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汉语词律学(第二版)》运用了符号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历史诗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新梳理了汉语古典词的历史创作,提出了中国古典词学的句子、词体和声韵格律的认知框架和流变规律,开辟并展现了词的格律研究的诱人魅力和广阔前景。
作者简介
孙霄兵,北京大学七七级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教育学博士,法理学博士后。现任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教育部法制办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教授。 著有《外国教师法选编》(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受教育权法理学~种历史哲学的范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合著)、《教育优先法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等。诗歌作品有新诗集《微笑之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古典诗词集《青枫时节》(贵州教育出版社,2002)、新诗集《我希望》(新华出版社,2011)及散见各报刊新旧体诗词。
内页插图
目录
袁行霈先生题词来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来函导言第一部分 词的格律总论第一章 中国古典诗词格律概论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歌基本格律因素分析第四节 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作用第二章 词的格律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词的格律的构成第二节 词的发展演变的阶段第三节 词体对于传统诗体的突破第三章 词的文本第一节 词的文本的概念第二节 词的音乐文本第三节 词的文学文本第四节 词的符号文本
第二部分 词体第四章 词体的特点和来源第一节 词体的特点第二节 音乐对于词体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第三节 词体在近体诗基础上的发展和变化第四节 词的非近体诗文本来源及其演化第五章 词体的自身发展和变化第一节 词体的自身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方式第二节 词体分类和构成第六章 词牌第一节 词牌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词牌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词牌和词体第四节 词牌和词题第五节 词牌和词序第七章 阕第一节 阕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 阕的构成第三节 阕的分类第四节 阕的过片和换头第五节 阕的同构和错落第六节 词的联章
第三部分 词的句子第八章 词的句子的一般理论第一节 词的句子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词的句子的确定第三节 词的句子的来源和形成第四节 词的分句第五节 词的句子的语法特点第六节 词的句子的句法和格律特点第七节 词的不同句子构成的词体第九章 词的句子的节 奏第一节 词的句子的节 奏概论第二节 词的句子的一般节 奏第三节 词的句子的特殊节 奏第四节 词的拗句及其节 奏第十章 词的句行格律第一节 词的句行格律的概念及其含义第二节 词的分行的类别第三节 词的句子的跨行第四节 词的句序第十一章 词的句子的对仗第一节 词的句子对仗概论第二节 词的句子对仗的原则要求及其特点第三节 词的不同分句的对仗第四节 词的句子对仗的特殊形式第十二章 词的句子的粘对第一节 词的句子粘对的一般原则第二节 词的句间粘对第三节 词的句内粘对第十三章 词的叠句第一节 叠句的概念及其作用第二节 叠句在词句中的位置第三节 词的叠句的字数第四节 词的叠句的次数第五节 词的叠句的通常形式第六节 词的叠句体
第四部分 词的声韵第十四章 词的声韵的一般规律第一节 词的声韵的概念和价值第二节 词的声韵对于近体诗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第三节 词的押韵的特点第四节 词的押韵的标准和要求第十五章 押韵变化形成的词体第一节 押韵变化促进了新的词体的形成第二节 词的单押体第三节 词的互押体第四节 词的转韵体第五节 词的双押体第十六章 词的声韵与句子的平仄第一节 词的声韵与平仄的概念和体系第二节 词的句子的声韵的特点第三节 词的四声体第四节 人声词的起源和发展第五节 词的押韵与字声的阴阳第六节 词韵对于平仄四声的重要作用第十七章 词的句子的平仄的多样性第一节 词的句子类型与平仄分析第二节 词的短句平仄第三节 词的长句平仄第四节 词的分句长句平仄第五节 词的分句超长句平仄
结束语:词的格律对于新诗创作的借鉴意义后记附录一:《词律》发凡附录二:《词林正韵》发凡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概念和性质 1.格律概念的来源。 讨论中国古典词的格律,不能不对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进行总体的回顾和考察。格律,一般是在韵文中出现的,通常不说散文的格律。在世界诗歌范围内,不同的民族的格律是不同的,但是也有一些大体相同规律和规则。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格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诗歌中有,在赋、诔、铭、颂等广义的韵文文体中也有。这里提出的中国古典诗歌格律,是指以近体诗和古典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格律。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形成,是长期创作实践积累的结果。在更为广大的意义上,中国古典诗歌格律是中国古典韵文格律的精华。同样也可以说,没有中国古典诗词格律就没有中国古典诗词。 格律的概念最早出于白居易《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韵》:“每被老元偷格律”。①什么是格律,白居易没有细说,但是从他的创作实践来看,他所说的格律,可能泛指诗的体裁、结构和写作形式,不完全是今天所说的形式上的格律。唐代以后,格律的概念就流行了起来。五律、七律的概念是从唐代开始正式出现的,一直沿用到今天。 2.格律的性质。 对于格律的内涵,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进行了探讨。但是历史上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探讨,基本上限于感悟式的、零散的评论、经验和现象的说明,偶尔有较为系统的分析,也不占主流,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近代以来,有的学者运用了西方文艺理论、诗学理论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格律领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是还留有深入探索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特别需要对其从内涵上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般认为,格律就是形式。近人闻一多认为:“格律在这里是form的意思”。梁宗岱认为:“形式是一切文艺品永生的原理,只有形式能够保存精神的经营。 ……
前言/序言
后记 本书于2011年出版后,引起了一些读者的重视。出版以后,自己读过一遍,感觉到本书不仅是一本写给读者的书,也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也许许多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无意之间,写了一本书给自己看。这对自己的创作和研究的深化都是有帮助的。 这次借再版之机,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个别的观点也有所调整,作为一本篇幅较大,文字要求较高,涉及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书来说,这样的修改也许是必要的。书稿自2010年7月写毕、修改、再版又花了三年时间,但愿已无明显的文字舛误。书中仍有的不足,相信还有机会校正。 值此再版之际,特别对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袁行霈老师的题词来函表示深切的谢忱。2013年1月21日至5月31日,我到哈佛大学作senior research fellow,将本书赠予了哈佛燕京图书馆,其来函亦列上。陕西师大胡安顺教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已尽量吸纳。并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和陈庆生编辑再次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出版和再版的。也再次对支持我的亲友表示深切的谢意。 孙霄兵 2013年11月21日于北京西城
汉语词律学(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