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體係新穎,測量與評價的原理及應用貫穿全書
·教材理念新、資料全,精選內容突齣實用性,主要章節圍繞實際研究問題展開
·各章均配有研究性閱讀材料,適應不同層次教學
·語言簡潔,示例精當,方便自學
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院校教育碩士規劃用書: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共分八章,內容涉及化學科高考的試題和能力層次要求,包括現代測量理論在內的考試質量評價理論和方法,定量測量數據的報道,化學課堂教學(內容處理及教學技能)評價、學生個體(認知和技能)發展評價以及教學實驗結果評價,最後介紹使用SPSS進行相關分析、綫性迴歸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全國高等院校教育碩士規劃用書: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內容圍繞實際研究問題展開,示例多,語言簡潔易懂,便於自學;各章均配有研究性閱讀材料,適應不同層次教學。
《全國高等院校教育碩士規劃用書: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可作為化學學科教育碩士、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研究生以及化學(師範類)專業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化學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進行自學的參考用書,以及廣大中學化學教育工作者、教學研究及管理人員的工具性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化學科高考
第一節 高考與教育測量
一、高考的曆史沿革
二、教育測量
第二節 化學科高考與能力層次
一、化學科高考改革迴顧
二、化學科高考的特徵
三、考試的分類
四、化學科高考的能力和層次要求
第三節 標準化考試及試題命製要求
一、標準化考試
一、考試大綱
研讀材料: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化學)
三、標準化試題命製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 化學科高考的試題
一、客觀性選擇題
研讀材料:猜測校正公式
二、主觀性化學計算題
研讀材料:相對評分法
三、限製性填空/簡答題
四、信息給予題
第五節 考試結果的整理與描述
一、考試的教育功能
二、考試結果的收集與整理
研讀材料:數據的類型
三、考試結果數據的描述
第二章 考試的質量評價
第一節 考試與教育目標
一、教育(教學)目標與考試目標
二、教育目標分類
研讀材料:《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描述目標水平的詞語
第二節 考試結果的有效性
一、效度的概念
二、內容效度
三、積差相關係數
研讀材料:相關係數的平均數
四、效標關聯效度和結構效度
第三節 考試結果的可靠性
一、內部一緻性信度
二、評分者信度
三、等級相關係數
研讀材料Ⅰ:信效度的理論意義及兩者關係
研讀材料Ⅱ:利用肯德爾和諧係數計算評分者信度
第四節 考試的項目分析
一、難度分析
研讀材料:多重選擇題難度的校正
二、點雙列相關係數
研讀材料:二列相關係數
三、區分度分析
研讀材料Ⅰ:考試的信度與試題區分度的關係
研讀材料Ⅱ:目標參照性考試的試題分析
第五節 考試理論的進展
一、經典測驗理論
研讀材料:概化理論簡介
二、題目反應理論介紹
研讀材料:拉什模型簡介
三、認知診斷評價與測量的結閤
第三章 測量結果的報道
第一節 概率與正態分布
一、概率
二、正態分布
研讀材料:二項分布
第二節 百分等級和百分位數
一、百分等級
二、百分位數
研讀材料:從原始數據資料求中位數以及中位數與均數的比較
第三節 轉換分數及應用
一、Z分數
二、多科成績的總評定
三、T分數
研讀材料:原始分數正態化
第四節 等級計分及等級的數量化
一、正態分布計分
研讀材料:教學班級的均分和標準差控製
二、質量等級的數量化
第四章 測量資料的定性分析
第一節 化學教育科研中的定性方法
一、定性分析的特點
二、定性分析的過程和注意點
三、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
第二節 訪談法與齣聲思維法
一、訪談法
二、齣聲思維法
第三節 編碼技術與問題行為圖
一、編碼技術
二、問題行為圖技術
第四節 概念圖技術
一、概念圖及其發展
二、概念圖的結構和類型
三、概念圖的評估方法
第五章 化學課堂教學評價
第一節 教學目標確立的評價
一、教學目標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的錶述
第二節 教學內容處理的評價
一、同課異構的“同”與“異”
二、不同視角的同課異構
研讀材料:“奇妙的二氧化碳”同課異構的評價案例
第三節 教學技能使用的評價
一、導人技能
二、結束技能
三、提問技能
研讀材料:課堂提問技能的評價案例
第六章 學生個體發展評價
第一節 學習過程的質性評價
一、學習檔案袋
二、Z管理圖
第二節 個體發展趨勢的量化評價
一、一元綫性迴歸分析
研讀材料:迴歸係數的實際檢驗過程
研讀材料:剩餘標準差
一、化學學習進步傾嚮的定量評價
第三節 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測評
一、動作技能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
二、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教學目標學習水平分類
三、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測量與評價
第四節 化學學習中學生情感測評
一、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
一、化學教育中情感目標分類
三、化學教學中情感領域目標建構
第七章 教學實驗結果評價
第一節 總體水平的估量
一、標準誤差
二、總體平均成績的區間估計
三、t分布
研讀材料:其他總體參數的置信區間
第二節 兩對照集體水平的比較
一、假設檢驗
研讀材料:兩類錯誤
一、兩均數差異比較
第三節 多個集體水平的同時比較
一、F分布
一、方差分析
研讀材料:方差分析的條件
三、多個集體水平的同時比較
第四節 兩因素方差分析介紹
一、2×2實驗設計
一、雙因素方差分析的一般格式
第五節 調查計數與比率的評量
一、比率的區間估計
一、兩比率差異的比較
三、計數數據的評量
第八章 SPSS的使用介紹
第一節 SPSS基本操作
一、基本操作
二、數據的描述與轉換
第二節 均值檢驗
一、單一樣本均值檢驗
二、兩獨立樣本均值差異檢驗
第三節 相關分析
研讀材料:偏相關的計算公式
研讀材料:φ相關的計算公式
第四節 綫性迴歸分析
一、綫性迴歸分析原理
研讀材料:標準化迴歸係數
二、用SPSS進行多元綫性迴歸分析
第五節 因素分析
一、因素分析原理
研讀材料:高師化學係課程分析
二、用SPSS進行因素分析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附錶1 正態分布錶
附錶2 t值錶
附錶3-1 F值錶(單側檢驗)(a=0.05)
附錶3-2 F值錶(單側檢驗)(a=0.01)
附錶4 x2值錶
附錶5 積差相關係數顯著性臨界值
附錶6 等級相關係數顯著性臨界值
精彩書摘
(1)建構性。藉助於常模測驗和標準參照測驗進行的傳統的評價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隨著建構主義理論的興起,人們注意到評價應該重視學生認知建構的個體差異。既然認知個體是在主動地解釋客觀世界,認知個體處在不斷發展與改變的過程中,那麼,單一的、統一的、一次性的紙筆測量方式評價學生,就容易忽略每個學生知識建構的獨特性和過程性。而概念圖方式可以彌補這一缺點,通過對概念圖采用不同的評分法或采用不同的概念圖任務得齣的分數結果可以反映學生知識和能力的不同方麵。
(2)整體性。一般的測驗試題常采用如選擇、填空等問題類型,這種問題往往集中關注某一領域小部分和相對孤立的概念,缺乏概念間聯係程度的考察。而概念圖測試能夠超越單個概念本身,主要強調事物(或概念)之間的關係,關注的是整體性概念網絡。通過概念圖學習,不僅可以鞏固單個的概念,加強不同概念之間的聯係,還可以從中創生齣新的有意義的概念。一個好的概念圖不僅可以顯示其已有知識經驗的豐富,更能體現齣其創新的能力。如果從哲學的角度進行考察,概念圖的使用原理很顯然突齣瞭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哲理。
(3)真實性。為瞭追求標準化考試的成績,教師往往會陷入以傳播應試知識為主的教學誤區;學生也可能由於長期的被迫機械記憶和逐字逐句的再認答題考試,無奈地轉入機械學習的模式。人們所指的“高分低能”的學生,不僅其“低能”是事實,其“高分”通常也都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很多學生的“高分”往往是暫時的,很多知識不久就無法從長時記憶中提取齣來,即使能夠迴憶再認,也很少有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全新的問題情境中。習得的知識無法遷移,這樣的學習有時候稱為定勢學習。而概念圖是學生知識結構的錶徵和測量工具,可以如實地反映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和概念意義的變化,並促進將機械學習轉化為意義學習,具有真實性。恰當地使用概念圖還可能將學生的創新潛能轉變為顯能。
(4)直觀性。由於畫概念圖是學習者將他們自己的思想描繪成概念和聯係,以一種特定的類似於語義網絡形式的空間排列圖式,其實質就是將內隱的知識網絡外顯化、直觀化、形象化。通過命題的正確性、有效性、復雜性和整體性的程度就可以看齣學生所學知識的概況。同時,從層次性的水平可以看齣他的邏輯思維水平,從所舉的事例中可以獲知學生對概念意義(內涵和外延)理解的清晰性和廣闊性。通過橫嚮聯係的多少可以看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水平。
(5)發展性。不少學者提齣,要為學生的發展而評價。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且不斷深化的過程,傳統的測驗或考試常過於注重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學習結果,而忽視其知識結構是否有所發展。概念圖結構可以反映學生搜索已有概念、聯係新舊概念、産生新知的能力,學生對於某一領域的知識結構在教學前後有沒有變化和發展,可以通過畫概念圖的方式來實現。
……
前言/序言
全國高等院校教育碩士規劃用書: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