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是從“1805年春天,正在馬堡法學院求學的雅各布格林收到瞭一封信。這是他的老師薩維尼從巴黎寄來的緊急求助信”為引子,通過故事性極強的不同人物的描寫,來展現法律對人和人對法律的影響。本書並不著重描寫那些法史上的著名法學傢,還有那些曾學習法律,但在其他領域留下赫赫聲名、取得耀眼成就的“遺珠”如卡夫卡、雨果、左拉等,他們都是從法學院走齣來的,身上有法律打下的烙印。法律打下的烙印,終生不去。
作者簡介
林海,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證監會首屆博士後,曾留德學習三年,現供職於全國股轉係統,負責資産證券化業務規則等金融法務工作。齣版《帝國樞密法院》《活的法律等書;著有法學、經濟學論文三十餘篇。白天混跡金融街,夜晚讀書寫作法律史;不同人格切換之間,不亦樂乎。
精彩書評
★諺雲:“男怕入錯行”,不過,這個“行”看起來與大學所學專業並無直接關聯,像格林、舒曼、歌德、塞尚、卡夫卡這些大學讀法律的人,正因放棄法律職業而成就瞭文學或藝術方麵的巨大輝煌。林海的書把這些生動的故事講給我們聽,不僅讓讀者體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人生哲理,本身也構成瞭文學藝術史以及法律與文學(LawandLiterature)裏的有趣篇章。
——賀衛方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原來他是學法律的”開篇,用“後麵的故事盡人皆知”收尾,就像本書以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開始以左拉同樣從巴黎來的信收篇一樣。片斷殘缺,卻能引人身臨其境,隻需要一句魔法般的咒語(Zauberwort),開啓時光之門。
本書中的所有故事以及故事背後傳遞的光影瞬間、某種奇妙的文化基因,從歌德到薩維尼再到格林,也許都早就深埋在你我幼年的記憶之中。
——林海 目錄
第一篇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
一、格林兄弟的法律童話
二、實習生歌德之煩惱
三、哥廷根不相信童話
第二篇能歌善舞法律人
一、從法學院走齣的音樂聖徒
二、改變芭蕾史的法律人
三、誰殺死瞭《吉賽爾》
第三篇戲裏戲外的法律
一、莎士比亞的法庭戲
二、以戲劇發聲的女性宣言
三、以薩特之名:從虛無中尋找存在
四、走不齣房間的維羅妮卡
五、懷疑:傷害個人尊嚴的利器
第四篇法學院走齣的大文豪
一、法學博士卡夫卡
二、海軍部正在毀掉文豪莫泊桑
三、走不齣《悲慘世界》的雨果
四、準法律人托爾斯泰
五、鋼鐵工人赫拉巴爾
第五篇雙雄會
一、柯剋與培根:法律雙雄的恩怨情仇
二、影響美國曆史走嚮的雙雄決鬥
三、言論自由的火車邂逅
四、哈耶剋和凱恩斯的時代之結
第六篇寫故事的人
一、一輩子的法律記者:安東尼·劉易斯
二、柯南·道爾:私傢偵探的末日狂歡與中國冒險
三、霍爾特:“不可能犯罪”第一人
四、村上春樹:打開東京沙林地獄的“黑匣子”
五、高羅佩:東方法律傳奇的荷蘭說書人
第七篇以法庭為傢
一、德意誌的伯比尼安
二、披露審判內幕的中世紀大法官
三、晚到的辯護
四、羅馬第一律師之死
五、刑辯大師丹諾
第八篇過苦日子的先賢們
一、流亡者盧梭
二、越獄者格勞秀斯
三、失敗者柏拉圖
四、自閉者邊沁
五、受審者托馬斯·莫爾
六、軟弱者貝卡裏亞
七、受囚者曼德拉
第九篇拿畫筆的手
一、倫勃朗和他的《夜巡》
二、到何處尋找“戈雅之魂”
三、律所裏走齣的“野獸”派
四、以《法學》之名作畫的人
五、左拉從巴黎來的信
前言/序言
敬啓(代序)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原來他是學法律的”開篇,用“後麵的故事人盡皆知”結局。就像本書以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開始,以左拉同樣從巴黎來的信收篇一樣。片段雖有殘缺之美,也能引人身臨其境,卻需要一句魔法般的咒語(Zauberwort),開啓時光之門。希望開篇的文字,能嚮開啓本書的讀者緻敬,並藉“敬啓”的字樣,喚醒那些舊時光裏的尋常往事。
一、
信件不同於現代通信手段。裝入信封就有如進入另一個時空,再開啓時不知是何時何月。然而隻要讀到開篇的“敬啓”二字,就有很大的概率,能夠穿越時空,迴到寫信人提筆的當下。薩維尼在巴黎丟失瞭裝滿羅馬法資料的箱子,他滿心焦慮,懸賞無果,隻得找一位助手來幫他亡羊補牢。於是他想起瞭自己在馬堡大學的學生雅各布·格林。我們可以想象,薩維尼在巴黎的寓所裏,旁邊是新婚不久的妻子、浪漫派詩人勃倫塔諾的妹妹F。K。勃倫塔洛小姐。燈光昏暗,他提筆寫下給格林的信,請他速來巴黎,藉助藏書來恢復自己的筆記。
這是1805年1月,薩維尼的急信將格林帶到瞭巴黎。在這裏,他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在國傢圖書館工作,仔細核對法律原文,辨認舊的手抄文件,並從手寫材料和印刷材料中進行摘錄。之後迴到薩維尼的住處,把摘抄齣來的文本整理收錄到薩維尼的筆記檔案中,並與上下文進行比對。幾年後,薩維尼的著作《中世紀羅馬法史》齣版,其中的許多材料都來自格林辛勤的摘錄。所以我們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後來有著薩維尼烙印的德國民法典,有著格林的一份功勞。
不過,僅僅憑藉一封書信,可能隻能開啓時光之門的一道狹小縫隙。但憑藉這道縫隙,或許能通往不同的大街小巷,遭遇不同的法律人生。事實上,我們可以繪製一張圖譜,以薩維尼來信為綫索,勾勒齣本書中各章的故事脈絡。比如,1814年,薩維尼和海德堡大學的硃斯塔斯·蒂堡教授開始瞭那場著名的論戰。蒂堡的《論統一民法對於德意誌的必要性》一文點名挑戰薩維尼的立法學說;作為還擊,薩維尼隨即發錶瞭他著名的《論立法和法理學在當代的使命》一文。他們的論戰直接主導瞭德國民法典編纂的進程與方嚮。
不過,這位蒂堡教授並不隻是薩維尼傳奇人生的背景。他既是民法學傢,又是著名的音樂傢、美學傢和詩人。每個周末,他在傢中舉辦音樂沙龍,引來無數音樂纔俊。其中最令眾人著迷的,是當時海德堡大學法學院的大學生、後來劃時代的音樂傢羅伯特·舒曼。這是1829年,舒曼轉學到海德堡大學。蒂堡教授在此講學,是他轉學的一個原因。他並未真的喜歡上法學,課也沒有去上幾節,而是悠遊在蒂堡傢的音樂聚會裏。舒曼在這種聚會中展現瞭自己即興作麯的纔華,技驚四座。之後的復活節期間,他和朋友到法蘭剋福聆聽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心靈受到巨大震撼,最終決定在法律和音樂之間作齣抉擇。
二、
和舒曼一樣,從法學院齣走的,還有彼得堡大學法學院的柴可夫斯基和加吉列夫,以及赫爾辛基帝國大學法律係的五年級學生西貝柳斯。他們最終放棄法律這門能夠“治國平天下”的顯學,走上音樂或舞蹈之路,不能不說是聽從天性,而勇於冒險的錶現。法學院不但走齣瞭音樂傢,還孕育瞭不少大文豪。想聽他們的故事,仍然可以藉助薩維尼的人生際遇作為起點——薩維尼自幼不幸,兄弟姐妹和父母在他童年時代相繼去世。他的監護人是位於威茨拉爾的帝國樞密法院的陪審法官諾伊拉特。在這裏,薩維尼一直成長至16歲。諾伊拉特法官隻有一個兒子,他收留薩維尼之後,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在傢中學習法律知識。薩維尼長大並獲得法學初濛的帝國樞密法院,在1772年夏天不聲不響地接收瞭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法學實習生——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這是1772年5月25日,位於德國小城威茨拉爾的帝國樞密法院一切照常運轉。一位叫做朗厄的陪審法官傢裏來瞭一個年輕人。那是法官夫人的侄子——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他那年還未滿23歲,在斯特拉斯堡大學法學院完成學業,獲得瞭候補官員的身份,來當時法學的中心——帝國樞密法院進行實習。然而在這裏,他並沒有學習太多的訴訟實務,也沒能加深自己的法學素養,甚至當他半年後離開威茨拉爾時,他裝教科書的箱子還沒有打開因為他在這裏遇到瞭令無數少年煩惱的19歲少女夏綠蒂,遭遇瞭甜蜜而苦澀的戀情,最終以維特之名書寫下瞭詩篇。
和這位大文豪相似,劇作傢繆塞也曾經學習過法律。他閱讀瞭大量的法律書籍,時常去法庭旁聽庭審,甚至能夠背誦很多的法律條文。律師依據法律進行的申辯、法官跨著方步走齣法庭,以及原告、被告在法庭上激動時潸然淚下,所有這些場景,都讓繆塞在《瑪麗安娜的喜怒無常》等名劇中描述司法人物和訴訟場景時,輕車熟路、信手拈來。此外,還有海涅、卡夫卡、莫泊桑、雨果和托爾斯泰,他們無一不是打著法律烙印的繆斯之子。盡管在世俗無趣的法律世界裏沉浮,卻從未忘記過自己來到世間的真實宿命。
三、
和這些文豪相似,卻不那麼雷同的,是一群講述法律故事的人。他們雖然不是法科齣身,卻同樣能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邏輯。並且,憑藉生花妙筆,將其中深義傳遞給更多的普通讀者。他們中有記錄東京“沙林慘案”的村上春樹,有以報道改變審判進程的普利策奬得主,有“福爾摩斯之父”和“狄公案的西方說書人”,還有當代“不可能犯罪”故事的第一人。他們是講故事的人——而講故事這件事事實上也界定瞭他們的人生。當然,講述法律故事並不是一件易事。專業戰場上飄浮的硝煙,傳到普羅大眾眼中或許已狀不可見。不過,講述法律故事如果還算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用畫筆來錶述《法學》的主題,就恐怕是件太過艱難之事。
然而,偏生有人不信邪。在1900年的奧地利,為慶祝維也納大學校慶,文化教育部和校方請來著名畫傢剋利姆特以《哲學》、《醫學》和《法學》為名,創作這三個學院的穹頂壁畫。此時的剋利姆特正處於藝術巔峰,他暗下決心要締造經典。然而他絲毫沒有想到,耗盡10年心血,繪製的壁畫《法學》卻既不叫好,也不叫座。那幅壁畫的前景是一個赤裸瘦削的老男人,半側著身體,幾乎背朝觀眾,頭埋得很低,佝僂、枯萎、蒼老,既可能代錶人間的執法者或統治者,又代錶著所有的人類,接受著正義女神的復仇女神的審判。老人像罪人一般,被一隻碩大的章魚纏繞不得脫身,章魚之上站著3個復仇女神——提西福涅、阿勒剋托和墨該拉手持長蛇站在他麵前,正在清算老者的罪行。對此,法學院的教授們無一不憤怒激動,有人批評道:“對國傢的衊視和批判還有比這更登峰造極的嗎?”除瞭法學教授之外,政客也加入瞭反對者的行列。一時間,滿城風雨,非議、退貨、違約指責和巨額賠償要求紛至遝來。
由剋利姆特的故事,我們來到瞭這封書信的末端。一如前麵所說,這裏齣現的大多數人物,都齣身於世界頂級的法學院。而他們中的多數,卻選擇瞭其他的可能——或許這會讓那些仍然在從事法律行業的“循規蹈矩”者們有些心癢。在那些看不見的平行宇宙裏,他們或許能譜齣奪人魂魄的樂麯,或許能寫齣淒美而無用的詩句,或許能提起畫筆繪齣不可復製的風景——如巴黎大學法學係的馬蒂斯、萊頓大學法學院的倫勃朗和埃剋斯大學法學院的塞尚所謂之道。當然,他們經曆的猶豫和搖擺,一點也不比循規蹈矩的人們少。假如沒有盲腸炎的意外,馬蒂斯應該會成為一名齣色的公證律師,假如沒有左拉從巴黎來的熱切的信,塞尚大概不會邁齣“離經叛道、眾叛親離”的那一步。
四、
是的,仍然是信件的魔力,將塞尚帶到瞭巴黎。塞尚就讀的大學,全名為埃剋斯-馬賽第三大學,曆史可以追溯到1409年,以經濟管理和法學教育見長。然而,18歲的塞尚正在苦惱,這裏的法律教育正在毀掉他的“文學天賦”——而不是我們熟知的繪畫天賦。他在給左拉的信中寫道:“哎呀,我選擇瞭法律這條彎彎麯麯的路——說‘我選擇瞭’,是不對的,我是被迫的!法律,錯綜復雜的法律,要讓我度過討厭的3年時光……噢,文藝九女神,我知道這是多恐怖!但是那不得不擁抱法律的人兒,對您和阿波羅完全失去瞭信心。”他嚮左拉訴苦道:“讀到我寫的這些枯燥乏味的詩句,你大概會說詩神已經從我身上離開。唉,這就是法律帶來的後果。”
左拉的迴信是毫不客氣的。特彆是當塞尚繼續學習法律,還是堅持繪畫夢想之間搖擺時,左拉多次從巴黎來信,半帶引誘半帶棒喝地將塞尚推上瞭藝術之路。特彆是他在1860年7月給塞尚寫的一封信,更被後人視為西洋美術史上的關鍵一刻:“親愛的保羅:允許我最後一次坦率而明確地錶明我的看法。我要是你,就會孤注一擲,不在畫室和律師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未來之間漂移不定……兩者隻能選一,要麼就當真正的律師,要麼就當真正的藝術傢。不過,請彆成為一個穿著被顔料弄髒的律師服的無名小卒!”確實,後麵的故事或許世人皆知。塞尚於1861年4月前往巴黎,開始瞭自己作為畫傢的生涯。
這個時刻,有如薩維尼寫信給雅各布·格林,讓他速來巴黎幫忙整理羅馬法筆記的瞬間——事實上,格林在整理羅馬法筆記的同時,也在巴黎豐富的藏書中獲得瞭許多關於德意誌民族民間文學與傳說的資料和綫索,為未來寫下《格林童話》埋下伏筆。這個轉摺,也像極1862年前後,司法部部長秘書柴可夫斯基無法忍受枯燥呆闆的司法官吏生活,辭去職務參加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考試,並進入音樂傢魯賓斯坦的班級學習的橋段。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後來的故事世人皆知”,就仿佛童話裏那句“就這樣,王子和公主過上幸福的生活”——說得容易,卻蘊藏著無數的凶險變數與無奈犧牲,後悔萬分與無路可退,徘徊糾結與自我否定——比如塞尚抵達巴黎後,並沒能獲得藝術界的認可,而是返迴瞭埃剋斯從事銀行經理的工作。一切並不是那麼輕巧。這說明,他們仍然成為傳說,或許正是因為他們不隻像故事裏說的那樣,擁有那個奇跡般的瞬間,還擁有將那個瞬間拼命拉長的努力、執著和堅守。
五、
仍然是薩維尼。1797年年末,他因為咯血的癥狀而休學瞭很長一段時間。1800年,返迴馬堡大學的薩維尼獲得瞭博士學位,並且成為一名教授刑法的編外教師。然而,刑法並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他更大的愛好在於羅馬法。一年後他開始講授羅馬法的《學說匯纂》等課程。據他的學生迴憶,薩維尼講課生動而又流暢,絕無以錶麵動聽而又空洞無物的語言來嘩眾取寵的企圖。他學識淵博,通曉而且喜歡文學,有時,為瞭使講課生動,他朗讀一些詩句或《威廉·邁斯特》中的片段。這本小說的全稱為《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作者正是前麵提到的那位法院實習生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在該書中,歌德這樣寫道:
“威廉·邁斯特的開始活動,是來自對偉大真理的一種模糊預感。人常常願意從事某種嘗試,哪怕他的天生氣質不適閤於這些方麵——比如錯誤的意嚮,一知半解以及諸如此類,都可以計算在內。甚而許多人為此浪費瞭大好光陰……然而所有一切錯誤的步驟,卻有可能導緻一種難以估量的好處。”我們可以想像,薩維尼在《學說匯纂》的課堂上,朗聲念齣這樣的段落——他念的是歌德的句子,心中想的卻是自己的人生。而在格林的眼中看到的,是這位“又高又瘦、身穿灰色便服和一件褐色的帶藍條紋的坎肩、沉思地站在書架旁邊”的年輕教授。當格林被允許去薩維尼傢中藉書時,他讀到瞭對他影響深遠的《士瓦本時期愛情歌手歌麯集》。
多年後格林這樣描述這次幸福的發現:“我突然看到瞭這本我以為永遠沒有希望看到的書……詩是用古怪的、一半不懂的德語寫的。我産生瞭一種預感,我將不下10次地從頭到尾反復閱讀這本書,並且它對我將是經常需要的。我記得非常清楚,幾年以後,我在巴黎圖書館看著印成這本書的手稿,美麗的插圖……當然某些地方要抄下來。單單是看一眼這書就在我的心裏激起瞭閱讀古代詩人的原著和學懂它的那種不可遏製的願望。”而這,亦成為他通往古代民間文學的一扇窗戶。正是在收集民間文學詩歌和故事的過程中,他和弟弟創作瞭一些“副産品”,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格林童話》——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讀過的格林童話。假如就這一點而言,本書中的所有故事,以及故事背後傳遞的光影瞬間,某種奇妙的文化基因,也許都早就深埋在幼年的你我心中。是的,經曆漫長的時空之旅,這封信已經大緻寫完,宜道“此緻”、“敬禮”,並順祝平安喜樂!
林海
2015年1月8日於北京闢纔鬍同
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薩維尼有許多藏書。雅各布不但可以欣賞裝滿書籍的大書櫃,還可以登上階梯取書、讀書,甚至可以把書藉走。在這裏,他讀到瞭對他影響深遠的《士瓦本時期愛情歌手歌麯集》。他站在書架平梯上,仔細地看著一本本的書脊,突然發現瞭他很早想讀的這本書。多年後雅各布曾這樣描述這次幸福的發現:“我突然看到瞭這本我以為永遠沒有希望看到的書……單單是看一眼這種書就在我的心裏激起瞭閱讀古代詩人的原著和學懂它的那種不可遏製的願望。”而這,也成為他通往古代民間文學的一扇窗戶。正是在收集民間文學詩歌和故事的過程中,他和威廉創作瞭一些“副産品”,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格林童話。
評分
☆☆☆☆☆
諺雲:“男怕入錯行”,不過,這個“行”看起來與大學所學專業並無直接關聯,像格林、舒曼、歌德、塞尚、卡夫卡這些大學讀法律的人,正因放棄法律職業而成就瞭文學或藝術方麵的巨大輝煌。林海的書把這些生動的故事講給我們聽,不僅讓讀者體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人生哲理,本身也構成瞭文學藝術史以及法律與文學(LawandLiterature)裏的有趣篇章。
評分
☆☆☆☆☆
一般般吧,不算太差,可以接受
評分
☆☆☆☆☆
好書
評分
☆☆☆☆☆
在這門課程上,他注意到瞭兩位名為格林的學生,一位是16歲的雅各布,另一位則是尚未注冊的旁聽生、年僅14歲的威廉。期末的時候,雅各布的論文讓他很是喜歡。他點評道:“格林先生正確地、無可指責地完成瞭我布置的任務。”而兄弟倆亦將他課程的講義認真地記錄下來,並提交給薩維尼過目。這就是後來齣版的《法學方法論講義》。薩維尼很喜歡兄弟兩人,時不時交給他們一些工作。比如交代雅各布負責收集其他學生的作業,並送到他傢中來批改。藉此機會,雅各布在1803年夏天得以時常造訪薩維尼的傢。
評分
☆☆☆☆☆
1805年春天,正在德國馬堡大學法學院求學的雅各布·格林收到瞭一封信。這是他的老師薩維尼從巴黎寄來的緊急求助。他拆開的信,或許無足輕重。但是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它或許可以成為瞭解那段法律史最佳的入口。
評分
☆☆☆☆☆
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 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 薩維尼從巴黎來的信
評分
☆☆☆☆☆
16歲那年,薩維尼離開瞭諾伊拉特法官的傢,來到馬堡大學法學院學習。1797年末,他因為咳血的癥狀而休學瞭很長一段時間。在休學的日子裏,他並沒有荒廢學業。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他還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旁聽瞭一學期的課。在這裏,哥廷根大學的鬍果(Hugo)教授對他影響很大。雖然後來曆史學傢指齣,薩維尼隻在鬍果的教室裏聽過一個小時的課,但鬍果和薩維尼在學術思想上的相似性顯而易見。不管薩維尼的法學觀點是否最早受到鬍果的影響,但他們的友誼至少在以後保持瞭很長時間。鬍果甚至經常對其聽眾指齣薩維尼曾坐過的地方,將這個位置稱為榮譽的聖地。
評分
☆☆☆☆☆
當年讀法律,一直聽見薩維尼的名字,這本書不管裝幀還是內容都值得我們學習法律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