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力學/新編工科力學係列課程教材 [Elastic Mechanics]

彈性力學/新編工科力學係列課程教材 [Elastic Mechanic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劉人通 編
圖書標籤:
  • 彈性力學
  • 工程力學
  • 材料力學
  • 固體力學
  • 結構力學
  • 力學教材
  • 工科教材
  • 高等教育
  • 大學教材
  • 應力應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北工業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214985
版次:1
商品編碼:1146453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編工科力學係列課程教材
外文名稱:Elastic Mechanics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2-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彈性力學/新編工科力學係列課程教材》是根據國傢教育部審定的彈性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的。其本內容包括緒論,應力分析,應變分析,應力和應變的關係,彈性力學的一般解法和定理,平麵問題的直角坐標解答,極坐標解答、數值計算方法、空間問題的應用,薄闆小撓度彎麯。課程基本要求中的有限單元法因另編教材,這裏僅作簡單介紹。
  本書理論係統完整,概念正確,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可作為高等工業學校公路工程、鐵道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建築工程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亦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彈性力學的基本內容
1-2 彈性力學的基本假設
1-3 彈性力學的中的幾個重要概念
1-4 彈性力學問題的力學模型和數學模型
習題

第二章 應力分析
2-1 平衡方程
2-2 應力邊界條件
2-3 彈性體內一點的應力狀誠
習題

第三章 應變分析
3-1 幾何方程
3-2 剛體位移、位移邊界條件
3-3 彈性體內一點的應變狀態
3-4 變形協調方程
習題

第四章 應力和應變的關係
4-1 廣義鬍剋定律
4-2 彈性體的形變勢能
4-3 應力、應變和比能的關係
習題

第五章 彈性力學的一般解法和定理
5-1 基本方程和邊界條件
5-2 位移普遍方程
5-3 應力普遍方程
5-4 彈性力學中的雙諧函數
5-5 彈性力學解答正確性的判定和惟一性定理
5-6 局部影響原理和疊加原理
5-7 形變能定理和功的互等定理
5-8 最小形變能定理
習題

第六章 平麵問題的直角坐標解答
6-1 兩種平麵問題
6-2 平麵問題的基本方程和邊界條件
6-3 平麵問題基本方程的解法
6-4 按應力求解的結果和應力函數
6-5 逆解法、半逆解法和因次分析法
6-6 例題
習題

第七章 平麵問題的極坐標解答
7-1 極坐標中的基本方程和邊界條件
7-2 極坐標中的應力函數和相容方程
7-3 應力分量和位移分量的坐標變換式
7-4 平麵軸對稱問題
7-5 圓環或圓筒受均布壓力
7-6 壓力隧洞
7-7 圓孔邊的應力集中
7-8 平麵楔問題
7-9 符拉芒問題
習題

第八章 平麵問題的數值解法
8-1 解析法和數值解法
8-2 差分法
8-3 變分法
8-4 有限單元法
習題

第九章 空間問題的應用
9-1 半空間體受重力及均布壓力
9-2 等截麵直杆的扭轉
9-3 等截麵直杆的純彎麯
9-4 等截麵直杆的橫力彎麯
9-5 空間軸對稱問題
9-6 布希涅斯剋問題
習題

第十章 薄闆小撓度彎麯問題
10-1 有關概念及計算假定
10-2 彈性麯麵微分方程
10-3 橫截麵上的內力和應力
10-4 邊界條件
10-5 簡單例題
10-6 四邊簡支的矩形薄闆重三角級數解
10-7 矩形薄闆的單三角級數解
10-8 文剋勒地基上的基礎闆
10-9 矩形薄闆的差分解
10-10 圓形薄闆的彎麯
習題

參考文獻
基礎工程力學原理與應用 本書特色: 係統性構建基礎: 本書旨在為工程學科學生和初級工程師提供堅實的基礎力學知識體係,覆蓋瞭從基本概念到復雜問題的分析方法。 強調物理直覺與數學工具的結閤: 深度剖析力學現象背後的物理意義,並係統介紹必要的數學工具(如嚮量代數、微積分應用)以實現精確的定量分析。 豐富的工程實例: 章節中穿插瞭大量的實際工程案例,如橋梁、建築結構、機械零部件等,幫助讀者理解理論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 注重解題技能培養: 提供瞭大量的習題,並附有詳細的解題步驟和思路引導,強化讀者的應用能力。 內容梗概: 第一部分:靜力學基礎 (Statics) 本部分是整個力學體係的基石,專注於研究物體在平衡狀態下的受力分析。 第一章:緒論與基本概念 介紹力學的研究範圍、基本假設(如理想化模型、剛體概念)以及力的基本性質(矢量性、可傳性)。詳細闡述瞭力的量綱、單位製(公製與英製)以及力的基本運算規則。引入瞭嚮量代數在力學分析中的應用,為後續章節奠定數學基礎。 第二章:質點與剛體的平衡 深入講解力的平衡條件,即閤力為零和閤力矩為零。詳細分析二維和三維空間下的平衡方程。重點討論自由體圖(Free-Body Diagram, FBD)的繪製規範和重要性,這是後續所有受力分析的基礎步驟。通過實例展示如何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約束力,包括鉸鏈、滾動支持和固定端等常見約束力的確定。 第三章:結構中的力分析 將靜力學原理應用於實際工程結構。首先分析桁架結構,詳細介紹結點法和截麵法的適用條件、操作步驟及優缺點。隨後,擴展至更一般的框架結構分析,介紹梁上的集中力、分布力(均布荷載、梯形荷載)和力矩的平衡分析。引入靜定與靜不定的概念,明確本書後續內容主要集中於靜定結構。 第四章:平麵圖形的幾何性質 本章聚焦於描述構件形狀對力學響應影響的幾何量。詳細推導和應用截麵的形心(重心)位置計算公式,包括對復閤截麵和不規則圖形的處理。核心內容是麵積慣性矩(Second Moment of Area)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包括平行軸定理(Steiner's Theorem)的應用,用於確定構件抵抗彎麯的能力。同時介紹麵積慣性積及其鏇轉坐標變換。 第二部分:結構分析與材料響應初步 本部分將靜力學知識與材料的基本力學行為相結閤,初步探討構件在荷載作用下的響應。 第五章:構件內的應力與應變 引入“內力”的概念,定義沿構件截麵的正應力(Normal Stress, $sigma$)和剪應力(Shear Stress, $ au$)。詳細闡述應力作為作用在單位麵積上的內力定義,並給齣各種荷載組閤下應力分布的計算方法(如軸嚮拉伸、純剪切)。隨後,引入應變的概念,定義正應變和剪應變,並解釋它們是物體變形程度的度量。 第六章:材料的本構關係與簡單拉伸試驗 本章是連接幾何變形與內力狀態的關鍵。詳細描述瞭應力-應變麯綫,重點分析綫彈性材料(如鋼、鋁閤金)的特性。定義鬍剋定律(Hooke's Law),建立應力與應變的綫性關係,並確定彈性模量(Young's Modulus, $E$)。介紹泊鬆比,並闡述在簡單拉伸(或壓縮)載荷下,軸嚮變形與橫嚮變形之間的耦閤關係。討論材料的屈服強度和極限強度。 第七章:軸嚮拉伸、壓縮與扭轉 將前兩章的理論應用於最基本的一維變形問題。 軸嚮變形: 詳細推導軸嚮拉伸或壓縮杆件的總變形量公式 ($delta = PL/AE$),並應用於靜不定軸力問題的求解。討論溫度變化引起的應力與應變計算。 扭轉變形: 引入圓截麵杆件的扭轉分析。定義扭矩和扭轉應力(剪應力)。推導純剪切下的應力關係。重點掌握扭轉角的計算公式,以及剛度與強度在扭轉構件設計中的考量。討論階梯軸和變截麵軸的扭轉分析。 第三部分:梁的內力與應力分析 本部分專注於梁結構,這是土木、機械工程中最常見的結構形式之一。 第八章:梁內力的求解與圖示 深入探討梁上內力(剪力 $V$ 和彎矩 $M$)的確定方法。詳細講解剪力方程與彎矩方程的建立過程,特彆是利用截麵法和微段法(微分關係)來描述內力沿梁軸綫的變化規律。係統介紹剪力圖(SFD)和彎矩圖(BMD)的繪製技巧,包括集中力、均布荷載及力矩作用下的圖形特徵。 第九章:梁的彎麯應力 分析梁在外力作用下産生的正應力(彎麯應力)。推導純彎麯條件下的應力分布公式 $sigma = My/I$,解釋中性軸的概念。應用該公式計算梁的最大正應力,並引入截麵模量(Section Modulus)的概念。討論不同截麵(矩形、圓、工字型)的彎麯特性。 第十章:梁的剪應力與復閤應力 研究梁橫截麵上由剪力引起的剪應力分布。重點推導剪應力公式 $ au = VQ/It$,並分析矩形截麵和工字型截麵上的剪應力分布特徵(最大值位於中性軸)。最後,引入復閤應力狀態的概念,展示如何將軸嚮、彎麯和剪切産生的應力在任意一點疊加,為後續的應力強度理論做鋪墊。 附錄: 提供常用材料的力學性能參數錶,基礎幾何性質計算公式匯總,以及靜定結構力學平衡方程的矩陣形式迴顧。 本書通過嚴謹的邏輯結構和詳實的工程案例,旨在確保讀者不僅掌握力學計算的“如何做”,更理解背後的“為何如此”,為學習更高級的結構力學、材料力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讓人能夠輕鬆地掌握學習的主綫。作者似乎深諳學習者的心理,總是能夠在恰當的時機引入新的概念,並與之前的內容進行有效的銜接。從宏觀到微觀,從靜態到動態,從簡單到復雜,每一個章節都像是為前一章節的學習成果錦上添花。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單元測試和綜閤練習的設計,這些題目不僅能夠檢驗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幫助我鞏固和應用所學內容。而且,題目難度適中,既有基礎性的鞏固題,也有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思考題,能夠全麵地考察我的能力。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我不僅找到瞭知識上的不足,也發現瞭自己思維上的盲點,並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這本書更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地圖,指引著我在彈性力學的世界裏不斷前行,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次關於理解和探索的旅程。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獨樹一幟,既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不失幽默和人文關懷。在讀到一些較為枯燥的數學推導時,作者會適時地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類比,將復雜的抽象概念拉近到日常生活中,讓我不再感到畏懼。例如,在解釋聖維南原理時,作者將受力區域想象成一塊黏土,通過巧妙的比喻,讓我立刻理解瞭局部應力集中和整體受力情況的關係。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力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學科,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此外,書中還引用瞭一些曆史故事和科學傢的小軼事,講述瞭彈性力學理論的發展曆程,讓我對這門學科的起源和演變有瞭更深的認識。作者並沒有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通過引導性的提問和充滿智慧的評論,激發我的好奇心,鼓勵我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問題,並嘗試自己去解答,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是前所未有的。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驚嘆不已。它不僅僅涵蓋瞭彈性力學的基本原理,還觸及瞭許多前沿的課題和應用。從經典的梁理論到更復雜的闆殼理論,再到非綫性彈性力學和斷裂力學,這本書都進行瞭詳實的介紹。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材料疲勞和損傷力學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不僅解釋瞭這些現象的機理,還探討瞭如何通過力學分析來預測和延緩材料的失效,這對於實際工程設計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書中還涉及瞭一些數值方法,如有限元方法,並介紹瞭其在復雜結構分析中的應用,這讓我看到瞭力學理論與計算工具相結閤的巨大潛力。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兼學者,他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完美地結閤起來,為讀者提供一套真正實用的知識體係。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與一位博學的智者對話,我能夠從中汲取到無窮的智慧和啓發,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讓我幾乎懷疑我是不是把圖書館搬迴傢瞭。當我翻開第一頁,立刻就被嚴謹的理論推導和清晰的圖示吸引住瞭。作者在解釋位移、應變和應力之間的關係時,層層遞進,邏輯性極強,讓人能一步步地理解復雜的概念。特彆是關於材料本構關係的章節,對各種經典模型(如綫彈性、彈塑性)的闡述細緻入微,並輔以大量實例,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茅塞頓開。書中的例子不僅來自於工程實踐,也包含瞭許多有趣的物理現象,例如如何利用彈性力學原理分析橋梁的受力情況,或者解釋樂器發聲的機製。這種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閤的方式,大大激發瞭我學習的興趣,也讓我看到瞭彈性力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強大力量。而且,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時,總是會先迴顧相關的基礎知識,確保讀者不會因為知識斷層而産生睏惑。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的討論,這部分內容往往是很多教材的難點,但在這本書裏被講解得既透徹又易懂,為我後續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部著作的排版設計堪稱典範,每一頁都充滿瞭閱讀的愉悅感。清晰的字體、閤理的行間距,加上精心繪製的插圖,使得大量的公式和理論都能以最直觀、最舒適的方式呈現。我發現自己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識本身,而不會被冗雜的版麵所乾擾。書中對於關鍵概念的強調方式也十分巧妙,通過加粗、斜體或者醒目的圖注,很容易就能抓住重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應力張量和應變張量的可視化講解,作者用多角度的示意圖,將抽象的張量概念具象化,讓我仿佛能“看見”材料內部的受力狀態。此外,書中還引入瞭一些交互式的思考題,並非簡單的計算,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不同參數變化對結果的影響,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極大地加深瞭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遇到一些難懂的定理證明時,作者往往會提供多種推導路徑,或者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確保瞭即使是不同學習風格的讀者也能找到適閤自己的理解方式。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