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艺事

京城艺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祝兆良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980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918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4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学生、老北京人、曲艺爱好者、对北京文化感兴趣的国内外人
  1.《京城艺事》一书,采用高档米黄色带底纹特种纸封面,内文80克纯质纸,外观高大上,艺术气息浓厚。
  2.首部讲述北京曲艺圈圈内圈外六十年的发展之路的作品。
  3.该书讲述了北京知名的曲艺人如侯宝林、田占义、梁爱民、李金斗、郭德纲、李菁、嘻哈包袱铺
  4.《京城艺事》一书,聚焦了“坚持”这一词,特别是在特殊环境下,如夜场、洗澡堂等地过往的艰辛岁月。已经成名的回味过去的成名之路;还没有成名的正在努力地坚持着;更有一些人只在乎“爱”的过程。让人在隐隐心痛的同时带着一股“上进”的勇气。

内容简介

  当今浮躁社会缺乏什么?坚守。本书通过对二十多位曲艺圈内的人物的采访,讲述了北京曲艺六十年的发展史。其中既有六十年前抗美援朝下曲艺人的牺牲与付出,更有今日市场经济下曲艺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四处出击的无奈。在六十年中,他们没有丢掉的是对曲艺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曲艺的圈里圈外,既有人世间的一切丑
  更有人世间的一切美
  向所有曾经、现在、未来坚守的人
  致敬
  人生如有来世
  我仍旧爱你——曲艺

作者简介

祝兆良,1970年生人,正宗评书——北京评书第九代掌门连阔如徒孙、连丽如之徒,因师兄弟排行第三,曲艺圈内称为“三爷”。主打书目《东汉》《康熙私访》《雍正剑侠图》,自创评书《赛金花》等长篇书目。

内页插图

目录

我非世家——田战义
肉铺票房——记与李菁、张金山的评书往事
能示弱才是真正的强者——李增瑞
相声艺术不能省事——刘洪沂
相声隐忍中铸就辉煌——赵福玉
侯门大弟子——贾振良 
“惟一”的“连盟”——连旭 
一代宗师——梁厚民 
活在曾经时代的人——马星野 
快书凤凰——章学楷
笑眼小孩——演员程磊的故事(主谈侯宝林等老艺人)
蓄势待发——秦永超
弹挑之间度春秋——孙洪宴
曲苑一家人
曲终人散——记忆中的单弦票房
谭派传人——张蕴华
岔曲要造反的保守者——记我的老师张卫东
随缘乐——司瑞轩
艺坛贵族——王金凤
《开心茶馆》主持人——康大鹏(主谈郭德纲的成长经历)
话剧曲剧相声——记演员李林
另类帅哥,记曲艺杂家崔琦
票界名宿——高家兰
寻访“南城二哥”
附录
小院里的评书梦 
风尘挽歌——创作《赛金花》随笔
浅论评书演员之形体修炼 
新评书体系
曲苑姻缘票房牵

精彩书摘

肉铺票房——记与李菁、张金山的评书往事
一个演员能不能红,据我来看,技术不是最重要的,而性格与气质却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光阴荏苒,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看着当年的合影,我们的容貌皆已大变,曾经的意气风发,如今,都抹上了一层沧桑。第一次见到李菁,先看到的是一个消瘦的背影。他的身材十分协调,宽肩细腰,从侧面看,脊椎是一道流畅的曲线。在夏日里他常有一个潇洒的动作——在略感瘙痒时,用手中的折扇在白衬衫的背部从下往上轻轻一划,然后再挠挠头,那是别具一格的风度。我没想到,他会是多年以后万人倾倒的大明星!
在我们这代曲艺演员中,李菁是最有女生缘的。在他还未出名时,就曾经有女孩徘徊在他大学的宿舍楼下,就为见他一面,也有女孩在他练早功的公园门口等他,只为和他能骑一路自行车。我曾在后台看到许多女演员找机会和他攀谈,向他要电话号码。有一个女观众频频对我示好,几次要请我吃饭,我问:“到底有什么事啊?”她低着头,羞涩地对我说:“你能帮我认识李菁吗?”有无数人向我指点“泡妞”的秘诀——见到女孩一定要多说话,多抖“包袱”。在李菁身上恰恰得到反证,他平时话很少,见到女人也不会反常。在嘈杂的场合,他常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仿佛只是靠从骨头里发出的那份沉稳、干练的气息,就可以征服无数的异性!
我从未见过他与人争执、冲突,他于此感到不屑,大概因为是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种确信。记得有次吃饭时,他忽然竖起食指,一脸严肃地对我说“男演员,三十岁出名不算晚”,然后轻轻捶了一下桌子,好像是在确定这句话。很巧,三十岁,他的事业风生水起。
在认识李菁以前,我从未注意过自己的衣着,这圈子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讲吃不讲穿”。包括一些名家,在台下的衣服油渍麻花,鞋永远是趿拉着,仿佛这才代表自己是“行里人”。李菁那时就有意识地对自己“包装”,他总是穿着与自己气质吻合的服饰,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懂得提包的颜色与衣服的搭配。
在冬日里,他常穿一件藏蓝色中长风衣,挎着深黑色的皮包(当时很难买到,皮包里配有衣架,可以把大褂放在里面,皮包两头对折,扣在一起,就不显得大了),戴着墨镜,配上一条黑红格子的围巾,的确帅!我后来才发觉,我在各方面都不知不觉地模仿他,这使我有些生自己的气,我也要有个性啊!但至少李菁教会了我一点——要想成“角儿”,在没成以前就要按“角儿”的标准,去修饰自己的举止、言谈、外表装扮。
2005年年底,德云社瞬间爆红,李菁在几天的时间家喻户晓。有人对我说:“他现在火了,再碰到他,他肯定会装不认识你吧?”我说:“那他就不是他了。”自然,李菁的女粉丝群也在迅速扩大,有个女孩儿对我说:“把少帮主(指李菁)的奋斗史拍成一部电视剧,一定很励志,很好看!”我说:“你了解他的奋斗史吗?他有今天的成功,是应该的,合理的,但我知道,有很多人吃的苦比他多。”


我的工作单位是在铁路的机务段,一天,有个同事迫不及待地对我说:“昨天晚上在大街上看见一个神经病!”我说:“神经病遍地都是啊。”他说:“是个说评书的神经病,在大街上骑一二八车,嗓门儿特大的说书,路上的人都回头看他。”我问:“这人是不是中等个,长得有点儿胖,圆脸儿,声音有点儿刺耳?”他说:“没错,你认识他?”
张金山,河北邯郸人,出生在当地一个干部家庭。从十几岁开始痴迷评书,已进入半疯癫的状态,可家里和曲艺界八竿子也打不着,他爹逢人便说:“怎么办?不让他干这个,这孩子就废了!”十七岁,张金山背着个小书包,带着一点儿路费,坐火车直奔鞍山,去求访他心中的偶像——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到了才知道,刘老师那时已经是中国曲协主席,早搬到北京去了。张金山又来到北京,中途在火车上还得了一场大病。到了伟大的首都,张金山先当了个临时工,然后想办法打听刘主席住在哪儿。终于,他从电台“骗”出了主席的电话号码,几次通话,刘兰芳总算允许他登门拜访。
张金山高兴坏了,他把自己收拾一新,身上仍然斜挎着那只小书包,找到刘先生住的小区,在门口被保安厉声盘问了半天,才让他进去。他敲开屋门,站在门里的是刘主席的丈夫——快板书表演艺术家王印权。他看到张金山,很热情地招呼他“来,来,快屋里请”,张金山战战兢兢走进去,王老师说:“先歇会儿,喝点儿水,待会儿再干!”张金山先是受宠若惊,随后就懵了,待会儿干,干什么啊?王老师指了指天花板,说:“就是上面这个灯,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是不是什么地方虚接了?”张金山说:“我是个评书爱好者,来向刘老师求教的,这是刘老师的家吗?”王老师恍然大悟,“哎呀,看你背着个小书包,我还以为你是电工呢!”
王印权先生算是替老伴儿收下了这个学生,我曾听王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农村娃,大老远地跑到北京来,一边打工,一边学艺,难啊!我们做老师的该多照顾照顾他。”王亮(王印权侄子,快板演员)曾对我说:“我二大爷常对我们讲,‘你们得多学学你们金山哥的刻苦劲儿’。”
我和李菁都是在文化宫(即劳动人民文化宫工人业余曲艺团所在地,北京大约有一半知名的曲艺演员出自此处)认识的张金山,曲艺团招人,他来应考,上台说了一段《呼延庆打擂》。他一张嘴,台下一阵交头接耳的议论声。闭眼听,活脱儿一个刘兰芳,音色可以乱真!(曾有一段时间他为电台播广告,观众都以为是刘兰芳播的)
他的声音韧性极好,但的确刺耳,有的老先生听到中途就出去了,说是心脏受不了,得含粒速效救心丸才能接着听。即便如此,不可否认,数年苦功不是白练的:手眼身法步精准地配合,表演人物时的跳进跳出,清晰、迅速。他有一双灵动的眼睛,遗憾的是稍现媚气。等他下场,我们三人便攀谈起来,这时张金山好像因刚才的一显身手颇为得意,把折扇在右手的五个手指间旋转着。
一细聊,才知道他现在在龙潭湖公园外的一个熟食店上班,而我的单位和李菁的家离那儿都不远。张金山把扇子打开,在肚子前“呼哒呼哒”地扇着,慷慨地说:“行啊,你们回头找我玩儿去。”我们三人一起走出文化宫,我在他后面,看到他走路的姿势很特别,膝盖以上基本不动,只是两条小腿紧捯,活像戏台上的彩旦。一个男人身上有女气,要么令人生厌,要么令人生畏。
过了几天,我和李菁一起找到那家熟食店,一瞅,连前屋带后院,统共也就五六十平方米。张金山有七八个同事,除了一个老太太,其余大多二十上下。坐在前屋写字台后面的是老板,歪斜着身子,叼着烟卷儿,一脸的横肉,似乎在表明他是卖熟食的。到了五点,店里其他人都走了,张金山晚上值班,可以住在店里,他把门一锁,这里就成了我们的天下了。
我们商量一人说一段儿书,然后互相给挑毛病。李菁先来段《桃花庄》,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温”。一百零几斤的体重,要想说活鲁智深,实在不容易。但他用自己那双巨眼弥补过来——“花和尚一双大眼努于眶外。这双眼,白眼珠儿特别大,黑眼珠儿特小,白眼珠儿把黑眼珠儿都快挤没了,挤成一条线,双眼长成这样的人,胆子特别大……”说到此处,他把上下眼皮一合,眯成了一道缝儿。我和张金山都乐了,这个演法只适合他。果然,后来证明,他的胆量和双眼成正比,和体重成反比。我对曲艺演员的形体美初步的印象,源自李菁。那时,他经梁厚民先生的点拨,台上的身姿似斜而正,似正而斜,挺拔俊俏,功架洒脱。不知为什么,近几年和那时比,倒觉得有些退步了。
张金山演的《打虎进城》,要论当时的本领,他是我们仨里最好的。如何“布置”一段书,横生枝杈,制造噱头,又不能离题太远,他已经有些经验。尤其对“书筋”(诙谐人物)的塑造,虽然台下只有两个人,但已可联想到若在茶馆或剧场,一定会要下不少彩头。对口技的运用,我和李菁都不懂,只有他已略通门径。
最后我说《灞桥挑袍》,上来没几句,张金山就叫停,冲我吼道:“你这是说书呢吗?”我说:“怎么了?”他说:“几句跟一句似的。”从他那儿,我才知道评书里有“节奏”这东西。
此后的很长时间,我们基本一周一聚。可以这样说,我的表演启蒙,是李菁和张金山点拨的。我至今感激这两个人,尽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是没有摩擦……许多人难以接受张金山语言的急促,就说他一无是处,其实,他应当称得上是我们这一代演员中,接受过系统训练,并通过自己的揣摩、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完整表演体系的人。他秉承、自悟的一些表演规律,即便是外行人看来,也是生动有趣的。
我那时还常挂“鬼脸儿”(面部表情僵硬)。张金山教我放松的方法很特别——不管其他器官,只需松弛自己的嘴。不能撇嘴,否则会显得“面冷”,使脸的上半部僵化。即便是在不说词儿的时候,也不能闭嘴,嘴一闭,在台上的神就断了。


他传授给我一个手眼配合的方法,在我后来的表演低谷期,这个方法帮我重新找回了台上“凝神”的感觉——身体头部保持不动,伸出左手(要是左撇子就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高与肩齐,与身子平行顺时针画圈,再逆时针画圈,双眼一直紧盯着指尖,循环往复,每天40分钟,很枯燥,但很见效。
他很注意手脚的交错、协调,在一般情况下,脚是丁字步,哪只脚在前(如左脚),上面的手就要位置相反(右手在前)。
他会三种方法学“马跑”的声音:一是,上下齿张开约一寸距离,随着气流催动,舌尖在上下颚之间波动;二是,微张开嘴,气流催动舌根,发“啊呀”的声音;三是,下嘴唇往上兜起,用舌头嘬下嘴唇,再松开,十几下,力量由强到弱,但最后一下要干脆(这种方法是在模仿一匹马由远至近跑来,最后停住的过程)。
他还教我定位想象。如“掏翎子”,双手置于脑后,各伸食指中指,用意念想象捋双翎尖,“涮”出一条弧线到身前斜侧45度,凝住眼神想,翎子有多长,翎尖在什么位置。
那时我们三人常做一个游戏。口中从一数到十,配合手势,看谁做得最放松、自然,张金山最强,李菁次好,我最差。
我们这一代演员,对自己的经验很少去做书面总结,有些人是受对诀窍“秘而不宣”传统思想束缚,有些人是懒得做这项工作。其实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对后来的初学者是颇有益处的,甚至看后水平会突飞猛进。旧日的伙伴们,请现在就拿起笔,不要等真正老了再去写“回忆录”,因为“过程”是会遗忘的。
几乎每次“过排”前,我们仨都在一起吃饭。张金山的拿手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我一直有个想法,看一个人做菜,就能看出他的艺术品位。过完三段书,我们集体去小便。张金山一推开肉食店的门,必然要大声吼道:“说书唱戏劝人方,一条大道走中央……”不为练功,纯粹是发泄。路灯底下玩儿棋的几个老头儿,吓得直哆嗦。我们走进对面阴森的小茅房,站成一排,哗啦啦的流水声过后,张金山提上裤子,扭过头来问我和李菁,问:“你们碰过女人吗?”李菁说:“没有。”我说:“处男。”他听罢,在厕所里面一阵坏笑。
张金山平日里信口开河,有些事倒藏着掖着,他在老家早就结婚,并有一子。
有一天,我们仨约好到熟食店聚齐儿。我到了,见只有张金山在看报纸,就问他:“李菁还没来?”张金山告诉我,李菁的脚被开水烫了,现在在家呢,然后问我:“一块儿看看他去?”我说:“好!”我们在路边买了个大西瓜,拎在手里,蹬上自行车,直奔李菁家。一路的颠簸,西瓜都平安无事,可到了屋门口,就听“啪嚓”一声,西瓜落在地上摔裂了。是我失的手,张金山埋怨我一句,我倒认为,这是个吉兆。
屋门开了,李菁的爸爸把碎西瓜捡进去,笑着冲我们说:“快进屋吧。”我连说:“真不好意思。”这时,李菁从卧室里一瘸一拐地走出来,看他脚上裹着厚厚的纱布,狼狈的样子,我不觉有些心酸。我们让他赶紧回屋躺着,李菁说:“那你们进来。”他躺在凉席上,我们走到床边,李菁的妈妈说:“刚才他要骑车找你们去,我说脚都肿成这样,不许去,他刚才还生闷气呢。你们来了,好好聊聊。”说完,她为我们关上了房门。李菁指了指书柜,让张金山取出几本书,原来,这几天他得了几个好话本,我们的聊天内容又转到评书上。李菁也忘了自己是个伤员了,越聊越兴奋,还要下床使身段,我和张金山给拦住了。李菁拍着腿,说:“大夫告诉我得躺半个月呢,真耽误事。”张金山劝他道:“没事儿常看看书,要不我们常来看看你。”
……

前言/序言

代序:风中的承诺——演出十二年琐记
夜色阑珊,霓虹灯闪耀。亚运村的一家饭店大厅内,人头攒动,桌上杯盘狼藉,无数人在吞云吐雾,一片香烟缭绕。大厅北侧搭了一座小台,前面放着两个不时嗤嗤作响的麦克风,一位老先生正带着我说相声。虽是吃饭的地方,但一老一少身着长衫在那儿一站,大都觉得很新奇,所以“给耳朵”。
那天我激情澎湃,一段《八扇屏》气口上虽然不准,但当时身体状态不错,倒也酣畅。见“底”了,我心中暗喜,这场活总算圆满。恰在此时,正对着台的头一桌站起了一个人,他瘦得像麻秆,戴着眼镜,嘴角挂着令人恶心的坏笑:“你们这俩孙子先别说了。”他指了指坐在中间的一个人,那人长得臃肿肥硕,留着平头,嘴唇外翻,嘿嘿地笑着,一望便知,是黑道中人。“麻秆”说:“我们老板今天过生日,让你们捡个便宜,说一百句祝寿的话,给你们五百块钱。”周围的七八个人一起鼓掌,冲我们吼道:“妈的,快点!快点!”
老先生侧过头来看着我,表情好像在问“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的确幼稚,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竟是打架。但对方大约十个人,我知道,这些人几乎每个随身都佩匕首。当然他们也有所顾忌,动手的时候,大拇哥掐在刀尖往下一寸多的位置,扎在人身上横着一豁,能把肉揦开,却不伤里面的内脏。不过,这是在道上混了多年的老流氓才懂的,初入江湖的“生瓜”,根本没有这种“寸量”。
敢陪我打架的伙伴那天都不在,若动手,我一个人是净等着吃亏。当时自己内心的感觉,竟不是恨这些挑事的人,而是恨自己的犹豫、迟疑。我当时真傻,在台上骂了一句“说你姥姥”后,转身就往台下跑,不用回头,听声音就知道那些人扑过来了,同场的老先生冲我大喊:“小祝,快关门!”我冲进后台,把门“咔吧”锁上了,紧跟着门外就是凿门、踢门、谩骂的声音,我真是个孩子,当时心很慌,从饭馆的后门一溜烟儿跑到了大街上。
过了大概一个钟头,才转回来,刚进后台的门,迎面就碰见那位老先生,他狠狠地在我的后脑勺上撸了一把,“小兔崽子,你跑了,把我扔里头了!”我问:“大爷,吃亏了?”老先生抖了抖身上的袍子,“看看,扣儿都扯掉了。”我连忙说:“回头我给您做件新的吧!”他用手拍拍我的脸:“哈哈,当真啦,大爷跟你开玩笑呢!”听他说这话,我心里有一阵儿发酸。很多人觉得曲艺圈的人坏,其实大错特错,真正干这一行的人,都是极仗义的。
人品坏的,都是假充内行,是圈外人,但滥竽充数的太多了,真的就变成假的,假的倒叫人以为是真的了。几个后台的阿姨也围过来,嘱咐我:“一会儿回家的时候多留神!”饭店的老板走进来,大家都不敢说话了。他手里拎着一条挺大的钢板尺,先在桌子上“啪啪”抽了两下,嘴上动了动,听不清说什么,好像是在骂我,然后大吼道:“滚吧,我这儿不用你了!”1998年,那年我十八岁。 
有人误以为,我的家境一定不好,因为生活所迫,才跳进这个火坑。其实,我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家里也不在意我往回拿了几个钱,我从小衣食无忧,从未体会过囊中羞涩的感觉。之所以做这一行,纯粹是因为喜欢。至今,对于影响我选择这门艺术的那一段背景我仍然记忆犹新。
十八岁那年夏天,一日天出奇的蓝,我独自一人骑车到了紫竹院,公园外的铁栏杆下有一条小河,两岸是绿草坪的堤坡,一座朱红色的小桥横跨河面。这一片风景,我仿佛在梦里见过。我把车支好,顺着堤坡走到河畔,见碧波荡漾,河面泛起层层的小浪花,我陶醉了,觉得人世间极致的幸福莫过于看着这一番景致。河中有鱼,黑黑的,如梭般穿过。我脑子里想着,怎么才能将它们捉上几条。我侧头向不远处望去,约二十米处,有个老妪望着我。她冲我笑了笑,走向我,说话的声音像眼前的河水,“你的相貌特别,愿意的话,帮你看看?”我说:“抱歉,没带零钱。”“不要钱。”“……好。”我把脸扭过来,朝向她。她含笑不语,过了片刻,说:“看看你的手。”我递出左手她略一摇头:“右手。”
我换过来,她没用手接,却说:“很软。”我问:“好还是不好?”老妪说:“外表文弱,却爱冒险,这样的脾气,早晚会成就一番事业。”“什么时候能成?”“别急,越晚越好,懒惰些,不过……”我说:“你说吧,我能扛得住。”“你脸色不太好,天生肾气单薄,肝火倒旺。记住,洁身自好,不然,你这一生,成也在女人,败也在女人。”
“多谢您指点。”老妪极自然地问:“现在几点?”我看了看表,“四点半。”她脸上有些着急,“我女儿还在家等我呢,附近怎么没有公交车啊?”这些人情世故我还是懂的,掏出二十块钱给了她,她冲我一竖拇指:“小伙子,你一定能成事,因为你不在乎钱,记住,要能忍!再见。”她转身往前走,倒背着手,把钱掐在指间,渐渐远去了。这时,我突然觉得有些害怕。
一个月后,我在街边看到一家洗浴中心招聘演员,壮了壮胆走了进去,有人马上向我鞠躬行礼,一个气质沉静的女人接待我。她的办公室里,光线暗淡。她身穿黑色的套装,不算很漂亮,但一双眼睛摄人心魄,不知是谁的禁脔。呼吸间,有幽兰的香气,她坐在我对面,身体下的沙发吱吱作响。“祝先生,”当时很少有人这样称呼我,她说,“我也很喜欢听评书,每天中午都听。”“噢,你喜欢听谁?”“那个……梅兰芳。”“哦……”我懒得去修正她,此时再看她,已经是个毫无魅力的女人了。
她带着我先在楼里转了一圈儿,有按摩女郎从身边走过,她们把双手搭扣在一起,向我点头行礼,只是双眼无神。我记得有人说,做这种职业先要把灵魂与肉体分离开来,她们不需要所谓的解救,因为喜欢这种麻木的感觉。
一层是浴池,二层是休憩的茶室,三层是桥牌室。当时我觉得这儿很不错,环境优雅,所有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大家都管那个女人叫“刘总”。刘总向我歪歪头,指着茶室内一个小舞台说:“以后你们就在这儿演。”这时我才注意到舞台前面有十几张躺椅,我皱了一下眉,刘总察觉了,“怎么?”她问。“没事,先试试吧。”“记得,明天晚上八点之前来上班啊。”她把公文夹挡到脸上,吃吃地笑了两声。
我问:“笑什么?”“没有,没有,还没听你说呢,光看你,就觉得逗。”多年后,有个朋友向我提起这个女人,“她很讨厌你,说你骨子里有股‘狂劲儿’,背地里常骂你。”我说:“我算老几?她犯得上在我面前装吗?”“呵呵,她也常说‘天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另外,毕竟你是北京人。 京城艺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京城艺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京城艺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京城艺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高的一本书,建议大家购买!

评分

笑眼小孩——演员程磊的故事(主谈侯宝林等老艺人)

评分

曲艺的圈里圈外,既有人世间的一切丑

评分

编辑

评分

活在曾经时代的人——马星野

评分

在认识李菁以前,我从未注意过自己的衣着,这圈子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讲吃不讲穿”。包括一些名家,在台下的衣服油渍麻花,鞋永远是趿拉着,仿佛这才代表自己是“行里人”。李菁那时就有意识地对自己“包装”,他总是穿着与自己气质吻合的服饰,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懂得提包的颜色与衣服的搭配。

评分

侯门大弟子——贾振良

评分

3编辑推荐

评分

随缘乐——司瑞轩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京城艺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