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果说,卡通和童话是我们童年共同的回忆,那么《名家散文典藏: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就是我们难忘的阅读经验。《名家散文典藏:方方散文·闲聊》隽永有情,使少年的我们不知不觉领受一份传统温柔敦厚的人情,学会了体恤与包容。琦君八十高龄仍写作不辍,她所累积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正是读者宝贵的借镜。
“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橘子红了》原作者琦君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简介
《名家散文典藏:方方散文·闲聊》收录了台湾散文大家琦君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其中饱含了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琦君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从而见出人性的深度。梁实秋曾评价琦君,认为其成就不能低估。著名学者夏志清则认为,琦君的一些名篇,即便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无愧色。
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真挚热烈的感情,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也有对客居异国的观感。其中,怀乡思亲的散文尤其动人。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友,都是琦君追忆的对象。她以真善美的视角,将这些回忆当成洗涤心灵的巡礼,把满腔思念、一片至情,熔铸到每一篇作品之中。
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温州人,曾就读于之江大学(浙江大学前身),为“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琦君为台湾散文代表人物,著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代表作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韩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琦君的中篇小说《橘子红了》还被改编成电视剧,风靡一时。
琦君的作品受到七八岁至七八十岁读者的广泛欢迎,她的书也一版再版。2013年,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精彩书评
★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
我真为中国当代文学感到骄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应该传世的。
——夏志清
目录
故乡情怀
灯景旧情怀
春酒
粽子里的乡愁
杨梅
桂花卤·桂花茶
水是故乡甜
老钟与我
春雪·梅花
千里怀人
父亲
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
母亲
母亲新婚时
母亲的金手表
髻
碎了的水晶盘
一对金手镯
启蒙师
圣诞夜
一袭青衫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儿时有味
小玩意
金盒子
压岁钱
吃大菜
小仙童
香菇蒂
忆儿时
浮生小记
三更有梦书当枕
读书琐忆
自己的书房
我的另一半
“三如堂”主人
与我同车
快乐周末
儿子的哲学
浮生小记
忘我
按钮人生
西风消息
宠物良伴
狗逢知己
心中爱犬
猫缘
雪中小猫
笨猫风波
人鼠之间
精彩书摘
母亲的金手表
母亲那个时代,没有“自动表”、“电子表”这种新式手表,就连一只上发条的手表,对于一个乡村妇女来说,都是非常稀有的宝物。尤其母亲是那么俭省的人,好容易父亲从杭州带回一只金手表给她,她真不知怎么个宝爱它才好。
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庄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会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母亲就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眯起(近视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您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但我也不敢说,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里左照右照一阵又脱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们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种保证,一份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宝爱金手表的心意。
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我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因为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就由同学介绍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就会看着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的。
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太好,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薪水就买了一只手表,要送给母亲,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老表要新式多了。
那时正值对日抗战,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默默地逝世了。
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爱,昊天罔极。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
我含泪整理母亲遗物,发现那只她最宝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抽屉里。指针停在一个时刻上,但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因为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手表早就停摆了,母亲也弃我而去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忍心去开发条,拨动指针。因为那究竟是母亲在日,它为她走过的一段旅程,记下的时刻啊!
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只让宝贵光阴悠悠逝去。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中,竟不曾好好把握一分一刻。有一天,我忽然醒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定步子向前走。
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紧起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有韵律的嘀嗒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我把从上海为母亲买回的表和它放在一起,两只表都很准确。不过都不是自动表,每天都得上发条。有时忘记上它们,就会停摆。
时隔四十多年,随着时局的紊乱和人事的变迁,两只手表都历尽沧桑,终于都不幸地离开了我的身边,不知去向了。
现在我手上戴的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不锈钢自动表,式样简单,报时还算准确。但愿它伴我平平安安地走完以后的一段旅程吧!
去年我的生日,外子却为我买来一只精致的金表,是电子表。他开玩笑说我性子急,脉搏跳得快,表戴在手上一定也愈走愈快。而且我记性又不好,一般的自动表,脱下后忘了戴回去,过一阵子就停了,再戴时又得校正时间,才特地给我买这个电子表,几年里都不必照顾它,也不会停摆,让我省事点。他的美意,我真是感谢。
自动表也好,电子表也好,我时常怀念的还是那只失落了的母亲的金手表。
有时想想,时光如真能随着不上发条就停摆的金手表停留住,该有多么好呢?
按钮人生
旅美名作家吴鲁芹先生,曾有一篇文章,题名《数字人生》。大意是说,一个婴儿刚一出生,护士小姐就在他手膀上挂一块号码牌。报出生年月时,又有一个号码。长大以后,学生证、图书阅览证、身份证、保险卡、驾驶卡、信用卡……无不一一编号。渐渐地,这个人就淹没在号码之中,姓名可以忘记,号码绝不可错误……文章很美,很幽默,因无剪报,已记不清了。
是真的,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就开始编号,一直到进入公墓,编上最后一个号码,个人价值完全消失,到头来就只剩下号码一个。这是工商业社会中,芸芸众生的悲哀。
现代人的存在价值,可以用号码代替,思之不由得悲从中来。再仔细想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岂不是可以用“按钮”来包括,也有点叫人感慨系之。
可不是吗?大清早醒来,开灯看手表,开收音机听新闻气象,开瓦斯炉烧水,一连串的按钮。主妇们做饭、洗衣、吸尘,更离不开按钮。我在想,如果机器人可以上街买菜、洒扫应对、看守门户的话,主妇们可省下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赚更多的钱,置备更多的电器用具,按更多的钮子,女权也越发步步高升了。可是,真到了那一天,人的脸部一定变得跟机器人一样毫无表情,言语无味,消化机能减退,大快朵颐的兴趣也没有了。
有个朋友,口袋里总带着袖珍电子计算机,陪太太上街,好随时按钮结账,量入为出。晚上陪孩子做功课,按钮计算加减乘除。到办公室更少不了按钮。他真感谢科学家发明了这一方袖里乾坤。
现在许多工作都已由电脑代替,邮局分邮件,大专联考记分……如果报纸的专栏文章,可由投入的资料一按钮便滔滔而出的话,人类的思维感情就不值一文钱了。
但也不必担心,因为资料的搜集与归类,仍有赖人的脑和手。就拿洗衣机来说,领子与袖口都得先搓一把才投入。懒惰如外子,也常先拿清洁剂喷一下领子。能说有了电钮,就不需要“人钮”了吗?
有一个故事:牧师在教堂证道,然后电光闪闪,雷雨大作,听众有点骚动。牧师说:“别担心,这座教堂有避雷针设备。”一个听众说:“万能的上帝会消除灾难,怎么反倒靠避雷针呢?”牧师说:“你应当知道,人类发明避雷针的智慧,也是上帝赐予的啊!阿门。”
且莫管有没有万能的上帝,至少人类的智慧可以发明各种的钮子,供你随意地按。人脑的地位,终究居于电脑之上。只是一种钮子,可千万按不得,那就是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钮子。谁若疯狂地按下去,那就人脑、电脑,同归于尽了。
……
前言/序言
名家散文典藏:粽子里的乡愁·琦君散文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