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合为一册。 两书均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前书系统论述了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三源流说”,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是前书的姊妹篇,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提出“种族与文化”的史学观念,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ttom:0;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3px;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一 叙論
二 禮儀
附:都城建築
三 職官
四 刑律
五 音樂
六 兵制
七 財政
八 附論
精彩书摘
魏书叁捌袁式传(北史贰柒袁式传同)略云:
袁式,陈郡阳夏人。父渊司马昌明侍中。式在南历武陵王遵咨议参军,与司马文思等归姚兴。泰常二年归国,为上客,赐爵阳夏子。与司徒崔浩一面便尽国士之交。是时朝仪典章悉出于浩,浩以式博于古事,每所草创,恒顾访之。式沈靖乐道,周览书传,至于诂训仓雅偏所留怀,作字释未就。
寅恪案:崔浩传所谓外国远方名士,当即指河西诸学者或袁式而言。其以左传卦解易,张湛、宗钦、段承根俱主其说,实为汉儒旧谊,今日得尚秉和先生易林解诂一书,愈可证明者也。盖当日中原古谊,久已失传,崔浩之解,或出其家学之仅存者,然在河西则遗说犹在,其地学者,类能言之。此浩所以喜其与家学冥会,而于河西学者所以特多荐拔之故欤?刘晒之注人物志,乃承曹魏才性之说者,此亦当日中州绝响之谈也。若非河西保存其说,则今日亦无以窥见其一斑矣。程骏与刘晒之言,乃周孔名教与老庄自然合一之论,此说为晋代清谈之焦点,王阮之问答(世说新语文学篇阮宣子有令问条,以为阮修答王衍之言,晋书肆玖阮瞻传则以为阮瞻对王戎之语,其他史料关于此者亦有歧异,初视之似难定其是非。其实此问若乃代表当时通性之真实,其个性之真实虽难确定,然不足致疑也。
……
前言/序言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辛格在训练吉塔时告诫她:“沉住气,要让你的对手先着急起来,等她露出破绽,你的机会就来了。”最后一场比赛,吉塔对战摔跤名将安吉丽娜,在落后对方5分的情况下,吉塔不急不躁,先卖了一个破绽,再一个迂回,从背后抱住安吉丽娜使出一记过肩摔,在比赛结束前一
评分
☆☆☆☆☆
看过商务印书馆的版本,感觉没有这个版本好,陈老的书还是三联版的好,印刷很精心。
评分
☆☆☆☆☆
京东的书很便宜,今年都在京东买书而没有在亚马逊买书,把书架的书换了一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分
☆☆☆☆☆
好书值得存
评分
☆☆☆☆☆
《极简的阅读》系列共挑选了39位大师的95篇美文,致力于打造更精准细致的阅读体验,使经典贴近你我,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曾几何时,在教科书里让人背诵到厌倦的文字,也能如此有趣,它们饱含了穿越时空的共鸣与感悟,这些值得你聆听的喃喃细语,竟不是生涩难懂的道理,而是我们直面人生的力量。
评分
☆☆☆☆☆
评分
☆☆☆☆☆
《元白詩箋證稿》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作者作为中西文化养育大的一代学人,在为人处事、为学为文,特别是时势变迁、道德混杂之时,能以极清醒的判断,持一认定之道德标准而行事,绝不以享受欢乐,富华荣显而稍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气节。
评分
☆☆☆☆☆
书的印装质量非常好 这是对大师最好的尊敬!
评分
☆☆☆☆☆
好书值得存