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守定,字叔论,号易斋,晚号渔山翁,清代丰城县(今丰城市)人,三岁丧父,家境贫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曾在湖南参与撰修《通志》,继而任湖南会同知县等官职,在任断案如神,被誉为“袁青天”。三十七岁时为终养老母,辞官归里。侍母十二年以终,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年复北上任官,临行前撰文发誓:“一家衣食,仰给在官,外如持一钱归者,当获天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告病辞归。在乡二十余年,造桥修路,施舍棺木,荒年赈济。著有《地理啖蔗录》、《读易豹窥》、《图民录》、《占毕丛谈》《雩上诗说》等。
凡例
自序
地理啖蔗录卷
推原
祖山
出身、枝干
行度
枝脚
开帐、缠护
过峡
地理啖蔗录卷二
剥换
行止、将入首
穴星
地理啖蔗录卷三
穴法
地理啖蔗录卷四
穴法补义
扦法
地理啖蔗录卷五
龙虎
案山、朝山
地理啖蔗录卷六
水法
明堂
官、鬼、禽、曜
地理啖蔗录卷七
平洋
相土、望气、尝水
杂说
地理啖蔗录卷八
杂说二
闻谈
地理啖蔗录附录
堪舆部纪事
堪舆部名流列传
历代相地师一览表
最近迷上了中国古代的各种学术著作,总觉得现代社会缺少了那份沉淀下来的智慧。《地理啖蔗录》这本书,光看名字就很有分量,又加上是“名著”和“文白对照,足本全译”,这绝对是我期待已久的版本。我一直觉得,风水学并非只是简单的看风水,它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真正领略到古代风水大师们的思想精髓,比如他们是如何观察“气”的流动,如何理解“阴阳”的配合,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五行”来调和环境。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具体的峦头(形势)和理气(理论)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在今天的实践中是否还有参考价值。而且,“地理啖蔗录”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它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比喻来阐述风水理论的呢?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答案。另外,关于“周易辨原”的部分,我对这部分非常感兴趣。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能将周易的辨析融入风水学中,那将是多么深刻的理论升华啊!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清一些关于风水学的概念,甚至能看到一些古代实践案例的分析,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门古老的学问。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名著”二字所吸引,加上“地理啖蔗录”这个充满意境的名字,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民俗文化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风水学是其中一个神秘又迷人的部分。然而,市面上关于风水的书籍良莠不齐,很多都过于浅显或者掺杂了过多的迷信成分,让我难以分辨。但这本书的介绍,特别是“文白对照,足本全译”的字样,让我看到了深度和严谨的希望。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全译”和“足本”,这意味着我能够接触到最原始、最完整的风水理论,而不是被删减或曲解的版本。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风水学背后真正的哲学思想,它是如何与中国的自然观、宇宙观相结合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化煞”技巧上。我也很期待书中关于“地理”的论述,它会如何看待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与人的关系。周易辨原的部分,对我来说更是意外之喜,因为我知道周易的智慧是无穷的,将其与风水学结合,一定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总而言之,我买这本书,是想寻求一种更系统、更具学术性的了解,去认识中国古代先贤们是如何观察自然、理解天地,并将其智慧运用到改变人类生活环境的。
评分收到这本书,真的是心头一阵狂喜。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那些深藏不露的学问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一直对风水学抱着一种既敬畏又探究的态度。《地理啖蔗录》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智慧感,而“中国古代风水学名著”的定位,让我相信它一定不是市面上那些浮光掠影的读物。我特别期待的是,它能为我揭示风水学背后真正的科学性和哲学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古人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去理解山川河流的走向、阴阳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自然元素如何影响着居住者的运势。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具体的勘测方法和理论模型,例如如何判断“来龙”、“案山”、“朝山”,以及“水口”的重要性等等。文白对照和足本全译,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亮点,这意味着我能够直接与古籍对话,不受二手解读的局限,从而获得最真实、最完整的知识。而“周易辨原”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我深知周易的博大精深,将其与风水学相结合,定能激发出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中国古代的风水智慧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认知。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就觉得它是一本我寻觅已久的宝藏。《地理啖蔗录》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智慧和古老的韵味,而“中国古代风水学名著”的标签更是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刻的认同,而风水学正是这种思想在人居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深入地揭示风水学的理论体系,比如“龙脉”、“穴场”的判断标准,以及“砂、水、向”的配合原则。我更关注的是,风水学是如何将自然环境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其中是否存在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而不是一些空洞的迷信说法。文白对照和足本全译的特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这意味着我可以直接接触到最原汁原味的风水经典,并通过现代语言的解读,更准确地理解古人的智慧。我很想知道,《地理啖蔗录》是如何解释“地气”的,以及古人是如何利用“地气”来趋吉避凶的。此外,书中附带的“周易辨原”部分,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有了更高的期待,因为周易的变化万千,将它与风水学相结合,势必能产生更深邃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风水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地理啖蔗录》作为一部名著,更是早就想一探究竟。这次能入手这个版本,并且还是文白对照、足本全译的,简直是喜出望外。翻开书页,印刷清晰,字迹隽永,古色古香的排版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年代。虽然我对于风水学理论本身还不是非常精通,但能够亲手触摸到这样一部经典,并且有详细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特别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的风水思想,比如“龙、穴、砂、水、向”等核心概念,以及古人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选址、布局的。而且,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这本书将周易的辨析也包含在内,我想这对于理解风水学的哲学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计划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结合注释和翻译,去体会古人的智慧,也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和谐人居环境的启示,或许还能在个人生活和事业上有所助益。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学术性,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