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一个时代的风气,多半是嵌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事过境迁,它便嵌在对细节的记忆里,而这些教人怀念不已的细节,本来是经历了精雕细琢,以缓慢持久的渗透方式一点一点酿出来,因此总有着无所不在的精致和悠长的余韵。而一个社会群体的气质,大是大非的节操之外,大概相当程度表现在对舒适的休认,对精致的先赞美与呵护之心。
作者简介
杨之水,浙江诸暨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名物新证》《先秦诗文史》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宋代花瓶
附: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
砚山与砚屏
附:文房小品一束
笔筒、诗筒与香筒
宋人居室的冬和夏
附:刘贯道《消夏图》细读
一肩风雅
附:酒植与酒鳖
名刺、拜帖与拜匣
熏笼与手炉
索引
后记
附:初刊之篇名以及期刊号
精彩书摘
宋人的尚古,本是缘自对古今之别的体认。宋《 政 和五礼新仪·卷首》录有大观年问制定礼仪之际君臣 问的 一番讨论,其中徽宗的意见很耐人寻味,即“礼缘人 情, 以义而起,因时之宜,御今之有,故商因于夏,所损 益可 知;周因于商,所损益可知,而不相袭也。善法古者 ,不 法其法,法其所以为法之意而已”,而“世异事殊, 衣冠 器用,其制不同。弁笄组鱿、篚箧簟筵,皆古人之常 用, 其制度非今人之所见,品官之家,岂能遵行。可改用 今人 器用,制礼具令,将行天下”,总要使今礼“简而易 行”。 它的引人注意,即在于有此明确的古今之别,才能够 把所 谓的“古”从作为“今”的现实生活中独立出来,而 安放 在可以从容涵泳的艺术世界中。“古”于是有距离, 有魅力, 所谓“古鼎”、“古瓶”的古为今用,比如焚香,比 如插花, 方见出它典雅雍容的艺术气息。葛绍体《韩氏与闲即 事》 “古瓶竦牖下,怪石小池旁”;舒岳祥有诗题作《十 一月 初三日插梅花古县洗中因成四绝》;又洪咨夔《夏初 临》 句云“铁饔栽荷,铜彝种菊,胆瓶萱草榴花”;张炎 《三 姝媚》词前小序称:“海云寺千叶杏二株,奇丽可观 ,江 南所无,越一日,过傅岩起清晏堂,见古瓶中数枝, 云白 海云来,名芙蓉杏,因爱玩不去,岩起索赋此曲。” 诗词 中的“古瓶”、“古基洗”、“铜彝”,都是对上古 铜器的并 不严格的泛称,而同时代的绘画也常常把此尚古之情 化为 具体的形象,如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听琴图》,又 南宋 册页《瑶台步月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宫图》 [1·16~18], 等等。不过审美情趣之外,古铜器的插花,也包含着 宋人 的养花经验与知识。宋赵希鹊《洞天清禄·古钟鼎彝 器辨》: “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 如枝头, 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铜本是植物生长发 育所 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既可作为植物体内参与氧化 还原 过程的多酚氧化酶的辅基,又可以使植物因铜素营养 充足 而增强抗寒能力。此外古铜器表面因水和二氧化碳的 长期 侵蚀而生成的铜绿,乃是碱性碳酸铜,原有杀虫、杀 菌和 防腐之效,铜瓶插花,瓶里的水因此不易变质,瓶里 的花 则可吸收铜离子以为营养。当然“谢则就瓶结实”的 可 能性是很小的,《洞天清禄》所举即便是实,也只是 特例。 至于铜瓶,其称很早就已经出现,不过在北宋以 前, 所谓“铜瓶”,以指净瓶,又或汲水之瓶、温酒之瓶 为多。 皮日休有诗咏栽植药草事,句云“铜饼尽日灌幽花” , 此则汲水浇花之瓶。宋人说到铜瓶,方才涉及折枝插 瓶, 便是插花和养花,而以北宋末年直至南宋为盛。黄公 度 《对瓶花独酌》“红红白白两铜瓶”,杨万里《瓶中 梅杏 二花》“折来双插一铜瓶”,赵孟坚《安吉州赋牡丹 》“铜 饼分插递参差”,又晁公迦《咏铜饼中梅》:“折得 寒香 日暮归,铜姘添水养横枝。书窗一夜月初满,却似小 溪清 浅时。”刘克庄《出城二绝》之一:“日日铜瓶插数 枝, 瓶空颇讶折来稀。出城忽见樱桃熟,始信无花可买归 。” 刘过《沁园舂·赠王禹锡》句云:“自注铜瓶,作梅 花供, 尊前数枝。”举出的这几例诗和词,本来都各有背景 ,各 系着作者的身世,这里不去细论,只看宋人拈出铜瓶 和花 寄意抒情言志,都写得很家常,很亲切,而鲜花插瓶 差不 多就是每天的清课。所谓“古瓶”、“铜瓶”,南宋 时候已 经是很常见的商品,因此南宋末年的《百宝总珍集》 特从 商家角度讲述二者之间的区别。其卷六“古铜”条前 面四 句口诀云:“古铜元本出周时,旧者花粗人眼稀。丁 角句 容花儿细,此物应当价例低。”下面解释道:“古铜 坚者颜 色绿,多犯茶色,多是雷纹,花样皆别,今时稀有。 鼎、 花瓶、雀盏之属,丁角、句容及台州亦有新铸者,深 绿色, 多是细少回文花儿,不甚直钱。”雀盏,即爵盏,亦 即仿 古爵杯。这里所说出自新铸的“花瓶”,便是诗词所 咏养 花插花的“铜瓶”。铜瓶的式样或是最为通行的胆瓶 ,或 四方瓶、八方瓶,如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的数件[1· 19]。 又或仿古式而作成铜觚,即后世所谓的“花觚”、“ 美人觚”, 前举《瑶台步月图》、《汉宫图》所绘即是。福建南 平市区 大桥工地出土一件南宋铜觚,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标准 的样 式[1·20:1]。与此同时,瓷花瓶的仿古,古铜礼器 之外, 也多取铜觚为式,如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出土的青 瓷觚, 其时代约当南宋初年[1·20:2]。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邶风·绿衣》 之句, 断章取义,这意思便很教人喜欢,近年即常常引以为 言, 以表趣向与心境。所谓“古人”,原不是一个空泛的 概念, 它是占据着时间与空间的真实存在。当然也可以说它 就 是我们近年频频挂在嘴边的“传统”。在一个迅猛“ 现代 化”的时代里,实在需要努力保持一份对传统的了解 、 体认和珍爱。不过如果单单举出“古人”,“传统” ,“文 化”之类的词汇,它仍然只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我 们 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因此也很难有什么具体的 意 义,总要有一根时问的横竿,然后把大大小小的各种 事 件挂上去,方才可见可感。相对而言,小的事件比大 的 事件更不容易复原,这小的事件,便是以衣食住行为 中 心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这些生活细节里更有人 的 存在,这里又有雅和俗的分别,或日雅和俗的不同趋 向 与共同趋向。总之,所谓“传统”,所谓“文化”, 总要 靠把无微不至的细节一点一点挂到时间的横竿上去, 才 能够有血有肉。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是“怀旧”。旧,有近的 旧, 有远的旧。关于“怀旧”这个词本来也有各种各样的 解释, 并且在不同的解释下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文章。此际用 到 这个词,是取一种很远的“旧”,当然它的面貌就更 模糊, 甚至是汰去了一切的不好,只剩了好。它是依靠古诗 文 而复原起来的某一个生活场景,然后用物来把它填充 得 具体,能够具体而微,就更好了。所谓“怀旧”,自 然不 是旧的总要更好,或凡旧必好,对于怀旧者来说,它 是 渗透在日用常行中的生命的痕迹,而读者从中看到的 , 则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的痕迹。一个时代的风气,多半 是 嵌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事过境迁,它便嵌在对细节 的 记忆里,而这些教人怀念不已的细节,本来是经历了 精 雕细琢,以缓慢持久的渗透方式一点一点酿出来,因 此 总有着无所不在的精致和悠长的余韵。而一个社会群 体 的气质,大是大非的节操之外,大概相当程度表现在 对 舒适的体认,对精致的赞美与呵护之心。P20-23
前言/序言
棔柿楼集:宋代花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选题又特色,研究有心得,从特别的角度感受文化的魅力。
评分
☆☆☆☆☆
一次买了很多本扬之水的书,开本还比较大,印刷质量很好,活动也很优惠,给力~
评分
☆☆☆☆☆
《诗》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喜欢此中的向学之意,也一向把它视作一种读书状态或曰境界。“慨我怀慕,君子所同”,诚愿此生与书、与读书、与读书人结缘。
评分
☆☆☆☆☆
不知不觉这套书竟然都快被我凑齐了,定价实在是高了点,不是活动不会买,几本书都不厚,除了诗经名物考证那本,印刷质量还可以,纸张也还可以,薄了点,装帧不够结实
评分
☆☆☆☆☆
有些小贵,但是有活动,算下来仍然很划算。图文并茂讲解古物。欣赏。
评分
☆☆☆☆☆
《棔柿楼集(卷六):两宋茶事》收录了扬之水先生关于宋代与饮茶及茶具有关的文章及古代生活习俗考证的文章,以“名物新证”的方法结合文献、考古及图像资料,详细考证了两宋时期饮茶方法、茶具的变化及古代若干生活习俗。《棔柿楼集(卷六):两宋茶事》收录了扬之水先生关于宋代与饮茶及茶具有关的文章及古代生活习俗考证的文章,以“名物新证”的方法结合文献、考古及图像资料,详细考证了两宋时期饮茶方法、茶具的变化及古代若干生活习俗。
评分
☆☆☆☆☆
不知不觉这套书竟然都快被我凑齐了,定价实在是高了点,不是活动不会买,几本书都不厚,除了诗经名物考证那本,印刷质量还可以,纸张也还可以,薄了点,装帧不够结实
评分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内容和装帧设计都是很不错的,买来看看的!
评分
☆☆☆☆☆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