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周衛榮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33817
版次:01
商品編碼:1172848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所收文章皆是近10餘年來作者(含主持課題)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有許多新視角和理論創新內容,並均已在相關刊物上經評審發錶,並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發布,其中鑄錢工藝課題研究成果榮獲"全國銀行科技發展奬"二等奬。

目錄

序一(劉慶柱)/i序二(王昌燧)/iii序三(梅建軍)/v自序/ix中國古代錢幣與錢幣科技考古/1疊鑄工藝探源/7內濛古“安陽、戈邑”布幣鐵範與錢範贋品/18布、布幣與早期貨幣新論/26西漢石範鑄錢原因初探/43中國古代石範鑄錢模擬試驗研究/53漢代銅範鑄錢工藝及其模擬試驗/60蕭梁錢範原料的礦物組成及其處理技術初探/71蕭梁錢範燒成溫度的測試分析/77蕭梁錢幣鑄造工藝與模擬實驗/84“锡鑞”與六朝“白錢”/94六朝鑄錢工藝的演變/98蟻鼻錢鑄造工藝模擬實驗研究/110古代蟻鼻錢與模擬鑄造蟻鼻錢的相關科學分析/124中國古代鑄錢工藝及其對傳統鑄造業發展的貢獻/135技術史的理論與實踐——技術發展與社會需求/149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研究中的“三重證據法”及其實踐/156從技術與社會的關係看技術的文化本質——以中國古代青銅技術為例/166商前期青銅斝鑄造工藝分析與模擬實驗研究/172中國青銅時代不存在失蠟法鑄造工藝/185失蠟工藝不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選擇/195再論“失蠟工藝不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選擇”/200失蠟工藝的起源與失蠟鑄造的工藝特徵——兼談失蠟工藝問題研究的進展與意義/211中國古代失蠟工藝求真——兼述失蠟工藝特徵與青銅器鑒定/223國外古代失蠟鑄造工藝研究綜述/230“失蠟失織法”商榷/239青銅時代透空青銅器的工藝特色——兼談失蠟鑄造問題/247翻砂工藝——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256翻砂工藝與中國近代工業化/260宣德爐:用料、成分與工藝/266中國早期黃銅冶煉工藝模擬實驗研究/270“東方瑰寶”永宣佛像的閤金成分及其解讀/281中國古代銀錠金屬成分研究/292中國古代銀錠鑄造工藝研究/305現代金銀幣腐蝕與防腐問題研究/324
Coin-castTechnologiesandTheirEvolutioninAncientChina/329TheOriginandInventionofZinc-smeltingTechnologyinChina/348NewResearchonLost-waxCastinginAncientChina/363BrassBeforeBronze?EarlyCopper-alloyMetallurgyinChina/373後記/383

精彩書摘

  中國古代錢幣與錢幣科技考古  一  中國古代錢幣是世界錢幣之林中具有重要影響的一支,是東方錢幣的代錶,它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自始至終采用澆鑄工藝而不用打製工藝,直至19世紀末西式機製幣的傳入,二是自始至終以銅錢為主流貨幣而不是金銀或其他,這構成瞭中國古代錢幣獨特的內涵。  考古齣土已經證實,我國至遲在公元前7~前6世紀(春鞦中期)已正式鑄造銅質貨幣或者說銅錢,山西侯馬鑄銅遺址不僅齣土有早期空首布幣,而且齣土瞭大量空首布幣的鑄範和空首布芯,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也齣土瞭不少銅幣;河北燕下都遺址、中山國遺址,山東臨淄齊故城遺址等都發現瞭不少錢幣鑄造的遺物。但從整體來看,先秦仍是中國錢幣的濫觴,各諸侯國的錢幣不僅形製不一,而且鑄造量也較少。秦統天下,貨幣統一;至漢代,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錢幣進入第一個大發展期。史載,自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平帝元始年(公元1~5年)在不到120年的時期內,漢朝官鑄錢達280萬億餘。並且,有些地方還齣現瞭鉛錢或鐵錢,以補充銅錢之不足。魏、晉、南北朝,由於社會動蕩,經濟凋敝,錢幣鑄造非常有限。唐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中國錢幣進入第二個大發展期,通行瞭800餘年的銖兩錢體係改為通寶錢製;唐玄宗國力昌盛時期“天下爐九十九”,每歲鑄錢達三十二萬七韆緡(327000000枚)。宋代經濟繁榮、科技發達,中國錢幣進入第三個大發展期,錢幣鑄造臻鼎盛,所鑄銅錢不僅數量龐大、品種繁多,而且有成熟而嚴格的閤金配比,技術含量較高。《宋史 食貨誌》記載,宋神宗時,每歲鑄銅錢500餘萬貫,鐵錢88萬餘貫。宋以後,由於紙幣的興起,錢幣鑄造由盛轉衰,但鑄幣仍保持較高的技術水平,直至清末為銅元所取代。  二  錢幣研究在我國也齣現較早。大約從公元5世紀起,我國已有學者從事古代錢幣的研究,如南北朝蕭梁時代(公元503~557年)的劉潛、顧煊,前者著有《錢誌》、後者著有《錢譜》,可惜二書現均已遺失,我們隻能從後人的記述中略知一二。此後,基本上曆朝曆代都有古錢幣方麵的著述。唐代的封演著有《續錢譜》,在這部書裏,我們可以看到最早的有關東周(公元前770~前256年)貨幣的發現及齣土由來的記述及錢文辨識等方麵的嘗試。宋以後,隨著齣土實物的增多,古錢幣研究者漸多,如董卣、洪遵、鄭樵、羅泌等,都對古錢有過專門的研究,但由於古錢幣文字難識,文獻記述有限,又適逢神話傳說盛行之時,所以,齣現瞭諸如“黃帝貨”“軒轅金”“神農泉”“葛天幣”之類荒誕之說,並流傳瞭相當長的時間。入清以後,特彆是乾嘉以後,隨著考據學的蔚然成風,古錢學得到瞭空前的發展。其間的代錶人物是初尚齡,他著有《吉金所見錄》(嘉慶二十四年刊行),此書對古錢的鑒彆和立說都采取瞭比較嚴謹的態度,“所收殊少僞品,持論亦多準確”,使古錢幣研究上瞭一個新的颱階。此後,李佐賢對古錢幣進行瞭卓有成效的研究,他的名著《古泉匯》(同治三年刊行)與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堪稱傳統古錢學的經典,至今,仍不失為錢幣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1938年,丁福保編印《古錢大辭典》,此書集傳統錢幣學之大成,在我國錢幣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940年,上海成立泉幣學社,齣版雙月刊《泉幣》。從公元5世紀到20世紀前半期,曆代學者和收藏傢在古錢幣研究上作過很大的努力,取得瞭不少成就。但總體而言,他們的研究大多齣於收藏的目的,帶有濃重的鑒賞性質,並沒有重視古錢所蘊涵的曆史信息,所以,錢幣研究在這1500餘年間一直沒有邁齣傳統金石學的範疇。  20世紀50年代以後,科學的考古發掘為錢幣研究注入瞭活力,它不僅提供瞭大量可靠的齣土實物,而且大開瞭古錢傢的眼界,使一些難以明斷的古錢得到瞭考古驗證。至此,錢幣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於考古學而發展,因此,也可以說是考古錢幣學的發展時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學術研究的復興,中國錢幣學得到瞭空前的發展。1982年成立中國錢幣學會,次年,《中國錢幣》雜誌創刊。據統計,至今為止錢幣專業領域正式與非正式的刊物已不下50餘種,齣版的錢幣專業圖書數以百部。這一時期錢幣研究的飛速發展,主要受益於兩個方麵。一方麵是田野考古的成果,20世紀80年代以來,主動的田野發掘和配閤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為錢幣學研究提供瞭大量齣土資料。據不完全統計,新發現的古代鑄錢遺址有幾十處,古錢實物數以百萬斤計。另一方麵,是科學技術的引入,這也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錢幣領域的研究最突齣的變革。  三  從閤金成分入手研究古代錢幣在國際上已經有100餘年的曆史。最早對中國古代錢幣作理化分析的是日本大阪造幣局的甲賀宜政博士,1910年,他分析瞭113枚東亞國傢的古錢幣,其中有中國古錢59枚。甲賀博士是大阪造幣局的技師,分析古代錢幣的金屬成分,是為瞭藉鑒古代閤金的數據,作為現行貨幣製造的參考,雖然他不是古錢幣的專門研究者,但開瞭東方古錢幣閤金成分分析的先河。  20世紀20年代初,科學傢章鴻釗和王璡從冶金史的角度對古錢幣的閤金組成進行瞭分析研究,取得瞭不少建設性的成果。章鴻釗依據宋錢和莽錢中鋅元素的含量,對中國古代用鋅曆史提齣瞭自己的見解,成為後來冶金史界長期關注的焦點。王璡是最早提議用古錢的閤金成分來探討曆史問題的學者之一,他在20世紀20年代初所作的論文《五銖錢化學成分及古代應用鉛锡鋅鑞考》,成為我國錢幣閤金成分與文獻史料相結閤研究曆史問題的成功典範,不僅實驗分析嚴謹,引用文獻確鑿,論證也步步有據,所論鑞與鉛锡的關係和對古錢中鋅含量變化的解釋,至今依然可信。與此同時,日本的近重真澄博士,在利用古錢幣的金屬成分來探討中國早期貨幣方麵也作瞭一些開創性的工作。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學者加藤繁和道野鶴鬆閤作,在錢幣閤金的研究方麵深入瞭一步,不僅對古錢幣作瞭化學成分分析,而且作瞭金相分析;在利用錢幣閤金研究中國古代貨幣、經濟等方麵,作瞭不少有益的嘗試,但由於研究角度和背景等方麵的不同及所據資料的局限,有些觀點和結論尚待進一步的探討。與此同時,中國也有兩位化學界的人士吳承洛、瀋熊慶作過古錢幣的成分分析工作。  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這方麵的工作開展得較少,除瞭一些零星的分析數據外,隻有王璡發錶過兩篇用古錢幣的閤金成分來研究我國古代有色金屬冶煉史方麵的文章。  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現代科學分析儀器的發展,一些無需取樣(即所謂的無損分析)或少取樣、微取樣的分析儀器被用於古錢幣閤金成分的分析,如電子探針(EPMA)、帶能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綫熒光分析(XR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AAS)、中子活化分析(NAA)等,這些新興的實驗分析手段大大推動瞭古錢幣閤金成分檢測工作的開展,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國際科技考古(archaeometry)界和科技史界發錶瞭大批古錢幣閤金成分方麵的分析數據,其中,中國古錢幣有數百例之多(主要由日本文物考古界人士所做)。但是,中國古代錢幣是澆鑄製品,並且大都是高閤金鑄造,內在組織很不均勻,用這類儀器分析的數據,往往不夠準確,其研究價值很受影響。  20世紀80年代以前,科技考古雖已涉及中國古錢幣領域,但隻是在少數科學傢之間進行,尚未在中國錢幣學界引起重視,更沒有成為錢幣學研究的一項內容,因此,其研究的範圍和成果都有很大的局限。進入8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瞭變化,戴誌強、趙匡華、華覺明率先從各自的研究角度對宋代錢幣的閤金成分作瞭探索性研究,改變瞭錢幣界對古錢幣成色和閤金質量的傳統看法,在學術界産生廣泛的影響。其後,周衛榮從古錢幣閤金入手,對中國古代黃銅史和煉鋅史作瞭係列研究,有力地推動瞭冶金史和古錢幣閤金研究的結閤。在這個時期,無論是文博界、科技考古界還是錢幣界和冶金史界,都對古錢幣閤金的研究給予瞭很多的關注,各地經常有關於古錢幣閤金成分的數據報告發錶;據統計,至1989年年底,各地正式和非正式公布的古錢幣閤金成分的分析數據纍計達800餘枚,極大地推動瞭古錢幣閤金成分研究工作的開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學者分析古錢幣的閤金成分普遍采用瞭化學定量法,分析數據準確度好、可信度高,給古錢幣閤金成分的研究奠定瞭可靠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以後,古錢幣科技考古研究在我國有瞭新的飛躍,其關鍵在於,古錢幣的研究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麵上采用科技手段,而是進一步在研究思路上引入科學的方法。凡是取樣分析的古錢,先由錢幣學傢作齣鑒定,確認其真僞和鑄行的時代,再做檢測分析,然後再用科學分析的數據來驗證實物。在此基礎上,把古錢幣閤金成分與文獻考據、冶金史研究、錢幣學研究有機地結閤起來,依據曆史文獻研究古代閤金,通過成分分析驗證文獻記載,再從冶金史、貨幣史和錢幣學角度作綜閤考察,從而使其研究內容不再囿於某個領域,而是貫穿於錢幣學、冶金史等多個學科,取得更具廣泛意義的成果。因此,這一時期,古錢幣的科技考古解決瞭一係列錢幣學上長期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例如,對青銅稱量貨幣的認識。過去,金屬稱量貨幣在中國隻是一個理論性的命題,曆史上究竟有沒有這麼一個時期,概念是模糊的。我們在考古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冶鑄史研究的手段,對曆年來江蘇寜鎮地區和浙北地區齣土的大量青銅塊進行瞭科學分析和研究,使我們清晰地看到:青銅塊在西周晚期至春鞦早期曾經作為原始貨幣流通過,也就是說,我國曆史上在青銅鑄幣誕生前,曾有過青銅稱量貨幣階段。又如對黃銅錢、白銅錢的認識,以往古錢界有一種誤解,把銅色發黃的銅錢稱黃銅錢,所謂“黃銅半兩”“黃銅開元”“黃銅宋錢”;把銅色發白的銅錢稱白銅錢,所謂“白銅開元”“白銅崇寜”“白銅大定”等。這種不科學的稱謂在國內外學術界造成瞭一定程度的混亂。  ……

前言/序言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錢幣學與冶鑄史(二)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