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尤怡(?-1749),字在泾,号拙吾,别号饲鹤山人,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家。本书对尤在泾的五部医学著作给予整理校注,计有《伤寒贯珠集》8卷、《金匮要略心典》3卷、《金匮翼》8卷、《医学读书记》3卷附《续记》1卷、《静香楼医案》2卷。其中《伤寒贯珠集》对张仲景《伤寒论》原书做了逐条注解和阐发,并对《伤寒论》原书的有些内容次序做了重新的编排归类。《金匮要略心典》对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文做了逐条注解和阐发。《贯珠集》与《心典》二书对张仲景的原著颇多阐发与提示,是后人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重要参考书。《金匮翼》以内科杂病的证治方药为主要内容,选取历代医家医著的有关内容分类编排,并附以尤怡本人的医学观点和治病方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医学读书记》是尤怡读书与临床的心得笔记,书中所载不乏精微切要之论。《静香楼医案》是尤怡临床治病用药的病案实录,记载32个门类病证的辨证分析及治法方药,可为研究探讨尤怡的治病用药方法提供佐证。
目录
伤寒贯珠集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翼
医学读书记
静香楼医案
尤在泾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附:尤在泾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精彩书摘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尤在泾医学全书》:
不可发汗例十条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病寒之人,非汗不解,而亦有不可发汗者,不可不审。咽喉者,诸阴之所集,而干燥则阴不足矣。汗者,出于阳而生于阴也,故咽喉干燥者,虽有邪气,不可以温药发汗,若强发之,干燥益甚,为咳,为咽痛,为吐脓血,无所不至矣。云不可发汗者,谓本当汗而不可发之,非本不当汗之证也。此所谓之变也。下文仿此。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巢氏云: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更发其汗,损伤脏阴,增益腑热,则必便血,如强发少阴汗而动其血之例也。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身疼痛,表有邪也。疮家,脓血流溢,损伤阴气,虽有表邪,不可发汗,汗之血虚生风,必发痉也。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额上陷脉紧急者,额上两旁之动脉,陷伏不起,或紧急不柔也。《灵枢》云:两跗之上,脉陷竖者,足阳明。陷谓陷伏,竖即紧急,与此正相发明。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皆亡阴之证也。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阴亡者阳不守,亡血复汗,寒栗而振者,阴气先虚,而阳气后竭也。按疮家、衄家,并属亡血,而此条复出亡血家者,该吐、下、跌仆、金刃、产后等证为言也。
汗家重发汗,必恍忽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五液在心为汗,心液亡者,心阳无附,则恍惚心乱。心虚生热,下流所合,则小便已,阴疼。禹余粮丸方缺。常器之云:只禹余粮一味,火煅服亦可。按禹余粮,体重可以去怯,甘寒可以除热,又性涩,主下焦前后诸病也。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有寒,里有寒也。里有寒者,虽有表邪,必先温里而后攻表,如后四逆汤之法。乃不与温里而反发汗,损伤阳气,胃中虚冷,必吐蛔也。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形作伤寒,其脉当弦紧而反弱,为病实而正虚也。脉弱为阴不足,而邪气乘之,生热损阴,则必发渴。及更以火劫汗,两热相合,胃中燥烦,汗必不出,而谵语立至矣。若发热脉浮,则邪欲出表,阴气虽虚,可解之,使从汗而愈,如下条桂枝二越婢一等法。若脉不浮,则邪热内扰,将救阴之不暇,而可更取其汗耶!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数者,其病在表,法当汗出而愈,所谓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是也。若下之,邪入里而身重,气内虚而心悸者,表虽不解,不可以药发汗,当俟其汗自出而邪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为里虚不足,若更发汗,则并虚其表,里无护卫,而散亡随之矣。故必候其表里气复,津液通和,而后汗出而愈,岂可以药强迫之哉!
……
前言/序言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尤在泾医学全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