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七十位专家,十八个专题,重构民国历史,两岸四地历史学者首次合作完成。《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七卷:香港与内地关系研究》将考察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香港历史,关注的重点放在中华民国史大背景下香港与内地的多重联系和相互影响,对香港地方自身的历史发展研究从略。
目录
绪论
一、香港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二、香港史研究的现状
三、本书的写作内容与意图
第一章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和香港的华人社会
第一节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一、殖民统治政治体制的沿革
二、殖民统治的变化
第二节 港英统治下的香港华人社会
一、香港人口的演变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战前移民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 民初香港与内地政局之互动
第一节 广州政府与港英当局的政治互动
一、港英当局对广州政权的敌视
二、香港海员罢工的影响
三、粤港尝试改善关系
第二节 香港与关余事件
一、关余事件的由来
二、香港与关余事件
第三节 香港与商团事件
一、英国与商团事件
二、香港与商团事件
第四节 省港大罢工
一、省港大罢工的爆发
二、罢工进程与港英当局的应对
三、粤港关于解决罢工的交涉与省港大罢工的结束
第三章 抗战时期的香港与内地
第一节 抗战物资的转运通道
一、香港通道的地位
二、抗战初期英方在香港通道问题上的态度及变化
三、香港通道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香港与内地的抗日运动
一、中共在香港的活动
二、国民党在香港的组织与活动
三、宋庆龄和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的活动
四、香港民众对祖国抗战的支援
第三节 港九独立大队的活动
一、秘密营救滞港文化人
二、港九独立大队的武装斗争
三、营救国际友人及与英军服务团的合作
第四章 香港主权问题之交涉
第一节 1942-1943年中英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交涉
一、中英交涉的历史背景
二、1942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第二节 1945年英国重占香港与中英受降之争
一、“二战”结束前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的态度
二、英国政府对重占香港的态度
三、英国对重占香港的筹划
四、英国重占香港
五、中英受降权之争l
第三节 九龙城问题与相关交涉
一、九龙城问题的由来
二、20世纪30年代中英在九龙城问题上的交涉
三、1947-1948年中英在九龙城问题上的交涉
第五章 战后的香港与内地
第一节 中共在香港
一、中共在香港的组织
二、中共在香港的活动
三、香港政府与中共
第二节 民主党派在香港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二、民盟在香港
三、其他民主党派在香港
四、新政协运动在香港
第三节 国民党在香港
一、组织工作
二、宣传工作
三、文化教育工作
四、社团工作和工人运动
五、情报工作
六、香港政府与国民党
七、驻港澳总支部的没落
第六章 香港经济发展及与内地之联系
第一节 转口贸易——香港经济的生命线l
一、从开埠到19世纪末香港的对外贸易
二、转口贸易的兴盛期(1900-1941)
三、战前香港对外贸易的市场变化
四、战前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 香港的航运
一、20世纪前半期香港航运发展的历程
二、港口基础设施的发展
三、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在航运业的体现
四、战前香港航运市场与航线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七卷:香港与内地关系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三、解脱之道:“苦集灭道”四谛
评分
☆☆☆☆☆
六、佛教没有征服中国,但是佛教曾经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评分
☆☆☆☆☆
作者简介
评分
☆☆☆☆☆
十、结语:条条大路通世界
评分
☆☆☆☆☆
七、天下更大时间更长:佛教的宇与宙
评分
☆☆☆☆☆
谈起这套书,张宪文先生感慨颇深,“虽然编著中还有一些分歧,但不影响双方的学术合作,仍可以在合作中求同化异,求同存异”,他表示,将真实的历史展现给两岸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学者的时代责任。
评分
☆☆☆☆☆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
评分
☆☆☆☆☆
民国专题式的好书石头城旧梦 石头城是值得思念的地方,其值得思念的核心,在于其历史和文化,更在于其历史、文化和今天的结合,和思念者的结合。这样才有味道,有情思。秦淮碧水,门巷乌衣,如你不读一读《南史》你是不会有“六朝如梦鸟空啼”的兴亡之感的。这你又如何能理解南京,南京又如何能联系你,“白门柳色残秋雨,玄武湖波淡夕阳”,对你也只是过眼云烟,不会引起你的思念了——那还不如到新街口买只板鸭,回去切半只蒸蒸,下下老酒,还是有滋有味,可能口角留香,在剔过牙齿、打过饱嗝、摸摸肚皮之余,也许会想起南京——不过,这也不容易,当年我在南京时,中央商场卖板鸭的,堆的像小山一样,几角钱一斤,春节时,十元钱买三只大肥咸水鸭,到上海亲戚家送礼过年,只用我月工资十分之一,潇潇洒洒白吃一个寒假,人家还说我礼品丰盛,今天能想像吗? 整整四十年前,我从遥远的北国来到这久已憧憬的六朝胜地,石头城、建邺古都、应天名府……说不完的陈芝麻、烂谷子在我脑海中盘旋,带着一脑袋这样的思念,从下关下车,坐三轮车两毛钱进了挹江门,经山西路、颐和路,一直到草场门角下,颐和路一转弯,除去A、B大楼两座建筑而外,一路只是菜园,秋山、竹篱……直到草场门,才看到新盖楼房,而草场门却是不开的,只有封闭的城门和倾颓的长满了野草的城墙,萧瑟、寥廓,空气中充满了江南的湿度,即所谓六朝烟水气了。我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已溶化在它的怀抱中……
评分
☆☆☆☆☆
十、五服制:认同、等差与区别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