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中,我们重点要体现的理论理想有:
1.将学科或领域教学全面整合于促进幼儿学科或领域知识技能、社会情感和学习品质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下。
2.将以上全面发展的教育贯穿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
3.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统领学科或领域之间的自然整合,并使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技能自然应用于幼儿的真实生活。
4.将观察模仿学习、探究创造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反思批判学习和谐结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5.将说理和案例自然结合,帮助在职学习者更好地学以致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数概念
第一节 一一对应
第二节 认识基数
第三节 认识序数
第二章 数字、数学符号和加减运算
第一节 数字
第二节 简单的数学符号
第三节 加减运算
第三章 量与测量
第一节 量与测量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长度
第三节 测量重量
第四节 测量容积
第五节 测量温度
第四章 形状与空间方位
第一节 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 常见的平面图形
第三节 常见的立体图形
第四节 空间方位
第五章 分类
第一节 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第三节 类别名称
第六章 排序与模式
第一节 排序
第二节 模式
第七章 部分与整体
第一节 有关部分与整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数的组成与分解
第三节 平面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第八章 时间
第一节 感知与测量时间
第二节 认识一天
第三节 认识钟表
第四节 认识日历
第九章 简单统计与图表记录
第一节 简单统计
第二节 图表记录
第十章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二节 数学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分类标准的稳定性
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开始了儿童分类能力的研究。在研究中,维果茨基运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木块作为刺激材料,混在一起摆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把这些木块分成若干堆。通过这种研究,维果茨基发现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主观印象阶段、临时规则阶段和确定规则阶段。在主观印象阶段,儿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对木块进行分类,没有表现出任何分类规则;在临时规则阶段,儿童在某个时刻按颜色分类,而有的时候又按形状分类,分类标准时时变化;在固定标准阶段,儿童能够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对所有的刺激材料进行分堆。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英海尔德和皮亚杰采用儿童熟悉的自然事物如火车、饼干、动物等研究了儿童的分类问题。他们发现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象聚集阶段、非形象聚集阶段和具有真正分类能力阶段。(1)2岁到5岁半的幼儿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会把自己认为类似的或是有关系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操作时没有全盘计划,分类标准不固定,经常变化,有时分到一类的物品未必都有某一共同特征,不同类别之间也没有相互排斥,同时知觉主导了分类的操作,分类时容易受刺激物摆放位置的影响;(2)5岁半到7岁的儿童处于第二阶段,这时儿童按照刺激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逐步具有按照一个固定标准分类的能力,一些儿童在进行分类时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形成好几个小类,一些儿童还会在某一类别中再分成更多的小类别,形成次级分类或是上下层级的分类;(3)7岁到12岁的儿童处于第三阶段,这时他们不但能够作上下层级的分类,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而且能够坚持分类的标准,这时儿童才发展到真正理解分类的阶段。①
(二)分类标准出现的先后
研究发现,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经常倾向于按照事物的具体特性进行分类,把具有同样颜色或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而不是把属于同一类别的物体分成一堆。例如,幼儿倾向于把苹果和皮球放在一起,而不是把它和香蕉放在一块,原因是苹果和皮球都是圆的。在知觉特征和概念特征出现竞争时,对于幼儿来说,知觉特征是占优势的。
……
前言/序言
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