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曾國藩傢書全解(全新升級典藏版)》收集瞭曾國藩從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踏上仕途之路一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去世為止所寫的近300封傢書,記錄瞭曾國藩前後30多年的為官經曆和從武生涯。書中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小到人際瑣事和傢庭生計,大到進德修業、定國安邦之道,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精要總結。曾氏傢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傢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錶現瞭一代名臣對世道人心的入微體察、一位謀略傢對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僅一部傢書足以體現曾國藩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譽,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在編輯本書時,我們從修身、治傢、為政、勸學、理財、用人、交友、治軍、處世等方麵,分彆對曾國藩傢書蘊藏的人生智慧進行瞭詳細解讀,並結閤曾國藩一生做官、處世、用人等方麵的具體事例對其精要部分有針對性地進行瞭點評。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人。晚清重臣。著名的軍事傢、理學傢、政治傢、文學傢。28歲考中進士,之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創建並統率湘軍,為清王朝平定天下。並創立晚清散文“湘鄉派”。著有《曾國藩傢書》等。
精彩書評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啓超 ★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有兩套,其中之_就是《曾國藩傢書》。
——南懷瑾 ★《曾國藩傢書》是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是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是一個成功者對事業的奮鬥經曆,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韆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
——知名學者唐浩明 目錄
修身篇
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
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緻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
緻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
緻諸弟·勸弟切勿恃纔傲物
緻諸弟·宜力除牢騷
緻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
緻九弟·宜息心忍耐
緻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
緻九弟·做人須要有恒心
緻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緻九弟·願共鑒誡二弊
緻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緻四弟·必須加意保養
緻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緻九弟·宜平驕矜之氣
緻沅弟季弟·須戒“傲惰”二字
緻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
緻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緻沅弟季弟·做人須謙虛謹慎勤勞
緻沅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
緻九弟·望勿各逞己見
緻沅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藥
緻沅弟季弟·服藥不可太多
緻沅弟季弟·須靜養身體
緻九弟·述治事宜勤軍
緻九弟·隻問積勞不問成名
緻九弟·萬望毋惱毋怒
緻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
緻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
緻四弟·述養身有五事
緻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緻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緻九弟·必須逆來順受
緻九弟·聖門教人不外敬恕
治傢篇
稟父母·述傢和萬事興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第一
緻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
稟父母·勿因傢務過勞
稟叔父母·勿勞纍過度
緻諸弟·無時不想迴傢省親
緻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見
緻諸弟·迎養父母叔父
諭紀澤·料理喪母之後事離京
諭紀澤·傢眷萬不可齣京
諭紀澤·傢眷在京須一切謹慎
緻諸弟·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
緻四弟·得兩弟為幫手
緻澄弟季弟·在傢裏注重種蔬等事
緻諸弟·述六弟婦治傢賢慧而命最苦
緻諸弟·述起屋造祠堂
緻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
緻四弟·惜福貴乎勤儉
緻九弟·欣悉傢庭和睦
緻諸弟·告誡弟弟要清白做人
緻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逸
緻四弟·教子勤儉為主
緻四弟·宜常在傢侍候父親
緻四弟·治傢有八字訣
緻諸弟·述傢庭不可說利害話
緻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傢探親
緻四弟·嫁女不必定富室名門
緻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
緻四弟·居鄉宜節儉
緻四弟·教子侄宜戒驕奢
緻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
緻四弟·教子弟牢記祖訓八字
緻四弟·宜以耕讀為本
緻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謙虛勤勞
緻沅弟季弟·後輩宜戒驕橫之心
緻九弟·能讀經史進為根柢
緻諸弟·勸述孝悌之道
稟叔父母·托人帶銀兩迴傢
緻諸弟·寄迴上諭及宮門抄
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
為政篇:
稟父母·欣喜諸弟皆得中試
緻九弟·述弟為政優於帶兵
緻諸弟·得派為舉人復試閱捲
緻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
緻諸弟·但願不張虛名,不進官階
緻沅弟·一字攸關生死榮辱
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
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
緻諸弟·進諫言戒除驕矜
緻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公議糧餉事
緻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
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
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
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
稟父母·請勿以得差為望
稟父母·賀六弟成就功名
緻諸弟·喜述補侍郎缺
緻九弟·述兄弟同獲聖恩
緻九弟·述讓紀瑞承蔭
緻九弟·述紀梁宜承蔭
緻九弟·述奏議乃為臣之事
緻九弟·不必再行辭謝
緻九弟·戰事宜自具奏
緻四弟·兄弟同濛封爵
緻四弟九弟·述應詔麵陛之策
緻季弟·望講求將略品行學術
緻沅弟·從政上的進退
緻諸弟·述奉旨為較射大臣
緻沅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
緻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勸學篇
稟父母·九弟習字長進
稟父母·教弟寫字養神
稟父母·勸兩弟學業宜精
緻諸弟·凡事宜立誌有恒
緻諸弟·讀經史增長見識
緻諸弟·必須立誌猛進
緻諸弟·勉事事應勤思善問
緻諸弟·讀書宜選一明師
緻四弟·讀書不可太疏忽
緻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
緻九弟·講求奏議不遲
緻四弟九弟·諄囑瑞侄用功
緻四弟九弟·宜居傢時苦學
緻四弟九弟·述為學有四要事
緻諸弟·讀書必須有恒心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
緻諸弟·勿為時文所誤
緻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
緻諸弟·勉勵自立課程
緻諸弟·述求學之方法
緻諸弟·評文字之優劣
緻諸弟·講讀經史方法
緻諸弟·讀名人文集足以養病
諭紀澤·讀古文之要義
諭紀澤·讀書須能涵泳體察
諭紀澤·望雪父平生三恥
諭紀澤·宜習天文,以慰我心
諭紀澤·談讀書作文之要義
諭紀澤·教導用筆、作文之法
諭紀澤·論書法南北兩派之長
諭紀澤·看書要有所擇,瞭解治學之道
諭紀澤·讀經要胸懷博大,不可無恒
諭紀澤·讀書要求個明白
諭紀澤·作文寫字,應以珠圓玉潤為主
緻沅弟季弟·習字須先摹歐字
諭紀澤·述文章雄奇之道
諭紀澤·要從短處下功夫
緻沅弟季弟·論沅弟字及季弟挽聯
諭紀澤·爾須讀唐宋詩,作五言詩
諭紀澤紀鴻·唯讀書可變化氣質
諭紀澤·手抄與摹仿宜並進
諭紀澤·潔身自持,應效法王、陶
諭紀澤·鑽研古義望讀顧江等六傢之書
諭紀澤·詩文立意,須超群脫俗
諭紀澤·寬閑歲月,切莫錯過好光陰
諭紀澤·好文章須熟讀成誦
諭紀澤紀鴻·少年文字,總歸氣象崢嶸
諭紀澤·讀書要有“常”
稟父母·勸弟結實用功
理財篇
稟祖父母·述告在京無生計
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
稟父母·籌劃歸還藉款
稟父母·藉銀寄迴傢用
稟父母·在外藉債過年
稟父母·傢中費用窘迫
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傢事
稟父母·寄銀還債濟人
緻諸弟·取款及托帶銀
稟祖父母·無錢寄迴傢
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
緻六弟九弟·述接濟親戚族人之故
稟祖父母·贈親戚族人數目
稟父母·送參冀減息銀
稟父母·取藉款須專人去
諭紀澤·托人帶銀兩至京
緻九弟·勸捐銀修祠堂
緻諸弟·節儉置田以濟貧民
用人交友篇
緻諸弟·調彭雪琴來江
緻九弟·催周鳳山速來
緻九弟·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
緻九弟·擬保舉李次青
緻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
緻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
緻沅弟季弟·隨時推薦齣色的人
緻九弟·述告辦事好手不多
緻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緻諸弟·必須親近良友
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
緻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
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緻沅弟季弟·述有負朋友
諭紀澤紀鴻·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諭紀澤·切不可與權貴交往銀兩之事
緻四弟九弟·韆裏寄銀禮輕義重
緻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
治軍篇
緻九弟·帶勇以能打仗為第一義
緻兩弟·目前敵勢尚不足製
緻四弟·心無愧悔可生可死
緻四弟·寜國被圍仍不能援救
諭紀澤·若剋復大局必有轉機
緻沅弟季弟·目下不可言戰,應勉守待機
諭紀澤·不急得失,尋轉鏇之機
緻沅弟·公牘中須有一記事冊
緻沅弟·極盛之後應加倍小心
緻季弟·詢巢縣賊是否有意投誠
緻澄弟沅弟·望沅弟來援,力保上海重地
緻沅弟·可分可閤,不傷和氣
諭紀澤·責任重大,如履薄冰
緻沅弟季弟·述籌辦粵省厘金
緻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
緻沅弟·宜休養銳氣不遽進兵
諭紀澤·推誠相與,吏治或可漸有起色
緻沅弟·積勞而使人不知其勞為佳
諭紀澤·各路請援,應接不暇
緻沅弟·三城可構成犄角之勢堅守
緻沅弟·無形之功不宜形諸奏牘
緻沅弟·商軍情並鼓勵磨煉文筆
諭紀澤·審問李秀成已畢
諭紀澤·查明戰功,論功行賞
諭紀澤·無一人獨坐之位,無一刻清靜之時
諭紀澤·酬庸之典,此次最隆一
諭紀澤紀鴻·駐臨淮先救皖北之急
諭紀澤·皖南鬧餉競日憂灼
緻九弟·述作戰不輕進、不輕退
處世篇
緻諸弟·常存謙虛敬畏之心
緻澄弟沅弟季弟·切勿占人便宜
諭紀澤·嶽傢凋敗,宜往寬慰
諭紀澤·做人要有氣量
緻澄弟沅弟·交人帶迴字帖等物各得所用
緻沅弟季弟·人無完人,不可強求完美
諭紀澤·安危之際,不可為一己之身名計
諭紀鴻·凡歲考科考,須有老成者照應
諭紀鴻·船行沿途不可誤掛帥旗
諭紀澤·如涉外事請子密作緘相告
諭紀澤·凡認證皆發給盤川,以示體恤
諭紀鴻·為人以“謙敬”二字為主,擇交要慎重
諭紀澤紀鴻·須按月接濟邵宅
諭紀澤·構怨太多將毀仕途
緻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
緻諸弟·就紀澤所問作復
緻九弟·順便可以周濟
緻九弟·周濟受害紳民
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
緻諸弟·交友拜師宜專一
緻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
諭紀澤·讀書當勤勉,做人需忠恕
緻沅弟·與他人交際,須省己之不是
緻諸弟·殷望沅弟速來商定大局
附錄《曾國藩文集》精選
精彩書摘
【原文】四位老弟足下:前次迴信內有四弟詩,想已收到。九月傢信有送率五詩五首,想已閱過。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嘗見朋友中有美材①者,往往恃纔傲物,動謂人不如己,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未入學者,則罵學院。平心而論,己之所為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無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隻為不肯反求諸己,便都見得人傢不是,既罵考官,又罵同考而先得者。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
餘平生科名極為順遂②,惟小考七次始售③。然每次不進,未嘗敢齣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試場之詩文太醜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當時之不敢怨言,諸弟問父親、叔父及硃堯階便知。蓋場屋之中,隻有文醜而僥幸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此一定之理也。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讀,隻為傲氣太勝,自滿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滿之人,識者見之,發一冷笑而已。又有當名士者,鄙科名為糞土,或好作詩古文,或好講考據,或好談理學,囂囂然自以為壓倒一切矣。自識者觀之,彼其所造曾無幾何,亦足發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
諸弟平日皆恂恂退讓,弟纍年小試不售,恐因憤激之久,緻生驕惰之氣,故特作書戒之。務望細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國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注釋】①美材:有纔華。
②順遂:順利。
③售:考試得中。
【譯文】四位老弟:上一次的迴信裏麵有四弟的詩,想必已經收到瞭。九月的傢信裏有五首詩送給率五的,應該也已經看過瞭。我們為學之人,最需要虛心。常常看見朋友中一些天資很不錯的人,卻往往仗著自己有纔能而看不起彆人。見到鄉墨就罵鄉墨不通,見瞭會墨又罵會墨不通,罵完瞭房官罵主考,沒有進入學院的人則罵學院。平心而論,他們所作的詩文,實在是沒有什麼超過彆人的地方,不僅沒有超過彆人的地方,而且還有不如彆人的地方。這都是因為這些人不肯反思,從自己身上找齣原因所在,所以認為都是彆人的錯,既怪罪考官,又怪罪那些一同考試而被先錄取的人。傲氣一旦生成,最終就很難長進,所以造成瞭一生潦倒,再也沒有一寸長進瞭。
我生平考科名的時候很是順利,隻有小考的時候是考瞭七次纔考上。然而每次沒有考中名次,從不敢說一句怨言,隻是深深為自己考場上寫的詩文太差勁而感到慚愧,到現在想起來還如芒刺在背。當時連句怨言都不敢說的詳細情形,各位弟弟問問父親、叔父以及硃堯階就知道瞭。在科舉考試的考場上,隻有文章寫得不好但是被僥幸錄取的人,絕對不會有文章寫得非常好卻被埋沒的人纔,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三房的十四叔並不是讀書不夠勤奮,隻是因為太傲氣,自滿自足,所以不能夠有所成就。
在京城裏也有很多自滿的人,有見識的人見瞭他們,隻是發一聲冷笑而已。也有一些當今名士,他們看不起科舉,視科舉為糞土,要麼喜歡作古詩文,要麼喜歡作考據,又或者喜歡談論理學,囂張地叫囂著,以為自己可以壓倒一切。但在有見識的人看來,他們所成就的也沒多少東西,也隻是冷笑一聲罷瞭。所以我們做學問,要努力剋服傲氣,不能自滿,不要成為彆人的笑柄,這樣纔能夠有所進步。
各位弟弟平常為人謙虛謹慎,卻多年小試不能夠考中,我擔心因為激憤比較久,會導緻驕惰之氣,産生懈怠情緒,所以特彆寫信告誡你們,一定要仔細思索我所說的話而進行一些反省,那就非常慶幸瞭。國藩手書。(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解析】南北朝時,南朝梁國有個吏部尚書叫蕭子顯,他的學問很好,然而自負纔氣,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平常見到各級的官員,從不答言,隻舉扇一揮而已。可皇上卻非常敬重他。蕭子顯四十九歲那年不幸染病身亡,簡文帝對他評價甚高,下令為他舉哀。將要入葬瞭,蕭傢請求謚號,簡文帝手詔“恃纔傲物,宜謚日‘驕’”。“恃纔傲物”這四個字就是梁簡文帝對蕭子顯的評價,主要是贊美他纔學之高尚。不過後來這個成語已成瞭貶義詞,用於指自負其纔而傲慢。曾國藩這封傢書,主要是勸諸弟做學問務必要謙虛謹慎,不能過於自滿,萬萬不可自高自大,恃纔傲物,妄加評價和嘲笑彆人。
……
前言/序言
曾國藩傢書全解(全新升級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