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鬍適,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糜,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曆史傢、文學傢、哲學傢。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他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研究。著有《白話文學史》《容忍與自由》等。 《鬍適四十自述》是鬍適生前僅有的親筆撰寫的自傳,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名篇之作。在《鬍適四十自述》中,鬍適講述瞭自己童年、少年與青年時代的人生經曆。
內容簡介
《鬍適四十自述》是鬍適生前僅有的親筆撰寫的自傳,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名篇之作。《鬍適四十自述》講述瞭鬍適自己童年、少年與青年時代的人生經曆,迴顧瞭前四十年的心路曆程,是鬍適先生與自己的青少年時代進行的“心靈對話”,從中能夠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氣息。
作者簡介
鬍適,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糜,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鬍適,字適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曆史傢、文學傢、哲學傢。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他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研究。著有《白話文學史》《容忍與自由》等。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自序
“自由中國”版自記
序幕我的母親的訂婚
第一章 九年的傢鄉教育
第二章 從拜神到無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一)
第四章 在上海(二)
第五章 我怎樣到外國去
第六章 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
我的信仰
南遊雜憶
懷人集
精彩書摘
《鬍適四十自述》:
順弟在上莊過瞭會場,她姑丈送她姊弟迴中屯去。七月裏天氣熱,日子又長,他們到日頭快落山時纔起身,走瞭十裏路,到傢時天還沒全黑。
順弟的母親剛牽瞭牛進欄,見瞭他們,忙著款待姑丈過夜。
“爸爸還沒有迴來嗎?”順弟問。
“姊姊,我們去接他。”姊姊和弟弟不等母親迴話,都齣去瞭。
他們到瞭村口,遠遠望見他們的父親挑著一擔石頭進村來。他們趕上去喊著爸爸,姊姊弟弟每人從擔子裏拿瞭一塊石頭,捧著跟他走。他挑到他傢的舊屋基上,把石頭倒下去,自己跳下去,把石子鋪平,纔上來挑起空擔迴傢去。
順弟問:“這是第三擔瞭嗎?” 她父親點點頭,隻問他們看的會好不好,戲好不好,一同迴傢去。
順弟的父親姓馮,小名金竈。他傢曆代務農,辛辛苦苦掙起瞭一點點小産業,居然有幾畝自傢的田,一所自傢的屋。金竈十三四歲的時候,長毛賊到瞭徽州,中屯是績溪北鄉的大路,整個村子被長毛燒成平地。金竈的一傢老幼都被殺瞭,隻剩他一人,被長毛擄去。長毛軍中的小頭目看這個小孩子有氣力,能吃苦,就把他臉上刺瞭“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叫他不能逃走。軍中有個裁縫,見這孩子可憐,收他做徒弟,叫他跟著學裁縫。金竈學瞭一手好裁縫,在長毛營裏混瞭幾年,從績溪跟到寜國,廣德,居然被他逃走齣來。但因為麵上刺瞭字,捉住他的人可以請賞,所以他不敢白日露麵。他每日躲在破屋場裏,挨到夜間,纔敢趕路。他吃瞭種種睏苦,好容易迴到傢鄉,隻尋得一片焦土,幾座焦牆,一村的丁壯留剩的不過二三十人。
金竈是個肯努力的少年,他迴傢之後,尋齣自傢的荒田,努力耕種。有餘力就幫人傢種田,做裁縫。
不上十年,他居然修茸瞭村裏一間未燒完的磚屋,娶瞭一個妻子。夫妻都能苦做苦吃,漸漸有瞭點積蓄,漸漸掙起瞭一個小小的傢庭。
他們頭胎生下一個女兒。在那大亂之後,女兒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她的名字叫做順弟,取個下胎生個弟弟的吉兆。隔瞭好幾年,果然生瞭一個兒子,他們都很歡喜。
金竈為人最忠厚;他的裁縫手藝在附近村中常有雇主,人都說他誠實勤謹。外村的人都尊敬他,叫他金竈官。
但金竈有一樁最大的心願,他總想重建他祖上傳下來,被長毛燒瞭的老屋。他一傢人都被殺完瞭,剩下他這一個人,他覺得天留他一個人是為中興他的祖業的。他立下瞭一個誓願:要在老屋基上建造起一所更大又更講究的新屋。
他費瞭不少工夫,把老屋基扒開,把燒殘磚瓦拆掃乾淨,準備重新墊起一片高地基,好在上麵起造一所高爽乾燥的新屋。他每日天未明就起來瞭;天剛亮,就到村口溪頭去揀選石子,挑一大擔迴來,鋪墊地基。來迴挑瞭三擔之後,他纔下田去做工;到瞭晚上歇工時,他又去挑三擔石子,纔吃晚飯。農忙過後,他齣村幫人傢做裁縫,每天也要先挑三擔石子,纔去上工;晚問吃瞭飯迴來,又要挑三擔石子,纔肯休息。
這是他的日常功課,傢中的妻子女兒都知道他的心願,女流們不能幫他挑石頭,又不能勸他休息,勸他也沒有用處。有時候,他實在疲乏瞭,挑完石子迴傢,倒在竹椅上吸旱煙,眼望著十幾歲的女兒和幾歲的兒子,微微嘆一口氣。
順弟是已懂事的瞭,她看見她父親這樣辛苦做工,她心裏好不難過。她常常自恨不是個男子,不能代她父親下溪頭去挑石頭。她隻能每日早晚到村口去接著她父親,從他的擔子裏捧齣一兩塊石頭來,拿到屋基上,也算是分擔瞭他的一點辛苦。
看看屋基漸漸墊高瞭,但磚瓦木料卻全沒有著落。高敞的新屋還隻存在她一傢人的夢裏。順弟有時做夢,夢見她是個男子,做瞭官迴傢看父母,新屋早已造好瞭,她就在黑漆的大門外下轎。下轎來又好像做官的不是她,是她兄弟。
這一年,順弟十七歲瞭。
一天的下午,金竈在三裏外的張傢店做裁縫,忽然走進瞭一個中年婦人,叫聲“金竈舅”。他認得她是上莊的星五嫂,她娘傢離中屯不遠,所以他從小認得她。她是三先生的伯母,她的丈夫星五先生也是八都的有名紳士,所以人都叫她“星五先生娘”。
金竈招呼她坐下。她開口道:“巧極瞭,我本打算到中屯看你去,走到瞭張傢店,纔知道你在這裏做活。巧極瞭。金竈舅,我來尋你,是想開你傢順弟的八字。” 金竈問是誰傢。
星五先生娘說:“就是我傢大侄兒三哥。” “三先生?” “是的,三哥今年四十七,前頭討的七都的玉環,死瞭十多年瞭。玉環生下瞭兒女一大堆,——三個兒子,三個女兒,——現在都長大瞭。不過他在外頭做官,沒有個傢眷,實在不方便。所以他寫信來傢,要我們給他定一頭親事。” 金竈說:“我們種田人傢的女兒那配做官太太?這件事不用提。”
……
前言/序言
這七篇自述,是二十多年前一時高興寫瞭在雜誌上發錶的。前六篇都是在《新月》雜誌上登齣的,後來(民國二十二年)亞東圖書館的朋友們勸我印成單行本,題作《四十自述》。後一篇是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三日補寫的,曾在《東方雜誌》上登齣,後來收在《中國新文學大係》第一冊裏。
《四十自述》的前六篇,敘述到我十九歲考取官費齣洋留學時,就沒有寫下去瞭。當時我曾對朋友說:“四十歲寫兒童時代,五十歲寫留學時代到壯年時代,六十歲寫中年時代。”
但我的五十歲生日正是日本的空軍海軍偷襲珍珠港的後十天,我正在華盛頓做駐美大使,當然沒有閑工夫寫自傳。我的六十歲生日正當國民黨政權從大陸敗退的第三年,正當韓戰的第二年,我當然沒有寫個人自傳的情緒。
在抗戰之前,亞東圖書館曾把我留學美國的七年日記排印齣來,依我原題的書名,叫做《藏暉室劄記》。這四冊日記,在抗戰勝利之後,改歸商務印書館齣版,改題作《鬍適留學日記》。這是我留學時代的自傳原料。《逼上梁山》一篇,寫文學革命運動的緣起就是根據留學日記的資料寫的。
今年我迴到颱北,我的朋友盧逮曾先生同他的夫人勸我把《四十自述》六篇在颱灣排印齣版,加上《逼上梁山》一篇,仍題作《四十自述》。他們的好意,使這幾篇試寫的自傳居然有一部“自由中國”版,這是我很感謝的。我在六十年前,曾隨我的先父、先母,到颱南、颱東,住瞭差不多兩年。甲午中日戰事發生時,我們一傢都在颱東。今年又是“甲午”瞭,我把這一部颱灣版的《自述》獻給“自由中國”的青年朋友。
一九五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鬍適四十自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