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11册)是重庆出版集团与复旦大学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的重点出版项目,是全面、立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该丛书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等担任主编,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撰写,分别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作出论述。丛书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通俗化读物,紧扣党的十八大精神,视野广泛,深入浅出,用大众化的朴实文风、深入浅出的理论语言,科学解读“中国梦”。 “大学者写小书,大道理通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的显著特点和独特魅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一书,厘清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阐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性,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战略和政策,为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政策设计。
芮明杰,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在社会兼职方面,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理事,IFSAM(世界管理学会联盟)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管理教育学会理事等,并受聘为《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学报》等多家著名学术刊物编委或专家。长期从事产业发展与创新、产业竞争力与企业战略、企业成长改革、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表论著近百篇(部),出版著作(包括合著)30余部。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行产业体系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背景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性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分析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进
第三章 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与政策
一、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分析
二、美德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最新动向
三、欧美发达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四、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政策设计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与模式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跨越”式模式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设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通过充分发挥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使得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和“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转变增长模式的压力,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环境和资源关系的恶化、服务业发展受限制等弊端。以低价格资源投入为前提的血拼式竞争,在全球性资源价格高企和环境外部性成本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不具有可持续性。
1.困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一轮国际竞争也同时开始,发达国家凭借他们的现代产业体系占据着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个国家都在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产业结构,发展势头迅猛,给我们很大的挑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资源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技术进步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现行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劣势及弊端已经日益显现。中国需要由“依附发展”模式,向“自主发展”模式转变,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背景下,自主发展不是“独立发展”,更不是“孤立发展”,而是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科学的发展模式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使经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发展中国家通过“依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层次,需要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发达国家可能会由支持转为“抑制”。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以其核心技术与品牌为基础迅速成为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的“系统整合者”,对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活动进行较大力度的整合与协调,从而继续维持其在价值链的顶端位置。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价值链高端对低端形成了一种“瀑流效应”,这对后发国家产业升级形成了阻碍。后发国家甚至被迫放弃自身的优势产业基础、打破既有的产业体系,成为发达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加工生产基地。引入的转移产业同时往往与原有产业结构体系脱节,而且优质资源分流导致传统产业升级更加困难。
随着本国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他成本更低的新兴国家进入到国家分工体系中,最终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原来以自然资源、劳动力为比较优势基础的竞争力逐步弱化。一旦发展中国家向前不能继续产业升级,后退也无法保有原来的竞争优势,工业化的进程被打断,就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行产业体系目前正处于这种“低端难留,高端遇阻”——夹在当中的状态,必须尽快突破瓶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
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金融危机下面临三大难题:第一,中国产业结构性难题仍然存在,并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加剧;第二,金融危机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行阻击;第三,宏观调控的短期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利影响。我们迫切需要进行产业体系的整体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对此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
2.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不平衡的国际分工引起的结构性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分工格局的重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给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一片低迷,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新的变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构想,并将其作为我国破解资源约束、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经济举措,这是我国立足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抉择。国务院从2009年9月份连续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于2010年10月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讯、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产业为未来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目标,确立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立场和决心。可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层面。
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各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各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看作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们分析研究了一些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对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现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如果目前所有省市地区都在推动比如国家公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这些产业内部的细分领域,将来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状况?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已经有前车之鉴。光伏产业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光伏产业就是把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产业,太阳能直接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未来一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使用需求的空间。它为什么还没有真正成长壮大就会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仔细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光伏产业实际上是太阳能电池板的组装加工制造,依然是光伏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价值的环节,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国家,设计研发关键技术也在欧美国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产业其组装加工这个价值环节与其他制造业一样,一方面其技术一旦形成,就非常容易模仿;另一方面虽然所需的资金投入很大,但有大量的投入就可以快速形成流水线,快速形成产出能力。而我们的企业都认为自己有实力在市场上做大,但整个市场规模到底多大?再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掌握在别人手中导致价格上升,使产业利润急剧下降。此时如果市场再稍有变化,这个产业就会有问题。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链,依然都有所谓的微笑曲线存在,如果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只能做来料加工或来图组装,那么虽然名义上我们也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我们还是做产业价值链上最低端的环节,依然是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基地,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依然处在劣势地位,形成不了我国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