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論爭史研究(1895-1949)》是一項對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議題論爭及其變遷的研究。本書認為,由於近代中國的特殊性,女子教育並非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更多地呈現齣其政治特色。女子教育作為一種現代
製度體係和現代教育現象,是近代中國建構現代國傢政權建設的必然部分之一。女子教育議題論爭的曆史事實錶明,在國傢政權建設遠未完成前,作為現代製度體係之一的女子教育,其必然會麵臨諸多睏境和論爭,封建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無法支撐一套現代女子教育製度體係的運行。
作者簡介
王曉慧,女,1985年生,湖南寜鄉人,教育學博士,現為華中農業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講師,兼任華中農業大學農村婦女研究中心、廉政建設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女性社會學、中國教育史與思想政治教育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現代大學教育》《學習與實踐》等雜誌發錶論文近30篇,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多項。
目錄
第一章導論第一節問題的提齣第二節近代中國女子教育研究第二章前提討論:女子接受學校教育的應然性論爭第一節立論:女子應該接受學校教育第二節反駁:女子不應該接受學校教育第三節結果:女子教育在論爭中進入製度第三章教育宗旨:女子應接受何種教育的論爭第一節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宗旨論爭第二節五四時期女子教育宗旨的論爭第三節20世紀三四十年代女子教育宗旨的再論爭第四章教育形式:男女應否同學的論爭第一節“男女同學”論爭的曆史背景第二節鄧春蘭的上書與大學男女同學的論爭第三節中學應否男女同學的論爭第四節“男女同學”反復論爭的簡要分析第五章教育內容:傢事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論爭第一節清末民初:傢事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論爭初露第二節20世紀20年代前後:傢事教育與職業教育論爭的深化第三節20世紀三四十年代:傢事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再論爭第六章論爭解釋:國傢政權建設理論的分析第一節國傢政權建設理論第二節議題論爭與國傢政權建設第七章結浯第一節基本結論第二節1949年以來的女子教育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二為何要興女學 有趣的是,為何梁氏等人會將“興女學”作為“強國保種”、挽救國傢民族危亡的有力手段甚至是最重要的手段呢?在此,我們有必要從提齣這一觀點的時代背景人手,稍作鋪陳。具體而言,促使“梁啓超們”提齣“興女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直接誘因:甲午海戰的失敗 如果從近代的曆史大背景以及教育上的改革來看,首先應該看到1840年以來中國所處的悲劇景況,這是近代“興女學”言論興起的外部環境。然而,洋務運動並沒有完成其既定的曆史使命,也即是說,如果從國傢政權建設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場試圖鞏固國傢統治的運動,至少隻能說已經開啓,卻並沒有完成。於是,如何“強健國民、抵禦外侮”,就成為19世紀90年代後試圖通過“公車上書”來改變國情的“康梁們”的肩上之責。 1894—1895年,甲午海戰爆發,中國慘敗。正是對這場戰爭戰敗的原因分析,中國“女子”纔真正有機會進入精英男性的視綫,從而係統地進入學校教育範疇,也真正使得近代教育界發生瞭關鍵性改革。 甲午海戰,昔日被中國人衊視為“彈丸之國”、“蕞爾小邦(光緒語)”的日本竟然打敗瞭泱泱中華,這給自視為“天朝大國”的中國知識分子們的心理上帶來瞭何種震驚,也許不是今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大國在小國的炮口下簽訂城下之盟,這種憂鬱激憤的心情和恥辱無奈的感覺刺痛瞭所有的中國人。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嚮來記日記很簡單的張謇,也在日記中破例將條約逐條抄錄,並痛苦說道“幾罄中國之膏血,國體之得失無論矣”。②無論是激進派、保守派還是改良派,在當日似乎都有一種天崩地裂的感覺。葛兆光說:“‘心情’隻是一個描述感性的詞語,但‘心情’如果成瞭社會上一種普遍彌漫的情緒,卻是促成理性思索的背景,思想史不能不注意心情的轉化。”①也許,正是在這種激憤“心情”的刺激下,“變法自強”成為時人發自內心的呐喊和靈魂深處的迫切期待。而此時的中國,究竟該往何處走?如若變法,需要“變”的是什麼?如若“自強”,需要“強”的又在哪裏?這些問題,是1895年伊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意識到必須要尋求到答案的問題。 其實,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百孔韆瘡,外界一碰,自然轟然倒塌。普通民眾在民族危機中尚且憂慮如此,遑論處於知識階級上層的精英男性們。他們更是備感焦慮,一麵拒絕接受屈辱現實,另一方麵也在期待著中華民族的脫胎換骨。於是,“救亡圖存、強國保種”的呼籲成為他們的內心訴求。然而,該如何纔能將這八個字付諸實踐並得以成功呢?他們在百思之中痛苦地深層究因。在對比瞭中日兩國國情以及檢討戰爭為何會失敗的原因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中國戰敗的最大原因,居然是因為,接近半數的中國女子沒有接受教育,故而國傢積弱積貧。而日本之所以能戰勝,就是因為其本國女性接受瞭教育故而素質極高,於是日本得以富強。在他們倡議“興女學”的言論中,諸如此類的話,比比皆是。如梁啓超說道:“各國之以強兵為意者,亦令國中婦人,一律習體操。以為必如是,然後所生之子,膚革充盈,筋力強壯也,如亦女學堂中一大義也。”“東方新興之國,莫日本若……日本之女學,約分十三科……(是故)女學次盛者,其國次強,英、法、德、日本是也。”②而其後,梁氏又說:“甲午受創,漸知興學……女學布瀅,日本以強。興國智民,靡不始此。”⑧同樣地,如康同薇亦說:“日本步武泰西,亦重女學……(故)既無坐食蠹國之民,即收興業植産之益。” ……
前言/序言
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論爭史研究(1895-1949)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