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博大精深、曆史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史的生動寫照。她以獨特的生命力佑護著華夏民族的繁衍生息,並以強大的輻射力影響著周邊國傢乃至世界的飲食風尚,享有極高的世界聲譽。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地域文化,她以農耕文化為基礎,輔之以漁獵及畜牧文化,傳承瞭中國五韆年的飲食文明,為中華民族鑄就瞭一部輝煌的文化史。《中國飲食文化史(套裝共10捲)》一書,時空跨度廣遠,全書自史前始,一直敘述至現當代,橫跨時空百萬年。全書著重敘述瞭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齣現至今的一萬年左右華夏民族飲食文化的演變,充分展示瞭中國飲食文化是地域文化這一理論學說。
《中國飲食文化史(套裝共10捲)》全書內容廣泛,資料翔實。每個分捲涵蓋的主要內容包括:地緣、生態、物産、氣候、土地、水源;民族與人口;食政食法、食禮食俗、飲食結構及形成的原因;食物原料種類、分布、加工利用;烹飪技術、器具、文獻典籍、文化藝術等。可以說每一捲都是一部區域飲食文化通史,彰顯齣中國飲食文化典型的區域特色。
目錄
《中國飲食文化史·長江下遊地區捲》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區域地理及人口構成
第二節 曆史沿革
第三節 飲食文化特色
一、“飯稻羹魚”的膳食結構
二、消閑雅逸的茶酒文化
三、精細柔和的飲食風格
四、異彩紛呈的食器食具
第二章 河姆渡的原始曙光
第一節 舊石器時代的飲食文化
一、火的發現、發明與熟食的開始
二、三種重要的烤食方法
三、食物及捕食活動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的飲食文化
一、河姆渡飲食文化
二、馬傢浜飲食文化
三、龍虯莊飲食文化
四、良渚飲食文化
第三章 夏商周是吳越春鞦
第一節 江河飲食文化開始交流
第二節 飲食原料和烹飪技術
一、食物原料
二、飲食器具
三、烹飪技術
四、《楚辭》中的吳地飲食風貌
第三節 食禮製度的形成及其文化氣質
一、食禮的形成
二、食禮製度的文化內涵
第四節 範蠡、計然的飲食思想
一、範蠡的飲食思想
二、計然的飲食思想
第四章 秦漢江淮
第一節 長江下遊地區飲食結構
一、主糧品種
二、副食種類
三、酒及其他飲料
第二節 枚乘《七發》與淮揚菜之濫觴
第三節 豆腐的發明
第四節 秦漢時期的飲食文化思想
一、《淮南子》中的飲食文化思想
二、《論衡》中的飲食文化思想
第五章 六朝金粉
第一節 “北人南遷”對長江下遊地區飲食文化的影響
《中國飲食文化史·西南地區捲》
第一章 概述
一、西南地區的地理曆史概況
二、西南地區的飲食文化特色
第二章 史前至先秦時期
第一節 四川地區飲食文明之濫觴
一、巴蜀地區原始經濟的開發
二、巴蜀先民的飲食生活
第二節 雲貴桂地區飲食文化之萌起
一、石器時代的生計方式及青銅文化
二、青銅時代的飲食習俗
第三節 西藏地區的早期文明
一、各具特色的三大早期文明
二、高原飲食結構及炊餐用具
第三章 秦漢時期
第一節 巴蜀經濟興旺,飲食文化繁榮
一、巴蜀經濟的全麵興盛
二、茶酒食事興旺,地域特色初顯
第二節 西南地區設郡縣與各地文化交流
一、秦漢政府西南設郡促進瞭西南農業發展
二、多地區飲食文化的相互影響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四川地區遠離戰亂的穩定與富足
一、巴蜀糧足市旺豐饒依舊
二、巴蜀飲食習俗及烹飪特色
第二節 雲貴桂地區的平穩發展
一、農牧業生産與社會生活狀況
二、農作物食物資源與飲食習俗
第五章 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節 四川地區農豐國富空前繁榮
一、川地經濟大開發
二、飲食文化空前繁榮
第二節 雲貴桂地區的經濟大發展
一、社會經濟大發展
二、崇尚生猛野味及海鮮的飲食習俗
第三節 吐蕃王朝的興旺
一、吐蕃王朝建立後的諸業興旺
二、飲食文化漸臻成熟
第六章 宋朝時期
第一節 四川地區經濟繁榮文化興盛
一、社會經濟高度繁榮
二、巴蜀飲食文化走嚮成熟
第二節 雲貴桂地區的穩定發展
……
《中國飲食文化史·東南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中遊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黃河下遊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長江中遊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東北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西北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中北地區捲》
《中國飲食文化史·京津地區捲》
精彩書摘
2.秦漢時期巴蜀開啓種茶的曆史
一般認為,開啓人工種茶曆史始於西漢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在四川名山縣濛山。據《天下大濛山》碑記:濛山芬祖師吳理真將七株“靈茗之種,植子(濛山)五峰之中”,說它是“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的“仙茶”。這是我國最早栽茶的文字記載,開啓瞭濛山茶的曆史,也掀開瞭中國茶文化的新篇章。
巴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古盛産名茶。漢時,除馳名的“濛山”“仙茶”外,《華陽國誌·蜀誌》言:“什邡縣山齣好茶”,其茶産於縣西山區,今仍産茶。“南安、武陽皆齣名茶”,南安茶主要産於今丹棱、洪雅一帶;從《僮約》中“武陽買茶”的記載,也說明當時新津、邛峽一帶産茶。産茶的地區還有涪陵、湔(jian)底道等。至漢代蜀中以産茶聞名的地區已有數處,並已開始形成不同的地方品種。
在秦漢的種茶和飲茶者中,土著民族占很大比例。川東巴人與川西氐人,均已飲茶成俗;川南焚人也以産“香茗”聞名。當時,製茶主要靠日曬,不用鍋炒,外來移民很快從巴蜀學會種茶和飲茶,並傳播到外地。清人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可知秦漢時巴蜀地區飲茶已很普遍。
最早記錄茶事的,大都是四川人。如漢代成都人司馬相如撰寫的《凡將篇》中就有茶的記載;而最有價值的記載,是西漢時資中人王褒所撰《僮約》。西漢末年,成都人揚雄《蜀都賦》這樣贊美茶:“百華(花)投春,隆隱芬芳,蔓茗熒鬱,翠紫青黃。”東漢成書的《本草》,亦有川茶的記載。
3.秦漢蜀酒釀、銷兩旺
秦漢時期,巴蜀酒文化高度發達。最直觀反映當時酒文化發展盛況的,是四川地區大量齣土的漢代畫像磚,從中可瞭解到酒的生産、銷售與消費的過程。
當時,巴蜀地區釀酒業興盛,齣現瞭專門的釀酒作坊。成都東漢“馬廄、織機、釀酒”畫像石,反映瞭當時地主莊園釀酒的情景:圖中有五口釀酒的大陶缸;畫像石右側一農夫手牽牛車,將滿車的糧食運到作坊釀酒。另有畫像磚反映瞭蜀城邑中齣現瞭專門釀酒的作坊,市場上還有專門批發酒的商鋪,路邊道旁是一大批專門酤酒的小店,道上有載酒的獨輪車與挑酒的挑夫。這些畫像磚形象地反映齣漢代釀酒售酒兩興旺的情景。據《漢書·貨殖列傳》載:“通邑大都,酤一歲韆釀。”唐人顔師古《注》:“乾甕以釀酒。”說明在大都市和交通要道上的城邑,一年之中至少可買賣上韆甕的酒。而商肆林立的成都,沽酒業必然興旺。酒業興盛還錶現在當時已經存在一整套係統的酒器。在宜賓漢代墓葬及窖藏中就齣土瞭一大批酒器,主要有銅壘、銅壺、銅鐎(jiao)鬥、銅勺、耳杯、筒形陶提罐、高頸領陶罐等,經確定,其中包括瞭釀酒器、盛酒器、溫酒器、飲酒器等類。酒的暢銷,說明飲酒之風盛行於秦漢時期的巴蜀地區。秦漢時期,酒文化中的“禮”也逐漸成熟,多與各種日常活動聯係起來。在宜賓長寜的東漢紀年畫像岩墓,刻有一幅“夫妻餞行圖”:妻子舉杯為丈夫餞行。酒不僅作為日常飲料,而且作為祭祀之品。濾州城西1984年齣土的第8號漢代石棺,有一幅《巫術祈禱圖》的祭祀畫像,圖上兩位巫師正以杯中之酒為祭物,進行祈禱儀式。蜀地喜飲酒的並不分官吏與普通百姓,雖奴僮亦如此,在《僮約》中即有奴隸“欲飲美酒,不得傾杯覆鬥”的規定。
四川江河眾多,岷江水質清澈甘甜,是釀酒的優良水源,加之漢代釀酒技術的提高,已普遍使用“麯”釀酒。從秦至蜀漢時期,巴蜀地區的名酒已有多種。例如:甘酒,為用糧食釀製的酒,其釀法是“少麯多米,一宿而熟”,操作簡易。20世紀90年代在西蜀漢墓中,多次發現寫有“甘酒”字樣的陶罐。西漢成都的清醥(piao)酒,鼕釀夏成,發酵期長,酒味醇正,濃度較高,據說有“一醉纍月”的效力。酴醵(tumi)酒,釀時酒中加花,色香味俱優。清酒,巴人善釀,此酒釀造時間較長,濃度較純。朐忍巴鄉村(今重慶雲陽縣東六十裏)村人尤善釀此酒,俗稱“巴鄉清”。旨酒,為甜米酒。巴詩雲:“旨酒嘉榖,可以養父”,“嘉榖旨酒,可以養母”,說的就是這種酒。此酒度數不高,男女皆宜。
……
前言/序言
中國飲食文化史(套裝共10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ietetic Cul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飲食文化史(套裝共10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ietetic Culture]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飲食文化史(套裝共10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ietetic Culture]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