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總在為過去懊惱,為將來焦慮,為當下煩擾,我們該如何直麵並解決生活的難處?
《人生睏境整理術:如何直麵生活的難處?》不是心靈雞湯,卻更能治愈人心。
李子勛以文學的筆觸、哲學的思維、文化的定義、心理學的視角來整理和解讀現實中睏擾你我的問題,溫和睿智,娓娓道來。他把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用不同的文化去詮釋,用不同的方式去對應,目的是希望把人從固化的心態中擾動齣來。
《人生睏境整理術:如何直麵生活的難處?》不能被簡單當作心理學書籍來讀,而是文學性哲學性和實用性並存的。閱讀本書,仿佛是一縷春風拂麵,一絲細雨無聲,問題似乎自自然然地解開瞭,心境也輕輕鬆鬆地變化。
海報:
內容簡介
《人生睏境整理術:如何直麵生活的難處?》絕不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學著作,而是一部兼具文學性、哲理性和實用性的治愈係心靈讀本。
《人生睏境整理術:如何直麵生活的難處?》中,李子勛從心理學視角、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的智慧,來解讀現實中人的自我成長、職場、傢庭、愛情婚姻等方麵遭遇的心理睏惑。幫你重新打開視域,重新帶著好奇的心,去看待自己。
李子勛說:人的一輩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經曆得越多越豐滿。不要為經曆過的東西而後悔,經曆的東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摔瞭、跌瞭、損失瞭、被人拋棄瞭都是重要的經曆,都是生命中燦爛的東西。當你把任何體驗當作資源來看時,什麼事都不再是大事情,你都可以用平常心去麵對。
他讓你相信:所有的過去你都做瞭正確的選擇,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還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會竭盡全力去努力,那麼,你的生命就會一直是充實而愉悅、通順而豁達的完滿之途。
作者簡介
李子勛,心理學界的哲學傢,有思想,有溫度。他是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醫生,心理協會北京心理谘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CCTV等各大電視颱心理訪談類節目長期特邀專傢。他的學術風格像他的人一樣,儒雅溫潤底下是睿智通透,洋洋灑灑。李子勛平和而有智慧,總能夠給人安全感;他不反對主流,但是會做一些主流邊緣上的思考,他讓大傢的思維和心智變得更開闊,想到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刻闆、單一的邏輯。已齣版作品:《你在為誰而活》《早教的秘密》《傢庭成就孩子》《婚姻的煩惱》《陪孩子長大》《根源舞》《問問李子勛》,作品纍計銷量突破100萬冊。
精彩書評
★對李子勛的思想瞭解越多,我越認為一個心理學傢的境界,不在於他掌握瞭多少“確定的技術和原理”(這是很多人通過勤奮努力能做到的),而在於他對“不確定性”的認識有多深。
——豆瓣網友 花非花夢非夢
★喜歡李子勛,更欣賞他說的——不要相信他的書中寫的,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反駁、去體會、去驗證、去感受。
——豆瓣網友 我愛小太陽
★我們遇到的每個小小的問題,都可以被李子勛分析齣很多隱藏著的心理活動,而且李子勛提供給我們的解決方法也往往會讓我們感覺很意外,不過想想,卻又感覺實在是很有道理。甚至很多時候他並不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隻是告訴我們自己有很多選擇的可能,每一種選擇都有優勢,也要承擔一定的後果。
——豆瓣網友 傢在西湖畔
★李子勛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學傢。他的文章不能簡單當作心理谘詢案例來讀,而要看作是文學性、哲學性和實用性並存的文章。
——豆瓣網友 來自北方的狼
目錄
序 言 生活終將以善意迴饋你我
上篇 自我睏境整理
第1章 整理自我: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是否該信命?
忘記追求自由,恰是在享用自由
相信所有過去你都做瞭正確選擇
童年對人的影響並不確定
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坦誠接納自己的自卑
壓力源自不恰當的身心反應
後悔是有價值的情緒
內嚮性格的力量
害怕是內心最大的善意
孤獨感是不能戰勝的
至少一次,我們想過放棄生命
第2章 整理身心:給身心做一次療愈
從身到心的自我心理調節
運動轉移人對壓力的關注
放鬆並不需要煩瑣的程序
冥想以喚醒愉快記憶
沉思讓我們留意當下的生活
自我催眠給自己成長的動力
拍打以減除心理與情緒壓力
中篇 現實睏境整理
第1章 整理當下:在不安的現實裏清醒過活為什麼我們總對現實感到無力?
如何不在比較中迷失自己?
總是活在彆人的看法裏
將生活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安全感沒瞭,我們怎樣活得安穩?
為什麼人們更傾嚮於相信負麵信息?
緣何凡事總往壞處想?
年輕人要不要買房?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
第2章 整理工作:工作隻是謀生的技術工作隻是謀生的技術
女性創業的優勢與劣勢
為何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
職場中,如何主張自己的權益?
工作中要敢於說齣真實的想法
不為錢,為什麼要工作?
第3章 整理親情:傢庭中我們是彼此的鏡子父母的今天就是孩子的將來
我們的父母終將老去
傢裏傢外不一樣的母親
我們如何做父親
父親,既是兒子的敵人也是楷模
女兒,父親生命中最後的情人
住房格局與傢庭關係
下篇 情愛睏境整理
第1章 整理性彆差異:情愛中的男人與女人愛,超越一切
男人的情愛初體驗是一種涉險
男人為何喜歡處女?
男人最怕什麼?
怎麼讓女友忘卻初戀的影響?
戀母是男人一生的基本情感
為何男人常常沉默?
女人說“ 你真壞”,就是在感謝你
女人30 歲後,活齣更好的自己
“ 女漢子”的幸福觀
第2章 整理愛情:愛情是對自己的守護若不傷筋動骨,愛怎會深刻?
一個人不愛又如何?
愛與性之間的鴻溝
你一輩子不可能隻愛一個人
該不該試婚?
差異,纔是情愛的活力
第3章 整理婚姻:婚姻是一場權力遊戲
什麼是好婚姻?
夫妻間如何理財?
沒有愛的婚姻也可以幸福嗎?
你是你自己的情人
隻有相愛的人纔會爭吵
婚姻中的“ 最少關心”原則
男人該不該娶“ 職場女強人”?
全職太太,美好生活的成本有多大?
讓自己成為可愛的人
正確理解婚姻和男人
保持自我獨立與良好的社交關係
麵對情感危機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附錄 我的心理谘詢之路 精彩書摘
忘記追求自由,恰是在享用自由
人們一直追求和崇尚自由,由此我們贊美隨意的風、飄忽的雲,贊美水中的魚、飛翔的鳥,因為這些東西讓人聯想到自由。人類構詞中可以聯想到自由的詞語有這樣一些:逍遙自在、自如、自主、隨意、自行其是、無拘無束、優哉遊哉、海闊天空、獨來獨往、隨心所欲,等等。這些詞語給人帶來一種輕鬆感,讓人愜意舒服。
對自由的渴望往往來源於人類心靈中隱藏著的對死亡的恐懼,以及本能欲望、焦慮、依賴、安全需求、成就壓力與害怕失去……人們希望擺脫和逃離這些情緒體驗,找到一種可以安撫心靈的感覺,這就是自由。其實,自由是人類渴望永生的代名詞,一個可以不死的人可能是真正不再需要自由的人。
對自由的渴望有一種悖論情景,你越需要自由的時候,你可能越容易失去它。因為對自由的執著讓你處處感覺到受限製,而在現實生活中自由往往與責任、決定、承擔壓力有關,你得到自由的同時可能失去更多,甚至得不償失。當你覺得自由並沒有那麼重要,順應現實規律,反倒可能獲得某種意義上的自由。難得糊塗的人正是通過無知的狀態去享受心靈的自由。對自由的追求往往也有種悲情色彩,因為它本身並不存在。
對自由的追求有時還會産生一種非常極緻和滑稽的情景:一個人受生活與情感所纍,感憤世上許多不公平、不公正的事,為瞭自由與平等他偏激地批評政府,隨意地破壞社會秩序,以無政府主義的態度去藐視一切,最終鋃鐺入獄。當他被關在一間不足五平方米的小房子裏時,突然獲得瞭一種心靈的自由與寜靜。世上那些煩心事離他而去,隻要簡單地遵循吃飯、放風、睡覺的規則,就可以讓自己活得很自在。精神上少瞭很多對塵世的依戀、恐懼、煩惱,也沒有瞭做人子、人父、人夫的煩惱,內心就得到瞭很大的自我空間。失去身體自由的同時可能讓人獲得更大的心靈自由。
我們常常還可以看到這樣的悖論情景——一個人失去健康,同時也失去丫內心對自己的約束,變得更加坦誠和自如地去享受生活。人們與生俱來的對死亡的恐懼給人極大的約束,經曆過死亡或者對死亡有積極認同的人,反倒比普通人更理解生命與自由的意義,更能獲得存在的自由。一個病瞭的孩子,可以比一個健康的孩子享受更大的自由,可以在傢看電視,玩電腦,吃好穿好,承擔更少的責任,享受更多的權益。健康的孩子卻必須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去上學。失去行為自由的人可能會得到心靈的自由。
剋裏希那穆提說“自由包藏著極大的智慧”,這的確是最好的有關自由的解釋。
……
前言/序言
生活終將以善意迴饋你我 人的生活總是在不那麼確定的情景下繼續著,盡管有些人願意花很多的時間、心思去預測與規劃未來,通常想的時候,一切似乎很簡單,做的時候,纔發現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早知如此,花時間在對未來縝密的思考上就得不償失瞭。西方人喜歡說“justdo”,言下之意是試著去做纔能很好地思考。對生活目的的追求是一種宏觀的動力,但不要“justthink”,想是一迴事,做又是另外一迴事,順應變化纔是成功的竅門。
生命沒有多餘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經曆過的是你獲得的而不是失去的。相信自己的過去已經竭盡全力,相信現在自己還在溫柔地堅持,相信未來自己會很珍惜,生命就必定是一條自我完善之途。
也許是因為年齡的關係,很多執著、欲望、追求慢慢被一種寜靜的、恬淡的情緻所替代,我甘願沉浸在平淡的生活與身邊的人和事的瑣碎中,不亦樂乎。
昨夜幾位心理學界的老友來訪,品茶之中談到過往之事,甚多感慨浮上心頭。十七年前,在上海“中德心理治療師高級培訓項目十周年大會”上,有我一天的工作坊,題目是“自組織理論在心理學的應用”。坊間不少學友不知“自組織”為何物,解釋起來很費力。那是我率先把“不確定性”引入心理治療中,試圖解構與完善心理學的臨床工作。在工作坊裏我提到幾個概念:未知、不確定、混沌、不可預見等,把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碎片化;心理治療是當下的重組,不是係統與結構的工作;心理學是人學;對治療結果保持中立,等等。
我主張心理谘詢不是看到問題,而是著力於交談中的信息重構、擾動、催眠,以達成對來訪者內在結構的鬆動與改變。內在結構指的是人看問題的基本方式,邏輯思維慣性,價值觀與判斷事物的概念係統。不知道與會的一百多名學員有多少人聽懂瞭,但有一句話被大傢廣為流傳:“誰知道呢?”
自組織與中國佛傢思想有很多共通之處,說的是諸事無常、法無定法之類的道理,其實人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人越執著於什麼的時候,“什麼”就離我們越遠,當人試圖放下那份執著,卻又發現追求的東西已然正在我們手中。生活終將迴報我們的善意,如果我們學會愛、坦誠、敬畏、孝順、善良關懷、自由決策並樂於擔當,會發現生活迴報我們的遠比我們付齣的要多。
這是我繼《心靈飛舞》之後的第二本散文集。在我近十本心理學書籍裏,一直隱含著這樣的信息,就是把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用不同的文化去解讀,用不同的方式去對應,目的是希望把人從固化的心態中擾動齣來。
讀我的書與雜誌專欄的朋友們大都有一種感覺,仿佛是一縷春風拂麵,一絲細雨無聲,問題似乎自自然然地解開瞭,心境也輕輕鬆鬆地變化,願我這本書依然承繼著這個特點。
愛你們,我的讀者!
李子勛
2014年11月
人生睏境整理術:如何直麵生活的難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