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入侵的艺术:黑客入侵背后的真实故事 [The Art of Intrusion: the Real Stories Behind the]

反入侵的艺术:黑客入侵背后的真实故事 [The Art of Intrusion: the Real Stories Behind th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米特尼克(Mitnick,K. D.),[美] 西蒙(Simon,W. L.) 著,袁月杨,谢衡 译,潘爱民 校
图书标签:
  • 网络安全
  • 黑客技术
  • 渗透测试
  • 信息安全
  • 安全漏洞
  • 真实案例
  • 黑客故事
  • 计算机安全
  • 数字安全
  • 安全防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735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7594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全技术经典译丛
外文名称:The Art of Intrusion: the Real Stories Behind th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是全球*位被通缉和入狱的黑客,他与帮助FBI抓捕他的日裔黑客之间的对战颇具传奇色彩。
  展示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并指出为什么个人和企业处于社会工程师攻击的危险之下。
  展示黑客如何利用人们的信任、乐于助人的愿望和同情心使你上当受骗,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
  以小说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典型的攻击案例,给读者演示黑客可以戴上许多面具并冒充各种身份。



(超值附赠51CTO学院价值100金币视频课程学习卡领取规则见下方海报!世界头号黑客、历史上*令FBI头痛的计算机顽徒、现今全球广受欢迎的信息安全专家米特尼克分享他与小伙伴们的传奇故事,“黑帽”和“白帽”为之钦佩的完美入侵作者将其一生积累下来的丰富技能汇集成书,在每一个故事的后面,Mitnick都进行了专业的分析——攻击行为其实是可以防范的!)
  

[世界头号黑客600x900.jpg]

内容简介

  四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用口袋大小的计算机在拉斯维加大把挣钱。一个无聊的加拿大年轻人居然能顺风顺水地非法访问南部的一家银行。几个毛头小子受到蛊惑,被拉登手下的恐怖分子征召去攻击LockheedMaritn公司!
  这些都是真实故事!都是作者KevinD.Mitnick与黑客面谈后,根据他们的真实经历撰写的。事实上,《反入侵的艺术:黑客入侵背后的真实故事》中多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对传奇大师Mitnick顶礼膜拜,视其为偶像和英雄,所以也愿意推心置腹,道出埋在心底多年的隐秘故事。
  攻击行为其实是可以防范的!Mitnick在每个故事之后做了专业分析。Mitnick是推荐安全措施的不二人选。Mitnick对黑客的才气与顽强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在《反入侵的艺术:黑客入侵背后的真实故事》中,他将一生积累的丰富技能和盘托出,指导你弄清入侵者的手段,帮你筑起固若金汤的安全防线。
  如果读者是自己所在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反入侵的艺术:黑客入侵背后的真实故事》中的故事完全可能在你管辖的领域内发生。害怕国家安全官员深夜造访吗?对在真实生活中与黑客斗智斗勇的故事感兴趣吗?请认真阅读本书,并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加以防范吧!

作者简介

  Kevin D. Mitnick (凯文·米特尼克),曾是“黑客”的代名词,他开创了“社会工程学”,是历史上*令FBI头痛的计算机顽徒之一,商业和政府机构都惧他三分;米特尼克的黑客生涯充满传奇,15岁就成功侵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之后,防守*严密的美国网络系统(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税务局、纽约花旗银行)都成了他闲庭信步之处。米特尼克也是全球遭到通缉和逮捕的黑客,出狱后曾一度被禁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甚至包括手机和调制解调器。
  后来,米特尼克金盆洗手,洗心革面,成了全球广受欢迎的计算机安全专家之一,担任多家企业的安全顾问,并与他人合作成立了洛杉矶咨询公司Defensive Thinking。米特尼克曾登上CourtTV、“早安,美国”、“60分钟”、CNN的“头条新闻”等电视节目,也曾在洛杉矶的KFIAM 640主持每周一次的访谈节目。米特尼克的文章散见于各大新闻杂志和行业杂志,他已多次在重要活动上发表主题演讲。


精彩书评

  坐在自己舒适的座位上,零距离接触充满敌意的计算机犯罪。本书的每一章都高潮迭起,引人入胜,都是作者与黑客面谈后,根据他们的真实攻击经历撰写而成。这是一本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人士必读的书籍。

  ——Tom Parker;Global InterSec LLC创始人,计算机安全分析师


  书中的这些黑客们才能卓越,发动的攻击堪称天衣无缝,真令人难以想象!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天才运用他们的技能为社会做好事,将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无论是为了娱乐还是教育,我都强烈推荐本书。
  ——About.com


目录

第1章 赌场黑客轻取百万美金
1.1 研究
1.2 黑客技术日趋成熟
1.3 重写代码
1.4 重回赌场-- 进入实战
1.5 新方法
1.6 发起新一轮的攻击
1.7 落网
1.8 结局
1.9 启示
1.10 对策
1.11 小结
第2章 当恐怖分子来袭时
2.1 恐怖主义者投下诱饵
2.2 今晚的猎物:SIPRNET
2.3 令人担心的时刻来了
2.4 Comrade被捕
2.5 调查Khalid
2.5.1 恐怖组织Harkatul-Mujahideen
2.5.2 9·11以后
2.5.3 入侵白宫
2.5.4 结局
2.5.5 5年以后
2.5.6 到底有多刺激
2.6 启示
2.7 对策
2.8 小结
第3章 来自德克萨斯监狱的入侵
3.1 监狱里:认识了计算机
3.2 不一样的联邦监狱
3.3 William获取"城堡"钥匙
3.4 安全上网
3.5 解决方法
3.6 差点被抓
3.7 千钧一发
3.8 成长历程
3.9 重返自由世界
3.10 启示
3.11 对策
3.12 小结
第4章 警方与入侵黑客的较量
4.1 入侵电话系统
4.2 入侵法院计算机系统
4.3 旅馆来客
4.4 大门开启
4.5 守卫
4.6 处于监视之中
4.7 包围
4.8 过去
4.9 登上新闻节目
4.10 被捕
4.11 好运不再
4.12 入侵监禁所电话系统
4.13 打发时光
4.14 他们目前的工作状况
4.15 启示
4.16 对策
4.17 小结
第5章 黑客中的绿林好汉
5.1 援救
5.2 个人历史回顾
5.3 午夜会面
5.4 入侵美国电信巨头MCI Worldcom
5.5 在微软公司内部
5.6 英雄,但非圣人:攻击《纽约时报》
5.7 Adrian的过人之处
5.8 唾手可得的信息
5.9 这些日子
5.10 启示
5.11 对策
5.12 小结
第6章 渗透测试中的智慧与愚昧
6.1 寒冬
6.1.1 初次会晤
6.1.2 基本规则
6.1.3 攻击
6.1.4 灯火管制
6.1.5 语音信箱泄漏
6.1.6 最终结果
6.2 惊险游戏
6.2.1 结合的规则
6.2.2 计划
6.2.3 攻击
6.2.4 工作中的IOphtCrack
6.2.5 访问
6.2.6 报警
6.2.7 幽灵
6.2.8 未遭遇挑战
6.2.9 暖手游戏
6.2.10 测试结束
6.3 回顾
6.4 启示
6.5 对策
6.6 小结
第7章 银行是否绝对可靠
7.1 遥远的爱沙尼亚
7.1.1 Perogie银行
7.1.2 个人观点
7.2 远距离的银行黑客
7.2.1 黑客是学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7.2.2 入侵银行
7.2.3 你对瑞士银行账户感兴趣吗
7.2.4 结局
7.3 启示
7.4 对策
7.5 小结
第8章 知识产权并不安全
8.1 为时长达两年的黑客攻击
8.1.1 一颗探险之星
8.1.2 CEO的计算机
8.1.3 入侵CEO的计算机
8.1.4 CEO发现了黑客入侵
8.1.5 获取应用程序的访问权
8.1.6 被人察觉
8.1.7 返回敌方领地
8.1.8 此地不再留
8.2 Robert,垃圾邮件发送者之友
8.2.1 获取邮件列表
8.2.2 色情作品盈利颇丰
8.2.3 Robert是条汉子
8.2.4 软件的诱惑
8.2.5 发现服务器名称
8.2.6 Helpdesk.exe的小帮助
8.2.7 黑客的锦囊妙计:"SQL注入"攻击
8.2.8 备份数据的危险
8.2.9 口令观测
8.2.10 获取完整访问权限
8.2.11 把代码发回家
8.3 共享:一个破解者的世界
8.4 启示
8.5 对策
8.5.1 公司防火墙
8.5.2 个人防火墙
8.5.3 端口扫描
8.5.4 了解你的系统
8.5.5 事故应变和警告
8.5.6 检查应用程序中经过授权的改动
8.5.7 许可
8.5.8 口令
8.5.9 第三方软件
8.5.10 保护共享空间
8.5.11 避免DNS猜测
8.5.12 保护Microsoft SQL服务器
8.5.13 保护敏感文件
8.5.14 保护备份
8.5.15 免遭MS SQL注入攻击
8.5.16 利用Microsoft VPN服务
8.5.17 移除安装文件
8.5.18 重命名管理员账户
8.5.19 让Windows更健壮-- 避免存储某些凭证
8.5.20 深度防御
8.6 小结
第9章 人在大陆
9.1 伦敦的某个地方
9.1.1 潜入
9.1.2 映射网络
9.1.3 确定一个路由器
9.1.4 第二天
9.1.5 查看3COM设备的配置
9.1.6 第三天
9.1.7 关于"黑客直觉"的一些想法
9.1.8 第四天
9.1.9 访问公司的系统
9.1.10 达到目标
9.2 启示
9.3 对策
9.3.1 临时解决方案
9.3.2 使用高端口
9.3.3 口令
9.3.4 确保个人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
9.3.5 认证
9.3.6 过滤不必要的服务
9.3.7 强化管理
9.4 小结
第10章 社交工程师的攻击手段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10.1 社交工程典型案例
10.2 启示
10.2.1 角色的陷阱
10.2.2 信任度
10.2.3 迫使攻击目标进入角色(反转角色)
10.2.4 偏离系统式思维
10.2.5 顺从冲动
10.2.6 乐于助人
10.2.7 归因
10.2.8 喜好
10.2.9 恐惧
10.2.10 抗拒
10.3 对策
10.3.1 培训指导方针
10.3.2 如何对付社交工程师
10.3.3 值得注意:家里的操纵者-- 孩子
10.4 小结
第11章 小故事
11.1 消失不见的薪水支票
11.2 欢迎来到好莱坞,天才小子
11.3 入侵软饮料售货机
11.4 沙漠风暴中陷入瘫痪的伊拉克陆军
11.5 价值逾十亿美元的购物券
11.6 德克萨斯扑克游戏
11.7 追击恋童癖者的少年
11.8 你甚至不必当一名黑客

前言/序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聪明的黑客会利用黑客手段非法入侵我们公司的安全站点或个人系统。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黑客行为编成故事,让读者真切地了解黑客的入侵伎俩,做到知己知彼,有效地做好防范工作。由于这些故事让我和我的合作者Simon深信不疑,因此我就把这些故事都收集在本书中。
  当我们为此书做采访时,也面临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挑战,我们总是时不时地与被采访者做着斗智斗勇的游戏。对大多数记者和作家来说,确保故事的真实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故事里的那个人真的是我们认为的那个人吗?这个人现在或曾经真的在他或她所说的那个机构工作过吗?这个人真的就职于他或她所说的那个工作岗位了吗?这个人有文件支持他的故事,我能证实这些文件的有效性吗?那些著名人士会相信这些故事,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吗?
  核对黑客们的真诚比较棘手。在这本书里出现的大多故事的主人公,并非那些已经锒铛入狱者,一旦他们的真实身份被揭示,他们将面临重罪指控。因此,故事里要求真实姓名,或者期待提供证据本身就是有争议的问题。
  这些黑客向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他们清楚我也曾是一名黑客,他们相信我不会出卖他们而使他们处于困境。然而,尽管存在风险,但许多黑客确实提供了一些有争议的证据。
  尽管如此,有可能—— 事实上,很可能—— 一些黑客夸大了他们故事的细节以使故事更有说服力。或完全捏造故事,但其周围已出现的有力证据给他们敲响了“真相之铃”。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风险,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高度的可靠性。在采访过程中,我对每个技术细节提出质疑,对故事中任何不太合理的地方都要求他们清楚地解释,有时继续跟进,分析故事前后是否保持一致,或者看看他们第二次讲述时是否有差异。或者,如果此人被问及故事中被省略的难实现的步骤而“无法回忆”;或者,如果此人不太清楚自己先前声称做过的事情或无法解释他是如何从地点A到地点B。
  除了有特殊说明外,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通过了我的“嗅觉检验”,我的合著者和我就此书中每一个故事的可信度都达成了一致。然而,为了保护黑客和受害者,我们常改动一些细节。在好几个故事里,我们虚拟了公司,修改了名称、行业和目标组织地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了保护受害者的身份并防止模仿犯罪,我们给出了一些误导信息。但是,故事的性质和基本点还是准确的。
  同时,由于软件开发和硬件厂商通过开发新产品和进行版本升级来不断修补安全性漏洞,因此在本书描述的事迹较少仍能产生作用。这样可能导致自以为是的读者认为不需要关注黑客,随着致命缺陷的揭露及纠正,读者和黑客所属公司没必要担心这些。但这些故事,无论是6个月前还是6年前发生的故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即黑客们每天都在发现新的脆弱点。阅读本书不是学习专业产品中的具体缺陷,而是要改变读者的态度,使之获得新的决心。
  本书中有些故事令人震惊,有些故事开阔视野,有些故事使你为黑客的灵感而发笑。如果你是一位IT或安全专业人士,就能从每个故事中吸取教训以帮助你的公司加固安全。如果你并非技术人员,而只是对有关犯罪、胆大、冒险和公正朴实的故事感兴趣,那么你也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乐趣。


破解迷雾:数字世界的攻防博弈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中,我们将踏上一段深入探索数字世界隐秘角落的旅程,揭示那些隐藏在代码迷雾下的真实故事。它不是关于单纯的技术原理,而是关于那些驱动着黑客行为的动机,以及那些试图守护数字疆土的决心。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被媒体忽视的细节,那些鲜为人知的策略,以及那些在虚拟战场上不断演变的攻防艺术。 本书的核心在于“入侵”这一概念的广泛解读。我们不仅仅探讨技术上的侵入,更深入剖析其背后的人性、心理和社会因素。想象一下,一个隐匿在暗处的身影,通过精心策划的攻击,悄无声息地突破层层防御。这不仅仅是一次数据窃取或系统破坏,它可能是一次对权力结构的挑战,一次对信息不对称的宣泄,甚至是一次对陈规的颠覆。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深入这些故事的发生现场,理解攻击者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利用人类的弱点和系统的漏洞。 我们将审视那些“入侵”行为的驱动力,从最初的好奇心和技术探索,到更复杂的动机,如经济利益、政治立场,甚至是意识形态的表达。书中你会遇到那些纯粹出于对技术挑战的热爱而进行“入侵”的天才,他们将复杂的系统视为一个巨大的谜题,而破解它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乐趣。你也会遇到那些在信息时代感到被压抑或被剥夺权利的个体,他们选择“入侵”作为一种反抗和发声的方式,试图改变他们所看到的不公。此外,我们也无法回避那些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团伙,他们将“入侵”视为一种商业模式,利用窃取的数据进行敲诈、欺诈或非法交易。 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同样至关重要——“反入侵”。在每一个成功的入侵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守护着数字世界的人。他们是网络安全专家、企业IT部门的工程师、政府机构的网络防御团队,甚至是那些普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这本书将深入描绘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将了解他们是如何分析攻击模式,预测潜在的威胁,设计和部署防护系统,以及在遭受攻击后如何进行溯源、修复和防止再次发生。 “反入侵”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智慧和耐力的比拼。想象一下,一个安全团队,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恶意软件,他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识别其身份,隔离其传播,并找到清除的方法?他们如何在海量的数据日志中寻找蛛丝马迹,追查攻击者的踪迹?他们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面前,持续更新和升级自己的防御体系?这本书将为你揭示这些工作的艰辛与成就,以及他们在保护我们数字生活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书将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将这些真实的故事串联起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事件现场。我们不会止步于浅尝辄止的描述,而是会深入挖掘每一个案例的细节,包括: 攻击的起源与演变: 故事是如何开始的?攻击者是如何规划他们的行动?最初的目标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策略是如何变化的? 技术细节的解析(非技术性): 虽然不涉及深奥的技术原理,但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攻击者是如何利用某些特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目的,例如社会工程学、漏洞利用、恶意软件的传播方式等,以及防御者是如何针对这些手段进行应对的。 人物的塑造: 在这些故事中,既有狡黠的攻击者,也有智慧的防御者。我们将尝试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以及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决策过程。这些人或许是匿名的,但他们的行为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攻防的博弈过程: 深入展现攻击者与防御者之间你来我往的较量。当攻击者突破一层防御时,防御者是如何迅速反应并堵漏的?当防御者加强了某个环节时,攻击者又会转向哪里寻求突破?这种持续不断的博弈是数字世界安全的核心。 事件的影响与启示: 每一个案例的发生,都会对个人、企业乃至社会产生影响。本书将探讨这些入侵事件的后果,以及它们为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这些教训可能体现在对安全意识的提升,对技术发展的推动,对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对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思考。 “入侵”与“反入侵”的艺术,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同时,新的防御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到,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演进过程,一种持续的适应与创新。我们所探讨的,不仅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更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场景的预演。 通过对这些真实故事的深入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网络安全观。它鼓励我们超越对“黑客”的刻板印象,理解其背后复杂的世界。同时,它也强调了“反入侵”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保护自己数字生活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本书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初学者,它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入门视角,让你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对于已经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它将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更丰富的案例分析。最终,这本书希望激发读者对数字世界安全问题的思考,培养更强的网络安全意识,并认识到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掌握“入侵”与“反入侵”的艺术,对于理解和保护我们所处的世界至关重要。 我们所要揭示的,是那些在新闻报道中可能一闪而过的事件背后,隐藏的更为宏大、更为复杂的故事。这是一种关于智慧、关于技术、关于人性,以及关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博弈。本书将带你走进这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让你看到隐藏在数字迷雾下的真实脉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但一直没机会入手。最近终于下定决心买来读读,没想到一翻开就让我爱不释手。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在网络世界中掀起巨浪的黑客行为。他不仅仅是罗列技术细节,更重要的是,他把那些冰冷的代码和复杂的攻击手法,转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能够感受到黑客们那种挑战极限、颠覆规则的激情与智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数字迷宫,跟着作者的笔触,一步步解开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防御体系是如何被瓦解的。书中对不同类型黑客的刻画也相当到位,从那些为了名利不惜一切代价的“恶棍”,到那些出于好奇心和挑战欲而进行的“白帽”尝试,再到那些在灰色地带游走的“灰色帽”,作者都给了我们一个更立体、更人性化的视角去理解这个群体。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过度渲染黑客的神秘感,而是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技术背后付出的努力、他们的思考方式,甚至他们可能面临的困境。这种还原真实、剥离神秘的面纱,反而让我觉得黑客的世界更加真实可触,也更加发人深省。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忐忑,因为我对网络安全和黑客技术一窍不通。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并没有用大量的专业术语轰炸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讲故事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一些著名黑客事件的还原,他不仅仅是复述发生了什么,更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动机、策略和影响。读到那些精巧的攻击手法时,我常常会惊叹于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同时也感到一丝隐忧。书中对黑客心态的描绘也十分传神,我开始理解,很多时候,黑客的行为并非纯粹的恶意,而是源于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对权威的挑战,抑或是对现有秩序的不满。作者在叙事上非常注重细节,从黑客如何选择目标,到他们如何潜入系统,再到他们如何全身而退,每一步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亲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网络对决。这本书让我对“黑客”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脸谱化的反派,而是复杂、多面的人物。

评分

《反入侵的艺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关于黑客入侵的技术知识,更是一次关于信息安全、道德边界以及人类行为动机的深刻反思。作者的叙事功力毋庸置疑,他将一个个原本枯燥的技术原理,通过充满戏剧性的真实案例,变得生动而引人入胜。我尤其震撼于书中对那些“艺术级”黑客行为的剖析,他们并非简单的破坏者,而是具备极高创造力和策略思维的“数字艺术家”。阅读的过程,我不断惊叹于他们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系统的漏洞,以及信息不对称,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对抗,更是对人性、社会心理乃至复杂系统理解的综合体现。作者并没有回避黑客行为的负面影响,但他更侧重于展现这种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世界的运行逻辑,以及我们个体在这个信息洪流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

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充满好奇,而《反入侵的艺术》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而且远超我的预期。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将严谨的技术分析与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完美结合,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黑客入侵过程,变得清晰明了,甚至充满了紧张刺激感。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经典黑客攻击案例的详细解构,作者不仅阐述了攻击的原理和方法,更深入挖掘了攻击者背后 the "why"——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思考过程,以及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这让我看到了黑客并非只是单纯的破坏者,而是一群极具智慧和创造力的人。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应该关注的课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网络世界的认识提升了一个维度,也更加警醒于数字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黑客”这个词都带有一丝神秘又略带恐惧的色彩,总觉得他们是躲在阴影里的神秘人物,能轻易掌控数字世界的命运。而《反入侵的艺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充满力量的笔触,将那些发生在现实中的黑客入侵事件,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不仅仅是介绍技术层面的“how”,更深入地挖掘了“who”和“why”。我被书中那些关于黑客策略的描述深深吸引,它们往往不是简单的暴力破解,而是巧妙地利用信息不对称、社会工程学,甚至人类的心理弱点。这种“艺术性”的入侵方式,让我感到既惊叹又警醒。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人性化,他没有将黑客描绘成纯粹的恶魔,而是展现了他们可能存在的复杂动机,比如好奇心、挑战欲,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正义感。这本书让我对信息安全有了更宏观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人性、智慧和策略的博弈。

评分

我看了很久,经过观察,总体来说这本书,不适合青少年看,。。。

评分

好评,不错的购物体验,下次还会再来的

评分

用心之作。

评分

写的非常好!喜欢!

评分

好书 值得认真看 好好学习

评分

书本包装很好,快递师傅很客气!谢谢

评分

跟欺骗的艺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评分

没事儿多看些书,精神食粮很重要。

评分

满意,期待很久的一本书,差点错过,书名前的一个反字,让我犹豫了好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