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資源匱乏時代的建築!
我今年快70瞭,但我依然無法理解80多歲的老學者們麵對建築亂相時,錶現齣的沉默和他們忍受的錶情,那是一種被長期擠壓的痛苦的反應。寫《再問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我不隻是要寫下思考,還想記錄下曆史。
嚮工匠學習!
梁先生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他的可悲,正是因為他的過人之處得不到遠遠落後於他的中國人的承認。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不斷地受到批判;而批判他的人卻往往又打著他的旗幟,走著復古主義的老路,實際上卻在反對著他的真實主張。我以為,這纔是他悲劇式的人生中最為可悲的地方。
內容簡介
《再問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是繼上一本《建築是什麼》的後續作品,從一個建築師的角度對當今中國建築進行思考。在這本新書裏,作者從“結構理性主義”這一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思想齣發,把建築所涉及的功能、結構、材質、方法、政治、日常性等因素,作為一個整體做齣理性梳理,讓建築迴歸質樸美學的本源。新書還對建築界今天的一些“熱點話題”,發錶瞭意見,其中包括“鳥巢”,2012年倫敦奧運會場館、上海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展覽中心“四葉草”、西安的“唐皇城復興計劃”等。對上述工程的評論和作者對“鳥巢”與“倫敦碗”的比較,以及對西方建築師的一些設計作品的介紹,都是想說明“什麼是現代主義”。
作者簡介
季元振,建築師、工程專傢、研究員、教授。
退休前曾任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築師、副院長。
1945年齣生,196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係。曾從事過建築施工、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及研究、建築教學等多領域的工作。
1987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奬。
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獲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纔”稱號。
1993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的“中青年有突齣貢獻專傢”證書。
1994年調入清華大學建築係任教。
1999年調入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從事建築設計工作。
2010年退休,現為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顧問。
近年來,他反思中國建築界曆史及現狀,比較中西方傳統建築文化,介紹現代主義,對建築原理、建築創作、建築教育、建築曆史、建築師和建築管理等問題進行評論,寫瞭《建築是什麼》與《再問建築是什麼》兩本書。他提倡“人民的、科學的、理性主義的建築觀”,抨擊當今流行於建築界的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和標新立異的奢華之風,揭露建築業界種種腐敗的社會現象,引起瞭社會的關注。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季元振老師的又一本新書齣版瞭,書中寫的仍然是他所關心的我國建築界和教育界的現狀,以及與之相關的種種社會現象。這樣的文章近年來己不多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心和討論這些問題,這對於促進建築文化的進步十分重要。各種不同觀點的碰撞、交流、融閤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陳誌華
★什麼“動力”促使季先生寫這些文章呢?季先生和被他批評的建築決策者、設計人都沒有什麼關係,說不上有什麼個人私憤和恩怨,他完全是齣於一名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感。
——李道增
★季元振先生的建築雜感,錶達瞭他幾十年閱曆中的憂慮、追求、反思,但總給我這麼一個感覺:他要把建築師們拉迴到建築學入門的啓濛語境中,跟他們講解那些童年玩具的正確用法。從80年代以來的中國建築評論,幾乎就是這麼個“執拗”的做法。現實中,中國的建築師所經曆的,恰恰與那些童年玩具沒什麼關係。
——賀承軍
★走入職場已近二十年,作為一名執業建築師,已經習慣瞭周鏇於項目進度、建設投資、生産任務、市場反饋等等睏境與難題之間,對“建築是什麼”這個原自恃清晰的問題終有愈理愈亂之惑。在這本書裏,季元振先生通過迴顧四十多年工作的經曆與經驗,不斷自問,不斷思索,對一些現象與問題給齣瞭自己的評判與解答,這是對每一位執業建築師進行再思考的鞭策與鼓勵。
——一名執業建築師
目錄
母親(代序)
前言
一個資源匱乏時代的建築
獨闢蹊徑
走入工匠傳統的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的“檢討”
建築民族固有形式一一中國建築師的糾結
關於尤金·艾曼努埃爾·維奧萊·勒·杜剋和他的結構理性主義
難道對“鳥巢”不應該批評嗎?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為什麼形式要追隨材料?
走嚮公共生活的建築
從兩個有意思的設計談起
奶茶、汽車、房子
作假
建築難道不能做假嗎?
“美觀”——一個有問題的錶述
建築教授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非綫性思維
Leader
從建築方案的立意談起
與加拿大建築師的一次對話
談談建築壽命
增加建築壽命可能嗎?
扭扭捏捏的開放
上海,你也變瞭嗎?
為政績而建造
老局長
奢侈
逃避
博弈
漏洞
騙子
糊弄
我們需要“較真兒”
速成
終生受益的教導
“漱口”一課第二教時聽課印象記——記南京師範學院附小吳傢翼老師的一節語文課
附錄一 梁思成、林徽因測繪
附錄二 梁思成建築作品選
附錄三 楊廷寶建築作品選
精彩書摘
那麼什麼是良心呢?在她看來做人首先要誠實和正直,應該是非分明,不能為瞭一己的私利而歪麯事實,去做違心的事。
我五六歲時,母親就開始對我進行這種誠實教育瞭。我以為這是母親給我一生都享受不盡的財富。母親的教育是從講故事開始的。她講的幾個故事都是關於我舅父的。她說舅父從小就很誠實,一次在馬路上撿到瞭東西就一直不肯迴傢,他在那裏等待失主的返迴,害得傢裏人到處去找他。在這裏,其實她是在告訴我們,彆人的東西是不能要的,不僅不應該要,而且應該想方設法還給彆人。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前麵已經提到瞭的,舅父在五四運動中鬧學潮的事,這件事我在舅父那裏得到瞭證實。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上海學界響應北京,也開始瞭反對北洋政府、反對賣國的學潮。當時舅父是大同學院預科的學生領袖,帶頭鬧事,這可惹惱瞭他的叔父吳在淵,因為當時他正是大同學院的訓務長。侄子帶頭鬧事,如何收場?何況侄子就住在自己的傢裏,自己養他、供他讀書,他卻反對學校,那還瞭得!於是叔叔開始執行傢法,把侄子捆綁在長條闆凳上,用棍子打。據說當時,無非希望舅父能同心轉意,隻要舅父能公開認錯,他叔叔仍願盡養育之責任。但我舅父直到被打得皮開肉綻也絕不認錯,最後終於被開除學籍流落街頭。母親在嚮我講這段故事的時候,她是在贊揚舅父;並且告訴我們:為人不能勢利,不要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人應當堅持真理,哪怕作齣犧牲!她還告訴我:舅父在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由“業餘”導演走嚮“專業”導演的人生。
她說:“舅父是上過國民黨特務‘黑名單’的人,曾遭到過追捕。但他為瞭反對解放前夕政治的黑暗,從來沒有退縮過。”這種教育對我來說,印象如此深刻,而且由於故事就發生在身邊,感到特彆的親切。
在母親看來一個人的良心,還在於他能不能言行一緻,也就是能不能說到做到,行勝於言。如果一個人說得很好而不去做,在她看來這無異於騙子。
她的愛憎極其分明,對不負責任、沽名釣譽的行為深惡痛絕。她常告訴我:社會上的一些人怎樣為瞭虛名而作假,怎樣工作不負責任;她嚮我錶達瞭對這種現象的輕衊和藐視。這種教育使我終生不忘。當我年長之後,社會閱曆多瞭,發現這樣的行為多年來,不僅沒有絲毫改變,而且愈加猖獗。這時我纔逐步理解瞭母親,我真要感謝她,因為給我們從小就種下瞭防止染上這種瘟疫的疫苗。
對待這些社會現象,她想鬥爭但卻無能為力,她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苦惱著。現在想起來當時她是何等的艱難!她這種執著當然會遭人忌恨,但同時也贏得瞭人們的尊重。
在母親看來,作為一個教師就應該熱愛孩子,而且應對所有的孩子部一視同仁,而不管他們的齣身門第及天資如何。作為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改好每一份作業,幫助好每一個學生,她認為這也是一種良心。她認為教育應該是“有教無類”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強調教育的作用,應該反對“生而知之”,主張“學而知之”;她反對“天纔之說”,所以她對那種挑學生組成尖子班,來騙取榮譽的現象痛恨不已。可惜的是,這樣的主張不僅得不到支持,反過來“尖子班”、“尖子學校”現在已遍及全國,我真不知道她的在天之靈當作何感想?現在全社會都已開始反思這個問題,但已積重難返。
與現在的許多傢長不同,他們“望子成龍”。
……
前言/序言
再問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