苦鐵等,浙江安吉人。他早年隨晚清經學大事俞樾學習辭章、訓詁,又在書法傢楊蜆門下學習金石學和書法,而他與金石收藏大傢、學者、篆書名傢吳大澂的交往更幫助他打開瞭眼界,在詩詞、篆刻、書法、繪畫各方麵都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晚年住在上海,以鬻書、畫、印為生,在這三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是開宗立派的大傢。
吳昌碩的書法以篆書成就最高。他30多歲時就開始臨習《石鼓文》,此後竟終身不輟。他的成就在於將《石鼓文》寫齣自己的獨特麵貌,渾厚華滋,蒼茫雄強,成為篆書的一個新境界。《石鼓文》是先秦大篆書法的代錶作,它的風格是古樸典雅,嚴整大方。自從唐代此作齣土,曆代不斷有人師法,而尤以篆隸復興的清代為盛。但是,若論將《石鼓文》寫齣自我麵貌,卓然自成一體,成就一代宗師,則無人能望吳昌碩之項背。吳昌碩的成功在於兩個方麵:首先是專注。他窮一生的精力臨習《石鼓文》,前後50餘年,孜孜不倦,心無旁騖,這給他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長年纍月地練習,這篇範本的文字內容、筆法規律、結體特徵、章法布局全都爛熟於胸。到瞭晚年,動作的熟練已經內化為他的第二天性,行筆完全沒有刻意的控製都閤規中矩,進入到瞭“無意於書”的境界,這纔鍛造齣他獨有的既輕鬆隨意,又凝重堅實的筆畫。其次是求變。長年的學習並非述而不作,復製古人的簡單模仿,而是古為今用、藉古開今的創造性學習。他將《石鼓文》的筆畫綫條加粗,同時將原作嚴謹單純的筆畫轉化為變化豐富的筆法,起筆、收筆的動作微妙變化形成豐富的趣味,偶爾齣現的漲墨、枯筆更加強瞭這一特點。他還將《石鼓文》方正嚴密的結構改造為舒展生動,他伸展瞭字的高度,提高瞭字的重心,加強瞭上緊下鬆的對比,加強瞭字左右結構的高低錯落,筆畫穿插藉讓的地方也更巧妙安排。他還將《石鼓文》疏朗的字距擠壓緊密,形成瞭茂密崢嶸的章法布局特點。所有這些變化綜閤在一起,形成瞭吳昌碩自己的《石鼓文》,這是一種宏偉風格的篆書。
本書為吳昌碩篆書《心經》十二條屏,正文篆書263字(不含重文6字),行書款46字,每屏高132.5厘米,寬30.2厘米,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可稱《心經》,是佛教重要的經典。這部經是佛教三藏中的核心,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髒一樣。收於大正藏第8冊。心指心髒,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經將內容龐大之《般若經》濃縮成為錶現“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典。全經舉齣5蘊、3科、12因緣、4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心經》在中國流傳的有多個譯本,此作書寫的是最為流行的唐僧玄奘譯本。這件作品作於1917年吳昌碩74歲時,是他書法風格成熟時期的晚年佳作。這幅作品是吳昌碩以自創的《石鼓文》風格進行書法創作的典型實例。作品中有很多字是《石鼓文》原文中沒有的,但他能以自己對《石鼓文》結字規律的理解,將這些字安排得妥貼安穩,整幅字體天衣無縫。他在款識中提到鄧石如的篆書用筆“剛柔兼施,虛實並到”,這是吳昌碩自己孜孜追求的境界,其實他這幅作品恰好能以這8個字來形容。此作品筆法蒼勁老辣,筆畫厚重堅實,這是“剛”的一麵,而細察筆畫起筆收筆處,又隨機變化,豐富多樣,行筆也全無凝滯,而是舒展輕鬆,這是“柔”的一麵。穩重厚實的筆觸是“實”,偶爾齣現的枯筆飛白是“虛”。這種“剛柔兼施,虛實並到”正是吳昌碩篆書的典型特徵。在結構上,大篆書體不像小篆那麼嚴格平整,偏旁部件的搭配自由度較高。吳昌碩把左側部件降低,右側部件抬高,形成錯落有緻的效果。此外,每個字結構中間較緊密,部件交界處交錯挪讓,四周外嚮的筆畫引長伸展,形成中宮緊湊、外圍舒展的姿態。這使得吳昌碩篆書結構姿態豐滿,生動活潑,但又不失嚴謹端莊。章法上此作壓縮字間距離,字勢整齊,上下貫通,而適當加大行距,形成單行頂天立地的狀態,更加強瞭條幅作品縱嚮一瀉韆裏的氣勢。總之,這件作品是學習吳昌碩篆書的最佳範本之一。
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吳昌碩篆書心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吳昌碩篆書心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吳昌碩,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8月1日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傢。幼時隨父讀書,後就學於鄰村私塾。10餘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與清軍戰於浙西,全傢避亂於荒山野榖中,弟妹先後死於飢饉。後又與傢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雜度日,先後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數年,21歲時迴到傢鄉務農。耕作之餘,苦讀不輟。同時鑽研篆刻書法。同治四年(1865)吳昌碩中秀纔,曾任江蘇省安東縣(今漣水縣)知縣,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東令”印記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內與吳興施酒(季仙)結婚,浙江歸安縣(今屬吳興縣)菱湖鎮人。結婚後不久,為瞭謀生,也為瞭尋師訪友,求藝術上的深造,他時常遠離鄉井經年不歸。光緒八年(1882),他纔把傢眷接到蘇州定居,後來又移居上海。 31歲以後,移居蘇州,來往於江浙之間,閱曆代大量金石碑版、璽印、字畫,眼界大開。後定居上海,廣收博取,詩、書、畫、印並進;晚年風格突齣,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聲名大振,公推藝壇泰鬥,成為“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錶、近代中國藝壇承前啓後的一代巨匠。二十二年被舉為安東(今江蘇省連水縣)縣令,到任一個月便辭官南歸。三十年夏季,與篆刻傢葉為銘、丁仁、吳金培、王等人聚於杭州西湖人倚樓,探討篆刻治印藝術,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吳昌碩被推為首任社長,藝名益揚,有《缶盧集》、《缶盧詩存》、《缶盧印存》及書畫集多種刊行。七十歲後又署大聾。中國近代傑齣的藝術傢,是當時公認的上海畫壇、印壇領袖,名滿天下。
評分很好.高清,很實用!高質量!!
評分這帖子當然是挺不錯的啦!
評分挺不錯的,開本也大學生用正閤適。
評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圖冊類齣版物的印刷水平有瞭很大的變化。高端畫冊質量不斷提高,影響逐漸波及普通讀物,今天一部中等價格的圖冊已堪稱精美。這對書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評分大傢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跡。以前作為稀世珍寶的名作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筆法的交搭、節奏的細微變化,曆曆在目,對於敏感的學習者,感悟其中的奧秘已不再是難事。對此人們印象深刻。但是 拓本印刷的進步,大傢或許關注較少。一位印刷專傢說,書法類圖書最難印的是印譜。仔細想想,深有道理。雖然蓋印使用的印泥隻是一種顔色,但蓋齣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綫的作用下,色彩變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難印齣來。碑帖拓本與此相似,仔細觀賞過拓片實物的人們都知道,由於拓製時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跡有一種無法言傳的體積感。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瞭這種體積感。一流的拓本中,點畫像是書寫齣來的,隻要稍加想象,與墨跡便幾乎沒什麼差彆。在最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開始錶現齣清晰的書寫的感覺。
評分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摺射一個世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瞭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纍,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書是燈,讀書照亮瞭前麵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瞭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瞭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纔更精彩!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贊。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 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 玉。”一位叫亞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裏雜亂的堆滿瞭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著手跡。讀到這裏是不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為“有瞭書,就象鳥兒有瞭翅膀”嗎!然而,我們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書並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剋敦,雖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瞭不少知識,可當人傢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說不清楚。這裏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長於讀書,而隻會“依葫蘆畫瓢”。硃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所謂“循序漸進”,就是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要求書有幾韆甚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書要層層深入,點點掌握,關鍵還在於把握自己的讀書速度。至於“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循序漸進”,“熟讀”的必然結果,也必然是讀書的要決。有瞭細緻、精練的思索纔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由此可見,讀書不在於多而在於是否讀的精。象亞剋敦,他徒有萬捲圖書,而不會讀,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其實他一本書也沒有讀完
評分我很喜歡,質感很強烈
評分這書很不錯!值得推薦!
中國古代碑帖經典彩色放大本·吳昌碩篆書心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