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

论建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芬] 埃萨·皮罗宁 著,方海,东方檀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37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820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65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500句启迪思想的建筑箴言!

汇集众多名家学者研其一生的思想精华,以不同切入点引发你对建筑的深层思考!

书中大量留白意在随时记录思想的火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孟建民大师特别作序!


内容简介

  “何为建筑?”自古至今,有关建筑的定义一直被众多建筑大师、专家学者所争论,他们留下了众多的名言警句阐述对建筑的认识。《论建筑》正是一本汇集古今中外众多大师建筑名言的思想集。书中近500句的名言警句视角多样、观点各异,涉及建筑中的形式、功能、秩序、光等最基本问题,或严谨理性、富于哲理,或饱含情感、意蕴深远。该书原著由芬兰建筑大师埃萨·皮罗宁在其近50年的设计生涯中收录而成,多为其与当今众多建筑大师直接对话的结晶,曾出版的英文与芬兰语版广受赞誉,成为西方建筑师的必备手册。后经重新改编,增补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最终的中英双语版。这是一本积聚力量与启迪的思想集,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明镜,更是广大学生思考的起点或思辨的支点。相信这本浓缩大师睿智的小手册能成为真正的“他山之石”,为广大建筑设计者带来更多的帮助,提供更多的灵感,引发更多的思考。《论建筑》适合建筑、设计、艺术等相关专业师生借鉴与参考,也适合建筑师、设计师、艺术研究学者阅读与收藏。

作者简介

    埃萨.皮罗宁(Esa Piironen )为芬兰当代著名建筑师,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埃萨.皮罗宁近年来在国际建筑舞台上较为活跃。其从事建筑设计及建筑设计教学工作40余年,著作和论文颇丰,设计作品更是范围极广,从街道家具设计到大型都市设计无所不包。其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级奖项,多年来更被广泛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多种建筑杂志上。



    方海:中国当代建筑家,艺术设计博士,教授,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原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院长。自1981年在南京工学院(后更名东南大学)学习建筑学并于1985年和1988年分获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自1996年方海开始在芬兰、瑞典攻读博士学位, 自2005年在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于2005年被芬兰建筑协会授予“文化成就奖”。方海的其他学术著作包括《约里奥.库卡波罗》、《艾洛.阿尼奥》、《感官性极少主义:建筑大师帕拉斯玛》、《海基宁—科莫宁建筑师》、《埃萨.皮罗宁》以及《芬兰现代家具》、《芬兰当代设计》、《芬兰新建筑》系列等等共20 余部,以及译著《瑞士20世纪室内与家具设计史》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古往今来,历代学者和建筑大师们曾经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言警句。随着时光的流逝,其中有些已慢慢为人们所淡忘,而有些名言则曾经强烈地打动我们,且至今仍然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少就是多”、“功能决定形式”,高度概括了西方现代建筑所秉持的简洁、理性的建筑精神,使人过目难忘;路易斯 康“建筑是对空间苦心孤诣的制造”、赖特“局部必须整体关联”的有机建筑理念则帮助不少建筑师,使其对创作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而勒 柯布西耶、以及路易斯 康等人关于“光”的独特感受和精彩言论激发了更多人的创作灵感……这些名言警句,凝聚了历代建筑大师在建筑创作中的探索和思想,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以虔诚的态度去学习、去思考。
  当然,正为我在多年前说过:“任何大师巨匠,都只能从一个时期、一个侧面去认识
  建筑,以一隅之见拟万端之变是不可能的,在建筑中,没有经典理论,没有金科玉律”1。名人名言,有其独特性,也必然会有局限性,这不仅是建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理解有不同的切入点,而在于建筑学所具有的多义性、模糊性和时间性的特征,也将使我们一直处在对建筑的探索和认识之中。因此我们说名人名句是“一隅之见”丝毫不是贬低其价值,恰恰相反,他们所阐发的独到见解,能够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建筑,把握建筑。正如我们在本书中所看到的,这里收录的大量名人名句,其实对建筑有着很不一样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我猜想,本书编者正是想把这些“不同”呈现给广大读者,使我们能在反复比较、思考的基础上,动态地、多侧面地认识建筑,从而鼓励人们建构自己的“一隅之见”。
  可以看出,本书编者为编写本书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巨大的精力。他们避开喧嚣,远离
  浮躁,从建筑学的“基础工程”做起,这对当代中国(其实也不仅是中国)的广大建筑师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帮助。
  对此,表示我深深的敬意。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我曾有幸多次聆听中国老一代建筑大师的淳淳教
  诲。进入东南大学建筑系不久,中国建筑教育与实践的*代大师杨廷宝教授就给我们多次讲课,他的名言“处处留心皆学问”深深地印刻在我心中,并成为我们这代学子成长中的座右铭。
  在之后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各位前辈大师的“名言”成为我们进步的指路明灯。路斯的“装饰就是罪恶”让我所从任何设计一开始就坚持“功能主义”的出发点;密斯的“少就是多”则教导我们摒弃多余之物而专注设计的本质;阿尔托的“纸是为建筑师画图而生的,可是多数人却误用了它”实际上是在建议我们不仅要勤于思考,更要苦练建筑基本功!
  随后我们开始接触文丘里的“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接触库哈斯的“多才是多”,
  接触福斯特的“科技才是多”,接触格林 默克特的“建筑师轻轻地触摸这个地球”……
  我们时常在内心深处自问:“建筑”是什么?“设计”是什么?“多和少”的本质又是
  什么?
  我们生逢中国的大建设时期,幸运的是我们有做不完的设计项目,不幸的是我们无暇
  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爆炸与过剩的商品时代,我们情不自禁地追随着经济、
  追随着科技、追随着膨胀的物欲……但又时常想念历史、想念文脉、想念与大自然融
  为一体充满诗意的田园画面……迷失的感受由此而生!
  学友方海教授日前寄来一部书稿《论建筑》,令人在设计的忙乱中眼前一亮。该书*
  早是由芬兰建筑大师埃萨 皮罗宁在其五十年的设计生涯中利用各种机会收录而成的,大多数是他与当今世界各路*建筑与设计大师直接对话的结晶。该书已在欧洲出过英文及芬兰语版,广受好评,成为西方建筑师手中的必备小册,后经方海教授、东方檀与皮罗宁先生一道又增编部分内容,形成*的中文版。
  书中的五百条建筑名言与警句,正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的镜子,当我们为巨大的建筑项
  目而感觉迷茫时,这些名言或许会提供灵感;当我们为众多的设计项目而疲于奔命
  时,这些名言或许会让我们平静;而当我们意欲思考并进行研究时,这些名言能给我
  们提供思维的线索。我相信这本小册子积聚力量与启迪。
  不禁又想起那句老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此共勉以为序!

——孟建民 中国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序一 立足于本土实践的思考
序二 建筑师的影子
前言
18世纪及之前
19世纪
20世纪
1900-1920
1921-1940
1941-1960
1961-
后记 名言的魅力
索引

精彩书摘

rchitecture depends on order, arrangement, harmony, symmetry, propriety and economy.

建筑依赖于秩序、布局、和谐、对称、恰当和经济。

——Vitruvius / 维特鲁威


My house is not a roof, is not a wall, is not a ground. It is the void between all these elements because it is in this void that I live.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Lao Tse / 老子


All knowledge begins with perception.

所有的认知始于感觉。

——Leonardo da Vinci / 列奥纳多·达·芬奇


As you are, so are your buildings.

As your buildings, so are you.

人如建筑,建筑如人。

——Louis Sullivan / 路易斯·沙利文


Art is a lie that makes us realize the truth.

艺术是一种谎言,却使我们认识真理。

——Pablo Picasso / 巴勃罗·毕加索

In architecture, not dimensions but interrelations are most important.

在建筑中,最重要的并非尺度,而是相互之间的关系。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密斯·凡·德罗


前言/序言

《论建筑》一书的主要编者埃萨皮罗宁是一位典型的芬兰现代建筑师,除了职业上的成就之外,皮罗宁在五十余年的设计与研究生涯中,利用各种机会与当时行业内先锋名流广泛交流并随时记录,逐渐收集并整理出这本《论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芬兰当代建筑师勤勉而内敛的性格特点。在20世纪世界现代建筑的发展中,芬兰被公认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其总体建筑水平之高世所公认,并被看做是成功和谐社会的典范,而皮罗宁就是使芬兰建筑成为最优的那批芬兰优秀建筑师之一。不论在芬兰还是其他建筑发达国家,优秀建筑师勤勉好学的表率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芬兰中部的子瓦斯屈拉这座被称作阿尔托城的美丽城市,由市政府与芬兰建筑学会、阿尔托学会主办,每年召开“阿尔托国际建筑、设计与研究高峰论坛”。2012年的主题是“建筑与工艺”。与往年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高手都以学术报告及展览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专业成就,而此次论坛的一个特点是:主题发言者中并没有诸如普利兹克获得主之类的大牌建筑明星,但发言者所展示着同样的甚至更加具有冲击力的设计活动,吸引着四百多位与会者。尽管如此,当我在观众席的人群中看见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拉斯玛教授和前普利兹克奖得主格林默科特教授时,我依然问了他们那个愚蠢的问题:“你们讲演吗’好像论坛节目表中没看到你们’”
  帕拉斯玛教授以其一贯的谦逊告诉我,他喜欢参加有思想性的各种论坛活动,主要目的是会见新老朋友并吸收学术养分。帕拉斯玛教授不仅是成就卓著的当代建筑大师,也是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同时也是影响全球的建筑评论家之一。他曾担任过大学校长、国家博物馆馆长、芬兰及欧美日各国的全职及座客教授,因此,常人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安排时间写出40多本学术专著和500多篇学术文章的,对此,帕拉斯玛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全靠朋友多,并时常用心用眼,用手去记录朋友们的“名人名言”。
  论坛的第二天,住同一酒店的笔者与默科特教授共进早餐时又聊起同类话题。笔者尽管已在欧洲生活及工作多年,但仍多少做出些惊讶默科特这样名扬四海的建筑大师居然自费从遥远的澳大利亚赶来听论坛的讲座。业内人士都知道默科特教授非常钟情于芬兰设计并在其建筑设计中只使用两位芬兰大师的家具灯具产品一一即阿尔托和库卡波罗的设计产品,并多年担任库卡波罗产品在澳大利亚的首席代理商。
  尽管具有这些诸如此类的商务背景,默科特教授依然认真而诚恳地告诉我,他非常希望能时常听到更时尚更年轻的声音,因为时代的发展必然淘汰老的一代,同时催生新的一代大师。而老的一代推迟衰老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时刻关注并尽可能跟上年轻一代的探索步伐。也许是这种强烈的勤勉与求知欲使默科特心态年轻,并有超强的记忆力,因为他竟提起近十年前他来芬兰参加笔者的博士论文答辩时与我讨论的“中国主义设计”与“工艺精神”问题,让我想起他的一句名言,“建筑应该适应环境。我们应该能够像操作一艘船一样操作房子。”这句话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强调人类设计发展中的“工艺精神”。而默科特更著名的一句名言就是“轻轻地触摸这个地球”。
  《论建筑》汇集了古今中外各类大师的建筑名言,尽管它们并不能真正定义任何一种实践或观念,但却能为人们尤其是业内青年所提供思考的起点或思辨的支点。如皮罗宁教授在本书的前言中所介绍,阿尔托也“不知道…‘什么是建筑”,尽管阿尔托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定义建筑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但《论建筑》中仍能提供多种“定义”,供读者从多方面了解建筑。如歌德认为“建筑是固体的音乐”;赖特认为“建筑是生活的框架”;陶特认为“建筑的目的是创造尽善尽美’’;德国现代建筑大师雨果.哈林说“建筑是一种语言,它必经被所有的人理解”;法国当代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说“建筑是一种面对宇宙演奏的乐器”;瑞士的建筑史论家希格弗菜德吉迪恩则说“建筑是对我们时代的生活风格的诠释”;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关于相互联系的一种事物,是心灵的一种纯粹创造”;密斯认为“建筑是转化为空间的一个时代的愿望”;梅洛一庞蒂认为“建筑的任务是将这个世界如何触摸我们展现出来”。而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维持根斯坦则认为“建筑是一种姿态”,并进而强调“建筑是赞美某物并使之永存不朽。但如果值得赞美的事物下再存在,建筑也不再存在”。关于建筑的定义还有很多,它们都不栢同,但却都有道理,由此也反映了建筑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论建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论建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论建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论建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论建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