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良荣 编



点击这里下载
    
Loading...

正在下载信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890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28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外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31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推动了人类社会第四次传播革命,是当代新生产力的代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系统论述了网络与新媒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基本功能;概述了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全方位阐述了网络与新媒体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传媒业带来的变化、挑战与机遇。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是作者继《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后的又一本力作,秉承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视野开阔,说理透彻,深入浅出。《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可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基础性教材,也可供新闻从业者、互联网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李良荣,194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师从著名的王中教授,于1982年7月获硕士学位。作者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兼职教授、讲席教授和特聘教授。
  作者专擅新闻学和国际传播理论,致力于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和世界新闻媒体的发展与改革研究,著有《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宣传学导论》《中国报纸的理论与实践》《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当代西方新闻媒体》《中国传媒业的战略转型》等专著及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
第二节 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第三节 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第五节 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第一节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
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通道
第二节 知识生产的平台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平台
第四节 娱乐新天地
第五节 商务活动的平台
第六节 意见自由市场

第四章 从受众到用户
第一节 互联网用户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从受众到用户
第三节 互联网用户的小众化、碎片化趋势

第五章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第一节 新媒体带来传媒格局变革
第二节 传统媒体的求生之路
第三节 媒介融合

第六章 互联网条件下的新闻生产
第一节 新闻生产的新场域
第二节 新闻生产的新模式
第三节 新闻生产流程再造

第七章 互联网与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网络与“四权”建设
第二节 网络问政
第三节 网络与协商民主

第八章 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第一节 互联网:新的舆论场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成因
第三节 网络舆论的特点
第四节 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

第九章 互联网与新意见领袖
第一节 谁是新意见领袖
第二节 新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第三节 新意见领袖的产生
第四节 新意见领袖的新动向:商业化、职业化、群体化

第十章 互联网与社会思潮
第一节 网络社会思潮及其特点
第二节 互联网上多种思潮激荡
第三节 网络社会思潮与大众政治
第四节 传统媒体的责任

第十一章 互联网与文化
第一节 互联网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互联网与主流文化
第三节 互联网与亚文化

第十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精准营销
第一节 Web2.0时代营销的变化
第二节 新的营销模式
第三节 长尾理论
第四节 “大数据”蕴含了无限商机

第十三章 网络媒体的经营
第一节 不同网络媒体的经营特色
第二节 从免费午餐到收费大餐: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
第三节 网络媒体经营模式

第十四章 依法治网
……
第十五章互联网与网民素养

精彩书摘

  从实际运作来看,目前,传统媒介和受众对接近权的认可程度都不甚高。辟出专门版面刊登读者来信的报纸并不多;广播电视上热线电话类的节目则多由传者设置议程,受众意见是经过高度筛选和限制的。理论上是媒介反映舆论,实际则是媒介为舆论代言,真正的舆论则难免和媒介存在一定距离。
  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用户具备了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条件。数字技术使传者与受者位置互换、重叠、界限模糊,传播活动逐渐“去中心化”。在Web2.O的技术平台上,信息传播交互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可能是一个传送或接收的中心,传播活动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而是呈现信息传播的双向结构和网状结构。相比之前,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每个用户都可以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
  互联网赋予了信源蜂窝式增长的可能,亿万互联网用户都是信息和观点的所有者,从理论层面看,全世界只要联通网络的国家和地区,每一个人都是信源。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的结果,是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亮在“阳光下”;企业活动和资本运作时时刻刻要受到民众监督;甚至个人的隐私,有时也在道德的追问中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过去表面上拥有传播权利的普通公民,现在借助互联网传播,在知情和表达方面真正享受到言论自由权利。来源于大众的“媒介权力”因不具备国家权力机器背景,可被看作是一种象征性权力,即约翰.B.汤普森所说的“运用象征性形式干预事件进程的能力,影响他人行为而创造事件的能力,采用的手段是象征性形式的生产和传播”。②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传播空间,延伸了大众的这种象征性权力。
  互联网用户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其主要传播特征即自媒体表达。“自媒体”这一概念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自媒体》中提出,它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与新闻的途径。③每天人们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数百万条。这是一个庞大而独立的自媒体群,每个人在即时化的海量信息传播中,模糊了个人媒体和传统大众媒体的边界。新浪“名人排行榜”中目前排名第一的姚晨,微博粉丝量为4736万。
  ……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觉得有的地方有点啰嗦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是作者继《新闻学导论》《新闻学概论》后的又一本力作,秉承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视野开阔,说理透彻,深入浅出。《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可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基础性教材,也可供新闻从业者、互联网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作者简介  李良荣,194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师从著名的王中教授,于1982年7月获硕士学位。作者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的兼职教授、讲席教授和特聘教授。

评分

很好的一本学术专业书籍,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为了凑单免运费买了一大堆,好在平时都用得上,质量都不错!买了一堆书慢慢看!

评分

不错,挺好的,家人很喜欢。

评分

网络与新媒体推动了人类社会第四次传播革命,是当代新生产力的代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系统论述了网络与新媒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基本功能;概述了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全方位阐述了网络与新媒体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传媒业带来的变化、挑战与机遇。

评分

落花人独立,好书我钟意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正在搜索视频,请稍后...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