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对于最初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们来说,这个故事或许有其内在的含义,但是在这里它似乎不能满足我们对一个故事的期望。这些期望就是情节的内容。“探寻、探险、追逐、解救、逃跑、复仇、推理故事、对手戏、落魄之人、诱惑、变形记、转变、成长、爱情故事、不伦之恋、牺牲、自我发现之旅、可悲的无节制行为、盛衰沉浮”,20种经典情节,帮你完成读者的期待。
好的故事萦绕在人们心头,让读者几十年都难以忘却。这些故事的情节通过情感与智力的途径与读者紧紧联系起来,从而让故事充满力量。
在罗纳德的书中,作者详尽分析了探寻、探险、追逐、解救、逃跑、复仇、推理故事、对手戏、落魄之人、诱惑、变形记、转变、成长、爱情故事、不伦之恋、牺牲、自我发现之旅、可悲的节制行为、盛衰沉浮这20种经典情节,展示了成功的情节是如何把所有故事要素结合起来的,并告诉你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效地运用这些情节。
接下来,作者更进一步,告诉你针对任何一个主题,如何精巧地设置情节,以平稳有效地完成你的作品。终,你的小说将更加连贯、有打动力,从而让读者对你的故事念念不忘。
罗纳德·B·托比亚斯(Ronald B. Tobias),曾创作过各种类型的作品,包括各种虚构和非虚构图书,后来则成为一名公共电视节目的纪录片作家兼制作人。现为蒙大拿州立大学媒体与戏剧学院教授,并著有《影视创作内部指导》。现居蒙大拿的波兹曼。
1隐形的小说
图书馆的书架上堆满了几百年来写就的小说,但是街头巷尾的空气中却充斥着新近编就的故事。这些活生生的故事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几乎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小道消息、流言蜚语、笑话、借口、奇闻异事、弥天大谎以及伤大雅的善意谎言——这些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谱写了生活的每一个篇章。
在公司的饮水机旁、在餐厅里、在美发店里、在出租车上、在小酒馆里、在董事会会议室里、在卧室里,这些故事处不在、生生不息。然而多年的学校教育却让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小说要么是白纸黑字印出来的,要么是在荧幕上上演的,以至于我们对此视而不见: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浸润在故事里,这些故事活力充沛、创造力丰富,又令人信服。
在讲英语的地区有一个口头流传的小说是现代传奇的例子,那就是《噎住的杜宾犬》。现代传奇指的是那些被人们信以为真而口口相传的故事。(“我发誓,这事发生在我一个朋友的朋友身上……”)这个故事很简短:
一位女士上午逛完街回家,发现她的宠物杜宾犬噎住了,几乎窒息。于是她赶紧把她的狗送到兽医那里,并留下抢救。
当她回到家后,她的电话铃响了,是兽医打来的。“马上离开家!”他喊道。
“怎么了?”她问。
“照办就是!去邻居家。我马上到。”
那个女士被他的语调吓住了,于是就听话去了邻居家。
几分钟后,四辆警车停在了她家房前。警察举着枪冲进房子。那个女士战战兢兢地跑到外面,想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兽医赶到,告诉她发生的一切。原来,当他检查狗的喉部时,发现两根人的手指!他猜测那条狗一定惊动了一个入室的盗贼。
果然,警方在壁橱里找到了一个人,他已经吓得魂飞魄散,紧紧攥着一只血淋淋的手。
(想要全面了解这种现代传奇以及其他类似传奇的历史,请参看由诺顿出版社出版、詹?哈罗德?布鲁范德所写的《失踪的搭车人》或《噎住的杜宾犬》。)
“噎住的杜宾犬”就是一部隐形的小说。甚至有几家报纸把这当成真实的故事来报道。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提供一丝一毫的证据来证明此事真的发生过。那些小细节各有出入(比如那只狗咬掉的手指数目、盗贼的种族等),但是基本的情节大致相同。听说此事的人一般都认为这是真事(如果不是半信半疑)。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是完全虚构的内容,而真相是,该故事纯属虚构。
这个传说的真正价值在于,随着不断的复述,它也不断完善直至情节趋于完美,同样的过程也让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谜语和谚语日臻完美。这个故事经过了千万次的口头改写直到法进一步完善。
《噎住的杜宾犬》所涉及的只是纯粹的情节,人物以及描述时间地点的细节处于次要的位置。这个故事有三个活动步骤:
第一个步骤通过引入戏剧性事件和神秘事件为故事做好了铺垫。当这个女士回到家中,发现她的杜宾犬被噎住时,她带她的狗去看兽医。
当这位女士返回家,电话铃响起,第二个步骤就开始了。当兽医极端不安地告诉她离开家时,就引入了危险元素。我们心领神会,知道这个危险一定和杜宾犬被噎这一神秘事件有关。但是关系是什么?我们试图猜测。这位女士逃离了房子以及未知的危险。
警察来了并确认了危险的严重程度,接着兽医来了,揭开了谜底,第三个步骤就开始了。警方抓住了窃贼,证实了窃贼被断指这一推测。
这个故事不是谁坐在那里所事事编出来的——“这样,我需要下一个套(被噎住的杜宾犬),随后是惊人的复杂局势(那个电话),然后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高潮(那个流血的窃贼)。”情节是按照我们对故事的期望逐步发展的。它有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一个主人公(那位女士),一个反派人物(那个窃贼),还有足够的紧张和冲突。《噎住的杜宾犬》中的情节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或P。D。詹姆斯小说里面的情节并二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我们开始探讨情节的本质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情节不只是一个配件,只是让你依照某些魔法方便地组织自己的材料。对待情节,你不能指望它像家用电器一样插上插头就能为你工作。情节是逐步发展的。从写作伊始,情节就主宰着作者和作品。假如把情节从《噎住的杜宾犬》中拿走,那就没剩下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了。作为读者,我们也是被情节所左右的。也有些作者尝试过写一些没有情节的小说,但鲜有成功者。我们如此青睐巧妙的情节,以至于经过几次反抗(愤怒的作者:为什么情节一定要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仍会回归传统的故事讲述方法。我不敢说情节就是作者世界的中心,但是起码是影响其他一切的两个强作用力之一——另一个是人物。
**关于骨架**
我们都听说过那句公认的教人写作的名言:情节就是结构。没有结构你将一所有。我们一直被教得畏惧情节,因为情节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分量十足。我们数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情节数量有限,且已悉数用尽,世上没有哪个故事不曾被讲述。居然还有一些作家没有被过去吓坏,这真是个奇迹。
毫疑问,你肯定也听说过有人用建筑学术语或数学术语来描述情节。情节是纲要、脚手架、上层建筑、底架、框架以及很多其他术语。因为多年来我们见过那么多的建筑在施工建造,也见过不少人类等生物的模型,所以就很容易认同那些隐喻。毕竟,这么想貌似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故事应该具备一个规划来帮助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做出最佳选择,不是吗?
咱们就拿骨架这个隐喻来说吧,因为这是写作老师们最常用的一个说法。情节是个骨架,贯穿整个故事。所有细节都挂靠在情节之骨上。你甚至可以剔除情节,把它简化为描述一个故事。我们总是在对小说的评论和批判性分析中读到这些概要。电影编剧们必须能够在大约两分钟内推销他们的情节才有希望把剧本卖出去。“你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过于简化的问题,也有这么一个过于简化的回答。
形象的隐喻深入人心且难以动摇。骨架这个视觉形象如此生动,以至于我们法抗拒。是啊,如果抽出骨架,所有东西都会分崩离析。似乎很有道理。
可是用骨架(以及其他所有的建筑和机械模型)来隐喻情节的问题在于,它曲解了情节的概念和作用原理。情节不是一个钢丝衣架,让你把所有故事的衣服都挂上去。情节是发散性的,它渗透在小说的原子里。它法被剔除。它也不是焊在一起的工字钢。它是充盈在字里行间的一种力量。或许有一个更好的词可以用来隐喻情节,那就是电磁——将故事的原子凝聚在一起的一种力量。它将意象、事件、人物关联在一起。
**情节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物体**
我们往往把情节当成物体一样来谈论。我们所有的隐喻在描述情节时都仿佛它们是装在盒子里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我们把情节像故事库存一样归类。我们把情节当成没有生命的、静止不动的物体一样谈论。
这或许是最难逾越的障碍了:把情节看作一种力量、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物体。一旦你认识到情节一直深入到你写作的原子层面,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最终影响到情节,你就会发现情节所具备的动态品质。
情节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比如,你写了《噎住的杜宾犬》这个故事,有人问你“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你答道:“讲的是条狗。”
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太具体了,尽管那条狗是主题(还只是一半)。所以你换了其他的回答。
“讲的是恐怖。”
不是的。太含糊不清了。
你换了种说法:“讲的是一个女人,她回家后发现自己的狗被什么东西噎住了,最后却发现是人的手指!”
血淋淋的细节,但这是情节吗?
不是。
你的耐心消磨殆尽。好吧,到底什么是情节?
情节和文学本身一样古老。《噎住的杜宾犬》是个谜。
谜的要点就是解开一个谜题。它源自和俄狄浦斯、赫拉克勒斯的经历一样的传统,俄狄浦斯必须解开斯芬克斯给他出的谜语,赫拉克勒斯必须完成十二项任务,那些著名的劳作,每一项都是要解开一个谜题。童话故事更是充满了谜题——孩子们喜欢这些,大人也一样。谜题是神秘的基础,直至今日这或许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学形式了。今天我们把谜看成一个有着富含技巧的答案的简单问题:“什么东西有……和……?”但是谜实际上是任何一个神秘化了的、让人误解和困惑的问题。这刚好适合《噎住的杜宾犬》。
这个故事的目的是给你两条基本线索。第一条线索出现在第一部分:那条狗被什么东西给噎住了。什么?
第二条线索出现在第二部分:兽医要求那个女人马上从家里出来,为什么?
要解开这个谜题(“谁?”),我们必须合并这两条线索(“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必须确立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因和果),并且在故事结束之前,也就是兽医和警察将真相和盘托出之前,把缺失的那部分给补上。作者来提供线索(最好是能让谜题富有挑战性因而也更有趣的线索),读者在游戏结束前猜出谜底(在第三部分,一切都水落石出的时候)。如果剔除了情节,剩下的就只是一些不知所云、杂乱章的细节。
所以,在我们讨论种种经典情节以及如何构建这些情节之前,你首先得愉快地接受情节是一种力量这个概念。正是有了这种力量,语言的各种元素(词、句、段)才能被凝聚在一起,才能被按照某种意义(人物、行为、地点)组织起来。也正是情节与人物的累积效应才创造了整个故事。
所以本书的意义并非为你罗列出20种经典情节,而是教你如何创作小说情节。本书还会教你如何将选中的情节运用于你的主题,这样你就可以不紧不慢、得心应手地展开情节。
**你的情节、力量和你**
当你开始创作作品时,当你对着一大堆未着一字的白纸时,你会犹豫踟蹰。想想那句中国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会觉得多少有些安慰,但是那句谚语并没有告诉你走哪条路。所以你总是担心会搞错方向,只能从头再来。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沮丧的了——你开始做一件事,尤其是像写小说或剧本这么野心勃勃的一件事,干了一半却发现搞错了。如何才能避免犯方向性的错误呢?答案既有好消息又有坏消息。
先说说坏消息。
坏消息就是谁也保证不了。谁也保证不了你做的都对。这一点应该不难想到,现实就是如此。
现在说说好消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道行程的终点还是有必要的。这并不是说你要知道每一步如何走,因为写作的过程总是充满惊奇——作者都法预料的迂回曲折。写作的乐趣的一部分也在于此。但是我所认识的大部分作者心里是有一个目标的,即使法确切告诉你他们怎样实现,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意图。
我说的并不是要知道故事的结局,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说的是要明白你对付的那些材料的本质——具体来说就是情节。如果你还不清楚目标就盲目开始,就会漫目的地游荡。但是如果你多少知道些你打算写的那个情节,就等于已经配备了一个指南针,在你漫目的地游荡时警告你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你要写的情节和这种力量在你小说中的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后,你会拥有一个可靠的指南针带领你完成这项工作。
哪有探险家会不考虑好方向就贸然出发的呢?
**关于情节的定义**
我曾听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讲过不可预测性,他说的一些话触动了我:什么叫不可预测性?他问道。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一些特定的事情的概率是相当大的,可是一天中的分分秒秒都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比如,你把一个一角硬币扔到地板上,它转了几转,然后就立在那里不动了。这样的事再次发生的机会有多大?百万分之一,或许是亿万分之一。但是它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好像不会有例外一样。我们生活中每件事的发生都好像没有例外一样。
那位科学家说不可预测性是不存在的。他声称我们是有操作定义的,这些定义在某些条件下和某些情境中还是起作用的,只是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一切情形的绝对定义。
情节也是这样。我们对情节也有一个操作定义,但不是绝对的、颠扑不破的定义。我们只能下一个适用于某些情境和条件的定义。你的作品就是那一系列的情境和条件,你的作品最终也会给情节下一个合适的定义。
听起来好像我在说:“嗨,你自己搞清楚吧,我没法帮你。”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的是每个情节都是不同的,但每个情节都源自某些模式。本书可以帮你了解这些模式,然后你可以选择一个并应用于自己故事独有的情节。
**将模式应用于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写作经验丰富的话,就知道模式的价值了。如果你每天都坐在那里花很多个小时写作,你创作的成果就会远远多于灵感来袭时才写作。我们像指望结构一样指望模式。
作品的内在结构也是如此。通过构建模式,你为自己的作品搭起了一个脚手架。写小说的时候你可以构建两种主要模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情节模式和人物模式。一旦确定了情节模式,你就获得了引领行动的动力;一旦确定了人物(在情节模式中行动的人)模式,你就获得了了解你所塑造人物内心和动机的动力。
**世上情节的确切数字**
问:“有多少种情节?”
答案一:“谁知道?成千上万,甚至没准数百万呢。”
答案二:“69种。”
答案三:“全世界只有36种情节。”
答案四:“两种情节,没了。”
答案一(谁知道?)是我们在课堂上和写作教材中常常听到或看到的答案。情节有数种可能,所以肯定有数种情节。这和我说过的将模式运用于具体的故事并不矛盾。
答案二(69种)是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观点。他觉得答案一所说的数种情节中,只有69种才是情节。实际上他说的是模式。
答案三(36种)是卡洛?戈齐的创造,他在一本讲情节的书中将情节予以分类。他也是在数模式。今天当我们读那本书的时候,约有一半的情节已被摒弃不用(因为这些情节已经可救药地过时了),所以如果对戈齐的话加以改写加工,就可以说只有18种情节。
答案四(两种)自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一直在流传。我将在第三章里谈论这两种情节,因为它们是其他所有故事的基础。这个答案比其他答案更进一步,因为它将模式概括为两种。(稍后再详加探讨。)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答案都是对的。一定不要相信情节数量可以归结为哪个神奇数字,因为我觉得没人能条理清晰地用一到几的数字将人类的全部感受和行动打包分类出来。这些人所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换种说法就是,你可以随便用多少种方法来将情节打包分类,你打包的方式也就决定了你最后的数字是几。不管是1还是100万,没有任何一个神奇的数。本书讨论的是20种,但这绝不是世上仅有的20种。它们只是最基本的20种情节,任何一个积极创新的人都可以发现更多。情节是个很难把握的东西,没有谁总是能说清。
从根本上来说,情节是人类行为的一个蓝图。数千年来在人们身上已经呈现出多种行为和情感模式。这些模式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过去五千年中没有变化,在未来五千年中或许也不会变化。在宇宙层面上,五千年犹如白驹过隙,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勉强能活80岁的凡夫俗子来说,五千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在人类历史上这也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些行为模式中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时代,到人类诞生之初甚至之前。我们将这些行为称为“本能”:母性本能、生存本能以及自卫本能等。这些都是原始行为,我们自身行为的一大部分均属于此。还记得那个孩子被压在车下的妈妈吗?为了救出孩子,她不顾一切,以惊人的力量抬起汽车将孩子解救出来。为了保护那些我们挚爱的人,有时候我们必须不遗余力、超常发挥。这是一种基本的行为模式,论何时何地,每个人身上都有。
或许你稍加思索也能想到一些其他的行为模式,但是行为本身不会构成情节,而只是构成情节的第一步。
首先,你得明白故事和情节的不同。
**鲸鱼丈夫与噎住的杜宾犬**
先有故事才有情节。很久以前,人们住在临时搭就的房屋里,追逐着猎物每日迁徙,或者是赶着牛羊季节性地迁徙,到了晚上就围着篝火讲故事。那些故事所讲的或是猎人的勇猛,或是羚羊的敏捷,或是狼的狡诈,又或是海象的蛮力。故事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来讲述。
情节则源于公元前的宗教仪式,慢慢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古典戏剧。情节是一个具有行动和反应模式的故事。
在太平洋西部地区的印第安人中间流传着一个叫《鲸鱼丈夫》的故事:
一个渔夫捕上一条奇怪的鱼,交给妻子处理干净。她干完活后就在海里洗手。突然一只虎鲸跃出水面将那个女人拖进水里。虎鲸将渔夫的妻子带到它海底的家里做奴仆。
渔夫在他的朋友鲨鱼的帮助下,追到虎鲸海底的家中,鲨鱼施计吹灭了虎鲸家的灯,为渔夫救出了他的妻子。
现在对比一下《噎住的杜宾犬》和《鲸鱼丈夫》。杜宾犬的故事唤起我们的期待并带着我们步步深入,而《鲸鱼丈夫》这个故事则没有这种效果。《噎住的杜宾犬》构建了一个统一连贯的叙述,按照顺序发生的事件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噎住的杜宾犬》将“谁”、“什么”以及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在《鲸鱼丈夫》中,我们只看到了“谁”和“什么”这两个问题,但是却没有“为什么”。
太多重要的问题在《鲸鱼丈夫》中没有答案:
●那条奇怪的鱼和虎鲸的出现有什么关系?(不知怎么的我们希望这两件事之间有关联。)我们怀疑虎鲸就是因为那条奇怪的鱼才带走了那个女人,但是我们却找不到答案。我们可以猜测,或许那条奇怪的鱼是虎鲸的妻子,所以虎鲸是来报复的。我们希望第二个活动(虎鲸掳走了渔夫的妻子)的发生是因为第一个活动(渔夫掳走了虎鲸的妻子)。但是却没有任何线索,也没有任何关联,表面上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虎鲸为什么绑架渔夫的妻子?是为了报复吗?或者只是因为它孤单寂寞或是 创意写作书系:经典情节20种(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创意写作书系:经典情节20种(第二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创意写作书系:经典情节20种(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还没看,包装不错,估计内容也好
评分很多历史真相就是这样被篡改的,也许你不在乎,也许他不在乎,早晚,一切的一切真相都成了电影中的“真相”,这就是悲哀,而更悲哀的是,我们还有很多人并不在乎如此,难道你不觉得吗?韩国人掩饰真相的目的恐怕不完全是为了长他们自己的志气吧,还有去中国化,也许还有更多。再结合之前的《不灭的李舜臣》,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人是多么的无视真正的历史,无视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与“喊你祖宗”有一毛钱的关系吗?而这与一个民族的未来确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只会伪造历史的民族,他们的视野是渺小而卑微的,一个无视自己的祖先创造的历史的民族,是愚蠢而可悲的,难道不是这样吗?顺带提下,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阵亡的名将-邓子龙。
评分好书一本,棒棒哒
评分一次性来了四本书,第二天就收到了,京东的物流确实给力,看看这书像是正版,继续支持
评分不错,很有帮助,值得拥有,很好的书
评分创意写作流行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呢,希望让人惊喜吧
评分京东评价专用:质量、包装、物流,无问题下用。
评分速度很快,书很好
创意写作书系:经典情节20种(第二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