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现代管理学之父
大师中的大师
管理者永恒的导师
一日一读
德鲁克经典社会管理思想语录
■ 大变革时期
■ 知识革命
■ 知识社会
■ 组织社会
■ 企业管理
■ NPO的职责
■ 经济至上主义的灭亡
■ 政治大变样
■ 国家的巨大化
■ 政府的重建
■ 经济政策
■ 经济发展
■ 少子老龄化
■ 社会生态学
内容简介
德鲁克是为了了解社会而学习历史的。这本书就是有关社会的经典思想语录,是集德鲁克所学历史知识编纂而成的一本书。全书语录出自德鲁克,但语录的选择与全文的整体结构编辑由上田惇生教授独自完成。
系列包括《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卓有成效的变革管理》、《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四册。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目录
序
第1章 大变革时期
文化与文化的界线
历史也有界线
百年一遇的大变革
变革一直持续到2020年
脱离现实的政治学与经济学
解决问题面临的最大障碍
今后断层将会达到极点
下一个社会的到来
知识是主要的资源
第2章 知识革命
谓之认识或教育的知识
知识本身并不起作用
系统化的技能-技术
使技术革新向产业革命转变的力量
知识,一夜之间变为公共财产
知识带来的三次革命
泰勒的生产率革命
体力劳动者变身为中产阶级
体力劳动者的时代
导致体力劳动者衰退的力量
何谓经营革命
第3章 知识社会
知识社会的中心课题
脑力劳动所需要的能力
知识本身也渴望新知识
诞生于整个知识体系的新技术
向形态世界观的转变
跨学科研究的急速发展
知识成为技能的基础
运用高级知识与技能的脑力劳动者
培养技术专家的教育机关
知识社会的三个特性
脑力劳动者需要一个组织
知识的结合带来组织社会
知识分子与组织者共同生存
第4章 组织社会
社会急速多元化
组织间的共生关系
无数太阳组成的星云
知识组织的出现
何为组织
组织的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
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
通过成果来了解组织
人类,使组织得以运转
组织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手段
肩负使命,抱有信念
多样化会损伤组织取得成果的能力
组织超越社区
组织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将创新纳入组织构造
企业拥有革新的能力
第5章 企业管理
如同太古时代的恐龙一样灭亡
社会的主导
管理赋予企业生命
企业管理使脑力劳动者取得成功
提高脑力劳动者的生产率
提供最好的机会
只消除不满是不够的
组织满足个人需求
实施战略,保持整体性
高级企业管理成为一个独立机构
对股东至上主义的误解
错误的目标―着眼于短期资本收益
企业管理的变化
无法卖掉所持股权的股东
实现经营管理责任制度化的计划
独立机构对企业的监察走向一般化
新一轮浪潮引发企业管理的变化
第6章 NPO的职责
NPO可以改变一个人
NPO的两个职责
通过NPO重新成为公民
对志愿者来说,志愿工作与带薪工作互相平行
专职专业人员必不可少
NPO比企业更需要经营管理
慈善事业与经营管理的共赢
强化NPO是一个社会性课题
对捐助进行大胆的所得税扣除
税务局减少对NPO的捐助
官僚制的敌意
城市社区的创建
NPO的飞速成长必不可少
第7章 经济至上主义的灭亡
社会发挥功能的条件
游戏规则无从知晓
决定社会性质的理念
"宗教人"的理念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失败
"经济人"理念的瓦解
社会理念成为一种幻想
世界大恐慌让人们明白的事情
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信奉
法西斯主义企图创造的奇迹
超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也是一种社会价值
与经济至上主义诀别
迈向以新理念为基础的社会
当能实现经济上的平等时
第8章 政治大变样
对世俗信仰的恐惧
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社会救济"
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承诺
集体的力量真的能够造就一个完整的社会吗
一段历史的终结
开始转向内心
日益失去向心力的政党
在组织社会,不会出现特定的利害关系
以现实社会和政治为基础
解决关于自由社会的问题
第9章 国家的巨大化
迈向大国的一小步
改变政府职能的保险制度
成为社会课题执行者的政府
剥削公民的限度
大战后的预算制定
成为市民社会主人的政府
成为散钱国的国家
对公民性概念的否定
万能政府的时代
今天最严重的断层
凯恩斯关于福利国家的谬误
政府提供无偿服务
无法相信承诺
第10章 政府的重建
政府政策和机构的陈腐性
政府重建必不可少的条件
纳入自动废弃系统
组织社会所期望的政府职能
政府的工作就是统治
统治和执行无法兼顾
让决定者从执行中分离出来
二次民间化原则
二次民间化使政府更具灵活性
无能的政府还是强势的政府
政府成为作曲家
政府的新课题
一个国家无法解决环境破坏问题
必要的干涉
恐怖主义的威胁
有必要采取超越主权国家的行动
跨国机构的构想
无法前行的探索之路
第11章 经济政策
无效的刺激经济复苏政策
无法控制的经济环境
政府财政支出能左右国民经济吗
政府成为经济环境的管理者
熊彼特否定了凯恩斯理论
个人和企业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奇怪的宏观经济模式
全球货币的影响
经济学统一的必要性
把经济当作生态系统来对待
均衡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
只有创新才是生活的本质
关于经济活动的力学理论
第12章 经济发展
国家间的收入与机会的差距
世界是一个共同体
没有一个国家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
关于经济发展的误区
发展援助与经济发展成反比
抑制被援助国能力发挥的危险
发展援助有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开发援助会产生依赖性
无法从外部获得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没有公式
第13章 少子老龄化
希望有长假
放宽退休条件不可避免
非雇用者占了组织的半数
对退休制度重新认识之后的问题
面临集体自杀现象的发达国家
就算出生率急剧上升
舆论分成两派的问题
大量移民的危险
实现企业养老金制度的真正的社会主义
不过是延期发工资
老龄保险的养老基金
过去的投资者
逆储蓄在发展
通货膨胀是最危险的病变
强大政治势力的形成
第14章 社会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者德鲁克
创造动态非均衡状态的社会
整体和部分的集合不是一回事
"我见故我在"
转变固有的思维
不能进行定量化的理由
表现在统计表中的是过时的现象
蝴蝶效应
不可能预测短期天气情况
人文科学的意义
编译者后记
前言/序言
我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国际法的起源》,而处女作《经济人的末日》于1939年出版,书中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纳粹主义势力逐渐走向鼎盛的社会史。1935年,我在伦敦一家投资银行工作。当时我十分迷恋日本画,就迫不及待地学起与日本有关的一切,首先学习的是日本的历史。
我不是一名历史学家。历史学家以揭开历史真相为目标,而我则以理解现在、预见未来为目标。为此,我需要了解过去。因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抑或是一所大学,所有的组织机构只有将自己的过去“活用”于未来,才会取得成功。
明治维新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认为它是日本的西方化,但其实那是西方的日本化。日本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规章与理论制度,并与本国固有的一些东西融会贯通,将其融入江户时期的社会文化。当时日本的国民教育也是领先于欧洲各国的。我们只有在认同西方的日本化这一观点后,才会明白日本明治维新为何会取得成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近代化的失败。当时,印度的国力远超过日本。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实现西方的印度化。它没能够在传统与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近代政府和社会,也没有建造一个近代化经济体系。
我是为了了解社会而学习历史的。本书就是有关社会的,是集我所学历史知识编纂而成的一本书。在本书的语录选择与编辑过程中,承蒙友人上田惇生教授的大力帮助,书中的语录虽出自我之口,但是语录的选择与全文的整体结构编辑全由上田教授独自完成。在此,我与读者一并对他深表谢意!
彼得·德鲁克
2003年初秋于加利福尼亚州
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 [Drucker Sayings on Societ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 [Drucker Sayings on Society]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