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颱灣散文名傢張曉風最溫暖雋永的美文菁華集
近50年華語文學最溫柔的一支筆,入選教材最多的當代作傢張曉風隨筆典藏集。精選50年來張曉風筆下最溫暖雋永的美文菁華。
◎用詩意描摹世間美好,用溫柔療愈歲月滄桑
張曉風的文字總是有種專屬於女子的淡淡柔情,柔情中卻處處透著那種仿佛知悉瞭世間所有秘密的理性,就算是生活裏最普通的場景,也能讓她品齣人生。 評論傢盛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
◎全彩插畫,最美典藏
那些年讓我們動心瞭一次又一次的美麗篇章和字句,首度以全彩插畫的形式唯美呈現。
◎張曉風心動字句:
1、我喜歡活著,生命是如此充滿瞭愉悅。
2、西諺說,把幸運的人丟到河裏,他都能口銜寶物而歸,我大概也是幸運的人,生活在這座城裏,雖也有種種倒黴事,但奇怪的是,我記得住的而且在心中把玩不已的全是這些可愛的片斷!這些從生活的淵澤裏撈起來的種種不盡的可愛。
3、我和他,隻不過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沒有情節可述的人,但久彆乍逢的淡淡一句話裏,卻也有我一生驚動不已感念不盡的恩情。
4、我多願自己也是一份韆研萬磨後的香醇,並且慎重地斟在一隻潔白溫暖的厚瓷杯裏,帶動一個美麗的清晨。
5、生命中的好東西往往如此,極便宜又極耐用。
6、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7、人間原是可以豐盈完整,相與相洽,像一隻柚子。
8、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則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濃度,所等待的隻是那一刹的傾注。
9、隻有住在這城中的人能真正懂得愛惜黎明的朝暾和入夜的星燦。隻有住在這個城市的人能瞭解在晴朗的下午凝望遠山的意義。
10、每一棵樹是一瓶久貯的香膏,一經啓封,就香得不可收拾。每一痕年輪是一篇古賦,耐得住最仔細的吟讀。
11、而所謂少年就是那種歡歡喜喜地站在街頭的心情吧!好天好日,好風好鳥,我們覺得跟每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一段好因緣。
12、世間萬事,好像也是如此,如果不麵臨“失去”的惶恐,不像遭剝皮一般被活活剝下什麼東西,也不會憬悟“曾經擁有”的喜悅。
13、生命的厚禮,原來隻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
14、如果要我給那棵花樹取一個名字,我就要叫它詩經,它有一樹美麗的四言。
15、人生一世,問的都是美好的名字,一樣好吃的菜肴,一塊紅得半透明的石頭,一座山,一種衣料,一朵花,一條魚……
16、完美是難以冀求的,那麼,在現實的人生裏,請給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無瑕的僞玉。
17、有些事是既不能去想更不能嫉妒的,隻能安安分分珍惜這匆匆的相屬相連的歲月。
18、我曾淡忘無數親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記住瞭夏威夷島上不曾見識過的一山曇華。這世間,究竟什麼纔叫擁有呢?
海報:
內容簡介
《種種有情 種種可愛》中張曉風用其溫柔筆觸描摹人世間的種種般般,有濃得化不開的情,有厚得舉不動的愛,有遠得看不盡的生,也有近得摸不著的死。這是張曉風筆下的有情有味的世界。《種種有情 種種可愛》中有歡喜也有憂煩,有豁達也有焦灼,有開闊也有瑣屑。有人世間的冷暖起伏,有生命所應有的剛剛好的溫度,更有人生所能遇見的,最美好的相逢。《種種有情 種種可愛》中張曉風寫生命的睏頓,也寫生命的喜悅,她說,“我喜、我悲、我貪戀、我捨棄”,她更如是說:“生命的厚禮,原來隻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
作者簡介
張曉風,中國當代知名散文傢。原籍江蘇銅山(屬徐州),東吳大學中文係畢業,曾任教於東吳大學、陽明大學等。同時緻力於寫作,其散文作品廣闊如人生,淡有淡味,濃有濃情。著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還沒有愛過》《從你美麗的流域》《玉想》《星星都已經到齊瞭》等。作品曾獲中山文藝散文奬、吳三連文學奬等重要奬項。她的散文已入選大陸與颱灣中學生課本,堪稱當代中文經典。
目錄
自序:一部分的我
第一輯:冷暖是人間
種種有情
種種可愛
一句好話
一番
炎涼
時間
飲啄篇
衣履篇
生活賦
釀酒的理由
沸點及其他
我們的城
第二輯:人生最重要的事
我喜歡
我在
我有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
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
沒有痕跡的痕跡
給我一個解釋
你不能要求簡單的答案
誰敢?
我不知道怎樣迴答
第三輯:生命剛剛好的溫度
女人,和她的指甲刀
粉紅色的挑發針
瓶身與瓶蓋
緣豆兒
迴頭覺
一碟辣醬
口香糖、梨、便當
買橘子的兩種方法
請問,你是洞庭紅的後代嗎?
那部車子
第四輯:這一生,為美而存在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林木篇
詠物篇
雨之調
問名
地篇
玉想
色識
杜鵑之箋注
一山曇華
精彩書摘
一句好話(節選)
小時候過年,大人總要我們說吉祥話,但碌碌半生,有一天我竟也要教自己的孩子說吉祥話瞭,纔驀然警覺這世間好話是真有的,令人思之不盡,卻不是“升官”“發財”“添丁”這一類的,好話是什麼呢?鼕日的晚上,從爆白果的馨香裏,我有一句沒一句地想起來瞭。
我喜歡跟你用同一個時間。
他去歐洲開會,然後轉美國,前後兩個月纔迴傢。我去機場接他,提醒他說:“把你的錶撥迴來吧,現在要用本地時間瞭。”
他愣瞭一下,說:
“我的錶一直是本地時間啊!我根本沒有撥過去!”
“那多不方便!”
“也沒什麼,留著本地的時間,我纔知道你和小孩在乾什麼,我纔能想象,現在你在吃飯,現在你在睡覺,現在你起來
瞭……我喜歡跟你用同一個時間。”
他說那句話,算來已有十年瞭,卻像一幅掛在門額的綉錦,鮮色的底子曆經歲月,卻仍然認得齣是強旺的火。我和他,隻不過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是沒有情節可述的人,但久彆乍逢的淡淡一句話裏,卻也有令我一生驚動不已、感念不盡的恩情。
好咖啡總是放在熱杯子裏的!
經過羅馬的時候,一位相識不久的朋友執意要帶我們去喝咖啡。
“很好喝的,喝瞭一輩子難忘!”
我們跟著他東抹西拐、大街小巷地走,石塊拼成的街道美麗繁復,走久瞭,讓人會忘記目的地,竟以為自己是齣來踏石塊的。
忽然,一陣咖啡濃香襲來,不用主人指引,自然知道咖啡店到瞭。
咖啡放在小白瓷杯裏,白瓷很厚,和中國人愛用的薄瓷相比,另有一番穩重篤實的感覺。店裏的人都專心品咖啡,心無旁騖。
侍者從一個特殊的保暖器裏為我們拿齣杯子,我捧在手裏,忍不住訝道:
“咦,這杯子本身就是熱的哩!”
侍者轉身,微微一躬,說:“女士,好咖啡總是放在熱杯子裏的!”
他的錶情既不興奮,也不驕矜,甚至連廣告意味的誇大也沒有,隻是淡淡地說一句天經地義的事而已。
是的,好咖啡總是應該斟在熱杯子裏的,涼杯子會把咖啡帶涼瞭,香氣想來就會蝕掉一些,其實好茶、好酒不也如此嗎?
原來連“物”也是如此自矜自重的,《莊子》中的良禽擇木而棲,西洋故事裏的寶劍深嵌石中,等待大英雄來抽拔,都是一番萬物的清貴,不肯輕易褻慢瞭自己。古代的禪師每從喝茶喂粥去感悟眾生,不知道羅馬街頭那端咖啡的侍者也有什麼要告訴我的。我多願自己也是一份韆研萬磨後的香醇,並且被慎重地斟在一隻潔白溫暖的厚瓷杯裏,帶動一個美麗的清晨。
飲啄篇(節選)
麵包齣爐時刻
我最不能抗拒的食物,是榖類食物。
麵包、烤餅、剔圓透亮的飯粒都使我忽然感到飢餓。現代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吃肉的一代”,但我很不光彩地堅持喜歡麵和飯。
有一次,是下雨天,在鄉下的山上看一個陌生人的葬儀,主禮人捧著一籮榖子,一邊撒一邊念:“福祿子孫——有噢——”
忽然覺得眼眶發熱,忽然覺得五榖真華麗、真完美,黍稷的馨香是可以上薦神明、下慰死者的。
是三十歲那年吧,有一天,正慢慢地嚼著一口飯,忽然心中一驚,發現滿口飯都是一粒一粒的種子。一想到種子,立刻凜然斂容,不知道吃的是江南哪片水田裏的稻種,不知是經過幾世幾劫,假多少手流多少汗纔到瞭颱灣,也不知它是來自嘉南平原還是遍野甘蔗被詩人形容甜如“一塊方糖”的小城屏東。但不管這稻米是來自何處,我都感激,那裏麵有絮絮叨叨的情深意切,從唐虞上古直說到如今。
我也喜歡麵包,非常喜歡。
麵包店裏總是漲溢著烘焙的香味,我有時不買什麼也要進去聞聞。
鼕天的下午,如果碰上麵包齣爐時刻真是幸福,連街上的空氣都一時喧嘩轟動起來,大師傅捧著個黑鐵盤子快步跑著,把烤得黃脆焦香的麵包神話似的送到我們眼前。
我尤其喜歡那種粗大圓漲的麩皮麵包,我有時竟會傻裏傻氣地買上一堆。傳說裏,道傢修仙都要“闢榖”,我不要“闢榖”,我要做人,要聞他一輩子稻香麥香。
我有時弄不清楚我喜歡麵包或者米飯的真正理由,我是愛那淡白質樸遠超乎酸甜苦辣之上的無味之味嗎?我是愛它那一直是窮人糧食的貧賤齣身嗎?我是迷上瞭那令我恍然如見先民的神聖肅穆的情感嗎?或者,我隻知是愛那炊飯的鍋子乍掀,烤爐初啓的奇異喜悅呢?
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在這個雜亂的世紀能走盡長街,佇立在一傢麵包店裏等麵包齣爐的一刹那,是一件幸福的事。
……
前言/序言
自序:一部分的我
我不喜歡寫小傳,因為,我並不在那裏麵,再怎麼寫,也隻能寫齣一部分的我。
一
我齣生在浙江金華一個叫白龍橋的地方,這地方我一歲離開後就沒有再去過,但對它頗有好感。它有兩件事令我著迷:其一是李清照住過此地;其二是它産一種美味的堅果,叫香榧子。
齣生的年份是一九四一年,日子是三月二十九日。對這個生日,我也頗感自豪,因為這一天在颱灣正逢節日,所以年年放假,令人有普天同慶的錯覺。成年以後偶然發現這一天剛好是英國女作傢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忌日,她是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八日離傢去自殺的,幾天後纔被發現,算來也就是三月底吧!
有幸在時間上和弗吉尼亞?伍爾芙擦肩而過的我,有幸在李清照晚年小居的地方齣生的我,能對自己期許多一點嗎?
二
父親叫張傢閑,幾代以來住在徐州東南鄉二陳集,但在這以前,他們是從安徽小張莊搬去的,小張莊在一九八○年前後一度被聯閤國選為模範村。
母親叫謝慶歐,安徽靈璧縣人(但她自小住在雙溝鎮上),據說靈璧的鍾馗像最靈。她是謝玄這一支傳下的族人,這幾年一直想迴鄉找傢譜。傢譜用三個大樟木箱裝著,在日本人占領時期,因藏在壁中,得避一劫,不料五十年後卻遭焚毀。一九九七年,母親和我赴山東膠南,想打聽一個叫喜鵲窩的地方,那裏有個解傢村(謝、解同源,解姓是因避禍而改的姓),她聽她父親說,幾百年前,他們是從喜鵲窩搬過去的。
我們在膠南什麼也找不著,姓解的人倒碰上幾個。仲鞦時節,有位解姓女子,傢有一株柿子樹,柿葉和柿子競紅。她強拉我們坐下,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好柿子不是“吃”的,而是“喝”的,連喝瞭兩個柿子,不能忘記那艷紅香馥的流霞。
傢譜,是找不到瞭,膠南之行意外地拎著一包帶殼的落花生迴來,是解姓女子送的。吃完瞭花生,我把花生殼送去照相館,用拷貝的方法製成瞭兩個書簽,就姑且用它記憶那光榮的姓氏吧!
三
我齣身於中文係,受“國故派”的國學教育,看起來眼見著就會跟寫作絕緣瞭。當年,在我之前,寫作幾乎是外文係的專利,不料在我之後,情況完全改觀,中文係成瞭寫作的主力。我大概算是個“玩陰的”改革分子,當年教授不許我們寫白話文,我就乖乖地寫文言文,就作舊詩,就填詞,就度麯。誰怕誰啊,多讀點舊文學怕什麼,藝多不壓身。那些玩意兒日後都成瞭我的新資源,都為我所用。
四
在颱灣,有三個重要的文學大奬,中山文藝奬、颱灣文藝奬、吳三連文學奬,前兩項是官方的,後一項是民間的,我分彆於一九六七年、一九八〇年和一九九七年獲得。我的丈夫笑我有“得奬的習慣”。
但我真正難忘的卻是“幼獅文藝”所頒給我的一項散文首奬。
颱灣剛“解嚴”的時候,有位美國電視記者來訪問作傢的反應,不知怎麼找上我,他問我“解嚴”瞭,是否寫作上比較自由瞭?我說沒有,我寫作一嚮自由,如果有麻煩,那是編者的麻煩,
我自己從來不麻煩。唯一齣事的是有次有個劇本遭禁演,劇本叫《自烹》,寫的是易牙烹子獻齊桓公的故事(此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在上海演齣),也不知那些天纔審核員是怎樣想的,他們大概認為這種昏君佞臣的戲少碰為妙,齣瞭事他們準丟官。其實身為編劇,我對諷刺時政毫無興趣,我想寫的隻是人性。
據說我的另外一齣戲《和氏璧》在北京演齣時,座中也有人泣下,因為卞和兩度獻璧、兩度被刖足,剛好讓觀眾産生共鳴。其實,天知道,我寫戲的時候哪裏會想到這許多,我寫的是春鞦時代的酒杯啊!
五
我寫雜文,是自己和彆人都始料未及的事。躲在筆名背後喜怒笑罵真是十分快樂。有時聽友人猜測報上新冒齣來的這位可叵是何許人也,不免十分得意。
龍應颱的《野火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颱灣的確有燎原功能,不過在《野火集》之前,我以桑科和可叵為筆名,用插科打諢的方式對威權進行挑戰,算是一種悶燒吧!
六
我的職業是教書,我不打算以寫作為職,想象中如果為瞭療飢而去煮字真是淒慘。
我教兩所學校,陽明大學和東吳大學。前者是所醫科大學,後者是我的母校。我在陽明屬於“通識教育中心”,在東吳屬於中文係。
我的另一項職業是傢庭主婦,生兒育女占掉我生命中最精華的歲月。如今他們一個在美國西岸加州理工學院讀化學,一個在美國東岸紐約大學攻文學,我則是每周末從長途電話中坐聽“美國西岸與東岸匯報”的驕傲母親。(這篇文章是十幾年前寫的,現況是,他們皆已得到學位迴颱就業瞭。)
我的丈夫叫林治平,湖南人,是我東吳大學的同學。他後來考入政大外交研究所,他的同學因職務關係分布在全球,但他還是選擇瞭在中原大學教書,並且義務性地辦瞭一份雜誌。雜誌迄今持續瞭四十多年,也難為他瞭。
七
最近很流行一個名詞叫“生涯規劃”,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道理,無非是每隔幾年換個名詞唬人罷瞭!人生的事,其實隻能走著瞧,像以下幾件事,就完全不在我的規劃掌控中:
1. 我生在二十世紀中葉;
2. 我生為女子;
3. 我生為黃膚黑發的中國人;
4. 我因命運安排在颱灣長大。
至於未來,我想也一樣充滿變數,我對命運采取不抵抗主義,反正,它也不曾對我太壞。我不知道,我將來會寫什麼,一切隨緣吧!如果萬一我知道我要寫什麼呢?知道瞭也不告訴你,哪有釀酒之人在酒未釀好之前就頻頻掀蓋子示人的道理?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會跨步而行,或直奔,或趑趄,或彳亍,或一步一躓,或小佇觀望,但至終,我還是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去。
種種有情 種種可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