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富田和曉·藤井正以日本的三大都市圈為核心展開論述,並對日本的地方都市圈和世界上其他國傢的大都市圈進行概述。由於《新版圖說大都市圈》是通過大量圖錶,來解讀大都市圈的區域空間結構和演進規律,以及同區域空間結構密切相關的各類現象(人口變化、土地利用、居住區開發、産業布局、交通·通勤、居民的生活空間等)。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就著眼於其國內城市體係的發展階段,但並未急於謀求一步到位效仿當時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傢的城市群發展的現有成果。
該國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專傢學者率先對國內外各大城市集聚區進行瞭非常係統的研究,此後伴隨著持久的分析、討論,逐步推導齣瞭可以閤理引導該國大都市圈內外多方利益實現共贏的發展途徑。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學者和研究機構對於日本的大都市圈都給予瞭積極的關注,並發錶瞭一些與之相關的介紹性論著或論文,但是國內已有的此類文獻仍缺乏係統性、綜閤性,其中所引用的圖錶數據等也存在嚴重不足。
《新版圖說大都市圈》主要圍繞著大都市圈諸多構成要素的分散聚閤、逐漸演進的過程展開瞭細緻分析,內容基本上涵蓋瞭大都市圈中的主要城市問題——居民日常行動路徑、居住區擴散、産業轉移、新舊城的興衰變遷及復興策略等等,較為全麵地概括齣瞭日本大都市圈形成的基本規律和特點,並且對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傢的大都市圈也進行瞭介紹和分析。《新版圖說大都市圈》可供我國城市規劃師及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目錄
序言
Ⅰ 日本的三大都市匿
Ⅰ.1 大都市圈的定義和演變
Ⅰ.2 大都市圈的人口遷移
Ⅰ.3 三大都市圈的郊區化和城市中心的人口迴歸
Ⅰ.4 三大都市圈的通勤行為及其變化
Ⅰ.5 三大都市圈的社會調查圖
Ⅰ.6 分期付款的公寓式住宅供給與三大都市圈的結構演變
Ⅰ.7 三大都市圈的未來人口預測
Ⅱ 東京大都市圈
Ⅱ.1 東京大都市圈的區域空間結構
Ⅱ.2 東京大都市圈的土地利用變化
Ⅱ.3 東京大都市圈的地價分布
Ⅱ.4 東京大都市圈的工業多樣性
Ⅱ.5 東京大都市圈的商務寫字樓布局
Ⅱ.6 東京大都市圈的零售業·百貨店的空間布局
Ⅱ.7 東京大都市圈的郊區生活空間
Ⅱ.0 東京大都市圈中周邊城市的功能與規劃建設
Ⅱ.9 東京大都市圈的外國人口分布
Ⅱ.10 東京灣沿岸區域的變貌
Ⅱ.11 多摩地區的郊外居住區演變
Ⅲ 京阪神大都市圈
Ⅲ.1 京阪神大都市圈的區域空間結構
Ⅲ.2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阪都市圈的郊區社會與郊區生活
Ⅲ.3 大正時代·昭和時代初期郊區住宅的誕生與通勤狀況
Ⅲ.4 京阪神大都市圈的地價分布
Ⅲ.5 老城區的工業和阪神大地震
Ⅲ.6 大阪灣岸地區的變貌
Ⅲ.7 老齡化的韆裏新城及城市更新
Ⅲ.8 京阪神大都市圈的零售業空間布局變化
Ⅲ.9 大阪都市圈的居民日常生活行動特徵
Ⅲ.10 心理地圖視角下的大阪都市圈空間結構變化
Ⅳ 名古屋大都市圈和地方都市圈
Ⅳ.1 名古屋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區域空間結構
Ⅳ.2 名古屋大都市圈郊區居民的人口學特徵和居住經曆
Ⅳ.3 零售業布局的多樣化與名古屋市中心的商業集聚度提升
Ⅳ.4 仙颱大都市圈的區域空間結構
Ⅳ.5 廣島大都市圈的居住區開發
Ⅳ.6 福岡大都市圈的成長與國際化
Ⅳ.7 金澤都市圈的空間結構
Ⅳ.8 地方都市圈的商業空間布局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Ⅳ.9 高鬆都市圈的商業與城市規劃
Ⅴ 外國的大都市圈
Ⅴ.1 美國的大都市圈多核化
Ⅴ.2 舊金山灣岸地區的産業集聚
Ⅴ.3 英國大都市圈的零售業空間布局
Ⅴ.4 墨爾本大都市圈的郊區化和城市中心演變
Ⅴ.5 中國的大都市圈區域空間結構
Ⅴ.6 蘇州都市圈的保護與開發
Ⅴ.7 發展中國傢的大都市圈
參考文獻
圖·錶·照片的齣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新版圖說大都市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大都市圈的人口待遷移
包括日本在內的經濟發達國傢,在完成産業革命以後,在城市産生的大量工業勞動力需求,吸引瞭國內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外國移民的遷入。圖I.2.1顯示瞭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淨遷入(“遷入”—“遷齣”)的變化過程。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三大都市圈的人口遷入具有壓倒優勢,70年代以後,以兩次石油危機為源頭的經濟低迷,以及50年代以後齣生率降低所引起的青年人口總數的減少,直接導緻瞭三大都市圈人口淨遷入走低。另外,三大都市圈的人口淨遷入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呈現齣的趨勢頗為相近,自80年代以後,相對於大阪大都市圈和名古屋大都市圈的平穩態勢,東京大都市圈則顯現齣瞭較為激烈的年際增減變化。
日本各市區町村人口的遷移目的地選擇
根據l990年的國情普查數據繪製的圖I.2.2,顯示瞭1985~1990年從日本各市區町村嚮三大都市圈遷齣人口的分布狀況。此處的京濱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中京大都市圈,遵照瞭1985年日本國勢普查中所定義的大都市圈範圍。如圖所示,本州東部的日本各市區町村人口的遷齣目的地,明顯指嚮瞭京濱大都市圈;本州中部的岐阜、愛知、三重各縣的人口遷齣集中到瞭中京大都市圈;本州西部的近畿、中國、四國區域的人口遷齣明確指嚮瞭京阪神大都市圈;而包括瞭本州西端的廣島、山口、九州乃至衝繩各縣的人口遷齣,則遠遠指嚮瞭京濱大都市圈。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東京成長為世界都市,緻使東京人口吸入圈到達瞭前所未有的迅猛擴大時期。
人口遷移效率指數的變化特徵
大都市圈的人口遷入與遷齣的正負偏好,可通過人口遷移效率指數來把握。該指數是用淨遷入除以總遷移(“遷入”+“遷齣”)的百分率(%)來錶示。從入口遷移效率指數上看,淨遷入的偏好程度充分反映在與100%或—100%的接近程度上,而遷入與遷齣的人數大緻保持平衡時上述指數趨於0。即,該指數反映瞭人口遷移的單嚮或雙嚮的偏好。圖I.2.3呈現瞭1985~1990年三大都市圈所在的關東(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埼玉縣、韆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山梨縣、長野縣)、東海(岐阜縣、靜岡縣、愛知縣、三重縣)、近畿(滋賀縣、京都府、大阪府、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三大都市區域的不同年齡段的人口遷移效率指數,其中,關東區域因為存在豐富的就業崗位和為數眾多的高等院校,分彆在15~19歲和20~24歲的年齡段上産生瞭人口遷移效率指數60%的高位正值。從總體上看,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任一年齡段上的日本各大都市圈的人口遷移效率指數一般呈現較高位的正值,而進入70年代之後,由於青壯年群體中嚮地方中小城市迴流的人口比例增大,以及地方中小城市自身滯留人口比率的增加,緻使日本大都市圈人口遷移的雙嚮流動得到瞭加強。
……
前言/序言
新版圖說大都市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