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皮娃娃兵

锌皮娃娃兵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高莽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308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806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世界史感兴趣的人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当今世界文坛不可忽视的作家。
  曾多次获得世界性大奖: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
  真实地还原现场,用细节记录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只有完全绝望的人才能对您讲出一切。除了我们以外,很多事都没人知道。真实太可怕了……”

海报:

内容简介

  

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击队逐渐结成联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军展开了游击战争。本书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她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201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精彩书评

  

  阿列克谢耶维奇真实而长久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同胞们的生活经历,用庄重大气的文笔,清晰地传达出他们的激情与悲伤。
  ——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授奖词


  正如这本书所描述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残人性。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娃娃兵被装到锌皮棺材里运回家时,母 亲们在墓地里讲述着儿子们的事,就好像他们还活着。
  ——《出版人周刊》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那些士兵们所面对的战争是什么样的,也揭露了强加到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
  ——《图书馆》杂志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鸿篇巨制展现了20世纪人类历史里的细节。
  ——《纽约每日新闻》


  

为什么我会产生写《锌皮娃娃兵》的愿望?为了表示抗议,抗议用男性的视角看待战争。我去了公墓,那里安葬着空降兵。将军们在致悼词,乐队在演奏……我发现,这些成年人都沆瀣一气,只有一个小姑娘的尖声细嗓冲出了其他声音的包围:“爸爸,亲爱的爸爸!你答应我要回来的……”她妨碍了发言,被人从棺材前拉走,像拉走一条小狗。这时我明白了,站在坟墓前的这些人当中,只有这个女孩是个正常人。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我想哭,想叫……也许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可怜的娃娃们,我们在他们面前是何等有罪啊!过去我们对这场战争知道些什么呢?我现在很想拥抱每一个人,向每一个人请罪……我没有参加这场战争,但我已经亲临了这个战场。

  我愿跪在你们面前——谢谢你们讲了真情。过几年再发生新的恐怖时,我们会站在一起,站在铁丝网的一方。不过,这是将来的事,现在让大家都知道那辛酸的、可怕的真实吧!真实,除了真实之外,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东西能打消我们当奴隶的愿望。

——摘自《锌皮娃娃兵》读者的信

 


  


  

目录

前言
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
我已置身于真正的战场上
我们彼此太贴近了,任何人都休想逃避
第一天
作者的话
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
阿富汗治好了我轻信一切的病
人们在那边靠仇恨生存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
我们好像已经是死人了
我们在忏悔
为什么逼我回忆
这里造就的都是扭曲的人
我感到羞耻
我的小太阳
如今我什么也不信了
忘掉你曾有过两条腿
人死的时候完全不像电影里那样
你们不要叫我儿子的名字
我把自己的一生全忘了
第二天
作者的话
杀人就是为了能回家
我仍然在哭泣
我不愿意当政治错误的牺牲品
活着回家
我在等他回来
我想像个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我在那边杀过人吗
我们出发时从不握手告别
他们死的时候不声不响
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
我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什么人
只有完全绝望的人才能说出一切
这里的人都不愿意谈起未来
人身上能有多少人味
您浑身都沾着我儿子的鲜血
死亡就是这样
我要活着
第三天
作者的话
请在坟头上挂块牌子
为什么我只能想起可怕的事
我梦见的是棺材
朝着地雷前进
活石头
"快把我妈妈还给我"
"我想把儿子留在家里"
也许她还活着
我以为所有人都能变得善良
难道我能说"我怀疑"
什么是真理
为什么我要忍受这么大的痛苦
我没有人可以等待了
我有眼睛时比现在瞎得更厉害
"我亲爱的妈妈"
后记
我是通过人说话的声音来聆听世界的
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高莽













精彩书摘

  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
  无论我怎么聚精会神,我都只能听见声音,没有面孔的声音。声音时隐时现,好像我还来得及想道:“我要死了。”这时,我睁开了眼睛……
  爆炸后第十六天,在塔什干,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小声说话也会震得头疼,只能小声,大声不了。我已经接受过喀布尔军医院的治疗,在那里,我被切开了颅骨:脑袋里像是一锅粥,清除了碎骨渣。用螺钉把左手接起来,但没有骨节。第一种感觉是惋惜,惋惜一切都不可挽回了,看不见朋友了,最难过的是我再也上不了单杠了。
  我在几家军医院里躺到差十五天就满两年,进行了十八次手术,有四次是全身麻醉。讲习班的大学生们根据我的状况写过我有什么,没有什么。我自己不能刮脸,同学们替我刮。第一次刮脸时,他们把一瓶香水都洒在了我身上,可我还在喊:“再来一瓶!”我闻不到香味,闻不到。他们从床头柜里取出了所有东西:香肠、黄瓜、蜂蜜、糖果,都没有味儿!看东西有颜色,吃起来有味道,可就是闻不到。我几乎发了疯!春天来了,满树鲜花,这些我都看见了,可是闻不到香味。我的头里被取出了1。5毫升的脑浆,显然把某种与气味有关的中枢给剔除了。五年过去了,我到现在仍然闻不到花香、烟味、女人香水的味道。如果香水气味又冲又浓,把香水瓶塞在鼻子底下,我是能够闻出味来的,显然脑髓中剩余的部分承担了丧失的功能。
  我在医院里治疗时,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从他的信中,我才知道我们的装甲输送车轧到了意大利地雷,被炸毁了。他亲眼看到一个人和发动机一起飞了出去……那个人就是我……
  我出院以后,领了一笔补助金—三百卢布。轻伤—一百五十卢布,重伤—三百卢布。以后的日子,自己看着办吧!抚恤金—没有几个钱,只好依靠爹妈养活。我老爹过着没有战争胜似战争的日子,他头发全白了,患了高血压。
  我在战争中没有醒悟,是后来慢慢醒悟过来的。一切都倒转了方向……
  我是1981年应征入伍的。那时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但在“非军事化生活”中的人们对战争知之甚少,谈论得也不多。我们家里认为:既然政府派兵到那边去,就是有这种需要。我父亲就这么认为,左邻右舍也这么认为。我不记得哪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妇女也不哭,也不感到可怕,一切都离自己远着哪!
  说是战争吧,又不像是战争。如果是战争,那么它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战争,没有伤亡,没有俘虏。那时还没有人见过锌皮棺材,后来我们才得知:城里已经运来过棺材,但是在夜里就偷偷下葬了,墓碑上写的是“亡”而不是“阵亡”。可是没人打听过,我们这些十九岁的小伙子,怎么会一个个突然死亡?是伏特加喝多了,还是患了流感,或者是吃橙子撑死的?只有亲友的啼哭,其他人的生活和往常一样,因为这种事还没有轮到他们头上。报上写的是:我们的士兵们在阿富汗筑桥、种树、修友谊林荫路,我国的医务人员在为阿富汗妇女婴儿治病。
  在维捷布斯克军训期间,他们准备把我们派往阿富汗一事,已不是秘密了。有个人坦白地说,他担心我们在那边都会被打死。我一开始瞧不起他。启程前,又有一个人拒绝去,先是撒谎,说他丢了共青团团员证,可是团员证找到了;他又编了一个瞎话,说他的情人要分娩。我认为他精神不正常。我们是去搞革命的,他们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我们就相信了。我们想象以后的日子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子弹射进人体时,你可以听得见,如同轻轻的击水声。这声音你忘不掉,也不会和任何别的声音混淆。
  有个我认识的小伙子,脸朝下倒在地上了,倒在气味呛鼻、灰烬一般的尘土里。我把他的身子翻过来,让他后背贴地。他的牙齿还咬着香烟,刚刚递给他的香烟……香烟还燃着……有生以来第一次,我感到自己仿佛在梦中活动,奔跑、拖拽、开枪射击,但什么也记不住。战斗之后,什么也讲不清楚。一切都像是隔着一层玻璃……恍如一场噩梦。你被吓醒了,可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尝到恐惧的滋味后,就得把恐惧记在心里,还得习惯。
  过了两三周以后,以前的你已经烟消云散,只留下了你的姓名。你已经不是你了,你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见到死人已经不害怕了,他会心平气和或略带懊恼地寻思:怎么把死者从山岩上拖下去,或者如何在火辣辣的热气里背他走上几公里路。这个人已经不是在想象,而是已经熟悉了大热天里五脏六腑露在肚皮外的味道,这个人已经了解了粪便和鲜血的气味为什么久久不散……他知道,在被滚热的弹片烫得沸腾的脏水坑里,被烧焦的人头龇牙咧嘴的表情,仿佛他们临死前不是叫了几个小时,而是一连笑了几个小时。当他见到死人时,他有一种强烈的、幸灾乐祸的感受—死的不是我!这些事情发生得飞快,变化就是如此,非常快。几乎人人都有这一过程。
  对于打仗的人来说,死亡已没有什么秘密了,只要随随便便扣一下扳机就能杀人。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谁第一个开枪,谁就能活下来,战争法则就是如此。指挥官说:“你们在这儿要学会两件事:一是走得快;二是射得准。至于思考嘛,由我来承担。”命令让我们往哪儿射击,我们就往哪儿射击,我就学会了听从命令射击。射击时,任何一个人都不用可怜,击毙婴儿也行。因为那边的男女老少,人人都和我们作战。部队经过一个村子,打头的汽车马达不响了,司机下了车,掀开车盖……一个十来岁的毛孩子,一刀刺入他的后背……正刺在心脏上。士兵扑在发动机上……那个毛孩子被子弹打成了筛子……只要此时此刻下令,这座村子就会变成一片焦土。每个人都想活下去,没有考虑的时间。我们只有十八岁二十岁呀!我已经看惯了别人死,可是害怕自己死。我亲眼看见一个人在一秒钟内变得无影无踪,仿佛他根本没有存在过。然后,用一口棺材装上一套军礼服,运回国去。棺材里还得再装些外国的土,让它有一定的重量……
  想活下去……从来也没有像在那边那样想活下去。打完一仗,回来时就笑。我从来没有像在那边那样大笑过。老掉牙的笑话,我们当作一流的新作品来听。
  举个例子,有个坑蒙拐骗的人来到战场,他第一件事就是打听抓一个“杜赫”能得多少兑换券。一个“杜赫”价值八张兑换券。两天以后,卫戍区附近尘土飞扬,他带来两百名俘虏。有个朋友央求道:“卖给我一个,给你七张兑换券。”“乖乖,看你说的,我买一个还花了九张兑换券呢!”
  有人讲一百次,我们就能笑上一百次。任何一件无聊的事,都能让大家笑破肚皮。
  有个“杜赫”在躺着看字典。他是神枪手,他看见一个人肩上扛着三颗小星星,是上尉—价值五万阿富汗币,砰的一枪!一颗大星星,是少校—价值二十万阿富汗币,砰的一枪!两颗小星星,是准尉,砰的一枪!到了夜里,首领开始按人头付款:打死了一个上尉—发给阿富汗币,打死了一个少校—发给阿富汗币。打死了……什么?准尉?你把咱们的财神爷给打死了,谁给咱们发炼乳、发被褥?把他吊死!
  关于钱的问题谈得很多,谈得比死还多。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带回来,只带回从我身上取出的一个弹片,仅此而已。有人在打仗时窜进村子……拿走了瓷器、宝石、各种装饰品、地毯……有人花钱买,有人用东西换……一梭子子弹可以换一套化妆品:送给心爱的姑娘用的眉笔、香粉、眼影膏。出售的子弹用水煮过……煮过的子弹出膛时,不是射出去而是吐出去,用这种子弹打不死人。一般都是弄一个铁桶或者一个脸盆,把子弹扔进去,用水煮上两个小时。煮好了,晚上拿着这些子弹去做买卖。指挥员和战士、英雄和胆小鬼,都从事这种生意。食堂里的刀子、勺子、叉子、碗和盆常常不翼而飞,兵营里的水碗、凳子、锤子总是不够数,自动步枪的刺刀、汽车的镜子、各种各样的零件、奖章……什么都出售……商店什么都收购,甚至从兵营驻地运出去的垃圾,如罐头盒、旧报纸、锈钉子、破烂胶合板、塑料小口袋……出售垃圾按车计算。这场战争就是如此……
  我们被叫作“阿富汗人”,成了外国人。这是一种标记,一种记号。我们与众不同,我们是另一种人。哪种人?我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是英雄还是千夫所指的浑蛋?我也许是个罪犯,已经有人在议论,说是犯了一个政治错误。今天还在悄悄地议论,明天声音就会高些。可是我把血留在那边了……我本人的血……还有别人的血……给我们颁发了勋章,但我们不佩戴……将来我们还会把这些勋章退回去……这是我们在不真诚的战争中凭真诚赢得的勋章……
  有人邀请我们到学校去演讲。讲什么?你不会讲战斗行动。讲我至今还如何害怕黑暗?讲有什么东西一掉下来,我就会吓得全身发抖?讲怎么抓了俘虏,可是没有一个能押回团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没有见过一个活的“杜什曼”〔杜什曼:苏联军人对阿富汗武装人员的称呼。
  〕,我见到的都是死的。讲收集人的干耳朵?讲战利品?讲炮轰后的村庄?村庄已经不像是人住的地方,而像挖得乱七八糟的田地。难道我们的学生想听这些事?不,我们需要的是英雄人物。可是我记得我们是一边破坏、杀人,一边建设、馈赠礼物,这些行为同时存在,至今我也无法把它们分开。我害怕回忆这些事,我躲避回忆,逃离而去。从那边回来的人中,我不知道有谁不喝酒、不吸烟。清淡的香烟不过瘾,我寻找在那边吸过的“猎人”牌香烟。我们把那种香烟称作“沼泽上的死神”。
  您千万不要写我们在阿富汗的兄弟情谊。这种情谊是不存在的,我不相信这种情谊。打仗时我们能够抱成团,是因为恐惧。我们同样上当受骗,我们同样想活命,同样想回家。在这里,我们能联合起来是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关心的只有这些问题:抚恤金、住房、好药、假肢、成套的家具……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俱乐部也就解散了。等我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把住房、家具、冰箱、洗衣机、日本电视机弄到手,大功就算是告成了!那时,我马上就会明白:我在这个俱乐部里已无事可做。年轻人不接近我们,不理解我们。表面上,我们像是和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享有同等待遇,但他们是保卫了祖国,而我们呢?我们像是扮演了德国鬼子的角色,有个小伙子就是这么对我说的。我们恨透了他们。当我们在那边吃夹生饭,在那边把命交给地雷时,他们在这儿听音乐,和姑娘们跳舞,看各种书。在那边,谁没有和我生死与共,没有和我一起耳闻目睹一切,没有和我实地体验与感受,那么,那个人对我来说,就分文不值。
  ……

前言/序言

  【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
  高莽
  1984年2月,苏联大型文学刊物《十月》刊出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作家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战争中没有女性》。作品面世后,苏联评论界和广大读者一致为之叫好,认为这本书从新的角度审视了这场伟大而艰苦的战争。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颇负盛名的作家康德拉季耶夫读了这部作品以后,立刻在《文学报》上发表文章。他感慨万千地说:“我不知道应当用什么语言来感激这位作者,因为她替男性完成了这项工作,所有的前线老兵都感谢她。”
  他又说:“我早就感到自己对于我们的女战友,对于战争中的姑娘们,负有一种作家的,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的责任。我早已着手写她们,然而此时此刻我才发现,我是根本写不出这种作品的,因为我并不了解我在阅读《战争中没有女性》时才知道的一切……我痛苦地想到: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竟然没能写出关于我们的姐妹们的真实行为和真实情感。是她们为我们包扎伤口,在医院里细心地照料我们,并且和我们一道在战场上进行非人的战斗,而我们却没能写出她们,我感到既惭愧又痛心!”
  他称赞这位女作家在战争文学领域开发了“深深的岩层”。的确,战争文学的作者一向以男性作家为主。如今,一位三十几岁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一位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女性,竟然写出了男性作家感受不到,并为之赞叹不已的作品。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用女性独特的心灵揭示了战争的另一个层面:用谈心式的陈述,说出了战争的本质;用女性身心的变化,说明了战争的残酷。同年1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向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发了荣誉勋章。
  1985年,《战争中没有女性》中文版面世。
  1989年初冬,阿列克谢耶维奇随苏联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11月6日,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苏俄文学研究人员与代表团见了面,那天大家谈得很随便,很坦诚。阿列克谢耶维奇衣着朴实,发型简单,面颊略带忧思,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她讲话谦虚、稳重,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豪言壮语,每句话出口时,似乎都在她心中掂量过。
  她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怎样当了记者,怎样认识了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达莫维奇怎样以他为师,后来又怎样从媒体进入文学界。
  她还讲了写作《战争中没有女性》的过程。她说她用四年的时间,跑了两百多个城镇与农村,采访了数百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妇女,笔录了与她们的谈话。她说战争中的苏联妇女和男人一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爬冰卧雪,有时还要背负比自己重一倍的伤员。战争以苏联人民的胜利结束,同时也使很多妇女改变了自己的天性,从此变得严峻与冷酷。
  她的话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讲述自己怎么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写真实”,还有她关于“纪实文学”的想法。她用的是“文献文学”一词,我对这种提法既感到新鲜,又觉得对其含义理解不透。
  我一边听她讲述自己采访的经历,一边想象着作为女性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去感受战争的惨剧和承担感情的压力。
  那天,她说她在撰写一部新作,是关于通过孩子的眼睛观察成年人的战争和战争给家庭与人们造成的不幸。几年后,这部书问世,名为《最后的见证者》,也是一部有关苏联人民卫国战争的纪实作品。
  告别时,她赠给我一本白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原作,书上题了一句话:“纪念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会晤。”字迹规规矩矩,和她的讲话、衣着很相配。我把书接过来,感到沉甸甸的。
  1999年末,我在苏联《民族友谊》杂志的第七期上,读到她的又一部新作《锌皮娃娃兵》。这篇纪实文学作品让我心潮翻滚,她写出了阿富汗战争时苏联部队的内幕,不同阶层官兵的心态和他们在阿富汗令人发指的行径。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该书中说,她的研究对象是“感情的历程,而不是战争本身的历程”。全书由几十篇与战争有关的人的陈述组成,没有一个中心人物,我认为其中心人物是战争中的人。
  为了帮助中国读者阅读,我介绍一下苏联与阿富汗的关系。
  阿富汗是苏联的邻国,也与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接壤。它的面积比英国和法国都大。它有丰富的、尚待开采的矿藏。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同一般的军事战略意义。
  在20世纪,英国就想吞并阿富汗,以实现其占领南亚次大陆的美梦。美国也想霸占阿富汗,以便把它变成南下暖洋的基地。苏俄也没有袖手旁观。早在沙皇时代,俄国就觊觎这块土地。近几十年来,苏联当局总以阿富汗“真诚的朋友”自居,扶持亲苏势力,派去专家,供应武器,目的就是全面控制这个国家。
  《锌皮娃娃兵》记述的时间,从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起,到1989年2月撤军前夕止。十年当中,阿富汗的政治发生了诸多变化。
  1979年,奉行“民族主义政策”的阿明当选为阿富汗政府总统,同时担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苏联不信任阿明并决定铲除他,但需要找个合法的理由,于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 锌皮娃娃兵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锌皮娃娃兵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锌皮娃娃兵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锌皮娃娃兵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听名字就不错,然后据说内容也很好,于是就想着买来看看

评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写全作者的名字也是一种尊重!完美的记录了一场灾难过后在世间留下的阴影,那是惊悚遮蔽下灵魂的影子,那是阳光的另一面的光辉的恐惧。当风吹起,云会从蓝天上流过,生活继续… ???

评分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是在为我们描述一个苏联时期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不一样的生活。快递的速度很快,服务态度也不错。

评分

一下子买了太多书,还没来得及拆封,先囤着吧,慢慢看。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经典著作,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

评分

《二手时间》是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著名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全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评分

其实我并没有看到这些书,因为我没在家。不过我相信京东,618也很便宜啊。

评分

此次购买的东西,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与卖家您交流,我只想说,产品实在是太好了,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 本人对此卖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交易成功后,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 自古英雄出少年,卖家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雾迷天,朦胧中, 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花见花开,人见人爱,这位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 得此大英雄,实乃国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看着交易成功,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 这么好的卖家,如果将来我再也遇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卖家的店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 可是我立刻想到这 么好的卖家,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 我要以此评价奉献给世人赏阅,我要给好评……评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评分

2015年诺奖得主的作品 早就听说她的作品好 这回凑单买来看看 如果喜欢就把她其他作品收入囊中 很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锌皮娃娃兵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