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每一段故事诞生的地方,都有一种‘美’存在。
我们与其邂逅,被其触动,心生涟漪,新的故事便随之诞生。”
木、陶、漆、纸、染、玻璃、料理、衣服、建筑……
日本当代工艺大师,赤木明登
寻访20位手艺人后写下15个“叩问美”的故事
内容简介
《造物有灵且美》这本书里,日本工艺大师赤木明登走访了20位手艺人,并将他们的故事连同自己对“造物”的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完成了一次对何为“美”的叩问与思考。这些手艺人遍布各个领域,又独具个性。
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形状里看见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与他人相连;
服装设计师敏子女士让赤木意识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
陶艺家内田钢一强韧中带着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现出的生命质感却能直逼人的内心;
家具设计师永见真一的工房,是全球获得授权制作中岛乔治设计的家具;
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纸,活得朴素又自在;
美术家前川夫妇把自己的工作称为“lolocaloharmatan”式,这句非洲土语意为“月亮、星星、季风”,他们用距离自己遥远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染色师望月通阳的作品里,一切对立事物的境界模糊了,带着难以捉摸地美感;
料理家亚衣女士偏爱即兴发挥,她的料理像厨艺魔术,仿佛在触摸生命本质;
玻璃艺术家辻和美的作品有种个人署名般的个性,手中的材料有如她的另一个自我;
艺廊主人关勇夫妇用十多年的时间收集韩国传统器具瓮器,企图留住对传统日常的记忆;
顺势疗法师艾玛一语点醒赤木,让他重拾了做漆的意义;
玻璃艺术家荒川尚也把玻璃比喻为奔流之水,比喻为在时间中明暗变化的光线,他与赤木一起畅谈手艺人做东西的过往过往渊源和未来走向;
漆艺师兼老友新宫州三在工作时,身体每个部位都在快乐地享受,愉悦感融入进器物的每一处;
建筑师中村好文的房子,仿佛一个大容器,容纳了人生起居,让人感到满心的安详与宁静;
道具店主人坂田和实用自身的选择对既有文化做出无声的反抗。
通过对手艺人的探访,赤木渐渐认清自己。他意识到能抵达美之真谛的只有人,而造物本身,就是活着。
作者简介
赤木明登(Akito Akagi),日本轮岛著名漆艺家。被德国国立美术馆列为“日本现代漆器12人”之一。
1962年生于冈山县。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部哲学系。
早年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后因为对传统漆器工艺的着迷,于1988年举家前往日本知名的漆器产地轮岛,开始漆器的创作。
他独创将和纸贴于木器再上漆的技法,使漆器变得更耐用,更生活化,在传统的工艺领域掀起一阵旋风。
小泉佳春,摄影家上田义彦先生的助手。他拥有截取空气感的独特视角,因此得到很多料理家、文化人和编辑的信赖。
蕾克,生于北京,曾供职于北京大学,现定居东京。
给国内多家时尚和亚文化杂志供过稿,关注风格与美学。
精彩书评
★我在三年前与赤木先生的器相遇,从此漆器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中谷美纪
★赤木明登的创作,一边保持着对传统的敬意,一边实现着“符合现代人生活、可以每天使用的漆器”的目标。他的作品温厚朴实,拉近了漆器和人们的生活,使得日渐衰退的传统工艺有了新的生机。
——知名家居品牌“失物招领”
★这本书的魅力不在于那些器物的故事,而是一场场相遇下娓娓道来的故事。清爽直白又深邃绵长的文字,好几次看得热泪盈眶。拥有这般内心的人,作品应该通过使用来认真感受。
——读者
目录
前言
人之手 / 史蒂芬·芬克 安娜贝尔?史蒂芬
理所当然的事 / 坂田敏子
无数细小的创伤 / 内田钢一
邂逅 / 永见真一
一些优美的东西 / 吉冈太志 典子
时间的厚度 / 前川秀树 前川千惠
一家染坊的日常 / 望月通阳
美味的秘诀 / 米泽亚衣
徜徉 / 辻和美
留下来的东西 / 关勇 关贞子
向导 / 艾玛·拜因麦亚
手艺人的后裔 / 荒川尚也
好形状 / 新宫州三 村山亚矢子
家的手感 / 中村好文
坦然接纳 后记
前言/序言
越是美的事物,越非人人都有机会体验到。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体会到美,怎么体会到的,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也许当时的感觉和“漂亮”、“可爱”、“心情舒畅”、“美味”、“愉快”、“有趣”、“温和”、“亲切”等等体会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美”作为一种更抽象的概念被导入我的头脑中。当时我虽然还是个孩子,也知道在那些“可怕”、“震慑人心”、“悲哀”、“痛苦”、“恶心”、“肮脏”、“寂寥”的事物当中,也有“美”的存在。如此一来,美究竟是什么,反而让人越想越糊涂。这个问题在我年幼时被抛掷在一边,到我成年后又不断从各种事物上显现出来,连我自己都备感烦扰。有时绞尽脑汁,也想不清究竟是什么让事物呈现出了“美”。有时在不经意间,却意外遭遇“美”,并为之感动,为之困惑。“美”究竟是什么?
我是一个做器物的手艺人,有时别人会问我,是如何创造出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器皿来的。其实,美好的造型往往诞生于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刻。无论怎么冥思苦想,我也无法主观地创造出一个好形态,但在我不知不觉哼着歌专注于手中工作时,在我驾车远游时,在我深潜海底时,那些形状却会自发地从我心底浮现,来到我眼前。它们的模样和颜色清晰可辨,几乎触手可及,让我感动不已。我什么也没有做,它们就在那里。不知是谁把它们创造出来的,而我只是在原地等候。语言也是如此。我并无写文章的执念,只是在等候的过程中,文字忽然就自行成列,纷涌而来,仿佛有谁在替我表达,而我唯有把它们记录下来,留住那些句子。
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我试着思考分析过,发现在这种现象出现之前,我一定与某种东西有过切实的相遇,并在内心与之有过对话。这个“之前”,也许就是刚才,也可能是一年前,或者久远到已经记不起。而“某种东西”也许是土和木,也许是造物时手上的原材料,也许是谁的艺术作品,又或是平凡无奇的石块,当然也可能是人。无论是什么,有一点毫无疑问,它们将我心底里可以称作灵魂的那部分,深深触动了。
所以我能断言,每一段故事诞生的地方,都有一种“美”存在。我们与其邂逅,被其触动,心生涟漪,新的故事便随之诞生。在这过程中,“美”一直在旁静观。无论是带着喜悦还是哀伤,抑或更为细微的情感,触动人心的故事又会孕育,并呈现出新的“美”,会在与谁相遇后,催生出另一段新的故事。
人活着,需要找到一条与大世界相通的路径,也需要被路径里诞生的各种故事支撑。如果我们都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屏住呼吸,使全身僵硬,不去触摸世界,那故事就无法开始。
造物有灵且美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