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王扬博士的《理想国》汉译是中国第1部按照西方古典学传统自希腊文以及相关各种语言版本全文翻译的本子,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理想国>汉译辨正》可视为《理想国》汉译的姊妹篇。
《<理想国>汉译辨正》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经典的力作,也为《理想国》研究提供了范式性的文本,是阅读柏拉图《理想国》的基本手册。
内容简介
《<理想国>汉译辨正》依托西方学界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翻译成果,旨在详尽比较现有《理想国》汉译本译文的词句、段落、文体等各个非常细节方面与希腊原文本的差异、疏漏和不足,以及汉译本在翻译上的创进与可以发扬的地方。
本书是国内第1次在严肃的古典语文学意义上推动《理想国》译本的格义工作,为今后《理想国》的汉译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王扬,祖籍江苏苏州,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考上官费奖学金,赴美威廉-玛丽学院攻读英美诗歌专业,于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再度赴美,在印地安那大学古典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攻古希腊语、拉丁语和古希腊罗马文学;毕业后在罗耀拉大学任古典学系讲师,教古希腊语和希腊文化;2003年至今,就职于普林斯顿大学总图书馆,任古典学和意大利语图书馆员和编目员,主编古希腊语、拉丁语文献与研究资料目录和现代西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现代希腊语)各科图书目录。研究方向:西方文学翻译和注解,主攻古希腊前古典时期诗歌、哲学和古罗马诗歌。
目录
引言
汉译依据
工具书参考书目
卷一辨正
卷二辨正
卷三辨正
卷四辨正
卷五辨正
卷六辨正
卷七辨正
卷八辨正
卷九辨正
卷十辨正
前言/序言
引言
《理想国》的汉译本最早见于上世纪初,至今还不到一百年,与现代西文译本相比,晚了五百年多年。由于种种政治和历史原因,从三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该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一直停滞不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本书开始引起我国读者的特别兴趣和重视。在此后二十年余年中,书市上陆续出现了好一些出自不同译者的中文版本,甚至还包括了英、中文对照本。对于出版界、知识界来说,能够如此普及推广此书,这的确是一件值得赞颂、值得庆幸的事情。翻阅一下这些译本,读者可以发现如此一个现象:我国现有的一些《理想国》译本多半以十九世纪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卓维特(B. Jowett)的英译本为底本,其中个别版本参考或部分采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洛厄布古典丛书(Loeb)中邵瑞(P. Shorey)的希腊文-英文对照本。其实,这两个英文译本本身都已比较陈旧,在语言和文体方面和原文都有较大的差距。在卓维特的版本盛行的十九世纪末,某些学者对此就已提出过含蓄而中肯的批评,尽管他的译本在英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作经典。即使是直接从希腊文翻译过来的两个发行量不较大的汉译本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参考利用了以上提到的两个英文译本,以致其词义、语法、修辞、直到标点符号等方面都更接近英文,偏离希腊原文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两个英文版和希腊文原版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如何比较客观地解析《理想国》的内容和柏拉图的思想。
词义
在某些核心词的含义上,古希腊文和英文以及中文并没有对等关系。鉴于中译文一般都以英文为底,而英文一半以拉丁语、一半以盎格鲁萨克森语为底,翻译过来的东西无不带有和原文不符的含义。如?ρετ? 这个词,其原义为“优秀品质”,指人、动物或物体的“最佳本性”,英文通常把它翻译成virtue(美德),在目前国内发行的几个《理想国》版本中,?ρετ? 这词也通常被翻译成“美德”或“德性”,倾向取这词的历史引申义,以致在某种程度上掩饰或模糊了古代和现代伦理概念的鲜明差别。
另一个关键词是?γαθ??,其原义为“美好的”,“高贵的”,“正直的”,“有利的”,和它相对的是κακ?? ,“丑恶的”,“低下的”,“卑劣的”,“有害的”。在《理想国》中,?γαθ?? 经常以τ? ?γαθ?ν这一名词出现,其含义为“美好”或“美好之物”,和 τ? κακ?ν[丑恶]相对。某些中文版本将“美好”译成“善”,将“丑恶”翻译成“恶”,在缺乏注解的情况下,一般读者很难确切掌握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现代汉语中的“善”字浸染了许多儒教、佛教的传统伦理色彩,如“善良”、“善人”、“善意”、“善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词语,并不包含?γαθ?? 一词具有的“高贵”、“勇猛”、 “正统”、“美丽”、“杰出”、“有利”等和古希腊文化和美学思想直接相关的多层意思。柏拉图把抽象的“美好”(“美好的理念”)比作无比绚丽、揭示世界面目、为万物提供利益的“太阳”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517b-c)。一个更具有象征意义的例子是:在第十卷厄尔所说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厄尔一行如何走入宇宙的光柱,绚丽而神奇的景观如何震撼了他们,当灵魂的眼睛直接看到了“真理”、看到了“美”(616b-c)。
汉语中的“恶”字和英文中的evil似乎比较相近,尽管后者在西方文化中带着强烈的基督教文化色彩,而中国文化中的“恶”字则和儒教、佛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之初,心本善”或“人之初,心本恶”,这类说法在传统文化意识中可说是根深蒂固。然而,这个“恶”字和苏格拉底所说的“丑恶”(τ? κακ?ν)并不完全是一个意思。其实,《理想国》中的“恶”或“邪恶”这一概念应该被理解为“坏”、“低劣”、“祸患”。一个不讲正义、习惯做坏事的人是一个“低劣”的人;尽管他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祸患,其“罪恶”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他灵魂中的缺陷、在于他的“无知”(?μαθ?α)。如苏格拉底的一句重要的格言所说,世上没有一个人会自愿干坏事;做坏事是无知的表现。这一信念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真知,让理性掌舵,象为乐器调弦一样处理好灵魂中各部分的关系,使其根据各自特长发挥最佳功能,从而使个人和城邦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ε? ζ?ν),这就是“正义”。
…………
《理想国》汉译辨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评分
☆☆☆☆☆
评分
☆☆☆☆☆
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在严肃的古典语文学意义上推动《理想国》译本的格义工作,为今后《理想国》的汉译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
评分
☆☆☆☆☆
卷八辨正
评分
☆☆☆☆☆
卷八辨正
评分
☆☆☆☆☆
前言所云“柏拉图政治生涯第一阶段是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第二阶段困心恒虑,久而弥坚,相信哲学家确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第三阶段柏拉图垂垂老矣。事以愿违,不得已舍正义而思刑赏,舍德化而谈法治,乃撰法律篇。”(实际上译者的感慨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