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第2版)/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第2版)/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小军,龚克西,王玫 编
图书标签:
  • 数字电子技术
  • 实验教学
  • 课程设计
  • 电工电子
  • 新世纪教材
  • 电子技术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实验指导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47273
版次:2
商品编码:114046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第2版)/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的特色是力求使传统的实验设计、计算机仿真实验设计与基于EDA技术的实验设计相结合,软件仿真与硬件设计实现相结合,形成数字逻辑系统的系列设计方法。同时实验与课程设计要求按验证、综合、创新不同层次设立,使读者可由浅至深地掌握不同的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第2版)/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可作为工科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指导用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

目录

1 常用电子仪器
1.1 DF4325型示波器
1.1.1 面板上控制键的名称及功能说明
1.1.2 使用说明
1.2 sGl641A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1.2.1 主要性能
1.2.2 面板上按键、旋钮的名称及功能说明
1.2.3 使用说明
1.3 DT98型数字万用表
1.3.1 主要性能
1.3.2 安全事项
1.3.3 使用说明
1.4 数字电路实验箱
1.4.1 实验箱的结构
1.4.2 使用说明
1.4.3 实验注意事项

2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2.1 基本实验
2.1.1 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2.1.2 触发器逻辑及应用
2.2 设计型实验
2.2.1 一位大小比较器、全加器的设计
2.2.2 数据选择器、译码器的应用
2.2.3 集成计数器的设计
2.3 综合应用型实验
2.3.1 计数、译码和显示电路
2.3.2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2.3.3 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
2.3.4 数模(D/A)和模数(A/D)转换器及其应用

3 EWB——电子电路设计仿真
3.1 概述
3.2 EWB的基本界面
3.2.1 EWB的主窗口
3.2.2 EWB的工具栏
3.2.3 EWB的元器件库
3.3 EwB的基本操作方法
3.3.1 EWB电路的创建与运行
3.3.2 EWB的基本操作方法
3.3.3 EWB软件自配仪表的使用
3.3.4 帮助功能的应用
4 数字逻辑的(EWB仿真)实验

4.1 基础型实验
4.1.1 门电路的性能测试
4.1.2 组合逻辑电路逻辑的功能测试
4.1.3 触发器的组成及集成触发器的性能测试
4.1.4 典型时序逻辑电路的性能测试
4.1.5 波形产生和整形电路的应用
4.1.6 A/D和D/A转换器的应用
4.2 设计型实验
4.2.1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4.2.2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4.3 综合型实验
4.3.1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4.3.2 汽车尾灯显示电路
4.3.3 竞赛抢答器电路“

5 现代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方法
5.1 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5.2 CPLD/FPGA开发环境之一——Max+plusⅡ
5.2.1 Max+plusⅡ概述
5.2.2 Max+plusⅡ的安装、设置
5.2.3 Max+plusⅡ的license设置
5.2.4 Max+plusⅡ的设计流程
5.2.5 图形输入法的设计过程
5.2.6 项目编译
5.2.7 项目校验
5.2.8 器件编程
5.2.9 器件编程/配置
5.2.1 0单元练习
5.3 常用工具介绍
5.4 层次化设计及总线
5.4.1 Max+plusⅡ层次化设计
5.4.2 BUS(总线)
5.4.3 其他输入法
5.5 CPLD/FPGA开发软件之二——QuartusⅡ
5.5.1 QuartusⅡ简介
5.5.2 QuartusⅡ使用方法
5.5.3 Max+plusⅡ与QuartusⅡ的功能比较与转换

6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任务
6.1 功能扩展型设计任务
6.1.1 声光显示智力抢答器电路的设计
6.1.2 彩灯循环显示控制电路的设计
6.2 综合型设计任务
6.2.1 交通灯控制电路
6.2.2 多功能数字钟
6.3 创新设计电路
6.3.1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一)
6.3.2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二)
6.3.3 出租车自动计费电路
6.3.4 汽车尾灯控制器
6.4 自行选题
6.4.1 拔河游戏机
6.4.2 电话键显示电路
6.4.3 量程可变的频率计
6.4.4 洗衣机控制电路
6.4.5 电梯控制器

附录
附录1 Multisim软件使用简介
附录2 SE一5M型EDA实验开发系统
附录3 伟福公司开发的EDA实验系统
附录4 常用逻辑符号对照表
附录5 常用集成电路的型号及引脚排列图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第2版)/《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世纪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规划教材》中的一本,旨在为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实验指导和课程设计框架。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数字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教学需求,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力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到复杂的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再到微处理器接口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初步应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阐述了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包括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团队协作精神。接着,详细讲解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实验目的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学习、实验仪器的熟悉和使用方法、元器件的选用与识别、以及实验报告的规范书写要求。此外,本章还强调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验过程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最后,对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学习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路径。 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及其基本应用实验 本章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基础。首先,详细介绍了各种基本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输入输出特性、以及在集成电路中的实现形式。通过实验,学生将亲手搭建这些基本逻辑门电路,并通过输入不同逻辑电平来验证其工作特性,加深对逻辑运算的理解。 接着,本章深入探讨了逻辑门电路的组合应用,例如用基本门电路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如加法器、减法器、译码器、编码器等。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逻辑真值表或逻辑表达式,运用卡诺图等化简方法,设计出最简的逻辑电路,并进行实际搭建与测试。 此外,本章还引入了数字电路中常用的信号源和测试仪器,如函数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仪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分析电路的运行状态。通过这些基础实验,学生将建立起对数字电路基本构建单元的直观认识,为后续更复杂的电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本章重点关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实践。首先,系统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即输出仅取决于当前输入。接着,详细讲解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逻辑功能抽象(真值表、逻辑表达式)、逻辑化简(布尔代数化简法、卡诺图法)、以及逻辑电路图的绘制。 本章设计了多个典型的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如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和数据分配器(Demultiplexer)的原理和应用,它们在数据传输和信号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通用逻辑门或集成芯片构建这些电路,并理解它们在实际系统中的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是加法器和减法器。学生将从半加器、全加器开始,逐步设计和实现多位加法器和减法器,理解二进制运算的原理,并学习如何通过组合逻辑实现算术运算。 此外,本章还涵盖了比较器(Comparator)的设计,用于比较两个二进制数的大小,以及开关量输入和 LED 显示等简单但重要的接口电路。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流程,并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为后续涉及状态存储的时序逻辑电路学习做好铺垫。 第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实验 本章转向时序逻辑电路的学习,这是数字电路设计的另一大核心组成部分。首先,阐述了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即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输入,还与电路过去的状态有关,并引入了“状态”的概念。 本章详细介绍了触发器(Flip-flop)这一时序逻辑电路的最基本单元,包括SR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学生将学习它们的逻辑功能、状态转换图、时序图,并通过实验搭建这些触发器,观察其在时钟信号作用下的状态变化,理解不同触发器的触发方式和应用场景。 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介绍了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它由多个触发器串联而成,能够实现数据的串行输入、串行输出、并行输入、并行输出等功能。学生将通过实验实现各种类型的移位寄存器,理解其在数据存储和处理中的作用,例如串并转换、数码显示驱动等。 计数器(Counter)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本章将介绍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包括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可预置计数器等。学生将通过实验设计和实现不同功能的计数器,理解其在频率分频、定时、计数等方面的应用。 本章的实验内容丰富,通过对触发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为理解和设计更复杂的数字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章 寄存器与存储器实验 本章聚焦于数字电路中的数据存储单元——寄存器和存储器。首先,详细阐述了寄存器(Register)的作用,它是存储少量二进制数据的电路单元,通常由D触发器组合而成。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不同位数的寄存器,如8位寄存器,并理解其在数据暂存、并行传输等方面的作用。 接着,本章深入探讨了存储器(Memory)的概念。存储器是用于存储大量二进制数据的地方,是计算机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章重点介绍了两类主要的半导体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学生将学习RAM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写入(写操作)和数据读取(读操作)的过程,以及地址译码和数据总线的工作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将使用集成RAM芯片,实现简单的存储器读写操作,理解其在动态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对于ROM,本章将介绍其不可擦写或可擦写(如EPROM, EEPROM)的特性,以及其在存储固定程序或数据方面的应用。学生将了解RO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模拟或使用ROM芯片来存储和读取固定数据,例如字符发生器。 本章的实验还将涉及存储器接口技术,如如何将存储器连接到CPU或其他控制单元,以及如何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对寄存器和存储器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处理流程。 第六章 微处理器接口技术与简单应用 本章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从纯粹的逻辑电路层面拓展到微处理器应用层面。首先,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I/O接口等核心组件。接着,详细讲解了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基本接口技术,如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本章的实验将围绕一个简单的微处理器系统展开,例如基于8086或ARM Cortex-M系列等常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I/O端口与微处理器进行通信,包括端口的地址分配、数据传输方式(如读/写操作)以及中断机制。 实验内容包括: LED和数码管的驱动: 学习如何通过微处理器输出控制信号来点亮LED灯或驱动数码管显示数字和字符,这是最基础的输出接口实验。 按键输入的读取: 学习如何通过微处理器读取按键的按下和释放状态,实现简单的输入交互。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利用微处理器内置的定时器/计数器功能,实现精确的延时、定时中断或脉冲测量。 串行通信基础: 介绍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等串行通信接口,实现微处理器与PC或其他设备的简单文本信息交换。 通过本章的实验,学生将亲身体验微处理器如何控制和协调各种外围设备,初步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为后续更复杂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第七章 课程设计指导 本章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首先,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和基本要求,强调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 接着,本章提供了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建议,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项目,例如: 交通灯控制器: 设计一个模拟交通灯的控制器,需要用到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 电子密码锁: 利用数字电路实现一个简单的密码输入和验证系统。 简易电子琴: 通过按键和数字电路生成不同频率的音调。 多功能数字时钟: 集成时间显示、闹钟、计时器等功能。 温度/湿度监测报警系统: 结合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现简单的环境监测。 对于每个项目,本章都给出了设计思路、基本实现框图、关键技术点和可能的实现方案。 此外,本章详细讲解了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包括封面、目录、摘要、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电路图、程序代码(如有)、仿真结果、实物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学生需要按照规范的格式清晰地展示自己的设计过程和成果。 本章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工和沟通。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尝试添加一些扩展功能,提升项目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 第八章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对前面章节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选取了几个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计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 案例分析将覆盖以下方面: 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明确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实现的功能。 方案设计与论证: 介绍不同的设计思路,并选择最优方案,给出理由。 详细电路设计: 提供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并对关键部分进行解释,例如逻辑门的选用、触发器的配置、时序的控制等。 程序设计(如涉及微处理器): 提供核心的程序代码,并讲解其工作流程和关键算法。 仿真与调试: 展示使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 Proteus等)进行的仿真过程和结果,以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硬件实现与测试: 介绍实物搭建过程,并展示最终的测试效果和性能指标。 经验总结与创新点: 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项目中可以改进或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程项目,掌握解决复杂数字电路设计问题的系统方法。 第九章 实验仪器与常用元器件介绍 本章作为附录和补充,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实验环境和常用材料。首先,详细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数字万用表: 讲解其测量电压、电流、电阻、通断等基本功能,以及在数字电路测试中的具体应用。 示波器(数字存储示波器): 详细介绍其显示波形、测量电压、时间参数、频率等功能,是观察和分析数字信号动态变化的关键工具。 函数发生器: 介绍其产生各种波形(如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的功能,以及如何设置频率、幅度和占空比,作为数字电路的输入信号源。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介绍其提供稳定直流电压的功能,以及电压档位和限流设置。 逻辑笔/逻辑电平检测器: 介绍其快速判断数字信号高低电平的简便工具。 其次,本章对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 集成电路(IC): 讲解了TTL和CMOS两大系列逻辑集成电路的特点、电源电压、逻辑电平标准,以及常见的74系列和4000系列芯片型号及其功能。 电阻、电容: 介绍其基本参数、识别方法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极管、三极管: 介绍其基本特性和在简单接口电路中的应用。 LED发光二极管: 介绍其不同颜色、封装形式,以及如何限流点亮。 开关、按钮: 介绍其不同类型和在电路控制中的作用。 面包板/洞洞板: 介绍其作为实验电路搭建载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本章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旨在帮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能够快速掌握仪器的使用技巧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从而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第十章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报告撰写规范 本章旨在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地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实验报告。 首先,详细讲解了实验数据记录的要求,包括: 原始数据的准确记录: 强调记录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清晰性。 表格的设计: 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包含所有必要信息(如被测参数、单位、测量次数、仪器型号等)的测量表格。 单位的规范: 强调所有数据都必须带有正确的物理单位。 异常数据的处理: 说明在发现异常数据时,应如何进行标记、复测或解释。 接着,阐述了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 计算: 如何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计算,如平均值、误差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等)。 数据分析: 如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图表绘制: 强调使用专业绘图软件(如Excel, Origin等)绘制清晰、准确的图表,如曲线图、柱状图等,并要求图表有标题、坐标轴标签和单位。 最后,本章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包括: 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 封面、目录、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思考题(如有)、参考文献等。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明确每个部分需要包含的内容、写作风格和注意事项。例如,实验目的要简洁明了,实验原理要重点突出,实验步骤要清晰易懂,数据处理要规范科学,分析与讨论要深入透彻,结论要与实验目的相呼应。 图表和公式的规范: 讲解如何在报告中正确插入图表和公式,并给出规范的编号和说明。 参考文献的格式: 提供标准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如GB/T 7714。 本章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有效地沟通实验成果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关键环节。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工具,独立完成数字电路的设计、仿真、搭建和测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字系统和嵌入式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有效培养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数字电子学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你探索数字电路的奥秘。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由浅入深”的策略。例如,在讲到集成电路(IC)的应用时,它不会一下子抛出大量型号和参数,而是先从最基础的逻辑门芯片开始,通过简单的实验让你熟悉它们的引脚定义和基本功能,然后再逐步引入更复杂的通用逻辑芯片,如加法器、触发器等。 书中的实验项目设计得非常巧妙,很多都是围绕着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展开的,比如交通灯控制器、简易计算器、数字钟等等。这些项目不仅具有趣味性,更能让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照猫画虎”的实验手册,而是强调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它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或者完全自主设计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我记得自己当时为了完成一个“数码管显示控制器”的设计,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实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真正激发了我对数字电子学的学习热情。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大学时期的一本“救命稻草”,尤其是在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上。当年上这门课的时候,理论知识感觉抓不住重点,实验部分更是无从下手,看到电路图就头大。幸好老师推荐了这本《数字电子学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里面的内容安排得非常合理。它不是那种只给你一堆枯燥的理论然后让你自己琢磨的教材,而是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一开始,它会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基础概念,比如逻辑门、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等等,然后紧接着就会给出相应的实验,让你亲手去搭建这些电路,验证理论。我记得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实验,课本上讲的时候觉得有点抽象,但实际操作之后,看着LED灯的亮灭,立刻就明白了它的工作原理。书中的实验步骤清晰明了,所需的元器件清单也列得非常详细,就连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都考虑到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会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帮助你理解背后的逻辑。

评分

第一次拿到这本《数字电子学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只觉得是一本普通的实验指导书。然而,当我深入阅读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体系化”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教授你如何搭建电路,更是为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框架。从最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到复杂的微处理器和FPGA应用,这本书都给出了清晰的脉络和实践指导。 书中对于“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提供了多种不同难度的设计题目,涵盖了从简单的逻辑功能实现到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我记得当时参与了一个关于“简易数据采集系统”的课程设计,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微控制器和传感器。这本书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它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理论背景,还指明了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关键技术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思路。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掌握了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更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广阔前景,也坚定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决心。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数字电子这门课一直有一种“畏惧感”,总觉得它充满了各种逻辑符号和晦涩的公式,难以理解。直到我接触到这本《数字电子学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才发现原来数字电路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动手实践”的理念贯穿始终。它并没有将理论和实验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你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书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设计得非常精巧,而且贴近实际应用。比如,在学习触发器的时候,它会设计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实验,让你用最基础的集成电路搭建一个能够数数的装置。这种“做中学”的方式,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而且,书中的“课程设计”部分更是将学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完成一个小型项目。我当时就尝试着设计了一个“流水灯控制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设计,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阅读数据手册,如何进行电路仿真,以及如何排查和解决实际电路中的故障。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理论派”变成了“实践派”,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评分

说实话,当初抱着“能应付实验考试就行”的心态开始翻看这本《数字电子学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结果却意外地学到了不少东西,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之前对数字电路的一些模糊认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搭电路”的层面,更侧重于“培养你设计电路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的实验后面,都会留有“课程设计”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更具挑战性,需要我们将前面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电子秒表”的课程设计。光看题目就觉得无从下手,但书里给出了设计思路和一些关键模块的搭建指导,比如如何实现计时功能,如何进行数码管显示等等。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完整的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步去思考,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需求,如何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以及如何查找和利用相关的资料。这种“放手让你去飞,但又在你身边提供安全网”式的教学方式,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明白,数字电子技术不仅仅是电路图上的符号,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