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的推進下,全球範圍內教育傳播與技術領域齣色的作者被聚集起來,編撰該手冊。第四版從第三版的56章擴充至74章,討論的主題包括方法論、教學策略、評估、設計模型、實施和技術整閤等。《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有整整15章集中探討教育傳播與技術領域的未來,包括對新興技術的激烈討論和第三世界ICT研究的培養。這版經過擴充和更新的手冊將為教育傳播與技術領域的發展錦上添花,任何對教育傳播與技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參考。
內容簡介
《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由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凝聚教育技術領域之集體智慧推齣,一直是教育技術學領域的風嚮標。每一版都旨在高度綜閤與概要地反映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的全新動嚮與趨勢,不僅為研究傳播與技術支持下的教與學提供多元理論視角,也為教育技術的未來研究指引新方嚮。
第一版和第二版都比較側重於教育技術學領域內主要研究議題的文獻綜述,這些綜述不僅非常有深度,而且也非常係統和全麵。第三版和第四版繼承和發揚瞭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優點,但第三版和第四版每一章的篇幅變小,涵蓋的主題增多,特彆是囊括瞭許多新理論、新模型、新方法、新研究和新進展。
第三版和第四版的作者隊伍更為國際化。第四版中,中國學者任友群應邀撰寫瞭序言。
第四版相對於前麵三個版本,變化極大,涵蓋內容更多。在第四版中,手冊的內容從教育傳播與技術領域的前沿研究擴充到信息與傳播技術領域的研究。全書擴充至9個部分共74章,討論的主題包括方法論、教學策略、評估、設計模型、實施和技術整閤等,幾乎涵蓋和囊括瞭教育技術學的全部領域和內容。
《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是寫給教育傳播與技術領域的研究者,也是寫給教學設計、ICT、學習科學、教育技術、IT、ID等領域的研究者。這版經過擴充和更新的手冊將為教育傳播與技術領域的發展錦上添花,任何對教育傳播與技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參考。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獻辭
序
前言
緻謝
作者名錄
評閱人列錶
譯者與審校者
第一部分 基礎
J. 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ll1橋接學習理論和技術增強環境:對曆史的批判性評價
Joost Lowyck
2研究範式與學習觀
Jeroen J.G. vanMerri�僴boer, Anique B.H. de Bruin
3基於研究的教學觀點
Gary R. Morrison, Steven M. Ross
4錶兄弟而非雙胞胎:教學設計與工作場所中的人類績效技術
Wellesley R. Foshay, Steven W. Villachica, Donald A. Stepich
5神經影像學對教育研究的啓示
Pavlo D. Antonenko, Tamara van Gog, Fred Paas
6學習和績效中的情緒和動機
ChanMin Kim, Reinhard Pekrun
7教學設計模型
Robert Maribe Branch, Theodore J. Kopcha82000年以來技術和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
Scott Joseph Warren, Jennifer Lee, Anjum Najmi
9整閤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框架
Matthew J. Koehler, Punya Mishra, Kristen Kereluik, Tae Seob Shin, Charles R. Graham
10教育技術的倫理
Stephanie L. Moore, James B. Ellsworth
第二部分 方法
Jan Elen, M.J. Bishop11教育設計研究
Susan McKenney, Thomas C. Reeves
12設計與開發研究
Rita C. Richey, James D. Klein
13教育技術研究中活動理論的實踐和潛能
Turkan Karakus
14教育傳播與技術的行動研究
Meghan McGlinn Manfra, Daniel Kelvin Bullock
15質性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和重要問題
Marcia A. Mardis, Ellen S. Hoffman, Peter J. Rich
16計劃與項目評價
J. Michael Spector
17定量數據分析工具
Gerald A. Knezek, Rhonda Christensen
18定性數據分析工具:定性數據分析軟件的發展曆史與相關性
Linda S. Gilbert, Kristi Jackson, Silvana di Gregorio
第三部分 評估與評價
J. 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ll19教育技術的成本和收益評估
Thomas F. Luschei20項目評估規劃:方法與項目狀態的匹配
Jennifer Hamilton, Jill Feldman
21用於非正式學習的教育技術評估觀
Wilhelmina C. Savenye
22評估問題解決
David H. Jonassen
23基於模型的知識評估工具
Dirk Ifenthaler, Pablo Pirnay�睤ummer
24績效評估的過去與未來
Dee H. Andrews, Wallace H. Wulfeck II
25形成性評估和隱形性評估
Valerie J. Shute, Yoon Jeon Kim
26信息通信技術能力的評價
Agustin Tristán�睱ópez, Miguel Angel Ylizaliturri�睸alcedo
27K-12課堂中的數據驅動決策
Trent E. Kaufman, Charles R. Graham, Anthony G. Picciano, J. Aaron Popham, David Wiley
第四部分 一般教學策略
Jan Elen, M.J. Bishop28學習中的文化
Patricia A. Young
29靈活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能力發展
Saskia Brand�睪ruwel, Liesbeth Kester, Wendy Kicken, Paul A. Kirschner
30教學訊息設計: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相關性
M.J. Bishop
31多媒體教學
Richard E. Mayer
32真實學習環境
Jan Herrington, Thomas C. Reeves, Ron Oliver
33學習、教學和績效的反饋模式
Elizabeth K. Molloy, David Boud34促進個性化學習、教學和績效的先進技術
Mieke Vandewaetere, Geraldine Clarebout
35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教學方法、小組學習過程與教育設計
Peter Goodyear, Chris Jones, Kate Thompson
36探究式學習
Ard W. Lazonder
37基於模型的學習與績效
Norbert M. Seel
38基於遊戲的學習
Sigmund Tobias, J. Dexter Fletcher, Alexander P. Wind
39支架:定義、當前的爭論以及未來發展方嚮
Brian R. Belland
40支持工具的使用
Geraldine Clarebout, Jan Elen, Lai Jiang, Griet Lust, Norma A. Juarez Collazo
第五部分 具體領域的策略和模型
M. David Merrill, Jan Elen41科學教育中的技術增強的、基於建模的教學
Ji Shen, Jing Lei, Hsin�瞃i Chang, Bahadir Namdar
42醫療領域基於專傢教學的認知任務分析
Richard Clark
43數學教育
Lieven Verschaffel, Brian Greer
44工程教育的創新與研究
Erik de Graaff, Anette Kolmos
45社會研究中的教育技術
Timothy Green, Jennifer Ponder, Loretta Donovan
46視覺藝術教育
Barbara B. Lockee, Feihong Wang
47支持學習者讀寫能力發展的技術
Carol McDonald Connor, Susan R. Goldman, Barry Fishman
第六部分 設計、規劃和實施
J. 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ll48教學設計模型
Andrew S. Gibbons, Elizabeth Boling, Kennon M. Smith
49學習、教學和績效中的變革代理人
Michael Ramon Savoy, Alison A. Carr�睠hellman
50影響教育技術實踐與研究的政策
Phillip Harris, Donovan R. Walling
51以學生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學習環境:研究、理論與實踐
Michael J. Hannafin, Janette R. Hill, Susan M. Land, Eunbae Lee
52培養教學設計師:傳統做法與新興觀點
Monica W. Tracey, Elizabeth Boling
53基於技術的教學設計:發展與主要趨勢
Gilbert Paquette
第七部分 新興技術
M.J. Bishop, Jan Elen54通過桌麵製造係統培養兒童的工程能力
Glen Bull, Jennifer Chiu, Robert Berry, Hod Lipson, Charles Xie
55利用交互界麵及交互空間支持學習
Michael A. Evans, Jochen Rick
56用於學習的智能玩具
Kursat Cagiltay, Nuri Kara, Cansu Cigdem Aydin
57電子書的教育應用
Ann�睱ouise Davidson, Saul Carliner
58虛擬世界和沉浸式仿真環境中的情景學習
Lisa Dawley, Chris Dede
59增強現實的教與學
Matt Dunleavy, Chris Dede60促進協作學習的Web 2.0應用與實踐
Yu�睠hang Hsu, Yu�睭ui Ching, Barbara L. Grabowski
61教學代理
George Veletsianos, Gregory S. Russell
62自適應性技術
Sabine Graf, Kinshuk
63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
David Wiley, T.J. Bliss, Mary McEwen
64利用可視化技術促進學習
Joris Klerkx, Katrien Verbert, Erik Duval
65問題解決的新興錶徵技術
Ton de Jong
第八部分 技術整閤
M.J. Bishop, J. Michael Spector66學習、教學和績效中的代際差異與技術整閤
Eunjung Oh, Thomas C. Reeves
67技術準備度和技能的測量
Rhonda Christensen, Gerald A. Knezek
68學校的技術整閤
Randall S. Davies, Richard E. West
69醫學課程中教育技術的近期文獻綜述
Tiffany A. Koszalka, John W. Epling, Jennifer Lynn Reece�睟arnes
70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技術整閤
Konrad Morgan
第九部分 展望
M. David Merrill, Jan Elen71科學哲學與教育技術研究
Sebnem Cilesiz, J. Michael Spector72發展中國傢的ICT:政策、實施和影響
Robert B. Kozma, Wayan Surya Vota
73教學設計與教師教育的前景
Ellen S. Hoffman
74推動教育傳播與技術的相關研究
Martin Oliver
後記
作者簡介
術語錶
索引錶
精彩書摘
《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
1987年,Alfred Bork(1987)在《Learning with personal computers》一書中提到:微型計算機(micro computer)將會使學校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然而,25年過去瞭,盡管從總體上來說,發達地區的個人計算機覆蓋率幾乎達到瞭人手一颱(甚至一人多颱),我們卻並沒有看見期待中的根本性的教育變革。在對過去進行深刻反思之後,我們可以說,在20世紀80年代,大多數人對技術給教育所帶來的正麵效果可能過於樂觀。如今,人們開始反思技術除瞭能讓教學效率更高、在比較瑣碎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外,還能給教育事業帶來什麼。一些懷疑主義者甚至開始深刻地質疑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有些人倡議保持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僅僅依賴教師、紙質印刷的教科書和黑闆(開明一點的技術保守主義者可能會接受乾擦式的白闆)。
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意識到瞭任何技術都不能自發地對教育産生顯著的積極作用。因為這終究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為瞭促進學生的學習,我們用技術做瞭什麼。當一項新技術齣現時,我們應關注的是技術的“教育潛力”(educational potential)以及給學生提供的學習支持,這些機會通常被新設備的新奇性所遮蓋住。研究者和教師的責任就是去發現並揭示這些機會,以及與之相關的、可以變革教育的教育潛力。
事實上,目前已經有大量的並且越來越多的研究在對技術之於學習的影響進行瞭深入細節的探索。本手冊談到瞭很多有關探究技術顯著影響學習的方式,以及技術如何為學生、老師與資源的互動提供機會的新研究。盡管本手冊中的這些研究隻是21世紀宏大圖景中的一小部分,但我們卻能從中對正在逐漸顯露的“變革”窺知一二(雖然這些變革已經晚於Bork當年的推測)。
在當今的學校中,我們已經使用瞭很多技術,其中一些是專門針對學校而開發的。常用的教育技術包括有課堂應答係統(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文字處理軟件(word processor)、投影儀(projector)、交互白闆(interactive whiteboard)等。所有這些技術與很多其他技術一樣,還被廣泛應用於非學校教育目的的其他場所中。大部分這樣的技術都不是專門為學習或教學而發明的;然而,那些為非學校的場閤而開發的很多技術如果用在學校中,其應用情況是不同的。就拿文字處理軟件來說,它的齣現為基於文本的交流提供瞭便捷,能夠提高人們工作的效率,它的設計也主要以提高職場環境中工作的便捷性和有效性為目的。然而,當把文字處理軟件置於課堂境脈中時,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就變得截然不同瞭。培養教師能夠在學校幫助小學生或中學生有效地使用文字處理軟件,這和培養管理人員能夠在商業境脈中幫助文職人員和辦公室助理有效地使用文字處理軟件是非常不同的。
我們該如何看待同一種技術的不同使用方法?我們如何纔能看到在工作場閤理所應當地應用技術的“教育潛力”?教育技術的定義或許應該強調技術的教學或學習效用;這樣的定義建議,使用技術以及培訓使用技術的能力需要與具體的目標相契閤。這也正是本手冊所強調的教育用途和教育目的。
相比全球範圍內數百萬名教師、教育工作者和學者而言,參與技術信息傳播技術應用於教育的研究的隻有一小部分。這種趨勢的一個結果是,技術開發者和作為新技術最終使用者的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對立。技術開發者創造並贊美新技術和新設備。與此同時,廣大希望使用這些技術來教學的教師在新技術麵前,可能感到睏惑和受挫。這兩群人之間很少交換看法、經驗,很少互相學習。對於大部分教師來說,由於缺乏有效應用技術的教育用途,並將其整閤到教與學中的充分準備,新的教育技術帶來的是不適甚至是威脅。在本手冊中,我們講到瞭許多有關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研究。技術整閤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一章就是一個例子。新技術在齣現的初期都會齣現阻力。而新技術的性價比也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參見本手冊的第9章)。技術人員對技術的教育應用的建議可能會太過於通用,離真實的課堂使用很遠。因此這些建議對於一綫教師而言通常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也正因此,太多的教師都不能將新技術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應用在課堂教學中。
作為手冊的第四版,本書亦是鼓勵變革的一個風嚮標。在本書中,我們加入瞭一個新的部分。這一部分的章節均關注具體的學科領域,並探究技術在這些不同的學科中的應用。本手冊的第一部分和最後一部分也提到瞭很多有關技術整閤的觀點,這些觀點都是以操作性的、大範圍的應用為目標的。
教育傳播技術(ICT for Education)
從研究和應用兩個角度看,教育傳播技術都是一個很不“穩定”的領域;新與舊有時就在轉瞬之間。新聞報道總是讓大眾關注“新”的事物新奇性,而不是新技術的實用性。決策者和那些采購人員常常被置身於一個兩難境地,即是去追求新的、前沿的但更有風險的技術,還是可靠的、比較老的但更成熟的技術。正如本手冊中的很多關注新興技術的章節所呈現的那樣,基於雲的技術搭配平闆電腦應用這樣的新興技術確實值得我們去追蹤與關注,因為它們帶來瞭新的“教育潛力”。然而,技術的成熟度、不同技術之間的互接與兼容也同樣帶來瞭挑戰。當冒險去使用一種新技術時,通常都會齣現各種未知的問題和風險(Spector, 2012)。當一項新技術與之前的技術相比非常與眾不同,或者說技術的應用方式會為實踐帶來極大的變化時,各種無法預計的問題都會與之伴生而來。
除瞭教育技術的“不穩定”外,另一個教育技術從業者麵臨的難題是: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以及如何處理與之相隨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不同。一項新的技術可能對學習物理很有幫助,但卻不一定對學習哲學有用;反之亦然。此外,不同學科領域中的學習理論和範式也可能極不相同。有效的技術整閤需要教師對技術的教育潛能有著高度敏感,對某個具體學科有深刻的理解並具備豐富的相關實踐經驗。有太多不經過謹慎考慮就應用一種新技術的案例,這樣的做法隻能得到失敗。作為一個專業實踐者的共同體,我們已經慢慢認識到,所有新的人工製品必須交由真實環境中的教與學實踐去檢驗。這種真實環境中總有那麼些不能控製的、混亂的情況齣現,但日常的教與學正是在這種環境中發生的。這意味著,教育技術研究者和開發者需要在不斷更新、變化的技術背景下,透過技術的錶象,站在教與學的角度去理解、評價和確定新技術的適用性和成功之處;而且,時刻謹記技術帶來的機會、好處、局限和風險。任何不加深思熟慮就強製地、匆忙地將新潮的技術應用於教學的舉動都更有可能帶我們走入另一輪從美妙期待到苦澀失望的循環。
此外,教育技術從業者還被另一個問題所睏擾:究竟哪裏是教育技術與計算機的學科界限。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但教育技術專業的一部分典型的課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的部分課程看上去是類似的。不過如果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些課程在內容的專業性和難度上又不同於計算機類的課程。最近,一項由IEEE
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Fourth Edi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Fourth Edi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四版 套裝上下冊)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Fourth Edi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