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泽,张雪平,顾三春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实验
  • 教程
  • 电路
  • 电子工程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实践
  • 高等教育
  • 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151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88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使用规则,实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性实验,Multisim 12快速入门,模拟电子电路仿真实验和数字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共有36个实验,每个实验都配有实验原理、参考电路和思考题,实验项目的设置覆盖了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任课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理工科专业选用以及社会读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知识
第1章 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
1.1 电子技术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程序
1.3 电子技术实验的操作规程
1.4 实验报告的撰写
1.5 电子测量技术
1.6 实验调试与故障检测技术
第2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使用规则
2.1 电阻器
2.2 电位器
2.3 电容器
2.4 电感器与变压器
2.5 二极管和晶体管
2.6 集成电路
2.7 课堂练习
第3章 实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1 示波器及其应用
3.2 直流稳压电源
3.3 信号发生器
3.4 交流毫伏表
3.5 万用表

第二篇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二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三 多级放大器及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实验四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实验五 电压比较器
实验六 功率放大器
实验七 直流稳压电源
第5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八 集成逻辑门及其基本应用
实验九 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十 触发器
实验十一 计数器
实验十二 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实验十三 数/模转换器
实验十四 模/数转换器

第三篇 电子电路设计
第6章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
6.1 电子电路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
6.2 对电子电路设计性实验的要求
6.3 电子电路设计性实验的总结报告
6.4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7章 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
实验十五 晶体管放大器设计
实验十六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实验十七 多波形发生器设计
实验十八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实验十九 模拟运算电路设计
第8章 数宇电子电路的设计
实验二十 SSI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二十一 MSI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二十二 SSI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第9章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三 数字脉冲周期测量仪
实验二十四 交通灯控制电路
实验二十五 脉搏计
实验二十六 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
实验二十七 峰值检测系统电路

第四篇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测试
第10章 Multisim 12快速入门
10.1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hisim 12简介
10.2 Muhisim 12的特点
10.3 Muhisim 12虚拟仪器介绍
10.4 Muhisim 12的工作界面
10.5 电路绘制与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11章 模拟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二十八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
实验二十九 有源滤波器仿真测试
实验三十 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仿真测试
实验三十一 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三十二 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第12章 数字电子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三十三 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与消除
实验三十四 任意进制计数器仿真实验
实验三十五 A/D与D/A转换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三十六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仿真
附录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说明
附录A DFl73lSB3A可调式直流
稳压、稳流电源
附录B DF2170A型交流毫伏表
附录C SS7802型双踪示波器
附录D D F1641B函数信号发生器
参考文献
《光影织梦:摄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概述: 《光影织梦:摄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是一本深度剖析摄影艺术的进阶读物,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单纯的技术操作,深入理解光影的魔力,培养独特的视觉语言,并最终创作出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摄影作品。本书并非一本入门级的相机操作手册,而是侧重于摄影的艺术层面,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展现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可能性。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光的叙事”,“构图的诗学”,“色彩的温度”,以及“情感的留白”。每一部分都由多个章节组成,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摄影美学体系。 第一部分:光的叙事 本部分将摄影最核心的元素——光,提升到了叙事的高度。我们将探讨光的本质,它如何塑造形体,如何营造氛围,如何传递情感。 第一章:理解自然之光。 这一章将深入解析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自然光线特征。清晨的柔和光、午后的硬光、傍晚的暖调光,以及阴天的散射光,各自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联想。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预测光线的变化,并根据光线的特质来选择拍摄时机和角度,从而让光线成为讲述故事的有力工具。例如,逆光如何勾勒出物体的轮廓,侧光如何增强立体感,顺光如何展现细节的丰富性。 第二章:人造光的魅力与控制。 除了自然光,人造光在现代摄影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章将介绍各种常用的人造光源,如闪光灯、持续光源、LED灯等,并详细讲解如何控制它们的光质(硬光与柔光)、光位(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以及光比(高调、低调、平调)。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反光板、柔光罩、蜂巢等附件来塑造光线,创造出戏剧性的效果,或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特别地,我们将深入探讨影棚布光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根据拍摄对象(人像、静物、产品)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布光。 第三章:光影的戏剧性。 摄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光影的对比与互动。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利用光影的强烈对比来制造视觉冲击力,突出主体,引导观众视线,并赋予画面深刻的含义。我们将分析经典作品中的光影运用,学习如何捕捉和利用阴影的形状和纹理,如何利用剪影来表现意境,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曝光来决定画面的明暗层次,从而达到“画”的境界。 第二部分:构图的诗学 构图是摄影的骨架,它决定了画面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视觉传达的效率。本部分将超越传统的“三分法”和“黄金分割”,将构图视为一种诗意的表达,一种与观看者对话的语言。 第一章:引导视线的艺术。 构图的首要目标是引导观众的视线,让他们能够流畅地浏览画面,并关注到你想要强调的内容。本章将深入研究各种引导线(直线、曲线、对角线)、前景、背景、框架式构图等元素如何协同作用,将观众的目光从画面的边缘自然地引向主体。我们将探讨负空间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留白来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呼吸感和意境。 第二章:形式与几何的平衡。 画面中的线条、形状、图案和纹理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本章将探讨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形式元素,创造出和谐统一或富有张力的构图。我们将分析几何图形在构图中的作用,如何利用重复、对称、渐变来增强画面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如何打破常规,运用不对称、失衡的构图来制造视觉上的惊喜和动感。 第三章:透视与空间的营造。 透视是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的关键。本章将详细讲解不同焦段镜头带来的透视差异,以及如何利用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拍摄角度来改变画面的空间感。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景深控制(浅景深、深景深)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或展现环境的丰富信息。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的错觉,让画面更具吸引力。 第三部分:色彩的温度 色彩不仅仅是颜料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载体,是传递情绪和氛围的强大工具。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探索色彩的奥秘,学会运用色彩来影响观众的情绪,并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视觉语言。 第一章:色彩的心理学与象征意义。 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情感联想。本章将深入研究色彩心理学,探讨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基本色彩的情感含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饱和度变化、明度差异来营造特定的情绪基调,例如,冷色调可以带来宁静、疏离感,暖色调则可以传递热情、温暖。 第二章:色彩的和谐与冲突。 如何有效地组合色彩,创造出和谐悦目的画面,或通过色彩的冲突来制造视觉张力,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学习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互补色、邻近色、同类色等,并分析不同色彩组合所能产生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打破常规,运用大胆的色彩冲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赋予画面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 第三章:黑白摄影的色彩语言。 尽管我们讨论的是色彩,但黑白摄影同样拥有其独特的色彩语言。本章将深入探讨黑白摄影中影调、对比度和纹理的重要性。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对灰度的精确控制,以及对光影的敏锐捕捉,来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黑白影像。我们将分析经典黑白作品,理解如何在失去色彩信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影调的丰富性来传递情感和深度。 第四部分:情感的留白 摄影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作品传递情感,如何让画面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表达。 第一章:捕捉瞬间的情绪。 摄影的魅力在于定格时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本章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观察和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肢体语言,以及环境中流露出的情感氛围。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元素来传达喜悦、悲伤、孤独、温暖等各种情感。 第二章:叙事性的构建。 一张好的照片应该能够讲述一个故事。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元素,以及对拍摄对象的选择和处理,来构建一个具有叙事性的画面。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暗示、象征、留白等手法,引发观众的想象,让他们在画面之外构建自己的故事。 第三章:个人风格的塑造。 摄影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并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本章将鼓励读者反思自己的拍摄理念和审美偏好,探索能够真正触动自己的题材,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表现风格。我们将分析不同摄影师的风格特点,并提供实践性的建议,帮助读者在理论学习和大量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影织梦”之道。 本书的特色: 《光影织梦:摄影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提供一种思考框架和一种探索的路径。书中充满了大量的经典摄影作品赏析,以及来自不同摄影师的创作心得,旨在激发读者的灵感。此外,本书也包含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练习,鼓励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拍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本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摄影师,用光影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所有对摄影怀有浓厚兴趣,并希望在技术层面之上,进一步提升摄影艺术造诣的爱好者。无论是刚接触摄影,但渴望深入理解其艺术本质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拍摄经验,但希望突破瓶颈,找到个人风格的进阶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特别是那些不满足于记录,渴望通过影像表达内心世界,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摄影人,本书将是他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附录部分非常实用,里面包含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补充信息。例如,一些常用的公式表格、元器件参数表,甚至是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内容虽然不是正文的主体,但对于实际操作来说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查阅所需信息,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查找这些基础信息而浪费时间。我尤其欣赏它在附录中加入的一些“小贴士”或者“常见错误分析”,这些都是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指导者,为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全面的支持。附录的设计,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它真正成为一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索引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这对于经常需要查找特定信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当我遇到一个不熟悉的术语或者需要回顾某个概念时,可以迅速地通过索引找到相关的页面,极大地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索引的条目非常细致,几乎涵盖了书中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让我感觉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快捷。我特别喜欢它在索引中对于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的考虑,这使得我在查找时更加灵活。这本书记载的知识量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索引,很容易在浩瀚的书海中迷失方向。而这本书的索引,就像一个可靠的向导,总能准确无误地指引我找到我想要的信息。这让我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这本书,把它变成一个真正有用的参考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让我眼前一亮。打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清晰、规整的文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显得恰到好处。字体大小适中,不至于眼睛疲劳,也不会因为过小而显得拥挤。段落之间的留白也处理得非常得体,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在文字的海洋中航行,不会因为信息的密集而感到窒息。图表的插入也十分巧妙,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逻辑清晰,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对公式的排版,每一个符号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精确计算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也很合理,每一章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人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我喜欢它这种“呼吸感”的排版,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专注,并且不容易产生阅读疲劳。这种细致入微的排版设计,无疑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和使用效率,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约而不失专业感。封面的配色沉稳,带着一种严谨的科学气息,非常符合我对一本技术类书籍的期待。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就有一种想要立刻翻开它,探索其中奥秘的冲动。书的装帧也很扎实,翻页顺畅,纸张的触感很好,是那种适合长时间阅读和做笔记的纸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值得信赖的工具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仅从外观和触感上,就已经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高的好感。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既显高档,又不容易留下指纹,非常适合我这种常常在实验室里操作的读者。而且,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但又不会显得过于笨重,方便携带和查阅。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就仿佛一位沉默而可靠的伙伴,随时准备为我提供知识上的支持。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它将如何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我度过那些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时光。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辞藻,而是用一种非常直接、简洁的方式来阐述概念。这种风格我非常喜欢,因为它能够快速地抓住问题的核心,避免不必要的弯弯绕绕。作者的表达清晰明了,即使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也能用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解释。这让我感到很安心,因为我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解读文字本身,而是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学习上。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着我们一步步深入。这种“零门槛”的语言风格,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友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我不需要担心因为语言晦涩而错过重要的信息,而是可以更加专注于内容的本身。这种“直抵人心”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有诚意,想要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