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互联网从业者、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纪录片的粉丝 1、人类正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不仅告诉你现在,还告诉你未来。
2、中央电视台《互联网时代》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纪录片,同名图书容量巨大,除纪录片内容,更包含大量尚未播出的内容。
3、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重磅力作。10个摄影组,制作近3年,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拍摄,6位“互联网之父”聚首,深度对话近200位互联网专家、学者,拍摄50多家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看互联网几乎所有核心人物和机构共话互联网的今天与未来。
更多精彩图书请查看磨铁品牌店京东商城官网专卖店:
内容简介
《互联网时代》内容简介: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三年磨一剑,一经推出便迅速蔓延,引发巨大反响,也创造了诸多记录。同名图书《互联网时代》不仅收录纪录片精彩解说词,更拓展容量篇幅,详细讲述每一部分背后的背景知识、相关内容等,比纪录片容量更大。
填补空白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亲历者,至今都没有全面展现这一历史变革的纪录片出现,《互联网时代》填补了这一空白。
6位“互联网之父”聚首
阿帕网项目前负责人拉里·罗伯茨,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TCP/IP协议联合发明人温顿·瑟夫等聚首,共话互联网。
深度对话近200名互联网专家学者
全球著名学者和业内人士曼纽尔·卡斯特尔、凯文·凯利、克莱·舍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马克·扎克伯格、杨致远、埃隆·马斯克等深度解析互联网。
拍摄50多家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
拍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红杉资本等数十家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展望互联网的未来。
精彩书评
★互联网的机遇就在于对传统行业的完善和改变,现在的阶段是唤醒,然后是参与,然后是共同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全景式展示了互联网的诞生、兴起,以及科技如何实现全世界的连接,值得细细品味。
——小米董事长&CEO;、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服务,万物互联。传统的商业模式将受到威胁,而创新则会如雨后春笋。这不是最坏的时代,而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者开拓进取的最好时代。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 ★与其说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它是一场社会革命。
——美国《连线》杂志高级制作人,《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互联网时代》是未来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部重要的大作品。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名誉教授艾伦·麦克法兰 ★《互联网时代》是一部历史性的宏大作品,也是我们中国人对世界互联网的贡献。它属于世界,属于全球的互联网。科学的、理想的,现实的、浪漫的,中国的、世界的,历史、现实、未来,这部作品的精神气质,就是我心中的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气质。
——中国互联网协会前理事长、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 ★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事物。多亏了互联网和这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个人被赋予了强大的力量。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互联网必然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 目录
第一集时代
从冷战这个偶然的历史背景展开,本集描述互联网技术的诞生过程,它如何在技术、社会、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步发展为连接起每个人的互联网。同时,回望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比照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互联网创造的社会变革,理解互联网技术正开创人类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二集《浪潮》
互联网技术在短短二十年的商业化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谱写着改变世界的产业传奇和创业人生。本集从个人兴趣的创造、风投资本的力量、创新创业的精神,解析互联网商业化过程和企业成长背后重要的动力,描绘新技术与需求在市场运动中,如何彼此发现并掀起一波波智慧创造与创业人生的浪潮,成长为今天俯瞰和照耀人类生活所有层面的新行业。
第三集《能量》
互联网在经济领域引发各产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建构。本集对比传统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等,解析互联网如何改变、解构原有的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当然,互联网带来的效率变革,必然同时给人与机器的赛跑提出新的时代性命题。
第四集《再构》
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的特性,解构并重构着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本集对比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同的组织特征,解析人类因互联网实现充分、即时的彼此连接、相互影响,让矗立千年的传统社会组织呈现出自组织、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传播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也深刻影响各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
第五集《崛起》
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让个人力量增强、个人价值释放。本集通过群体智慧创造、新闻传播变革、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等,描绘互联网时代个人的崛起。互联网让普通的个人越过几百年塑造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路径依赖,获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现机会,个人和个人力量的汇聚释放出以往不曾有过的创造力与自我价值。
第六集《迁徙》
互联网催动了人类一场新的迁徙,由传统社会向网络化生存的“新大陆”的一次集体迁徙。本集从工作、社交、游戏与人生三个侧面,描绘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如何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在这场向时时在线的未来生活不可逆转的大迁徙中,有收获也有失去,伴随的人类的,将是种种不适和情感的、观念的冲突。
第七集《控制》
技术是中性的,但人性有善有恶,互联网的能量同样让人性恶的一面的破坏力放大。新时代涌现的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安全等问题,使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迫切、重要而复杂。人类探索着新的管理规则与方式,学习对互联网进行科学、必要、合理的治理和应对。如何共同努力在治理与发展的平衡中寻求新规则,这项新的技术已经向整个人类发出了叩问。
第八集《忧虑》
隐私,是人类精神秩序、自我尊严的基本体现和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使用网络和获取服务常常会以牺牲隐私为代价。在保护与出让的博弈中,在选择个性服务还是保留隐私的两难中,一个近乎全透明的时代环境渐渐到来,人类的隐私变得脆弱不堪。这是伴随网络发展将长久存在的挑战,人们需要建构新的隐私观念和保护制度,来适应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九集《世界》
世界是多元的,人类过去、现在和长久的将来,都将依然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多样化。互联网进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和社会特性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也影响着各国的现在和未来。本集选择七个代表性的国家,描绘互联网如何受到不同本土文化的影响,每个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同时,解析各个国家正如何选择自己的互联网战略,面对未来的发展与竞争。
第十集《眺望》
在时代开启的黎明,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本集基于今天的科技试验和技术展望,眺望互联网时代可能的未来。芯片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的飞速发展让万物相连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成为普遍,计算机、互联网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正呈现出人机共同进化的可能……人工智能是否将会让机器超越人类智慧?所有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相连是否将涌现出笼罩一切的“全球脑”?互联网正创造着超出想象又关系人类命运的未来。人类需要思考互联网对社会、人生和人类自身深远的影响,在种种不确定性中,寻找科技与人性的平衡,有准备地迎接正在飞速到来的未来。
精彩书摘
“智能的未来之城”
有一座初具规模的城市,是因为互联网,也为了互联网诞生的。这座南望中国渤海的人工新城,由美国人投资,几乎凭空出现在韩国首都首尔60公里外的大海边。这座自誉为智能的未来之城、样板之城,拥有6.5万套住房,入住人口预计达到50万。
韩国松岛新城境外投资部副总裁斯科特?萨默斯的理解是:“城市设计中的因特网特点真的是被掩藏起来了,用肉眼无法看到。因特网是发展中的水管,是发展的脊骨。”
在这座还没有竣工的城市里,公共设施大都实现了所谓的智能化。
在这里,钥匙的概念消失了,所有的房间都不会记错它主人的音容笑貌;在这里,你的习惯就是你咖啡壶的习惯、面包机的习惯、窗帘的习惯、音箱的习惯。在外观上,这座城还是我们熟悉的城,这座楼还是我们熟悉的楼,一旦你深入其中,一切都会超越你的经验。
思科公司的工程师通过电话,将照明等设施进行远程控制。像这样关灯开灯,所有的设施都可以用电话控制。
在这座城市里,人的成长环境,依托于这座城,但不局限于这座城。小学、中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同学,可能就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但更多的会是隔洋相望的异乡同伴。在这个课堂上,老师和数量更多的同学都在美国南加州。除了牵手和拥抱,远隔6000公里,美国和韩国的孩子们,体验着同一份沉思和同一份欢乐。
IBM智慧城市项目主管迈克尔?迪克森说:“因特网是所有项目的核心。就像公路是公共交通的中心一样。因特网和水资源、天然气、电力一样重要,它构成了城市的架构,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改变了商业运转的方式。”
这座立体的将自己放在网上的城市,自信地宣称,作为新生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中心,将与世界上2/3的人发生密切的关系。这份不亚于纽约城的雄心,是网络对人和物最彻底的连接所提供的。
即将到来的未来生活场景
2013年10月24日,第三届“智能城市周”展会在日本神奈川县太平洋横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上出现的各种新型智能设备,描绘着一个个即将到来的未来生活场景。
有一款指甲盖大小的微型电脑,是刚刚发布的,它拥有的计算能量,足以承担将一颗卫星送上轨道的重任。而在一年前,比沙砾还小的微型芯片在美国帕罗奥拓研究中心研发成功。微型化的计算设备,开始爬上我们的身体,或者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眼镜、手表、手环、戒指、服装、鞋袜等众多可穿戴设备开始重新武装我们,微型芯片会植入我们的皮肤,会流进我们的血液。
斯蒂夫?布朗说:“最初电就是这样,你需要去一个有电的地方,而现在你习惯了有电的生活,因为到处都有电。计算机也是一样的,智能将随处可见。”
如同人类工业史一样,动力最为充沛的行业开创性大公司,总是冲在创造和改变的第一线,争先恐后地描绘着属于所有人的新生活。
我们这样出行,我们这样驾驶,我们这样上课,我们这样就诊,我们这样工作,我们这样游戏……
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的时代正在到来。
万物相连的世界和人生,与所有人都不再遥远。
人机合一
2007年3月,来华访问的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被问到随着未来芯片植入人脑,互联网还会不会有边界。瑟夫在肯定了这一问题后说,他的夫人听力完全丧失,10年前在耳部嵌入了人工耳蜗,才得以部分恢复听力。瑟夫希望能够对人工耳蜗进行重新编程,使语音信息经过转化后进入互联网,而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也可以转换成神经信号脉冲。这样,瑟夫夫人就可以对着电脑热烈地“交谈”。
2013年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科学家发明出一种可以修复视力的微型芯片,通过植入病人脑内,放置于眼球后方,帮助9名盲人成功恢复了视力。这个3毫米的芯片能够让1500万患者恢复视觉功能,摆脱失明的困扰。
电影《阿凡达》中,科学家人工培育名为“阿凡达”的肉体替身,通过自己的意识对其进行“远程控制”。伴随对脑电波的数字化识别、传输、翻译,似乎极为遥远的电影场景已在现实中有了映射。
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在猴子的大脑运动皮层植入两个芯片,通过意念控制一只机械手做不同的动作。虽然人脑的奥秘至今仍未被破解,“脑—机接口”目前还处在在单向识别上,电脑可以接受人的脑电波识别人的意识,但还不能将机器中的信息传输进入大脑,信息不能双向流动,但“人机合一”的大胆设想正在走向可能。
安德鲁?施瓦茨是美国匹斯堡大学“意念控制机械臂”实验项目负责人,自1988年以来,就一直参与脑电波意识控制方面的研究。他带领的团队通过大脑的意识控制手术,在6位残疾人身上成功实验。其中一位瘫痪15年的肖伊尔曼?简回忆芯片植入大脑的经历,至今依然兴奋:“刚开始只是前后移动手臂,然后学着伸开和收紧手指,又慢慢能够移动手腕。我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怎么拿起东西,把它们从桌子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刚开始一次要花3分钟时间,几个月之后,我每拿起一样东西只要花费不到10秒钟了。所以就是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而且基本上练习都会很快收到效果,我比前一天快了5秒钟。这是很大的进步,我做得越来越好。喂自己吃东西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是我尝试完成的第一项实际任务,这也是用这样的机械手臂在自己家里面能够完成的头等实际任务。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非常兴奋,非常高兴,也非常骄傲。在实验之前,我以为我再也不能够移动任何东西了。我可能就在自己的轮椅里面待一辈子,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要去完成了。”
……
前言/序言
互联网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