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夏建中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12319
版次:3
商品編碼:117236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2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從理論與實務兩方麵對社區工作進行瞭詳細的論述,討論瞭社區的概念、功能,論述瞭社區工作的含義、目標、特徵以及社區工作的工作模式,介紹瞭國外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曆史和我國社區工作的發展曆程,闡述瞭社區工作的價值體係和基本原則;書中更多的篇幅較詳細地介紹瞭社區發展、社會策劃、社會行動、社會照顧、社區服務、社區教育、社區矯正、社區組織以及社區工作的過程與方法。

作者簡介

夏建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歐盟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國際社會學會個人會員。主要從事城市社會學與社區研究。曾先後在日本慶應大學、關西學院大學、築波大學、早稻田大學、立命館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休斯頓大學,德國波恩大學等和比利時歐盟委員會進行學術交流或學術研究;並且是美國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和美中學術交流項目的交流學者。齣版和發錶多部專著、譯著及數十篇論文。

目錄

第一章 社區工作概述
第一節 社區的概念與功能 2
第二節 社區工作 10

第二章 西方國傢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曆史迴顧
第一節 社區社會工作實踐理論 22
第二節 社區社會工作的實務理論 34
第三節 西方國傢社區社會工作實踐的曆史迴顧 40
第四節 專業社區社會工作的發展 47

第三章 我國社區社會工作的發展曆程
第一節 我國古代社會救濟思想和社會救助實踐 56
第二節 我國近現代社區社會工作的發展 58
第三節 當代社區建設與社區社會工作 63
第四節 港颱地區的社區工作 69

第四章 社區社會工作的價值體係和基本原則
第一節 社區社會工作的價值體係 74
第二節 西方社區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 80

第五章 社區發展
第一節 社區發展的概念與曆史過程 86
第二節 社區發展的目標與模式 88
第三節 社區發展的原則與路徑選擇 92

第六章 社會策劃
第一節 社會策劃的含義、基本假設和價值取嚮 102
第二節 社會策劃的功能、特徵、內容、案主及工作員角色 106
第三節 社會策劃的基本原則、決策模式和過程 111
第四節 影響社會策劃的主要因素 117

第七章 社會行動
第一節 社會行動的含義 126
第二節 社會行動的策略和原則 131
第三節 社會行動的介入目標和功能 135
第四節 社會行動的社區工作者、介入方法和步驟 137
第五節 有關社會行動的評價 141

第八章 社區照顧
第一節 社區照顧興起的曆史背景 146
第二節 社區照顧的基本內容 152

第九章 社區服務
第一節 社區服務概述 166
第二節 社區服務的內容 172
第三節 社區服務的運行機製 178

第十章 社區教育
第一節 社區教育的發展曆程和內容類彆 192
第二節 社區教育的目標、特點、模式和功能 196
第三節 我國社區教育的現狀:成就與問題 202
第四節 國外社區教育的運行特點及對我國社區教育的啓示 204

第十一章 社區矯正
第一節 社區矯正概述 212
第二節 社區矯正的曆史發展 216
第三節 社區矯正實務工作的過程 219

第十二章 社區組織
第一節 社區組織的概念 228
第二節 我國目前主要的社區組織 231
第三節 作為社區工作方法的社區組織 238

第十三章 社區工作的過程與方法
第一節 社區工作的過程與方法的定義和類型 246
第二節 社區工作的過程 247
第三節 社區工作的方法 259

第一版後記 277
第二版後記 278
第三版後記 279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社區工作概述
第一節 社區的概念與功能
一、社區的概念
“社區”是社會學傢使用最多的詞之一,同時,也是概念上最復雜、歧義最多的詞之一,這可以從該概念的産生與發展看齣來。學者們普遍承認,“社區”這個概念源於德國社會學傢滕尼斯(Tonnies)的貢獻,他因此而被譽為社區理論的創建者。1887年,他齣版瞭題為“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的社會學名著。此書被譯成英文時,稱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文將其譯為“社區與社會”。費孝通先生在談到“社區”這個術語的翻譯時指齣:社會是人際關係的綜閤,每一個社區都是一個社會,而社會卻不是社區;“社區”這個詞實際是指在一個地方共同生活的人,是指一群聚集在一個地方分工閤作的人,它是具 體的,這群人之間的關係,即人際關係,構成社會。
滕尼斯使用的“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這兩個概念,通常也被中文譯為“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他強調的是這兩種理想類型社會的對立。禮俗社會的特徵是“親密間的、與世隔絕的、排外的共同生活”,其成員由共同的價值觀和傳統維係在一起,他們有共同的善惡觀念、共同的朋友和敵人,在他們中間存在著“我們”或“我們的”意識。而法理社會的特徵是更多的理智與工於心計,人們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私利,契約和個人主義是至上法則。這應當講是滕尼斯的原意,類似的論述在社會學大師韋伯(Weber)、塗爾乾 (Durkheim)的著述中也齣現過。例如韋伯認為,基於成員主觀的共同感建立起來的關係,包括傢、近鄰、種族、宗教等都屬於禮俗社會;塗爾乾則提齣瞭“機械 團結”和“有機團結”的概念。
但是,當用“community”來錶示“禮俗社會”這個概念時,特彆是對“community”進行實證的社會學研究後,就齣現瞭混亂與麻煩。一方麵,在英文中“community”的語義很復雜,包括社會學、經濟史、社會史甚至政治學的各種用法;另一方麵,更主要的是在社會學研究的操作上,這個概念很難把握,因而齣現瞭數個關於“社區”的定義,而每個定義都是研究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而進行的解說。1955年,美國社會學傢希勒裏(Hillery)收集瞭有關社區的94個定義而作齣結論:除瞭人包含於社區這一概念內之外,有關社區的性質,沒有完全相同的解釋。16年以後,1971年,社會學傢貝爾(Bell)和紐柏(Newby)發現瞭更多的定義——98個。為此他們進行瞭歸納分類。通過統計分析,他們認為大多數社會學傢同意社區應當包括社會互動、地理區域、共同關係這三個特徵。
1968年齣版的《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第3捲在談到社區時,社會學傢伯納德(Bernard)和桑德斯(Sanders)將社區的定義概括為三種:(1)社區是居住於特定地區範圍內的人口;(2)社區是以地域為界並具有整閤功能的社區係統;(3)社區是具有地方性的自治自決的行動單位。
1974年齣版的《社會學百科全書》認為,“社區”一詞在社會學上的主要用法是指空間或地域的社會組織,其次是指心理凝聚力或共同情感下結閤於此組織中者。
1979年齣版的《新社會學辭典》指齣,“社區”一詞指稱人們的集體,這些人占有一個地理區域,共同從事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基本上形成一個具有某些共同價值標準和相互從屬的感情的自治的社會單位,城市、城鎮、鄉村或教區就是例子。這裏包括地理區域、互動關係和共同情感三個特徵,或地域性社會組織和共同情感兩個特徵。
1994年齣版的企鵝《社會學辭典》指齣,“社區”這個術語,“至少指的是地理區域內人們的集閤”。
看起來,絕大多數社會學傢都同意,社區的社會學定義應當包括三個共同要素,即地域性、社會互動與共同的聯係紐帶。
但是,即使承認上述定義,在以下三個方麵仍有必要加以明確。
第一,作為地域性社會組織類型的社區與作為社會關係或情感類型的社區之間經常被混淆,一些人強調前者,而另一些人強調後者。
作為前者,社區主要是指共同擁有一個確定的地理區域的群體,如鄰裏、城市、村莊等。一些社會學者如帕剋(Park)、霍利(Hawley)認為,社區最重要的特徵是共同的地域,雖然他們也承認共同聯係,但是認為這些聯係本身不足以構成社區。
作為後者,社區主要指具有共同特質、歸屬感,並且維持著形成社會實體的社會聯係和社會互動的群體,如種族、宗教團體等。強調後者觀點的人否定地緣性的意義,他們更強調共同聯係。共同聯係、歸屬感來自對共同曆史的信念或共同命運、共同價值觀、利益、親屬關係等,這些特徵都不以一起生活為前提,其成員在地理上是分散的。雖然持後一種觀點的人要比持前一種觀點的人遭到更多的批評,但是近些年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一些社區居民生活帶來的變化,卻有力地支持瞭後者的觀點。“社區解放論”的創建人費捨爾(Fischer)強調指齣,廉價而高效的通信與交通,使得居住在不同地域的人可以維持初級紐帶關 係,從而比較接近滕尼斯所指齣的那種“禮俗社會”或“社區”的理想狀態。
第二,作為社會組織的社區與正式社會組織不應混淆,一些社會學傢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撰文作齣區分:正式社會組織以專門的、明確的目標為導嚮,其成員在實現其目標的活動中,都是作為專門角色的承擔者而建立相互關係,如公司、學校、教會、軍隊、職業協會等都是正式組織。社區以泛化的、擴散的目標為首要導嚮,其成員的關係要鬆散得多,包括成員之間更多的生活層麵,如傢庭、種族群體、鄰裏等都是社區組織。不過,這兩者之中都可以包括一些性質對立的亞組織,如工廠中工人的非正式的朋友群體、社區鄰裏中的誌願者協會這類正式組織等。
第三,確定社區的範圍或規模也是爭論的熱點之一,與正式組織相比,缺乏清楚的範圍是社區組織的主要特徵之一,但是,在以地緣性為基礎的社區中,如沒有範圍的界限,那麼社區的概念可以擴展到整個國傢和整個世界(事實上也確實有人將世界看成一個社區)。霍利堅持把社區的規模限製在居民對本區域的日常生活有一種大緻的瞭解範圍內,人們對自己的社區十分熟悉,耳聞目睹那些不會引起其他地方的人注意、關心的日常瑣事,這樣就將全球、國傢和巨型城市排除在外瞭。
但是,另一方麵,社區的最小範圍有沒有呢?比如,一個傢庭是不是一個社區?一些社會學傢認為,這一問題可根據以下兩方麵來把握:(1)社區必須發揮一些基本功能,包括提供基本經濟需要、社會化、社會控製、社會參與和相互支持的功能。(2)社區是社會的縮影,與其他群體不同,它也是一個社會係統,包括如政府、經濟、教育、宗教、傢庭等子係統。所以,社區必須具有一定規模。
通過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看齣社區概念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1)共同性,主要指共同利益、共同文化、共同意識或價值觀等;(2)非正式組織性;(3)社區內居民之間互動較多,對社區內的日常生活比較熟悉;(4)具有一些基本社會功能和一定規模;(5)地域性在多數情況下仍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但可以確信,非地域性將會越來越重要,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社區將包括地域性社區和非地域性社區兩種類型。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如前所述,“社區”這個概念在社會學史上一直存在爭論,將來也仍將存在爭論。目前,一些社會學傢承繼前麵論述的強調作為地域性社會組織類型的社區與強調作為社會關係或情感類型的社區之間的爭論,認為“社區”這個概念同時負載著兩個不大相乾的社會事實,一是它界定著一定的地域規模或範圍(也包括“網絡社區”這類空間的規模和範圍),二是它象徵著“禮俗社會”的意義。他們主張,界定著一定地域規模或範圍的社區應當被“地域性”或“地方性”的概念取代,象徵“禮俗社會”意義的社區應當被“城市生活方式”這個概念取代。
絕大多數人都與多個社區保持著聯係,這一方麵是由於我們不會永遠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會在地理上不斷遷移,或者會通過電子通信技術與更多的人發生著聯係;另一方麵,我們居住的小社區通常隸屬於更大的社區,這些社區同樣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作為社會工作者,我們需要知道這些規模大小不同的社區。
社區提供給我們豐富多彩的社會和個人生活,影響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用價值觀、行為規範、明確的法律、非文字的行為舉止準則包圍和塑造我們,用關於現實世界的意義和解釋以及對世界的設想滋養我們,為我們的居住、工作、學習、成長、買賣、宗教儀式、娛樂和休息等提供資源、機會和場所。與社會工作的生態學模式強調環境中的個人相一緻,社區肯定也是如同個人、傢庭和群體一樣的社會工作介入的對象。社會工作者可以擴大社區的資源。根據費林(Fellin)的觀點,一個令人滿意的社區應當是一個“有能力迴應廣泛的成員需要,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睏難的社區”。當居民能夠(1)對其社區承擔義務,(2)自我意識到他們共享的價值觀和利益,(3)在相互交往中敞開心胸,(4)廣泛參與社區的決策時,社區以上的能力將會得到加強。

前言/序言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社區工作(第三版 新編21世紀社會工作係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