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研究战争,就会研究战役,研究战略,当然,更不能脱离战争的实践者——人。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有的人渴望建功立业,有的人厌恶战争,有的人却似乎是为战争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成就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无论立场是邪恶的,还是正义的;无论是出身名门,还是起于微末——是他们左右了战争,战争因为他们而改变!
本书将为我们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璀璨的将星,讲述他们战争背后的故事。
内页插图
目录
天才白痴梦——战争狂人希特勒
希特勒的家族与童年
少年的梦想与生活
美丽的维也纳,落魄的生活
参加战争,投身政治
翻云覆雨,大权在握
举国之力,为我所用
两线作战,国破家亡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铁腕首相丘吉尔
名门之子
差等生
成长
独醒者
功臣
永远的巨人——美国总统罗斯福
幸福的生活
顺利的岁月
漫漫政坛路
坎坷的道路
入主白宫
对抗法西斯
狐狸的克星——蒙哥马利
缺乏母爱的童年
自己选择的人生
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研究军事
战场扬名
北非立威
爱出风头的将军——麦克阿瑟
最英俊的西点军校学员
初期军旅生涯
最年轻的军校校长
坚定的主战分子
对抗日本
另一种俄国勋章——朱可夫元帅
崛起
诺门罕之战
卫国
驱敌
血胆将军——巴顿
第一剑客
装甲兵之父
重建装甲兵
英勇的“罗伯特”
血战突尼西亚
再战西西里
精彩书摘
美丽的维也纳,落魄的生活 从童年开始,希特勒就一直渴望成为一位艺术家,距离他并不远的维也纳,就是他心目中的艺术天堂。一九〇六年,刚过完十七岁生日的希特勒,带着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前往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他在那里逗留了两个月的时间。
维也纳城中,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式建筑,各种各样的博物馆、歌剧院、剧场星罗密布。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得希特勒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希特勒坚定地认为,自己若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就必须在维也纳求学。于是,希特勒回到家中以后,千方百计地劝说母亲,希望她同意自己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读书。
一九〇七年夏,母亲同意希特勒从父亲的遗产中拿出七百克朗。这笔钱,可以维持他在维也纳一年的生活。希特勒带着这笔小小的财富,踌躇满志地赶往维也纳,参加当地艺术学院的入学考试。考试结果对希特勒和此后的千万人民来说,都是“不幸” 的。希特勒满怀憧憬地参加考试,却名落孙山。校方认为,希特勒的天赋是在建筑方面,可是,建筑系要求很严格,必须是念完整个六年制中学并具有毕业证书的人才有就读的资格。而把时间用于反抗父亲的希特勒,只有一张四年制的中学证书。
这件事情给希特勒沉重的打击。如果希特勒能够顺利进入学院学习艺术,又或者建筑系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那么,历史或许是另外一番模样,今天的世界或许大不相同。可是,没有那么多假设,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希特勒被维也纳的艺术学院拒之门外。当年的十月底,希特勒接到消息,他那身患乳腺癌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于是,他返回林茨,想要陪伴母亲。儿子的归来,让克拉拉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转。不过,这只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十二月二十一日,他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此时,希特勒年仅十八岁。
母亲的离开,使得希特勒完全独立了。然而希特勒尽管不是什么豪门子弟,却因为母亲的宠爱,一向轻视体力劳动,从来没想靠自己的力量赚一分钱,而他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此时,对于希特勒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上不上学,学不学艺术,而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然而,希特勒却对这些并不担心。母亲的离开虽然让他感到几分悲伤,他的内心却松了一口气,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叫他去当一名脚踏实地的公务员,再也不会有人阻挡他对艺术的向往。第二年的二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维也纳。对于希特勒来说,维也纳的生活正是他人生、思想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
翻开历史,我们知道,维也纳是奥匈帝国的首都,二十世纪初,正是奥匈帝国的晚期——哈布斯堡王朝时期。与所有的王朝首都一样,维也纳有着世代财富积累下来的辉煌,它是欧洲的心脏,它拥有五百二十万人口,它有着一种独特的快活气氛,也有着一种迷人的魅力,当然,这与它作为艺术之都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城市有很多不同的民族,于是,各种语言、各种人群都在此集中。于是,这里的人川流不息,流动性颇大。
同样的,与所有的末代王朝一样,优雅的维也纳的繁华背后,也散发着腐败的气息,这气息,昭示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摇摇欲坠。
在维也纳,有宝马香车,有歌舞升平,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中,时时回响起优美的音乐;而维也纳也有着不太光鲜的另一面,这里有着无数的穷人,他们三餐不继,他们衣衫褴褛,他们住在贫民窟里。他们不安,他们狂躁,他们渴望宣泄,他们等待黎明。
当时的维也纳,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
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希特勒又去参加了艺术学院的入学考试。不过,他再一次被无情地刷了下来。一般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会按照老师指点的那样,想办法进入自己颇有天分的建筑系学习,但希特勒没有,他也没去学什么技艺,或者谋一份稳定的职业。在维也纳的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亲留下的那点遗产和每月二十五克朗的孤儿补助金维持生活。第二年,父亲的遗产用光了,每月二十五克朗的孤儿补助金根本无法开销他的生活,希特勒完全成了一个流浪汉。白天,他在环境恶劣的小酒店或者候车室中,寻找一些廉价食品充饥,然后找一些零星的工作来维持生活,例如到火车站替人搬行李,有时打扫一些积雪,或者是扫地毯等。即使是这样,生活还是不能维持下去,他不得不到施粥站排队领取一些施舍的食物充饥,他甚至还沿街乞讨过。在夜晚,无家可归的希特勒要么在公园的长椅子上,要么在哪家的大门门洞里,打发漫漫长夜。
在维也纳生活的几年中,希特勒变得富于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愤愤不平,郁郁寡欢,他常常感叹世道的不公,他诅咒那些榨取不义之财的豪门贵族。他的心灵,已经慢慢扭曲。一九〇九年圣诞节前夕,走投无路的希特勒把自己仅有的最后一点衣服典当了,进入麦德林的一个流浪者收容所。
……
前言/序言
有这样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飘溅的血液,嘶哑的呼喊,钢铁和肉体的碰撞,生命与死神的舞蹈,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场。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丝毫的退让,每一秒都有生命在流逝。回归天地的怀抱,这是一场没有胜者的竞技,只有黑色的大地见证曾经的惨烈……” 诚如诗歌所描述的一样,战争意味着惨烈,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破坏,战争意味着生离死别,战争意味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是,尽管战争带来的是摧毁,尽管战争带来的是永别,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自从有了战争,它就始终如一道黑色的幽灵,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相伴相随。
今天,只要提及战争,我们就无法忽略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公元一九三九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地渗透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时光流逝,往日的硝烟早已散尽,战争的废墟也被岁月改变了模样。然而,有句话说得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害怕悲剧重演的人们,依然会时常提及并研究半个多世纪前的世界大战。研究战争,就会研究战役,研究战略,当然,更不能脱离战争的实践者——人类。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有的人渴望建功立业,有的人厌恶战争,有的人却似乎是为战争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五千万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地球文明倒退了几十年;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成就了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无论立场是邪恶的,如战争狂人希特勒;还是立场是正义的,如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他们无论是出身名门,如美国西点军校校长麦克阿瑟;还是起于微末,如苏联红军元帅朱可夫……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他们的命运却有着一些相同之处——他们因战争而生,他们因战争而扬名,他们因战争而叱咤风云。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左右了战争,战争因为他们而改变! 本书将为我们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璀璨的将星,他们有的会流芳百世,有的却只能遗臭万年。我们翻开他们的故事,可以学习,可以领悟,也可以反思。因为,今天的我们,需要的永远不会是战争!
二战经典: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