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係統而全麵地介紹瞭交互式微課和慕課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實現方案。
內容簡介
《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21世紀教師教育係列教材》是《混閤式教學與交互式視頻課件設計教程》(2013年)的修訂版。
《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21世紀教師教育係列教材》係統而全麵地介紹瞭交互式微課和慕課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實現方案,包括軟件介紹、設計流程等。從動態交互素材、虛擬背景和互動視頻、動畫人物和閤成語音,到各種素材的整閤打包,再到通過網絡教學平颱發布,嚮讀者展示瞭一個循序漸進、由簡至繁的微課教學設計與製作過程。同時,以當前熱點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為例,分析瞭技術對教學過程的影響
《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21世紀教師教育係列教材》的編寫與修訂,就是為那些有誌於成為名師的從教者實現夢想而進行的一次探索性嘗試。以“混閤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為核心理念,以“快課”(Rapid E-learning)為技術方案,以“交互式視頻課件”為開發平颱,以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為教學組織策略,本書為廣大一綫教師們提供瞭一個可操作性很強的課件設計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以新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模闆化的軟件工具為平颱,《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21世紀教師教育係列教材》可為普通學科教師的教學信息化之路提供瞭強有力支持。從適用對象來看,本書可作為高校或中小學教師發展培訓的教材,也可作為學科教師自學之用。同時,對於教育相關專業的學習者來說,也是一本很實用價值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趙國棟,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教育信息化建設與規劃(E-campus),數字化學習的設計與開發,開放教育資源建設。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網絡時代教師職業的新特徵及發展策略
1.互聯網時代的教師職業新特徵分析
(1)基於TPACK之教師專業技能
(2)網絡時代教師職業之新特徵
2.網絡時代教師職業專業性的發展策略
(1)尊重教師在教學信息化中的“守門員”地位
(2)激發教師的信息技術革命積極性
(3)培養教師的教學技術設計與開發能力
(4)強調課件設計對教師職業專業性發展的重要性
第一章 微課與慕課概述
1.1 混閤式學習與翻轉課堂關係辨析
1.1.1 混閤式學習簡介
1.1.2 翻轉課堂概述
1.2 微課與翻轉課堂的相互關係
1.2.1 微課的概念及類型
1.2.2 交互式微課的技術方案
1.2.3 微課與翻轉課堂
1.3 從OCW、OER到MOOCs
1.3.1 開放教育資源(OER)概述
1.3.2 MOOCs新特徵
1.3.3 正確認識MOOCs
1.4 相互之間關係解析
第二章 微課與慕課的設計技術方案——IVC
2.1 交互式視頻課件概念與類型
2.2 交互式視頻課件的組成模塊
2.3 微課與慕課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2.3.1 硬件設備
2.3.2 軟件工具
2.3.3 經費預算
2.4 微課與慕課的設計流程
2.4.1 任務分析與結構設計
2.4.2 腳本編寫與開發
2.4.3 測試與發布
第三章 模版化動態圖錶設計工具——Raptivity
3.1 軟件安裝
3.2 基本操作流程
3.3 操作界麵及使用過程
3.4 設計案例
第四章 快捷式微視頻摳像軟件——Adobe Ultra
4.1 軟件下載與安裝
4.2 用戶界麵及操作步驟
4.3 設計案例
4.4 視頻素材的拍攝方法
4.4.1 一般技巧
4.4.2 拍攝燈光布置
4.4.3 背景幕布使用
4.4.4 摳像技巧
第五章 微課的動畫人物與配音工具——iFly和CB
5.1 智能化語音閤成軟件——iFly TechInterPhonic
5.2 搭積木式動畫人物設計軟件——Character Builder
5.2.1 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
5.2.2 設計案例
第六章 微課與慕課的交互設計工具——Adobe Captivate7.0
6.1 CP7.0概述
6.1.1 軟件下載和安裝
6.1.2 用戶工作界麵簡介
6.1.3 操作流程和步驟
6.2 CP7.0核心功能操作詳解
6.2.1 課件結構創建與順序設計
6.2.2 錄製視頻演示與軟件仿真
6.2.3 內容插入與交互設計
6.2.4 音視頻與字幕編輯
6.2.5 測驗設計與編製
6.2.6 外觀設計與目錄
6.2.7 預覽與發布
第七章 跨平颱移動課件轉換方案——Adobe AIR
7.1 AIR概述
7.2 AIR軟件安裝
7.3 利用AIR轉換移動版微課
7.3.1 製作Android版移動微課
7.3.2 製作蘋果iOS版移動微課
7.4 轉換案例:將SWF微課轉換為Android和iOSAPP
第八章 專業移動版課件設計軟件——方正飛翔數字版
8.1 軟件下載與安裝
8.2 基本操作流程
8.3 軟件操作界麵簡介
8.4 課件案例設計
8.4.1 語文——《沁園春·長沙》
8.4.2 英語——聽說和測驗
8.4.3 曆史——朝代更迭
8.4.4 數學——圖錶
8.4.5 化學——元素符號
8.5 課件導齣與慧雲閱讀器
第九章 微課與慕課的發布平颱——U-MOOC
9.1 U-MOOC概述
9.2 U-MOOC發布微課和慕課
9.2.1 創建基於微課的混閤式課程
9.2.2 上傳和發布交互式微課
9.3 基於微課的混閤教學模式
第十章 基於課堂麵授的互動反饋係統——Clicker
10.1 交互反饋係統簡介
10.2 IRS教學效果綜述
10.2.1 提高學生的齣勤率、記憶和成績問題
10.2.2 教學內容的覆蓋範圍問題
10.2.3 師生對IRS的態度問題
10.3 IRS在北京大學應用效果的實驗研究
10.3.1 北京大學的實驗研究結論
10.3.2 軟硬件設備的安裝與調試
10.3.3 軟件的設置與使用
10.4 IRS課堂教學應用案例
10.4.1 小學自然課
10.4.2 小學語文課
10.4.3 初中數學課
10.4.4 高中數學課
10.4.5 大學數學課
10.4.6 大學物理課
第十一章 微課與慕課的展示平颱——全國多媒體課件和微課大賽
11.1 以賽促用——網絡時代名師培養平颱
11.2 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介紹
11.2.1 大賽近年發展概況
11.2.2 大賽組織方案及參賽流程
11.3 參賽建議及注意事宜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教育革新浪潮中的“微”與“大”:探索在綫學習的新可能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教育的邊界正在被不斷拓展和重塑。曾經,知識的傳遞主要依賴於綫下課堂和厚重的書本。而今,網絡如同一個巨大的信息寶庫,為學習者提供瞭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可能。在這個大背景下,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微課與慕課(MOOCs)——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席捲全球教育界,深刻地改變著知識的獲取方式、教學的設計理念,以及學習者的學習體驗。 微課:精煉知識,聚焦學習 微課,顧名思義,是一種時長短、內容精、重點突齣的教學單元。它不同於傳統的長篇講座,而是將一個知識點、一個概念、一個技能,乃至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的過程,壓縮成幾分鍾到十幾分鍾的教學視頻。這種形式的齣現,恰恰是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碎片化學習需求的精準迴應。 想象一下,當你在深夜學習某個晦澀的概念時,是否會因為冗長的講解而感到疲憊?或者,當你需要快速掌握一項具體操作時,是否覺得翻閱厚重的技術手冊效率低下?微課正是為瞭解決這些痛點而生。它像一顆顆濃縮的知識膠囊,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獲取最核心、最關鍵的信息。 微課的設計,絕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綫下課程錄製下來。它需要教師具備高度的教學洞察力,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學生學習的難點和興趣點,將復雜的知識點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生動形象的視覺呈現,將知識“切碎”並“打包”。一個優秀的微課,會圍繞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展開,從導入、新知講解、示範、練習,到總結,每個環節都力求精煉而有效。 這種精煉的背後,是對教學藝術的極緻追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腳本,推敲每一個詞語,選擇最恰當的畫麵和配樂,甚至要考慮到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微課的製作過程,既是技術的實踐,更是教學智慧的結晶。它鼓勵教師跳齣“照本宣科”的窠臼,以更加靈活、創新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 微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短小精悍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有效地服務於個性化學習。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和需求,隨時隨地觀看微課。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掌握瞭的內容,可以快速跳過。這種“按需學習”的模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自主性和效率。 同時,微課也為教師提供瞭新的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將精選的微課作為課前預習材料,將課堂時間用於更具互動性的討論、答疑和實踐;也可以將微課作為課後鞏固練習的補充,幫助學生消化吸收。微課的應用,打破瞭傳統課堂的時空限製,將學習的觸角延伸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 慕課(MOOCs):海量資源,開放共享 如果說微課是知識的“精緻點心”,那麼慕課(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在綫課程)則是一場麵嚮全球的“知識盛宴”。慕課的齣現,更是對傳統高等教育模式的一次顛覆。它打破瞭大學圍牆的限製,將優質的大學課程,以免費或低廉的學費的形式,嚮全球所有渴望學習的人開放。 慕課的“大規模”(Massive)體現在其參與人數之多,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學習者同時在綫學習同一門課程。這種規模,是傳統綫下課堂無法想象的。它匯聚瞭來自世界頂尖大學和機構的優質教學資源,涵蓋瞭從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幾乎所有學科領域。 “開放”(Open)是慕課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任何人,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擁有何種背景,都可以免費或以極低的成本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和最權威的講解。這種開放性,極大地促進瞭教育公平,讓知識的傳播不再受地域、經濟條件的限製。 “在綫”(Online)則強調瞭慕課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有網絡連接的地方,通過電腦、平闆或手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慕課平颱通常提供高清的視頻講座、詳細的課程資料、在綫測試、互動論壇等多種學習工具,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在綫學習生態。 “課程”(Courses)則說明瞭慕課的內容形式。它並非零散的知識點集閤,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結構完整的教學單元,通常包含一係列的講座、閱讀材料、討論題和評估作業。完成慕課的學習,往往能夠讓學習者係統地掌握某個領域的知識體係。 慕課的齣現,不僅改變瞭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也對教育機構和教師提齣瞭新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麵,大學需要重新思考其教育的定位與價值,如何在高教資源爆炸的時代保持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麵,教師也需要掌握新的教學設計與技術應用能力,將優質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在綫課程。 慕課的魅力在於其“大規模”和“開放性”所帶來的巨大能量。它使得知識的傳播效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終身學習的理念提供瞭強有力的支撐。許多人通過慕課,實現瞭職業的轉型,或者在業餘時間拓展瞭知識邊界,獲得瞭新的視野。 融閤與展望:微課與慕課的協同發展 微課與慕課,看似是兩種不同的在綫學習形式,但它們之間並非割裂,而是存在著緊密的聯係與協同發展的可能。 一方麵,微課可以作為慕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內容龐大的慕課,可以將其分解為一係列的微課單元,使得學習者更容易消化吸收。微課的精煉性,也能夠為慕課中的關鍵知識點提供更深入的講解和演示。 另一方麵,微課的學習平颱,也可以藉鑒慕課的“大規模”與“開放”的理念,構建更加豐富、更加便捷的在綫學習社區。讓更多優秀的教師能夠將自己的微課作品分享齣來,讓更多學習者能夠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 當前,微課與慕課的設計與實踐,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教育工作者、技術開發者、內容創作者,都在不斷地探索如何更好地設計、開發和應用這些在綫學習工具,以期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更廣泛的教育普及。 從“微”小的知識單元,到“大”規模的開放平颱,在綫學習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著教育的未來。它鼓勵我們打破固有的學習模式,擁抱新的技術,探索新的可能。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習不再是一件被動接受的事情,而是一場主動探索、終身受益的旅程。微課與慕課,正是這場教育革新浪潮中,最耀眼的兩個名字,它們共同引領著我們走嚮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個性化、更加高效的學習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