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萨米人萨满文化变迁研究》从历史学、宗教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对萨米人的萨满文化变迁进行了探讨。萨米人的萨满文化变迁是具体的文化现象,发生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表现出种种鲜明的特点。本书在说明萨米人的历史道路和生计方式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萨米人的萨满文化如何从狩猎社会的文化原型渐变到放牧驯鹿时代的信仰状况,以及如何在基督教传播下发生巨变的过程。
作者简介
吴凤玲,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主要从事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尤以仪式象征、北方民族宗教为研究重点,曾发表《象征在旅游业中的运用》《萨米人萨满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萨满鼓》《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以斡米南为例》等多篇学术论文,以及《达斡尔族斡米南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以沃菊芬萨满为例》(合著)、《死亡与右手》等专著和译著。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萨米人的萨满教研究回顾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历史中的萨米人及其生活方式
第一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萨米人
一 史前阶段的萨米文化
二 公元1世纪到16世纪的萨米人
三 1500年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萨米人
第二节 萨米人的生计方式与萨满教
一 萨米人的三个群体及其生计方式
二 萨米人的萨满教与其生计方式的密切关联
三 放牧驯鹿的生计方式与萨满教信仰和实践的新变化
第二章 萨米人的萨满文化原型
第一节 萨米人的传统信仰
一 萨米人的三界宇宙观
二 个性化的神灵体系
三 灵肉二元论
四 诺艾迪的守护神与助手神
第二节 萨米人的萨满——诺艾迪
一 何为诺艾迪:外部和内部的不同视角
二 诺艾迪的服饰和法器
第三节 萨米人的社会组织——西伊达中的诺艾迪
一 昏迷术
二 占卜
三 献祭服务
第三章 萨米人传统信仰的渐变
第一节 与斯堪的纳维亚群体交流中的萨米人的萨满教
一 斯堪的纳维亚群体与斯堪的纳维亚宗教
二 萨米人与斯堪的纳维亚群体在萨米人文化相对独立发展时期的互动和宗教上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放牧驯鹿生活中萨米人信仰传统的变化
一 与放牧驯鹿相关的信仰活动的出现
二 家庭萨满教的出现
三 女性萨满的出现
第三节 萨米萨满鼓及其功能变迁
一 鼓与萨满教
二 萨米萨满鼓与萨满教
三 萨米萨满鼓的制作过程、外观和类型
四 萨米萨满鼓的功能及其变迁
第四章 基督教冲击下萨米文化的突变
第一节 基督教向萨米人的传播
一 基督教方面对萨米宗教的基本态度和措施
二 基督教方面对萨米人本土宗教信仰的法律制裁
三 基督教对萨米人的圣地的破坏和亵渎
第二节 萨米人对基督教的态度
一 初遇基督教时的冷漠
二 萨米人对基督教的消极应对
三 萨米人为维护本土宗教所做的抗辩
四 萨米人对基督教的吸纳
第三节 基督教与萨米宗教的融合与涵化
一 仪式空间和仪式时间上的变化
二 命名仪式和“萨米人的圣餐礼”
结语 田野调查中的反思
一 萨米人的萨满文化是与北极生态环境互动的结果
二 萨米人萨满文化变迁的主要方式是涵化
三 萨米文化复苏中传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2.以中国学者的学术眼光和理论思考,进行萨米人萨满文化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学术沟通与理解
萨满文化作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学术认识相互呼应的当今国际学术舞台上,不同民族志的萨满文化研究有助于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理解,是取得科学认识的过程中一个十分必要的基础。萨米人萨满文化的自身特点十分鲜明:萨米人所处的亚欧大陆北部的地理位置,是学界公认的萨满文化核心分布区域;萨米人传统的因适应环北极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狩猎一采集的生计方式和小规模的无等级的社群组织,更是学界公认的与萨满教最初发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和社会形态。这两点共同之处决定了萨米人萨满文化在世界萨满文化体系中作为一个典型性的代表的地位。萨米人萨满文化所具有的萨满教核心分布区的萨满教的普遍性特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它的深入分析更好地认识世界萨满文化体系。以往,由于研究条件和认识的局限,我们对于国外萨满教研究成果的利用,仅仅停留在对域外萨满文化资料的简单译介和相关理论的直接运用上,而没有对国外信仰萨满教的群体进行深入和系统的个案研究的尝试。而对信仰萨满教的族群进行个案研究,恰恰是提高我国萨满文化理论研究水平的较好途径。为了获得更具包容性和普遍性的学术认识,我们必须从各种民族志的陈述中提取精华,把各种分离的民族性、地方性的知识转变为可以同更多学者共享的学术理解。本书将以北欧萨米人的萨满文化变迁为主题,进行这样一种尝试。
3.通过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发掘萨米人萨满文化在互动和变迁方面的理论价值规律
萨米人的萨满教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前基督教时代宗教在形式上的关联一直被学界重视,这种将萨米人的萨满教与斯堪的纳维亚的原初宗教联系起来认识的倾向,一直影响着目前学界对于萨米人萨满文化的认识。对于萨米人萨满文化的研究既需要横向地把握它与斯堪的纳维亚原生宗教的交流关系,也需要纵向地把握萨米人自身文化变迁及其与外部非本地区文化之间交往、互动的历史。显然关于萨米人萨满文化的研究是多向性的,其学术意义也是多方面的。本书希望通过这种纵横交错的探讨来说明萨米人萨满文化存在的基本样貌和文化变迁,展示一幅比较完整的萨米人的文化历史图景。
二 萨米人的萨满教研究回顾
对萨米人的萨满教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于萨米人所在的挪威、瑞典、芬兰三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和俄罗斯。这其中瑞典的研究力量最强,挪威次之,芬兰较弱,俄罗斯最弱。较之俄罗斯学者对其境内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众多信仰萨满教的族群所进行的大量而系统的研究,他们对其境内的萨米人的萨满教研究却非常薄弱。
……
前言/序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外萨满教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于2010年立项,课题主持人为孟慧英研究员,课题预计完成时间为2015年12月,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为专著一部。这套丛书原则上属于这个国家课题的子项目,它们主要是由孟慧英和她的博士生及博士后完成的。
西方人很早就发现了萨满教现象并零散地记录了它的一些情况。但比较集中的记载大约发生在500年前。从那时开始萨满教就处于被自身文化之外的人们的猜测、理解和研究之中。总结萨满教被“他者”不断展示的历史,特别是300年来国外萨满教的研究历史,任务是很艰巨的。
16世纪,当欧洲人进入美洲大陆,他们发现那里的奇特信仰使土著人拒绝关于上帝的认识;17世纪,俄国人占领了西伯利亚,他们同样发现那里的人们有与精灵沟通的习俗。到了18世纪的启蒙时代,欧洲人开始用“客观”的眼光理性地理解萨满教,他们想通过萨满教了解人类理性进步的过程,把萨满教看做是一种欺骗表演。19世纪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开始出现,人们把信仰萨满教的族群称做“野蛮”“原始”人群,处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由此萨满教也就被等同于原始宗教。到了20世纪,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材料的积累,作为“人类进化低级阶段”代表的萨满教这种看法逐渐被更多的事实所质疑。1951年著名的萨满教专家伊利亚德出版了《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技术》一书,全面评述了世界上百余个族群里的萨满教仪式、世界观、象征系统等,强调了萨满教的古老性和一般功能性,进而将萨满教的历史性和功能性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化解。20世纪萨满教考察的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参与调查成为潮流,地方知识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开始从信仰群体的主观方面理解萨满教。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调查者在墨西哥等地发现可致人迷幻的植物,认为这些植物与萨满的那种与现实世界分离的昏迷状态有关,由此逐渐引起了关于萨满昏迷术的科学解释兴趣。科学家开始采访萨满,询问他们对于那些植物的知识;调查者也把萨满关于自然、植物的知识作为对象进行深入访谈。科学界的这种兴趣导致了新萨满教与核心萨满教运动的产生,它发生在美国,现在已经扩展到全世界,进而成为萨满教研究方面的一个主题。在20世纪的最后三十年,探讨萨满教的文本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萨满们开始自己写作,这些著作导致人们对于人类精神的探索,以及对于人类心理的深入理解。萨满教关于身、心医疗的知识,作为人类文化遗产被研究者发掘,人们希望从中得到自我疗理身心的技术和能力。关于萨满教的医学和心理学的解释是当代科学家突出努力的方向,这方面的著作已经超出关于萨满教的历史和文化的解释。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萨满也非常活跃。萨满们并非与科学家的设想一致,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他们关于世界基本性质的看法不同。科学家认为萨满们相信的东西来自心理问题和现实矛盾,信仰由于这些问题而存在;而萨满们则相信精灵。
在萨满教如此漫长的考察和研究的历史中,各种专门性的著作不胜枚举,所涉及的族群所在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十分广阔,研究的领域宽广,学术派别很多。我们的讨论只能集中在萨满教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上面,我们将按照萨满教研究进展的时间脉络逐步展开,不但要梳理各个发展阶段的理论脉络和发展特点,还要介绍这个阶段中突出的理论观点和代表性人物。同时还将对国际热点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说明。本课题争取从综合、系统的角度为学术界提供所需要的学术信息和学术理解。这样一个系统工程无疑是空前的,重要的,也是艰巨的。
我们将根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来理解西方人对于萨满教的研究历史与理论方法。因为不论是萨满教展示还是萨满教研究,它都被关注它的人放到他们自己的历史生活环境和社会政治、思想取向当中进行理解,他们说明的萨满教并非萨满教自身,而是他们理解的萨满教。因此,我们只有在广阔的世界历史、社会、思想潮流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科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学科发展的背景下,才能深入地理解关于萨满教的各种解释。因此我们尊重历史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大量的翻译,以此为基础开展研究。同时我们重视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潮流以及这些潮流对于萨满教研究的影响,特别重视对各种潮流的代表人物研究,并依据这一研究说明萨满教研究史的阶段性特点。同时我们也注重对于萨满教自身传统知识的理解,由于条件限制,课题组成员只能在国内进行萨满文化考察研究,这样的考察便于加强对于萨满教的理解。
本项课题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萨满教的最初研究和基本的理论建构来自国外。在西方,萨满教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百年。但我们对此知之甚少。直到现在,我国对于国外萨满教研究的介绍十分稀少,更不要说系统地阐述了。本课题力图改变这种严重的学术滞缓现象,为此,拟对国外萨满教研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合的介绍,补充我们还不熟悉的大量知识,以填补这个学术空白。
(2)国外的萨满教研究始终处于西方社会思想潮流的发展之中,特别是处在西方宗教学的发展范畴之内。因此,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不仅是萨满教自身的问题,也涉及西方宗教研究的思想潮流的不同阶段特点,涉及宗教学术的热点问题。本课题从萨满教的视角反映西方宗教研究的发展脉络,对于整个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完备是很有意义的。
(3)萨满教研究始终围绕宗教的初始现象,从不同方面探讨了人类的宗教倾向问题。因此,深入进行萨满教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这种以民俗性宗教生活为特点的文化传统将有所帮助,有利于我们提高对于现实民间信仰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本项课题的主要思路和重点内容包括:
(1)萨满教研究的初期阶段及其特点。在早期记录中,萨满经常被妖魔化、骗子化,把他们说成是黑暗、邪恶力量的仆人。我们将在基督教世界对待巫术的传统上,启蒙主义的理性立场上分析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我们还要分析在宗教学作为世俗科学门类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关于萨满教是不是宗教,是怎样的宗教的争论。
(2)萨满的心理学探索阶段。早期各种关于疯狂萨满的记录导致很多学者通过现代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的视角来定义萨满教。为什么萨满教与精神病天生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学者提出:北极地区的极地气候、单调环境、贫困生活、贫乏思想、季节性的压力等,造成北方土著人极端焦虑和精神压力的恶性循环。因此歇斯底里不仅是萨满精神的特点,也是当地土著民族的精神特点。对萨满癔症观点比较早地提出挑战的是史禄国(Shirokogoroff),他认为,萨满是健康的,不是精神错乱。在这个阶段文化人格学派提出很多理论思路,他们从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说明。在20世纪后期,西方心理学着重探讨了萨满入迷的生理机制,并提出萨满入迷作为普遍的宗教元素在各种宗教中的保留是由于它控制自我意识的超越性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人类潜能的发挥具有启发性。本研究将全面总结这个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脉络。
(3)普遍化的萨满教阶段。米?伊利亚德(MirceaEliade)在他的萨满教权威著作《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技术》里提出:萨满教=入迷技术。伊利亚德认为在世界所有早期人类群体中都允许人们直接与神圣联系,萨满教属于这种古代的原始精神。伊利亚德把入迷、天界飞行、多层宇宙、宇宙核心(宇宙树)这样的概念作为全球萨满教的支柱,把它们作为人类宗教最古老的原型。伊利亚德的著作打开了萨满教研究的学术视野,他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古老文化传统中去说明哪些属于萨满教现象,并在不同的传统和社会变化中发现萨满教的变迁。在他的影响下,学者们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伊利亚德所说的那种萨满教,出版了大批著作。由于伊利亚德把萨满教存在的时间限制打破了,萨满教古老的原型为考古学提供了参照。他的“入迷”技术,后来被西方人个人化的现代萨满教所实践。这个阶段除了伊利亚德之外还有瑞典的萨满教学者阿?胡特科兰兹(AkeHultkrantz)、匈牙利学者V。迪奥塞吉(VilmosDioszegi)等著名学者,他们与伊利亚德观点接近,但是对他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批评和重要修正。
(4)理想化的新萨满教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萨满教起初来自一种要帮助西北海岸印第安人恢复他们传统、给予他们生活以意义的思想潮流(这种潮流后来成为赚钱的商业活动),后来它与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嬉皮士运动混合,这种运动想借用外来的、原始的文化反对自己社会的现代化,特别追求以神秘的昏迷技术或使用致幻剂回归人类起初的本性。人们到印第安人那里寻找和毒品一样可以致幻的神圣的蘑菇致幻药物,当现代西方人经历了和萨满一样的幻觉之后,萨满与毒品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的研究成为时尚。西方核心萨满教的创始人、人类学者麦克?哈涅(MichaelHarner)在美国建立了萨满研究中心和萨满研究基金会。这个中心还在美国、加拿大、丹麦、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拥有千余名会员,并设有分部。萨满教由被研究、被检验的对象,变成被推崇、被经验的现象。但西方人并非想把他们自己和土著的文化仪式真的联系起来,他们是在其中提取最理想的普遍性东西和那些吸引人的东西,来创造一种理想的萨满教。他们把萨满教转化为一种完全的个人实践,让人们去分享这种古代智慧。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萨满教传统的进化。
(5)国外萨满教的现实状况。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地原先信仰萨满教的土著民族对于萨满教的兴趣苏醒,在文化权力的政治语境下这些民族对萨满教带着浓重的族群认同和文化骄傲,用各种方式把它带进组织化的群体运动或文化市场。一个被改造了的萨满教传统不但在新萨满教那里出现,也在土著社会出现。研究者在努力发现这个再造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和它的目的。
现在的萨满教人类学研究也在发展。这种研究在理论上对伊利亚德跨文化的和先验的萨满教观点和方法进行批判,因为它不适合后现代的思想潮流。现在很多人类学者怀疑一切文化原型和跨文化的概括,强调萨满教归属于某些社会类型和文化类型。因此有的学者将萨满教(shamanism)的单数变成复数(shamanisms),借以说明萨满教的多样性和时空限制性。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特殊的文化上,把代替土著讲述他们自己的传统作为责任。同时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也使学者充分注意到萨满教心理学表现方面的人类共通性。如何在文化历史语境和人类共同心理两个领域讨论萨满教的类型及其变化仍旧是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萨满教研究中比较的原则必不可少,但不能离开对不同的语境中萨满教丰富性的深刻理解。
本研究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是在整个国际研究的背景中说明萨满教这个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理论进展,这对于目前萨满教学术界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总结。同时这个工作也是在中国学者已经有了30多年对国内萨满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考会给国际学术带来新鲜的信息和新生的血液。
要完成上述的课题设计我们必须从资料翻译、专题研究、区域研究等具体而繁重的工作开始。我的这些博士们每个人都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资料翻译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分别将萨米人的萨满文化变迁、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教的特点、西伯利亚萨满教研究、作为文化遗产的萨满教传统复兴、西方现代萨满教研究、史禄国对通古斯萨满教研究的特点与贡献等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并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萨满教,他们除了需要掌握这个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外,更需要亲身去调查实践。为此,我带领他们深入到满族、达斡尔族等民族,对当下的萨满教活动进行考察,并把每次考察结果写成调查报告。所以这套丛书也包括他们的实地调查成果。无论是对国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乃至不同学者的具体研究,还是对中国当下萨满文化活动的实地考察,都是这个项目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这些阶段性成果无论在提供必要的学科知识上,还是在问题的深入理解上都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学术信息,这些将在资料上、理解上为完成整个课题提供基础。
我们把这套丛书献给大家,它们既是我们辛苦的结晶,也是我们学习的初步成果。在对国外萨满教的系统研究上,我们刚刚起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之所以不揣浅陋,是希望此举可能促进学术进展,这套丛书在此实为抛砖引玉,或做铺路石,我们盼望未来有更好、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
孟慧英于北京
2013年6月20日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萨米人萨满文化变迁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